踩点串线铺面:语文教学三步走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ing1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就是由点、线、面交织而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所谓的备课、上课,其实质就是围绕点、线、面做足文章、做好文章。为此,我们可以为语文课堂教学梳理出这样一个常态流程:踩点、串线、铺面。以晴雨伞为喻,要围绕伞头布设伞骨,撑开后形成一个圆形的伞面,语文课堂教学也应当如此,这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伞形”结构。
  一、踩点——瞄准“三点式”
  高考语文强调“踩点”,语文教学也同样需要有“踩点”的意识,这个“点”就是“伞头”。语文教学要有起始时的切入,要有教学过程的展开,也要有环节之间的衔接。因此,语文课要瞄准教学的切入点、聚焦点和焊接点这三个点。
  1.精巧的切入点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这句话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对语文教学也同样适用。给语文教学找一个支点,便能撬起整个课堂,而这个支点就是课堂教学的切入点。牵一发就可以动全身,所以这个“点”至关重要,它往往是教师“匠心”的体现。切入的“支点”的选择,要像庖丁解牛那样切中“肯綮”。“支点”的选择,因文而异、因人而异,而文本是基础和依托,可以是文题,可以是文章的中心,也可以是文章的重点难点,但“精准”是前提,“巧妙”是艺术。
  朱自清的散文名篇《绿》一文,可供选择的教学切入点很多,多数教师是从文眼“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一句着手,以“梅雨潭的绿为什么值得惊诧”为教学的主线,梳理全文的内容,而我却以文末的“女儿绿”一词为“支点”。因为我觉得“女儿绿”才是本文真正的“神”,是由绿宝石之王“祖母绿”和中国千年佳酿“女儿红”双向仿词而来,突出的是梅雨潭之绿“鲜嫩”和“醉人”的两个特点,而这正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惊诧”于梅雨潭之绿的原因所在。抓这个“支点”,似乎更能高屋建瓴,更便于梳理文章内容。
  2.清晰的聚焦点
  语文教学就好似画圆,无论是教学的内容和还是教学的思维都要始终指向圆心,而圆心就是课堂教学的“聚焦点”。一堂好课必然要有亮点,因为有亮点才能吸引学生,有亮点方显教学个性;一节课也必然要有聚焦点,就像一篇文章有它的“主脑”,一节课也应该要有一个“主脑”,因为没有了“主脑”,那么一节课就成了一盘散沙、一堆散钱。一节课不应该面面俱到,一节课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懂得的道理。如果一节能解决一个问题,并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得很好,那无疑也是一节好课。所以,语文教学要有“聚焦”意识,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能把一节课的教学聚集到某一个“点”上,并集中精力“攻其一点”。
  如上面所举“女儿绿”之例,不正是课文内容的聚焦点吗?再如巴尔扎克的《守财奴》一文,课题中的“财”就是一个内容的聚焦点,小说的“抢夺梳妆匣(抢财)”“诱骗继承劝(骗财)”“看守密室(守财)”“手抓法器(爱财)”等情节均指向于这个“财”字,因为“葛朗台的眼里只有财”。
  3.顺畅的焊接点
  语文教学要学会“摆渡”。语文课堂教学是由若干教学的环节构成的,教学的环节与环节之间需要有自然的过渡和转换,需要有流畅的起承转合。因此,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环节之间需要我们“焊接”,而不能拼凑甚至脱节;要通过这个“焊接点”,勾连起前后两个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是找到教学前后环节之间的“联络点”。从内容上来看,有按文本内容衔接、按知识联系衔接、按思维推进衔接等;从形式来看,有教师导入式、问题启发式等;从作用来看,有层层铺垫式、前后照应式、相互补充式、逐层深化式等等。
  客观来说,教学环节之间的“焊接”是课堂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效课堂也要求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得以优化,环节之间衔接要紧凑、流畅。
  二、串线——打造“教学链”
  “纲举”才能“目张”。这里所说的“纲”就是语文教学的“伞头”,而“目”则是“伞骨”。“理线”实际上就是理清教学的思路,一如晴雨伞伞骨的布设。教学的思路是否清晰,与教学的要点是否清楚有直接的关系;要点不清,势必思路不畅。因此,有必要先梳理“文本链”,再整合“教学链”。
  1.梳理“文本链”
  所有的文本都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是靠这根线串联起文章的内容。语文教学无论切入也好,展开也好,其第一步工作,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本解读,其实都是抓住文本的行文的主線来梳理文本。因为文本是语文实施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的载体,因此,文本梳理一定要细致、全面、实在。梳理文本同样也需要“整体把握,局部揣摩”。既要梳理文本的内容,也要梳理文本的结构;既要把握整体,也要玩味局部。
  南京的戴志梅老师在执教《行道树》一文时,以“我们是一列 而
   的树”的填空为抓手,带领学生来梳理文本,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文本所描写的行道树“忧愁”和“快乐”两个方面的内容,并借助表示转折关系的“而”使学生更进一步明确“行道树是忧愁的,但更是快乐的”,从而揭示出文章的主旨。这一清晰的“文本链”的梳理,得益于切入点选取的巧妙,真可谓“投石冲开水底天”。
  2.整合“教学链”
  文本是教学的一个载体,但也仅仅是个载体,而不是教学的全部。语文课堂更多的情况不是按照“文本链”来实施教学,而应该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要对文本内容进行必要的解析、归纳、整理,变“文本链”为“教学链”,这样才能瞻前顾后、居高临下。变“文本链”为“教学链”既是一个重组的过程,更是一个优化的过程,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学内容的零乱、教学环节的机械。
  如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内容纷繁、叙议交织,作者的悲愤之情是构成文章的主线。梳理“文本链”,就是要理清“悲”和“愤”两条感情线,以及由这两条线而带出的相关记叙内容,这并不困难。但如果就以此进行教学,那未免头绪太多且相互缠绕,有可能会导致教学过程不断“回头”,重复的几率极高。为此,就必须对文本内容进行重组并使之优化。教学时,我将文本七部分的内容整合成“叙”“议”两大块,并以此作为我的“教学链”:以“叙”牵带出“刘和珍其人”和“刘和珍其事”两个方面,并将相关内容进行归类;以“议”牵带出“作者的态度”和“其他人的反应”两个方面,并进行适当的梳理。这样的处理,“伞骨”清晰,思路顺畅,教学也更便捷。
  三、铺面——布设“同心圆”
  语文教学就如同一座建筑,有它的“建筑美”,美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这种美,既体现在课堂的局部,但更体现在教学的整体。由“伞头”(点)向外辐射布设出若干“伞骨”(线),再选用适当的面料铺设于其上,就形成了“伞面”,这就是“铺面”。
  叶圣陶先生主张语文教学要形成一个“圆”。语文教学“铺面”的实质就是布“圆”,布设一个“同心圆”,就是铺设“伞面”,铺开教学内容的“横断面”。它是指教学的展开部分。“铺面”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和过程,是教学最为重要的一环,而这一环节也最能彰显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机智。概括起来说,语文教学的“铺面”讲求裁剪合理,讲求充实丰富,讲求层次清晰。就如高尔基的短篇小说《母亲》一文的教学,我们可以将“传单”作为“聚焦点”,布设出“接传单”“护传单”“散传单”三根“线”,铺展开“独立执行任务”“遭遇敌人暗探”“对敌展开斗争”三方面的内容,从而形成一个教学的“圆”。此外,像上面所举的巴尔扎克的《守财奴》等均可以这样来“铺面”。
  在执教《窦娥冤》一文时,我以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的一句表示冤屈的口头语“我比窦娥还冤”为切入点,说明“冤”是窦娥的核心,也是文本的“圆心”;进而由这个“点”向外辐射,以“窦娥 冤”动词填空的形式,来梳理出文本“鸣冤”“诉冤”“显冤”“明冤”这样四根呈放射状的“链”;最后由“链”引出文本“走向刑场”“婆媳诀别”“三桩誓愿”“官差对白”四个方面的内容,从而铺设出一个教学的“同心圆”。这样,由“点”到“线”再到“面”,无论文本的梳理还是教学的流程,思路都比较清晰、流畅。
  综上所说,语文课堂教学就像是一把“晴雨伞”,要使其能“遮风挡雨”,就必须精心打造,“点”的支撑、“线”的布置、“面”的铺设就都必须要有讲究,这就是我所认为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伞形”结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能形象、生动、直观地产生化学问题,化学实验能对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出的猜想或假设进行验证;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和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有效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占着重要地位,教师通过有效的实验措施,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
【内容摘要】书法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基本特征是美。书法的艺术美体现在多方面,其中变化是体现书法艺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点画线条的变化美,结构组合的变化美,布局安排的变化美等等。正因为有这些的变化,才使一幅作品显得生动活泼,美观大方,赏心悦目。  【关键词】书法 变化美 点画线条 结构组合 布局安排    书法是我国一项独特的文化遗产,又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作为艺术,它的基本特征就是美。
【内容摘要】2011年是高邮市高效课堂推进年,但是农村初中的现状让人不如意,教师是老的老,少的少,工作态度是懒的懒,怠的怠,还谈何建设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建设,教师是决定性因素,而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源泉。教师的课程能力具有层次性、多样性、动态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强化教师的课程问题意识是提升教师课程能力的思想基础,加强校本教研是提升教师课程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行教学实践反思是提升教师课
【内容摘要】通过“纲要信号地图”收到直观地图和文字难以达到的效果,“纲要信号地图”是地图与课本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一种快捷方式。在教学中可灵活,合理的设计运用,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教学效果。  【关键词】地图式纲要信号法 简易图 趣味 互动  现行初中历史课本中增添了许多历史地图,这些历史地图是编者根据大纲要求,精心选择设计的。它们为学生提供了非常直观的确切的地域空间图形,和教材文字叙
【内容摘要】在新颁布的《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生活化,将是本文谈论的重点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方面是课堂学习问题的生活化,另一方面是课外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课堂到课外,内外结合,进行分析如何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关键词】初中数学 生活化 教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努力创造有利的情境,
【内容摘要】高中数学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该课程,不仅能让学生从数字组合中感觉到快乐,更能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并从中感受到知识的价值。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推进,高中数学教学也将进行相应的革新。所以,新课改下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教学,将会是每一个高中数学老师所要面临的问题。本文就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困境进行分析讨论,并给予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数学 教学困境 
【内容摘要】质本洁来还洁去,摒弃浮华,回归本色,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把语文课当着语文来讲,让语文课真正成为绿色生态的语文课堂,教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  学习古诗词不防以“读”为本,理解文本:让语文课堂沐浴于音韵美;以“问”为导,体味情感:让语文课堂蕴藏于情韵美;以“品”为基,探究内涵:让语文课堂流淌于意韵(蕴)美;以“写”为根,写出感怀:让语文课堂陶冶于神韵美。会读、读懂、感悟,再创作不
【内容摘要】教师和学生有着共同的目标: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的修业的精进而走到一起来的。教学还可以相长。因此教师应放下“架子”,不做高高在上、习惯于动口的君子,而要和学生一道前行,一起读书、游学、写作,做一个既动口,又动手的老师。  【关键词】读书 游学 写作  “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和学生本来就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的修业的精进而走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多年来,中学作文教学的改革不断发展,因而衍生出诸多的作文教学方法、模式和评价手段,这对中学作文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时至今日,众多的学生对作文仍感厌烦,更谈不上对作文产生兴趣。习作教学依然成为语文教学改革中较为突出的棘手问题。经过近几年来习作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尤其是参与了《农村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与实验,结合同行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总结
【内容摘要】注重情境教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需要,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有利于促进新课程改革。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努力创设各种数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从而促进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设情境 新课程改革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