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中气息是源动力的问题辨析

来源 :歌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gh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歌唱即唱歌,是演唱者通过对发声器官一系列复杂的协调后产生乐音的过程,它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和生产劳动,经过不断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美声、民族、通俗、原生态等几种唱法。如何运用好发声中气息的动力,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正确看待气息与声音的关系,熟知发声的动力来源等问题,需要进行深入而精准的分析。从演唱中气息的运用原理、影响气息的因素及运用气息的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演唱者能够更透彻地明了歌唱中气息的動力问题,以此找到一个适合自身的科学训练方法。
  [关键词]歌唱;呼吸;气息;动力
   歌唱中的“气”是通过呼吸等器官的调整运作而形成气息,最后通过气流吹动声带发出乐音,而呼吸器官的动力是通过肌肉的一系列运动而产生的。所以,演唱者在训练的时候需要掌握正确的吸气和呼气方法,协调好发声相关各部位肌肉的力度。中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在论述呼吸的重要性时说道:“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动力,谁懂得了呼吸就懂得了歌唱。”我国古代音乐家们对于气和歌唱也有自己的见解,如“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动则发声”,这些理论都充分说明了气息对歌唱的重要性。因此,越是能够协调好与发声相关联的肌肉运动,对气息的控制能力就越强,自身也更省力。歌唱训练中遇到的一些气息问题,究其根本很多都是因为对气息掌握的方法欠缺所致,所以掌握科学运用气息动力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 科学的呼吸方法在歌唱中具有重要作用
   最早的“演唱”产生于远古时期的宗教和祭祀活动,在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和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美声、民族、通俗、原生态等几种唱法。除特殊的发声技巧之外,一般所述的歌唱是指利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演唱。即运用混合声区充分打开发声腔体和共鸣腔体,再通过演唱者艺术处理之后化成美妙的乐音,向听众传情达意,使其产生强烈的共鸣。美妙的乐音来自于科学的歌唱,而气息在科学方法的训练中又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歌唱发声技巧的科学性所展现出的声音效果表现力极强,具有音色甜美、气息讲究、字正腔圆、语言表达亲切、韵味浓郁、音域宽广等特点,是区别于其他语言艺术的一种独具特色的音乐演唱风格,拥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随着时代进步和审美标准的变化,大批声乐教育家和歌唱家不断地对歌唱方法进行研究和改良,歌唱理论和训练方法越来越趋于完善,发声方法更加贴近人的生理机能规律,从而减少对声带的损耗。
   歌唱艺术是呼吸的艺术,呼吸又是歌唱的基础,而气息是声音动力。演唱中的气息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气息是有差别的,它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方面。吸气时由于胸腔扩大,空气经过呼吸道挤压流入肺部。呼气则相反,腹肌收缩使得胸腔内的空气被压缩后通过气管从口腔和鼻咽腔向外排出。古人云:“天伏地,地伏天,天地贯通,气经丹田,息从中而出。”意思是说演唱的过程是人身体的头、口、鼻、胸等各个机能与相关肌肉协调运作,使气息从上到下一贯到底。演唱中声音的强弱大小、抑扬顿挫都需要气息的有力支撑,演唱时气息不足、不流畅、控制力弱等情况的出现都会影响演唱效果,甚至还会损伤声带,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因此,气息是声音的源泉和动力之所在,是歌唱中一个最重要的基本问题。
   二、气息动力的来源问题
   (一)气息与发声肌肉的关系
   在物理学上,声音的高低强弱是由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决定的,在歌唱时演唱者的声音高低强弱变化也是由声带的振动频率和幅度决定的。也就是说歌唱者的声音越高,声带的张力就越大,声带变得越薄,此时振动频率越高,在演唱低音时则相反。而控制声带张度的动力则是来源于腰腹、喉咙、口腔等部分肌肉之间相互协作产生的。所以,演唱时声音的变化是由于气息变化而产生的结果,气息的动力又是来源于各部发声肌肉之间的密切配合。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歌唱就是一种运动。这种运动是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来完成的,而歌唱运动的肌肉状态在身体内不在身体外,所以,从表面上是很难看出来的。但是,在身体内部肌肉的运动很活跃,甚至十分激烈。歌唱起音时口鼻同时吸气,腰腹部肌肉群迅速收紧,横膈膜肌肉群下沉,胸腔肌肉群松弛地扩张,喉部肌肉群微微下降,口腔保持打开,软腭上抬,通过丹田发力,气息吹响声带发声,完成歌唱的起音过程。对呼吸肌肉群有针对性的训练有利于加强歌唱的呼吸能力,通过较长时间科学的练习和调整训练,肌肉记忆的能力将会越来越强。
   (二)控制气息的途径
   呼吸是人体机能的本能反应,伴随着生命运动的每时每刻,平常人们的呼吸都是在一种自然均匀而有节奏的状态下运转,但在特殊情况下就会打破这种规律,如进行剧烈活动、憋气等都将改变呼吸的规律而朝着自身控制的方向发展。在歌唱中同样需要打破这种均匀的呼吸节奏,且对气息的控制能力要根据作品要求进行精确的控制,使声音尽量达到最佳状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提高对气息的控制能力。
   1. 控制好气息的深浅
   在专业的声音训练中,我们常常能听到听众在议论某人的气吸得深,某人的气吸得浅或者某人的气息深浅合适,控制得恰如其分。这样的评价从某方面来说是演唱者对气息深浅控制能力的一种较客观的评价。在演唱中,气息不能吸得太深或太浅,气息太深易使声音僵硬,失去气息的流动性或缺乏灵动性,吸得太浅易使声音虚浮无力,声嘶力竭,总感觉气息不够用。因此,控制好气息的深浅应根据作品的风格及演唱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将声音尽量控制在最佳状态。
   2. 控制好气息的强弱
   气息的强或弱对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极其重要,在乐谱的创作过程中,作曲家常常标注上强或弱的演唱提示,甚至因作品的特殊处理,演唱需要达到极强或极弱的程度,所以气息强弱对声音的控制能够很好地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气息是一个抽象名称,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在演唱中却能清晰地感觉到气息的存在。歌唱中的气息强弱跟生活中的气息强弱比较接近,大声叫喊的气息肯定比轻声细语的气息要强,反之则弱。在中低声区演唱比较舒缓的作品时,气息的流量较少,音量较弱,声音的控制能力加强。此时,应是表现安静、甜美、陶醉、忧伤等一系列内在情感语言之时的歌唱状态。在中高声区演唱激烈高昂的作品时,气息的流量增强,音量增大,声音的控制力亦变强。此时,应是表现慷慨激昂、气势宏伟甚至声嘶力竭等外在情感语言之时的歌唱状态。但不同的曲目对演唱的要求不同,演唱者应根据作品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二度处理。    3. 控制好“气口”
   气口是歌唱中换气的地方,亦是分句和处理语句的连接部位,气口的转换直接关系到后面乐句的连接是否顺畅,所以在歌唱中气口的转换至关重要。首先要选择好气口,根据乐句的自然转换点和情感处理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换气。其次,要保持好换气位置不变。在演唱结束的前一句时,应该保持好深气息的位置不变,如若变动位置,气息将不能与前一乐句连贯顺畅的进行,亦会越来越浅,影响下一乐句的演唱效果。再次,要掌握好换气的速度。换气速度不宜過快或过慢,过快或过慢都容易打乱节奏,影响对歌唱速度的准确表达。
   气息的动力跟一系列发声的肌肉运动有密切的联系, 同时也跟气息的深浅、强弱、气口的转换关系紧密。呼吸是歌唱的动力,而肌肉的力量又是控制呼吸的最重要因素,尤其强健的腰腹部肌肉是控制好气息的关键所在,因此,气息最原始的动力源泉跟肌肉的运动是密不可分的,它决定了一系列的其他发声方面的技巧和能力,是歌唱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三、歌唱中气息与各因素的相互关系
   (一)气息与歌唱器官的关系
   如果把人声比喻成一件乐器,那么跟歌唱器官相关的部位就是组成这件乐器的部件。而要做到精准的调节自身这件乐器,就必须掌握好身体各个与歌唱相关的发声器官的联系并懂得如何去协调这些器官。
   1. 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包括胸腔中的胸廓、膈肌、肺脏,其工作原理是在吸气肌肉群和呼气肌肉群及膈肌的相互配合中,通过气流产生伸缩的呼吸运动。呼吸器官是控制气息的主要歌唱器官,其作用是形成歌唱动力的源泉,亦是控制气息最重要的器官。
   2. 发声器官
   发声器官由声带、喉结及周围肌肉构成。其中声带的机能又可由甲杓肌收缩使声带变厚,声门全闭,形成全振动产生真声;环甲肌收缩使声带变薄,声门半闭,形成边缘振动产生假声。通过调节声带的运行状态,使真声和假声结合产生具有两者兼具的声音效果而形成的声音形成混声。混声演唱是歌唱训练中所追求的最科学的发声状态。喉结的控制与发声的音色、音质紧密关联,喉头的稳定对于发声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演唱高音的状态,稳定的喉头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发声三要素(气息、音源、共鸣)的关系中,气息和声门的关系十分重要,发声时,要找到它们之间最协调的闭合状态。
   3. 共鸣器官
   共鸣器官包括胸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这些相互通连的腔体形成了呼吸的通道,在歌唱中,通过声带振动形成共鸣音响,这些被美化的、扩大了音量的声音就形成了歌唱中的共鸣。其作用是能够使声音变得具有光泽,能够产生表现力极强、情感极丰富、极具个性的声音,在歌唱中,追求更高级的共鸣效果和共鸣音色是歌唱者要研究一辈子的课题。
   4. 语言器官
   语言器官包括口腔中的唇、牙、齿、喉、腭、舌。这些器官相互配合而形成语音中的元音与辅音,构成了人的语言。歌唱语言的异同,可以形成不同的演唱风格和声乐学派,语言对歌唱艺术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制约。在歌唱中掌握好元音、辅音、声、韵、调等的发音规律,对于做到咬字吐字的字正腔圆、准确清晰同样是不容忽视的事情。
   (二)气息与歌唱情感的关系
   声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词曲作者经过对作品的一度创作,将最初的情感赋予音符,歌唱家通过自己内在的情感体验和外在的表演动作、表情等结合二度创作,重新注入新的情感,使作品更具表现力,更好地将作品的情感传递给观众,从而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这样就形成了一度创作的情感传递给二度创作,再传递给观众这样一个“情感传递”的表达场景。在情感的传递过程中,气息处于两者中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歌唱者要结合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要求,通过对气息的控制,让作品烙上了自己情感印记的同时,也展示出其对气息的掌控能力。掌控的能力越强,歌曲表达的情感越丰富,反之则弱。这种对情感的表现能力不单只是体现在人物上面,还应该表现在不同的物,如星星、太阳、蓝天、白云、长江、长城、黄河等物体上面。演唱此类作品时,要做到同物化,达到“物我交融”一体而为之的境界。又如在演唱由(明)杨慎词,谷建芬作曲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时,演唱者应将自己化身为一位历尽沧桑,看透了世事的古稀老人。站在滚滚向东流逝的江水边,感叹人生的多变如这东逝之水。起音之时,演唱的气息应是缓缓而出,运用中等强度气流,表现出沉稳、平静、内敛的声音气质。在副歌部分“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情绪上进入到高潮,旋律进入到高声区,此时气息量应达到最大,且在全曲最高音“笑”字上面延长七拍,不管是从技巧方面还是情感方面都是需要非常饱满和娴熟的气息控制能力才能将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演唱(奥)克劳帝乌斯作词,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时,气息量和情绪的变化跟《滚滚长江东逝水》迥异。演唱者应将自己转化为一位充满母爱与幸福的母亲。此时的场景应是:妈妈坐在摇篮边轻轻摇动着摇篮,宝宝正要缓缓地进入睡眠,妈妈轻轻的哼着摇篮曲。此时,妈妈用细微而有控制的气息和轻微的力度,轻轻地飘入宝宝的耳朵中,用一种催眠的心理暗示引导着宝宝渐渐地进入梦乡。每一首歌曲当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演唱者应将自己的情感与作品的内涵融为一体,将声音与情感融会贯通,潜移默化地提高歌曲的艺术感染力,追求最高的情感表达境界。
   气息和情感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如果歌唱中有很好的气息控制能力但缺乏情感的表达,演唱将显得惨白无力。如果有很好的情感表现力,却没有良好的气息支持,那也将是毫无意义的表白,二者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如在演唱龙七作词、黄自作曲的艺术歌曲《玫瑰三愿》时,演唱者需要非常娴熟的歌唱技巧与充沛的情感表达。歌曲的创作背景是在国共内战、日军侵华时期,当时,整个社会乌云笼罩、民不聊生,作者在看到屋前玫瑰花一夜凋零之时,心中顿生惆怅,有感而发创作了此曲。作曲家借景抒情表现出了对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现状的无奈和愤慨。歌唱时应对作品的“三愿”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有助于投入正确的情感和精确地利用好气息。“第一愿”表现出玫瑰花开时灿烂和高雅的气质;“第二愿”表现出激烈的情绪和抗争的思想内涵;“第三愿”表现出内心回归平静的感悟。气息的控制应根据这三个乐句的情感线条依次运用好轻缓、 较大容量和中度气息流量三个不同大小的控制力来进行演唱。    四、 歌唱呼吸的分类及训练气息的几种方法
   (一)歌唱中呼吸方法的分类
   歌唱中呼吸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直接影响到声音的松弛圆润、自然通畅等审美标准。所以对声音进行科学的发声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目前声乐界将歌唱的呼吸方法分为三类,即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胸式呼吸主要依靠胸腔肌肉群的作用进行呼吸,此呼吸方式吸气较浅,易造成上身紧张。腹式呼吸主要依靠腹部肌肉群的作用进行呼吸,吸气较深,但容量较小。胸腹式呼吸则结合了两者的优点,能够全面的调动歌唱器官和肌肉群的能动作用,具有很好的呼吸控制能力。既能扩大胸腔共鸣,又能快速的使气息吸得深而稳,非常符合歌唱的科学性,此呼吸方法目前已得到了业内的普遍认同。
   (二)歌唱中训练气息的几种方法
   在训练胸腹式呼吸方法时,有几种有效的方法对加强气息的控制有较大的帮助,这些基础的气息训练方法既科学又简单,亦是人人都有体会的一种本能反应。
   1. 闻花式呼吸法
   在训练中,用闻花香的吸气状态体会气息的流动,要求身体在自然放松的前提下,缓缓的将花的“香味”柔和的吸入到腰腹部,此时,腰腹部用力,口鼻腔、胸腔慢慢张开,身体保持稳定,感觉气息微微下沉,小腹收紧,完成吸气动作。再缓缓放松,完成呼气动作。这样的训练方法容易体会自然而正确的呼吸,尤其是对于初学歌唱之人有较大的帮助。
   2. 哈欠式呼吸法
   打哈欠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也是最自然的一种下意识的动作,如果将此动作放慢,我们会发现它的呼吸原理跟歌唱当中的呼吸要求是相同的。在打哈欠的一瞬间口腔下意识地张开,口鼻同时吸气,胸腔充分张开,气息下沉,感觉整个身体都充满了气体,而且这时也能体会到身体处于一种非常放松的状态。这也正是歌唱当中打开口腔、鼻腔、胸腔保持住既要吸气又要放松的科学的歌唱状态,对于任何学习唱歌的人,哈欠式呼吸法都具有实际的意义。
   3. 哭泣式呼吸法
   人在哭泣的时候,气被条件反射式的吸入到较深的位置,能够很自然的体会到腰部扩展,横膈膜下沉,小腹收紧用力的感觉。小声哭泣时能够感觉轻巧的气流,并且特别容易找到哼鸣焦点的位置,对于体会头腔共鸣的感觉非常有利。大声哭泣的气息流动快,通畅无阻碍,能自然的体会到小腹及腰部、背部的肌肉运动,对于寻找深气息的歌唱状态有很大的帮助。
   4. 哄笑式呼吸法
   我们在开怀大笑时,整个胸腹部周围都在肌肉群的作用下快速的运动,气息的流动性很好,小腹的下支点也能明显的感觉到力量的集中。并且在微笑或者大笑之时,笑肌始终是抬起来的,这样亦有利于帮助声音位置靠前,找到明亮而集中的声音状态。
   以上几种简单易懂的方法能够方便快捷的体会和训练良好的呼吸运动,使训练者快速的找到气息运动的神奇之处。同时,这些呼吸运动也跟腰腹部的肌肉群有密切的联系。经过一系列科学的呼吸方法训练之后,可以提高演唱者呼吸肌肉群的记忆能力,逐渐形成肌肉记忆,养成良好的科学演唱習惯。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歌唱艺术中,气息即是歌唱的基础,又是歌唱的源泉,歌唱的动力来源于气息,而气息又与呼吸肌肉群的控制密切相关。有针对性的对发声肌肉群进行训练,能够有效的增强呼吸的动力,加强气息对整个歌唱系统的调控能力,对于提高歌唱的专业技能和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歌唱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表演艺术,演唱者在掌握气息控制力的同时,还需要按照自身的条件,有规律地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持久训练,扎稳基本功,形成良好的肌肉记忆,切不可急于求成。同时,还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不懈地练习,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加以练习,最终形成适合自己的科学的歌唱方式。
  参考文献:
  [1] 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 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 马玲.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其表达手法探究[J].四川戏剧,2015(11).
  [4] 陈岚.声乐演唱中气息的合理运用[J].大舞台,2014(1).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广西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奖”中,戏剧类有六部作品获奖。这六部作品不但通过生动的舞台艺术形象精彩讲述广西故事,对广西地方文化进行了深挖掘与新阐释,不仅艺术水准高、地方文化底蕴浓的特点,而且还在迎难出新、融通创化、打动民心这三个方面有所收获,代表了近年来广西主旋律戏剧的高水准,斩获大奖实至名归。  [关键词]广西戏剧;五个一工程奖;主旋律   在广西第十五届 “五个一工程奖”戏剧类的评选
期刊
[摘 要]陆丰紫竹观道教音乐源远流长,曲目丰富,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受到当地戏曲音乐、民间歌曲等各种地域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道教音樂风格,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与学术价值。以陆丰紫竹观道教音乐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其遗留的道乐谱例及相关文献资料,可以总结出当地道乐的地域性音乐风格特征。  [关键词]紫竹观;道教音乐;岭南;地域性风格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从它诞生伊始,就与中华传统
期刊
石家庄,河北省艺术中心,2020年9月25日,观歌剧新作《雁翎队》。26日上午,与出品方及主创团队一起研讨。  在河北省会,看河北制作的歌剧,地点、剧种、戏剧题材乃至该剧的主创,于我来说,都有特殊的吸引力。  石家庄距北京不远,我在北京居住几十年间,却罕有去石家庄的机会。在中国的歌剧版图上,石家庄这个城市几乎一直处于空白的边缘。如今,我住到上海10年了,终于得到一个来石家庄看歌剧的机会。真为河北高
期刊
[摘 要]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第二届学术周,是继第八届中国—东盟音乐周承办后开展的又一次学术交流活动。本届学术周着眼于国际学术主流,以拓宽学术知识层面、弘扬民族文化自信、提高教学水平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为目的,开展了范围广、覆盖多门不同音乐学科的系列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在容纳现代、传统、民族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音乐表现形式的音乐理论研究同时,艺术实践活动的创新别具匠心,充分展现了广西艺术学院
期刊
起大染
期刊
早在1990年代我跟凯·安伯拉(Kai Amberla)先生初相识时,他是《芬兰音乐季刊》(Finnish Music Quarterly)的编辑。过了不久,他履职芬兰交响乐团协会总监。又过了几年,他接任芬兰音乐信息中心的总裁,负责推广西贝柳斯时代前后的几乎所有的芬兰作曲家。后来,他被委任为芬兰艺术节组织(Finnish Festivals)的行政总监,这是一个政府牵头的伞状组织,代表芬兰在全世界
期刊
赵迪 广西戏剧院二级演员,荣获第九届广西戏剧展演桂花优秀表演奖、第十届广西戏剧展演桂花表演奖、第三届广西彩调艺术节优秀表演奖、广西文化遗产日彩调唱腔演唱比赛一等奖、第六届广西青年演员大奖赛表演二等奖等。主演剧目有彩調剧《刘三姐》《五子图》《紫金袍》和壮剧《百色起义》等。
期刊
紅水河有三十三道湾
期刊
绘画论之以气韵、技法,乃至于师承者,比比皆是,其中千差万别,良莠不齐,所言所论大多不免于老生常谈。尤其甚者,是那些以文人墨客自诩,真实境界实则不足以了悟人生百千变幻的学者,动辄以貌取人,以势论画,或日大师,或日巨匠,实则皆非艺术品评之正道,久不悔悟,必然悔之晚矣。  明季以来,此种风气愈演愈烈,诸多脱离实践的学者,如王世贞辈,拘泥于个人见识,顺应市场需求,意图将绘画艺术空泛化,使之成为一种风评利器
期刊
毛主席來到我广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