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地震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地震目录分析一直以来备受关注。通过对近百年内(1915年3月—2015年3月)全球地震目录的收集、检验与分析,编制了全球MS≥6强震分级分布图谱。以此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地震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地震目录分析一直以来备受关注。通过对近百年内(1915年3月—2015年3月)全球地震目录的收集、检验与分析,编制了全球MS≥6强震分级分布图谱。以此为基础,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定量分析了百年间全球强震的时空分布模式,利用以局部空间关联指数G*i为核心的统计指标可视化法划分了地震热区并探究了其迁移趋势。结果表明,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具有相对活跃和平静交替的周期性,空间上也存在一定聚集规律。通过结合GIS和统计指标G*i可以直观反映地震热区分布及时空迁移的趋势。
其他文献
工程建设的整个周期都需要通过变形监测来掌握变形体的变形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保证工程的安全性。监测网的稳定性分析是变形监测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内容,基准点是监测网的
河网数据简化包括河流选取、简化和拓扑一致性维护等过程,其时间性能尤为重要。目前的简化和拓扑一致性维护算法在时间效率上都不够理想。提出了一种河网多尺度组织结构并基于该结构实现了河网的多尺度简化。河网多尺度组织结构首先根据河流间的主支流关系和尺寸计算河流权重值,以河流权重值作为选取依据;然后执行Douglas-Peucker算法建立各河流的线性BLG树,以结点偏离量作为简化依据。基于该结构完成了河网数
通过持续改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是工程教育认证的初衷。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对测绘工程专业的持续改进建设机制进行探讨,从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社会评价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测绘工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的建设思路。建立校、院、系三级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从教学准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全面监控教学过程质量,科学设计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构建毕
全球重力场模型在卫星精密定位、大地水准面精化、重力法探矿、气候变化研究、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和海洋学等诸多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据此,总结了全球重力场模型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重力位模型计算扰动场元的方法与公式,对比了勒让德函数递推几种方法的效率。利用我国范围内实测的GPS/水准数据和垂线偏差数据对两个超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EGM2008和EIGEN-6C2进行精度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EI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