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网络普及,大学生与网络的接触面日渐增大,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及行为的影响也愈发加深,此背景下针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先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网络舆情引导技巧欠缺等多重问题,为改善现存问题,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采取明确引导理念、完善大学生人格、加强引导队伍建设、找准引导方法等措施来提高网络舆情引导水平,进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关键词:大学教育;思想政治;网络舆情;引导
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0)》可知,我国网民数达13.19亿,网络已经无孔不入侵入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与网络密切接触的环境下,大学生与网络舆情相互影响,即一方面大学生参与并推动着网络舆情,另一方面网络舆情则影响着大学生三观。若不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舆情引导,大学生很容易陷入“塔西佗陷阱”“罗宾汉情节”等等,进而给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严重阻碍。为避免大学生走入误区,下面对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舆情引导展开分析。
一、 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问题
在进行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时常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缺乏主动引导意识,即一些高校是在网络舆情发生后被动基于具体事件对学生进行引导,缺乏主动对学生进行网络舆情引导的意识。第二,缺乏引导技巧,例如某高校在发生陷入负面网络舆情时,没有第一时间针对具体事件进行处理,导致舆情进一步发酵,使该高校长期以来塑造的良好形象迅速崩塌。第三,网络舆情引导形式化,比如许多高校都会在自己的官网上宣传“习近平精神”等内容,但却很少有大学生认认真真浏览高校官网上的这些内容,导致网络舆情引导形式化问题严峻。第四,引导方法不合理,比如强硬要求学生不许继续关注网络事态、不许学生在网络上随意发言等等,都是引导方法不合理的体现。第五,未有计划的进行引导,即没有做好引导网络舆情的准备、没有搭建具备一定专业性的网络舆情引导队伍、未做好高校信息披露等等。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引导的举措
(一)明确引导理念
在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时,必须对引导理念进行明确。具体需要明确一下两点:第一,明确“学生为本”理念,即在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舆情引导时,必须维护学生利益、满足学生需求;第二,明确“主动引导”理念,即在进行网络舆情引导时高校要主动出击,通过公开相关信息、开拓信息传播渠道等做法来打击流言蜚语。例如,高校有学生出现自杀行为,这一消息被传到了网络上,本校学生对该事件十分关注,各种与事实不符的流言开始冒头,此时,高校应当迅速、主动做出反映,公布自杀学生的基本情况,比如对自杀学生是否存在性命之忧、是否得到合理救治等情况进行公开,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不要用异样的目光看待自杀同学等等。
(二)完善大学生人格
完善大学生人格使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学会明辨是非,不仅可以降低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还可以使大学生通过网络舆情以更加开阔的目光看待世界。因此,在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事件时,可从完善大学生人格入手。此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一方面,引导大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来收集事件信息、了解事件真相,不要人云亦云,在信息欠缺时随意发表言论;另一方面,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大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具备心理调节能力,可以从容应对网络上的负面情绪;最后,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多个角度切入辨正看待网络事件。
(三)加强引导队伍建设
加强引导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有:首先,针对网络舆情引导设立相应的、专业化的管理组织,比如抽调性宣传部人员成立舆情引导管理小组,由管理小组来总领舆情引导工作,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设置网络信息员,让网络信息员肩负起观察网络舆情的职责,时刻关注网上动态,及时发现网络舆情,以此为思想政治教育下的网路舆情引导提供信息资料。
(四)找准引导方法
在引导网络舆情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灵活采取各种引导方法。常见的引导方法有:一,预防接种法,在采用该引导方法时,高校要联系学生所处环境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思想问题进行预测与梳理,然后联系预测与梳理成果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问题进行事先预防。二,疏导教育法,在采用该引导方法时,一方面要给大学生保留发言空间、创造发言渠道,另一方面要给大学生打造信息来源平台,维护大学生的知情权、表达权等多种权利。三,冲突缓解法,该引导方法包含冷处理法,即当矛盾加剧时,可以将出现矛盾的几方暂时隔开,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热处理法,即当网络上出现十分错误的言论时,可以立即给予这些言论正面抨击;转移法,即可以借助其他事件来转移学生对原事件的注意力,以此降低原事件热度,控制原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以热处理法为例,当高校得知某学生在网上看到“抨击社会主义”的言论,并因这些言论陷入动摇时,因当立即采取热处理法,一方面限制网上出现的不良言论,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三、结语
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舆情引导时,除了需要通过明确引导理念等措施来降低网络舆情负面影响外,高校还应加强自身管理,重視网络舆情的有益面,通过网络舆情来为大学生创造交流平台,使大学生获得思想、观点碰撞空间。总之,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舆情引导可以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三观,高校必须重视网络舆情引导并积极将网络舆情引导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围,助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东光.网络舆情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及作用机制分析[J].时代报告,2020(08):146-147.
[2]李博,许鸿,陈烁桢.基于网络舆情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J].山西青年,2020(12):109-110.
◆关键词:大学教育;思想政治;网络舆情;引导
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0)》可知,我国网民数达13.19亿,网络已经无孔不入侵入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与网络密切接触的环境下,大学生与网络舆情相互影响,即一方面大学生参与并推动着网络舆情,另一方面网络舆情则影响着大学生三观。若不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舆情引导,大学生很容易陷入“塔西佗陷阱”“罗宾汉情节”等等,进而给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严重阻碍。为避免大学生走入误区,下面对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舆情引导展开分析。
一、 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问题
在进行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时常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缺乏主动引导意识,即一些高校是在网络舆情发生后被动基于具体事件对学生进行引导,缺乏主动对学生进行网络舆情引导的意识。第二,缺乏引导技巧,例如某高校在发生陷入负面网络舆情时,没有第一时间针对具体事件进行处理,导致舆情进一步发酵,使该高校长期以来塑造的良好形象迅速崩塌。第三,网络舆情引导形式化,比如许多高校都会在自己的官网上宣传“习近平精神”等内容,但却很少有大学生认认真真浏览高校官网上的这些内容,导致网络舆情引导形式化问题严峻。第四,引导方法不合理,比如强硬要求学生不许继续关注网络事态、不许学生在网络上随意发言等等,都是引导方法不合理的体现。第五,未有计划的进行引导,即没有做好引导网络舆情的准备、没有搭建具备一定专业性的网络舆情引导队伍、未做好高校信息披露等等。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引导的举措
(一)明确引导理念
在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时,必须对引导理念进行明确。具体需要明确一下两点:第一,明确“学生为本”理念,即在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舆情引导时,必须维护学生利益、满足学生需求;第二,明确“主动引导”理念,即在进行网络舆情引导时高校要主动出击,通过公开相关信息、开拓信息传播渠道等做法来打击流言蜚语。例如,高校有学生出现自杀行为,这一消息被传到了网络上,本校学生对该事件十分关注,各种与事实不符的流言开始冒头,此时,高校应当迅速、主动做出反映,公布自杀学生的基本情况,比如对自杀学生是否存在性命之忧、是否得到合理救治等情况进行公开,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不要用异样的目光看待自杀同学等等。
(二)完善大学生人格
完善大学生人格使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学会明辨是非,不仅可以降低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还可以使大学生通过网络舆情以更加开阔的目光看待世界。因此,在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事件时,可从完善大学生人格入手。此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一方面,引导大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来收集事件信息、了解事件真相,不要人云亦云,在信息欠缺时随意发表言论;另一方面,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大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具备心理调节能力,可以从容应对网络上的负面情绪;最后,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多个角度切入辨正看待网络事件。
(三)加强引导队伍建设
加强引导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有:首先,针对网络舆情引导设立相应的、专业化的管理组织,比如抽调性宣传部人员成立舆情引导管理小组,由管理小组来总领舆情引导工作,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设置网络信息员,让网络信息员肩负起观察网络舆情的职责,时刻关注网上动态,及时发现网络舆情,以此为思想政治教育下的网路舆情引导提供信息资料。
(四)找准引导方法
在引导网络舆情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灵活采取各种引导方法。常见的引导方法有:一,预防接种法,在采用该引导方法时,高校要联系学生所处环境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思想问题进行预测与梳理,然后联系预测与梳理成果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问题进行事先预防。二,疏导教育法,在采用该引导方法时,一方面要给大学生保留发言空间、创造发言渠道,另一方面要给大学生打造信息来源平台,维护大学生的知情权、表达权等多种权利。三,冲突缓解法,该引导方法包含冷处理法,即当矛盾加剧时,可以将出现矛盾的几方暂时隔开,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热处理法,即当网络上出现十分错误的言论时,可以立即给予这些言论正面抨击;转移法,即可以借助其他事件来转移学生对原事件的注意力,以此降低原事件热度,控制原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以热处理法为例,当高校得知某学生在网上看到“抨击社会主义”的言论,并因这些言论陷入动摇时,因当立即采取热处理法,一方面限制网上出现的不良言论,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三、结语
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舆情引导时,除了需要通过明确引导理念等措施来降低网络舆情负面影响外,高校还应加强自身管理,重視网络舆情的有益面,通过网络舆情来为大学生创造交流平台,使大学生获得思想、观点碰撞空间。总之,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舆情引导可以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三观,高校必须重视网络舆情引导并积极将网络舆情引导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围,助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东光.网络舆情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及作用机制分析[J].时代报告,2020(08):146-147.
[2]李博,许鸿,陈烁桢.基于网络舆情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J].山西青年,2020(1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