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小资

来源 :交际与口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zaq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小资的话题已经热了多年,至今仍是个热
  门的词汇,然而终究是到了可以总结一下的时
  候了。下面的两篇文章,一篇为“戏说”,一
  篇为“正说”,也算是多角度多侧面地给“小
  资”做了个“鉴定”。如若觉得还有可商榷之处,
  欢迎大家继续深谈。
  
  戏说小资
  姜少勇
  
  突然脑中闪过“小资情调”这矫情的词汇。顺手在百度里搜索了“何为小资”?原来小资是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大陆流行的名词,原本为具有小资产阶级情调的人的简称。特指向往西方思想生活,追求内心体验、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年轻人。小资一般为都市白领,又与“中产阶级”相差一定距离——主要在经济方面。以前以为小资是一个贬义词,用来挖苦那些装腔作势玩一些虚假情调的小女人小男人;可是我错了:小资是一种情绪,多存在于收入中等以上的白领职员的心态里。标志是谈论最时髦的文化事件,穿不太贵的名牌等等。小资就是这么一种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又算不上中产阶级,最多属于中产阶级的下层。这批人从年龄和资金实力看,距离成功人士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对财富有无限向往的情绪。
  “小资”有着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生活状态。二是指价值追求。小资是一群不一样的人,有特殊的品位,喜好,生活态度和生活状态,是离大众较远的小众。
  小资大多喜欢过有情调的生活。追求生活品质、注重个人享乐,有品位地进行消费,什么流行穿什么,但从来穿的都是一流名牌中的三等品。太贵的品牌显粗俗,太廉价的品牌显粗糙,都不合胃口。小资们很少心血来潮去买打折品,而是精挑细选、沙里淘金般淘出自己喜欢的够品位的款式,不求最贵,但求自我风格,以显示独到的审美观和个性。小资的硬件就是得有一点儿闲钱,他们居家必有以下特征:
  1 大穿衣镜——但凡小资都有点自恋,必备一面大镜子。
  2 宜家家居用品——它提供了小资梦寐以求的与国际接轨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原木质的CD架,十元钱三只的镜框,大而廉价的玻璃杯,便宜的竹帘,折叠不占空间的小餐桌,更刺激的是,买回去还要自己当木工:亲自安装,很考验小资们的DIY能力。(“DoItYourself”的英文缩写,意为自己动手做事。可一到小资口中,便成为一种格调。自己煮了一壶咖啡、缝了一下扣子,都叫做“DIY”。)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价格相对便宜,基本符合小资的消费标准。现在小资也明白其实宜家不过是为欧美的下中农准备的,所以小资会一边享受着宜家一边自嘲,这也是一种符合小资身份的生活态度。
  3 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就不够小资了,至少不太优雅。
  4 宠物——宠物是小资特别富有爱心的标签,视其为家庭成员,而且会有一个特别的名字,比如“丑丑”也非比寻常。
  5 吉它——也许是电吉它,通常挂在壁炉上面的墙上,作为青春的纪念品。
  6 时尚杂志——小资的咖啡桌上,时尚类杂志,绝对是印刷精美的,它们无声地提醒着客人时尚杂志中的生活与主人息息相关。各种图文并茂、制作精美的休闲、旅行、时尚杂志,成为小资一族最爱。《时尚》、《ELlE》等等,是一扇扇打开无限风光的窗,小资们透过窗口拼命呼吸着域外潮流气息。世界名品、名流雅士、佳丽趣闻,是小资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即使未到过巴黎、米兰、纽约、东京、夏威夷,也似乎身临其境,哪儿的时装新款、哪种知名化妆品推出新品种、哪儿的彩妆流行什么眼影、哪儿的沙滩阳光明媚可进行日光浴,通通如数家珍。这就是书里读出的格调。
  7 音响——小资家里绝对不会没有音响,并且会有一个非常漂亮的架,音乐对小资生活情调不可或缺,但多数情况下只作为背景。小资里头大概没有人敢说他不爱听音乐。莫扎特巴赫也好,柏辽兹瓦格纳也好,鲍伯·迪伦披头士也好,蔡琴罗大佑也好,反正一定要宣称自己是某一类音乐的拥护者。关于音乐,我们的古圣先贤也说过:独乐乐不如同乐乐,所以更离不开交流。于是,酒吧或者某个音乐发烧友的试音室就成了酷爱音乐的小资们最喜欢的交流场所。
  8 黑白照片——早期在欧美只有有钱人才会拍黑白照片,黑白照片比彩色照片经典,有品位,影调和层次特别丰富,非一般人所能达到的水平。
  9 艺术品——绝对是小资生活中的点睛之笔,境外的旅游纪念品,大师作品的限量复制品或者小古董,恰如其分又不过于招摇,符合小资的虚荣心。
  10 餐具——小资很懂吃,都是美食家,虽然不经常生火做饭,但一套精致的餐具不可少,通常是西餐餐具,配着漂亮的鲜花,蜡烛和玲珑的酒具,规规矩矩的摆着,几乎从来都不用,是用来摆谱养眼的。
  小资们很少喝茶,他们通常会在晚上的某个时段,去星巴克品咖啡。他们能准确地辨认出蓝山、摩卡、卡布其诺,喜欢在诡异的气氛中,喝着咖啡,看窗外人流如织、行色匆匆,十分悠闲、十二分自在,那种感觉颓废的要命,却让偷偷注视他们的人认为他们必定是几经沧桑。连老板们都会惊讶,要一杯十多元的咖啡能坐半天,也不见挪窝。小资们也喝酒,喝得不多,懂得品,在大多数情况下,小资只对红酒感兴趣(不包括中国式的红葡萄酒),当然欧美红酒是宠儿。葡萄美酒伴红唇,红酒是小资情调的最佳诠释。小资们很讲究吃的格调和品位,他们深知“细节决定成败”。令人叹服的是,他们居然知道在吃西餐时如何拿酒杯。比如,他会告诉你:为什么酒杯都制成高脚的模样,绝不是为了造型好看或别出心裁。饮酒时手持酒杯的细柄状杯脚,你的体温才不会影响杯中酒的口感和温度;假使你抓握着杯身,手指和手掌的温度将使酒的温度升高,进而使酒微微变味。
  这些品位,是需要一些东西做底子的。不能是社会低层为生计挥汗如雨的人,不能是闭塞的小城。必须是一个足够大的城市才可以熏染,有足够多的物质可以选择和向往。骄傲和欲望像一种气息,在他们身上无法褪去。
  小资们的物质世界已经“足够”丰富了,他们的精神食粮自然也不甘于平淡如水。“小资情调”是一种心态,一种审美观,更是一种价值观。他们不同于哈日、哈韩族,也不同于这迷那迷们的粉丝,他们不会一哄而上,因为他们的理性多于感性。
  通常小资都是大学毕业生。有了高学历,却没有什么学术专长。他们从不打算准备踏踏实实搞点什么研究和学问。他们的智商不是很高,但也不是很低,就是想搞点儿什么研究也搞不出什么来。因为,他们既没有成功人士的吃苦精神,也没有老百姓的踏实精神。对于一切文化潮流,尤其是跟另类有关的潮流,他们当然保持着敏感,他们不爱摇滚乐但是听;他们不懂前卫美术但是看;他们不敢对抗主流但是说。因为,作为小资,如果没有从低层次的文化中背叛出来,并且把敏感打扮成批判,小资就不算是成功的。按照这个原则,他们首先会抓住潮流,然后会及时地,在潮流成为主流之前将它抛弃;比如说,嗅觉灵敏的小资一定会抢先使用“酷”这样的新词,但是现在“酷”已经用滥,小资就再也不敢用它了……
  小资是聪明的,那点小聪明,足够他们写漂亮的诗、唱酸歌蜜曲、背诵流行歌词、精通各种雕虫小技,甚至成为网络作家、美女作家和新派随笔作家;更多的时候,他们是社交专家,可以和所有文艺领域的人士,尤其是异性谈论相关话题,时时体现深刻的一面并掩饰肤浅的本性,对简单的事物进行深刻的哲学拷问,并以谁也听不明白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
  小资们一般有一定的思想水准和艺术鉴赏能力,他们大都爱读书。从马尔克斯到博尔赫斯,从阿赫玛托娃到茨韦塔耶娃,从卡尔维诺、昆德拉、村上春树到徐志摩、曹雪芹,还有那么多的“司机”和“懦夫”,以及不成系统的“毒辣斯”、“五二夫”和金斯伯格什么的。什么流行读什么,但大多数是为了娱乐和增添谈资,而不是出自真心的喜欢。他们在和你聊天的时候,会装得有点意识流的样子,和你大谈库布里克的艺术电影和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作品中的一些名句,并装作不经意地以小资的方式深沉地道出,然后在话语里时不时加一两个英文单词,在提到作者时用简称或昵称,以示亲密。
  小资们热衷听音乐,JAZZ略带忧郁的BLUES,越欧美越好。喜欢谈论帕瓦罗蒂、多明戈,但未必去听。去酒吧看伤感怀旧的电影或小说,日本电影《青春冷酷无语》、《四月物语》,张爱玲小说的海派味道,王家卫风格的人物情感纠葛、色彩迷离的城市、忧郁惆怅伤感的人物、张曼玉身着旗袍风情万种的背影,让小资们一遍又一遍地回味,融入寂寞恍惚的夜……
  小资们没有很多钱,但又不把钱看在眼里,明明靠挣工资维持生存,但又偏偏不把工作当回事儿。小资是最典型而标准旅游动物。但凡有时间,小资们也很喜欢出去游山玩水。这更是要呼朋唤友的事情,想想看,品位不俗的打扮和装备,如果没有认识的人看到并且艳羡,即使走在西藏的高原阳光下,也无异于锦衣夜行啊。所以,必须约一些人和自己一起,徜徉在山水之间,纵横数千里,上下几千年,同自然对话,和同伴抒发生活在别处的高论,更显格调高雅,品位不俗!
  小资们大致喜欢去的地方都很特别,喜欢又破又烂的“旧世界”,每至一处都会游离于城市之外,例如到广州会寻找牌楼,到北京要绕着故宫前的护城河走一圈,到上海当然要去找老城区。而成都则是一定要去的,因为大家都说,没有到过成都的人不算是小资。阳朔、大理、稻城这样的地方其实已经被一代一代的小资们走出了脚印,但还是有小资们不辞辛劳地沿着前人小资的足迹前进——实在是可供小资们挑选的旅游地带并不多。需要强调的是,如果飞去三亚躺在天域酒店的私家海滩上晒日光估计不是小资,这是中产阶级才能达到的享受。真正的小资即使是去三亚,也会窝居一间小旅馆中,然后再混入亚龙湾的大众沙滩里撒把野——没办法,小资通常都是没有多少闲钱的,有钱的肯定不是小资。
  如今的小资们谈到欧洲风景往往赞不绝口,意大利的奔放,希腊的古典,法国的浪漫,德国的严谨,当然还有小资情调的发源地——英国的风雅等等,令小资们心驰神往,对他们来说欧洲的风光才是现代的世外桃园。他们的理想是赚很多钱,去完成所有梦想。
  做一个小资,是不容易的事,首先你得能够赚到比普通人多一些的钱,否则,衣柜和书架会空,这两个地方空的人是没资格做一个小资的。一般说来,小资的收入在2000-10000元/月左右,他们衣食无忧但是又没有足够的钱买车供楼,这使得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自豪感而遇到真正有钱人的时候又感到不太好意思。他们向着成功人士的方向前进但是前途似乎还遥遥无期。他们总梦想着有朝一日不工作,总梦想着带一本书去巴黎……当然他们还有很多梦想……没有梦想的人不算真正的小资。小资们最大的理想是:在郊区住大房子,每天开着车上班,三个月休一次假,每年去国外旅游一次,拥有一次“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
  小资便是这样一群具有“高度小资产阶级时尚情调”的无聊动物。
  随着弄堂居委会老大妈有事没事都指着女儿骂“闲得跟小资一样”,令小资们无地自容。当他们翻开书时,发现卢梭竟然也是这号人物,一下子就心理平衡了,小资原来是有文化有思想的表示,而且罗曼·罗兰说卢梭是个多情,好色,软弱,敏感,脆弱之类的角色,好像特别符合小资的要求,而《水浒传》中的英雄林冲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之际,还能连喝十八碗老酒,对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喟然感叹:“好大雪!”其追求浪漫的情调似乎和小资性格有诸多相同之处,有卢梭和林冲这样的小资“前辈”给自己做榜样,小资们终于心安理得地称自己是小资了……
  小资们大致如此,就我所见。
  
  [注:本文在写作中借鉴了一些网上的资料,对此向原作者深表谢意。我不过是将人家散落在地的珍珠串缀起来,使它看起来勉强像一条项链]
  
  正说小资
  费里尼
  
  学生会是腐败分子的学前班,小资是忽然中产的学前班。
  中产不是空降兵,它得有来由——即便是空降兵,也不是每个试图空降的家伙,能够平平安安躲过高射炮的子弹,精准地落到预定地点。
  不是每个大佬都有美好回忆,不是每个小资都能羽化为中产。
  小资是一种青春期的并发症——有的人青春期很长,有的倏忽而过。
  小资更是一种强迫症,为了向某种标签靠拢而不得不在某些时刻签下“伪自由书”。
  小资十年前是时尚,五十年后也许是超时尚,但现在更像一句揶揄,浑身带着一股来自六尺之下的芬芳的泥土清香。
  当有关小资词条的种种不再带有明确的从属某一群论的标签——小资作为一种概念将死,但它的内在的作派、腔调、行状,或许会作为一种相对不再十分突兀的生活方式,游弋在我们周周。
  表述得氛围阴森一点,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生人正在登临舞台之今日,我们不妨将本文视为小资以及小资概念的一篇悼词。
  
  小资专属于“七十年代”
  小资是专属于“七十年代”的精神宠物,随着“七十年代”日益遭遇“七十年代后”的抢逼围,小资将死。
  二战之后,西方相继出现“失落的一代”、“垮掉的一代”。后来谁也没失落,跨掉的人更怨不得社会,嬉皮士后来都变成衣冠楚楚的银行家——可见,玩概念是每一个时代浮躁的特征之一。“小资”这个概念自然是舶来品,但在本地发扬光大,一度鼓噪成一种人所敬仰的跨越物质、精神、两手都很硬的生活方式。很长的时间以来,小资是素质和品位的代名词,而唯小资马首是瞻的七十年代成为信仰的奴隶,并长期受小资桎梏不能自拔。我只能说,在人人号称崇尚自由的今天,小资是为数不多能让我们窒息的一种说辞。
  考察一下绝大多数七十年代生人的心路历程,不难发现,为什么小资能够轻易地拿下这帮盲目的“高素质人群”。
  七十年代人生在红旗下,但不幸遭遇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双重猥亵——轮到他们考大学的时候,大学教育开始收费了;他们好不容易考进大学,大学开始扩招了,任何智力正常的人只要想上付得起学费,都可以上学了;等他们大学毕业进单位,福利分房取消了;等他们生儿育女的时候,医疗改革了,公费医疗取消了,父母身体各器官不争气了;等他们想换个工作的时候,八十年代的小弟弟小妹妹们毕业了,冲进“人市”和哥哥姐姐抢饭碗了——个别疯狂的“八十年代”丧失理智喊出“零工资”了……
  就这么,“七十年代”成了“十三不靠”,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年富力强的“六十年代”位子坐得稳稳的,“八十年代”军号吹得“滴滴”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小资”,就是这么一坛“杜康”,精神麻醉剂,古代传说中的“孟婆汤”,楼得瓦(刘德华)唱的“忘情水”。
  “六十年代”没条件小资——这帮人绝大多数苦出身,个别生猛的直接雅皮了,您让人家整文火炖猪手式的“小资”,人家耗不起那个时间;“八十年代”的不屑于小资,人家早“飘一代”了,“月光族”了,硬要和“小资”扯上干系,那最起码也是BOBO——波希米亚+布尔乔亚——换言之,在新时代,小布尔乔亚要想继续混下去,必须接受“劳动改造”,证实自己属于“可以教育得好的子女”。
  和有些手机资费套餐一样,小资和七十年代的关系是“绑定”的,你打算“来电畅听”?只能入88套餐。
  
  “眼光比生活高一点”
  尽管小资将死,但“七十年代”以整整一代人的惺惺作态,为普及一种算不上特别高端的生活方式,鞠躬尽瘁。从这个角度看,小资死得其所。
  尽管小资算不得高端,但对大多数七十年代人而言,维持小资的日常运作依然需要一种“虽万千人,吾往矣”的勇气和打肿脸充胖子的决绝。
  没错,人得活得有盼头,“眼光必须比生活高一点”,喝过星巴克,偶尔再去喝老虎灶,那叫怀旧,但从此缩回去喝老虎灶,就是倒退了。
  俗话说,没有三代的努力,培养不出一个贵族。没有看似装腔作势的对小资生活的追求和沉迷,培养不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发自内心的向往,最要紧的是,我们终于孵化出一种自然的惯性——这种惯性可以保证我们像喝大碗茶一样喝星巴克,像吃炝饼一样嚼披萨——经过多年小资生活(哪怕是伪生活)的浸淫,男人们终于可以像男人那样去战斗了。
  在中国时尚史上,七十年代生人是先锋、先驱,也是先烈。在和小资痴缠的岁月中,我们像一名真正的处男那样,面对横陈的玉体,曾经闹出比《韩乔生语录》还要劲爆的几多笑话。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终于可以欣慰地告慰所有关心我们身心健康的人们,我们终于成人。“八十年代”的弟弟妹妹们,可不许嘲笑我们哦,你们多幸福哇,当年我们看三级片都算狂欢,你们可好,上来就奔SM去了。
  真的,我由衷地觉得,再和你们谈“小资”两个字就有点侮辱你们的意思了,我知道,在你们的词典里,“小资”归“后现代”管。
  
  如果一直小资,会怎样
  如题,这个问题有现成的“活化石”——上海滩著名的“老克拉”是也。
  老克拉是那个时代的遗老兼精神生物钟定格的小资——不过我得承认,他们这个群落当年惺惺作态的程度远低于他们的孙辈——他们只差一点点就完成从自由王国向必然王国的飞跃,可惜被人途中剪径。
  不可否认,多年以来,老克拉群落是被作为一种另类存在的。人们对他们的啧啧称赞与其说是对他们倡导并竭力付诸实践的生活方式的欣赏,不如说,他们的执著更令我们艳羡。
  和我们的爷爷相比,七十年代生人缺乏坚忍是毋庸置疑的,其实也怪不了小伙子,没见过什么是真正好的东西,大概只能效其伪。
  如果一直小资,会怎样?这是个很有趣的话题。执著地做一个老克拉是一种选择,但是这种选择似乎又不属于“七十年代”生人,我们缺乏老爷爷老伯伯们发自内心的“范儿”,说的文绉绉一点,我们不专业,没有传承,看着就是一赝品。
  “七十年代”总有老去的一天。
  看看我们屋里的陈设,如果那个宜家的书架背后的夹板已经弯曲变形,小资濒临死亡;再看看镜子里的脸,如果还没有中产,还是早点回归劳动人民的本色吧。
  2020年的时候,如果我还在用宜家的东西,大约我自己都会像一名50多岁的老头含奶嘴被人当场拿下那样羞愧的。
  
  悼词正文(代拟)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在这里悼念我们的好同志小资!
  世界品位协会终身资深会员、全世界热爱生活的年轻人的良师益友、时尚风向标、优质生活孜孜不倦的追求者、视情调的存在超越一切的小资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年×月×日不幸去世,享年××岁。
  小资同志早年投身革命(具体参加革命时间历史上素有争议),多年来自觉与劳动人民保持相当距离,能吸雪茄绝不吸“光荣”,能穿皮尔卡丹绝不穿“宜而爽”。在长期的小资产阶级生活实践中,他大公无私,热爱集体,工作积极,勤勤恳恳,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作风平易近人,谦虚谨慎。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忠于小资事业,为普及世界品位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现在,小资同志与世长辞了,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品位不凡的好朋友,我们感到无限悲痛!
  小资同志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亦步亦趋的一生,是拷贝不走样的一生,是装模作样的一生,是充满追求的一生。它的去世,是全世界沉溺于品位的人们生活中一件晴空劈雷级别的大事,它的去世,给全世界人民情调生活造成了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
  在小资同志病重期间,宜家同志专程委派秘书到医院看望了弥留之际的小资,并向其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
  参加今天小资同志遗体告别仪式的生前友好还有:星巴克、哈根达斯、兰寇、资生堂、欧莱雅、VOGUE、ELLE、SPA家族、沙宣、GUESS、瑜伽、卡布奇诺、提拉米苏、村上春树、王家卫、孟京辉等等。
  我们沉痛地悼念小资同志,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小资同志勇于实践的革命精神和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在后小资时代,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小资同志安息吧!
  小资同志治丧委员会
  200×年×月×日
其他文献
日常生活中,幽默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你要想受到众人欢迎,要想爱情成功,要想塑造自我,要想事业成功等等,幽默都会助你一臂之力。正如幽默研究者张瑞君先生所说:“人需要幽默如同树木需要阳光、空气、水。幽默感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恰当得体的幽默谈吐,巧妙周旋,能使气氛缓和,加强沟通,既显示了自己的风度、智慧,又能维护自身的形象,收到积极的交际效果。现就幽默招术谈谈浅陋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一、机械模
期刊
林萃芬: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系毕业,赴美进修广播电视,曾任《工商日报》记者,《新女性杂志》主编,现为专职作家,担任多家企业顾问。  ——已发表的作品:《打翻蜜糖罐恋人絮语100句》、《步步高薪有新招》,《天生一对解读情人的非理性行为》、《你的温柔只有我知道》、《圆融处世的Commonsnse》、《与狼共舞不受伤》、《打开幸福频道》、《从生活小事洞察人心》,《看穿对方的心思》、《只有你能创造未来》等多本
期刊
陆家嘴的夜,璀璨景无边。这个金融贸易区鳞次栉比着各种高档商务楼,承载着的不仅是上海经济繁荣的缩影,也是无数精英成就卓越事业的舞台。在正大广场底楼的姚明海报前,笔者一眼认出了那个之前只在手机里有过些许交流的Henry师兄:白衬衫外加黑西裤。七点刚过的初秋已经泛上了朦胧月光,而他告诉笔者他刚从公司大厦出来还没吃晚饭。  虽然如此,但Henry看起来却神采奕奕,目光深邃。兜兜转转一个层面的饭厅后,他最终
期刊
(一)PK策划秀    失业整整半年了,陈筝还没找到适合的职位,可是她并没有太多的焦急和不安。陈筝其实是想谋求更大的发展,才离开先前的公司,甚至没有骑驴找马的想法,便那么毅然地迈出辞职这一步。  就业形势不佳工作的机会不多,但是报纸的求职版永远是那么地热闹,陈筝努力地寻找适合自己平台的“蛛丝马迹”。当学府文化集团的招聘广告横空出世时,陈筝顿时有了心动的感觉:那是一间隶属于自己母校的公司,在市内拥有
期刊
卡耐基说过:“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这笔财富呢?换言之,我们应如何来奏响人际关系的和谐乐章呢?下面是人际交往中应当遵守的10条基本原则,也是和谐的交际不可或缺的10个基本“音符”。    一、平等    生活在现实中的每一个人,无论职务高低、知识多寡、贫富差距、身体强弱、年龄长幼、性别不同,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绝不能把自己高抬一寸,把别人低放
期刊
这是一个扎堆结婚的季节,空气里都是结婚的味道,不结婚的人是可耻的。一个想嫁的女人一定为选择男人而苦恼。尽管每个女人都期盼遇上个善解人意、宽厚从容、感情专一、有经济基础、英俊潇洒的“极品男人”,但这样的男人却比恐龙还难找,即使找到了,可能早巳是别人的了。新浪网友素手鸣琴浮想联翩,列出从古到今的中国男人中庄子、范蠡、项羽、周瑜为一生最想嫁的四个极品男人。我一笑而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恋子如何不丈夫?考核
期刊
通往中学的路有两条,一条大路,一条小路。大路18里,小路15里,都是高低不平的黄土路。那时的交通工具只有两种,一种是自行车,还有一种就是两条腿。天好的时候可以骑车,碰上雨雪就得一步步穿山、越岭、过河沟。每年开学之后,成群结对的孩子便上路了,演绎着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有的故事还没开始就匆匆结束了,比如村东头的春花,时年13岁,大路走了一个来回,累得直哭,第二天就和学校彻底说再见了。  老实
期刊
2005年6月19日,日本共同社记者小泽一郎到北大进行突击采访。在南阁(国际合作部)门口,小泽一郎采访了一小个子男生(后证实该男生为国际关系学院学生纳海镕),在答问中,他舌灿如花,妙语惊人,令人称奇叫绝,大快人心,因而赢得了各界人士高度评价。    (1)问:你如何定位中日关系?    答:客观定位,平等互利关系。  问:从学生的角度看,你认为两国关系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答:显然,日方在很多方
期刊
作为一名在读硕士生,我需要经常跑书店,购买相关书籍。如果能够成为书店的会员,不但可以在购书时享受打折优惠,而且还有机会参加各种活动,无疑对我这个穷学生颇具诱惑力。但一般书店会员卡的办理是需要收费的,20元到50元不等。恰巧“五一”期间某书城举办活动,可凭有关教师的证件免费入会。曾经做过教师的我自然不想放过这样的好机会。于是,在一个周末,我带上教师资格证就去了该书城,并且最终成功免费入会。而与我有着
期刊
我是从一所农村中学考上那所著名的大学的。刚上大学的时候,我身上有着农村学生的典型特征:衣着寒酸,胆小怕事,沉默寡言,并且深深地自卑。一开始我就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了安排: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周末做家教,挣生活费;多余的时间只有靠坐图书馆来才丁发了。  然而林和江的出现却打乱了我宁静的生活。他是学校广播站的站长,比我大一届。在新生欢迎大会上,他作为学生代表致词,看到他的刹那,我就被他周身所散发出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