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的阅读行为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纸张阅读之外手机阅读等新的阅读形态正在逐步形成,手机阅读正在成为数字时代一种全新的阅读习惯和模式,是人们获取信息与知识的主流载体之一,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有关手机阅读的发展、研究内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给出总结和建议,以期后者对有关手机阅读有更好的研究。
关键词:手机阅读;手机;碎片化;网络文学
一、引言
自古以来阅读都是人类获取知识、学问、信息的重要途径,而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成熟应用,智能设备得到大量普及,阅读的介质已经不再受限于传统的纸张,而是向着数字媒介方向发展。移动阅读器终端的普及加快了电子阅读的步伐。功能丰富、性能强大的智能手机亦然成为获取信息的新终端后。智能手机和新的阅读方式的结合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产物。
手机阅读[1]就是以手机作为阅读信息的载体,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以在线阅读、下载阅读等方式在手机上浏览、查看甚至是收听的方式获取信息的行为。如手机上网、电子书等已经成为人们熟知的手机阅读方式。
早在几年前,短篇小说《深爱》以手机连载的形式发表后,手机阅读首先在日本兴起。到2004年,我国首份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开通,开创中国大陆手机报先河。手机阅读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后,便一路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了起来。手机阅读用户量急速攀升,传统媒体也纷纷转战手机阅读市场,各大运营商也争相推出了各种手机阅读服务,手机阅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二、手机阅读发展背景
(一)手机阅读产生的原因。
手机阅读的出现是由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收入提高、手机大量普及、资源信息丰富等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首先,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普遍加快、社会竞争逐渐升级、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想在百忙之中找一个清闲的时间,悠闲的品茗读书已经成了世人的一种奢望;但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4G业务的良性发展及拥有较大存储容量的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依托手机进行阅读已悄然流行,逐步成为一种崭新的阅读方式、阅读体验;同时相对于传统出版行业中出版周期较长、库存压力严重、物流运输延迟、市场趋于饱和、增长放缓等诸多问题,手机阅读的出现,仿佛开启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因为手机独有的一些特点,比如出门必带、功能丰富、携带方便、上网速度快、网络建设成熟等诸多特点,从而使得手机阅读能够建立完整的“生态圈”,最新资讯、最新内容可以直接呈现在用户手中,时效性和即时性都是传统出版行业所无法比拟的。
(二)手机的普及性
我国是世界上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据工业和信息化2014年全年及第四季度电信服务通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86亿户,其中4G用户达到9728.4万户。
移动数据和互联网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2010年12月20日的手机晚报引用北京晚报消息称,手机出版收入超网络游戏,在数字出版内部,占数字出版全部营业收入的24.2%,位居首位。由此可见,手机的普及性和第五媒体受众的飞速增长,为手机阅读的广泛性打下了基础,也为推动全民阅读奠定了基础。
(三)手机的多功能性
随着电子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手机功能日渐丰富,手机已不仅限于单一通信工具,它还被赋予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功能。除了传统的通话、短信功能外,还集成了掌上电脑、MP4、游戏、拍照、录音、录像、地图导航等更多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应用使得手机阅读、数字化阅读[2]成为可能。
(四)手机的便捷性
手机具有便捷性,它摆脱了“线”和“电脑”的束缚,也摆脱了书籍的束缚,成为很多读者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它还改变了传统图书馆服务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使全国读者在上班的路上、干活的空闲时、农闲时、候车时,把一些碎片化时间用来做相对较浅的阅读,使阅读随时、随地成为可能。手机阅读它以小巧灵活、便于携带的优势,方便了读者,是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室的补充,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也为传统图书馆增加了服务内容。
使手机成为一种小巧的电脑,并成为网络的延伸。未来的手机会更加智能化、微型化、安全化、多功能化。手机开发商等也已经开发出手机多媒体无限阅读软件,使手机阅读图书成为现实。
三、手机阅读具有的特点
手机阅读的特征与纸质阅读、网络阅读比较,手机阅读具有以下特点:
(一)摆脱时空的约束,手机阅读改变了传统图书馆服务在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全国读者在上班的路上、饭余课后闲暇时、工作之余、等车候车时,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较浅的阅读,使阅读随时、随地成为可能,从而是的阅读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自由无拘束的进行阅读。手机移动阅读以手机等移动终端为载体,读物可以随身携带,并可以上网即时获取最新阅读内容,从而实现了随时随地的阅读。这在阅读史上是一次革命,给读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是手机移动阅读的首要特点。
(二)在阅读内容上,手机移动阅读涵盖新闻资讯、金融财经、体育实时赛况、其他动态资讯等时效性阅读内容和与读者所处地理位置相关的内容为主。与以往的纸质阅读、网络阅读相比,非时效性强、专业性浅、娱乐消遣为主。内容和篇幅也更趋向于精炼短小。
(三)呈现个性化阅读特点。移动阅读终端对应每一位读者,每一部手机,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特点,自己的阅读终端,阅读设备,不会出现多人共用的现象。因此,手机移动阅读更能符合阅读者个性化的阅读的需求,针对性的阅读自己喜欢的信息。
(四)手机阅读还以它以小巧灵活、便于携带的优势,方便了读者,是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室的补充,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也为传统图书馆增加了服务内容。 (五)在阅读方式上,主要表现为快餐式阅读。由于读者利用碎片化的空闲时间,受限于阅读环境、时间、干扰等原因,无法静心阅读,阅读方式多以浏览式、快餐式、跳跃性、随意性、碎片化的方式阅读。阅读质量、阅读深度不佳。
(六)手机作为阅读载体,受手机尺寸限制,操作不够方便,长时间阅读容易造成视觉疲劳,阅读舒适度远不如传统阅读和网络阅读。电子阅读器虽然在这些方面有较大优势,但目前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如手机。
四、手机阅读的意义
(一)手机阅读的意义在于手机阅读即是传统阅读向新的阅读模式转型的成果之一,又是对数字阅读、网络阅读的延伸,并且与网络阅读、数字阅读一起共同构建新的阅读文化、阅读方式。
(二)对读者的意义。对广大读者来说,手机阅读满足了人们在移动环境下的阅读需求,是传统阅读在新的技术条件下的发展。现代人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致使阅读的时间减少,而通过手机,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阅读,并且使人们拥有了可以随身携带的“图书馆”和“阅览室”,不仅携带方便,而且信息内容丰富,不但达到了休闲娱乐的效果,还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充实自我。
(三)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资源融合,手机等移动终端逐渐成为功能齐全、资源丰富的信息新媒介,手机移动阅读在满足人们移动信息需求的同时,将会激发、促进人们的移动阅读习惯,形成新的阅读方式。
五、手机阅读产业发展
(一)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媒介层出不穷,令传统媒体的竞争在当前的体制和格局下已经相形见拙,利润上升空间减小,甚至有些报纸、电视面临着亏损的局面。媒体产业发展急需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手机——这个已经拥有庞大用户群以及成熟技术储备的新媒体,水到渠成的进入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视野,成为未来阅读媒介的最佳选择。近期举办的多次数字媒体产业高峰论坛中,都可以见到传统媒体的身影。目前,传统媒体主要还是停留在手机报、手机杂志这些较为成熟的产品上,在手机文学等方面还没有明显的举动。
(二)推动这一产业发展的还有另外两大助力,那就是拥有大量内容版权的网络原创文学供应商和传统出版业。红袖添香和起点网在网络文学收费阅读模式上获得的巨大成功,使得以“版权”为核心的全方位运营战略成了各大原创文学网站的重要共识。而对于传统出版业来说,在数字化时代,如何把已经拥有的大量优质,但是有由于成本和市场的原因导致无法印刷出版的内容,转化成新的赢利点,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大发现新突破点。对于其中的大多数来说,加入不能解决这一难题,等待他们的,将是市场的无情淘汰。而现在,他们还要面临着几乎不需负担出版压力的网络文学供应商的挑战。大量原创网络文学在互联网上取得成功之后就迅速转战传统出版市场,有些传统出版社跟上了这一脚步从而得以分一杯羹。而现在,他们必须把眼光放到手机阅读这一数字化时代的新战场上,谁能创造一种有效的盈利和运营模式,谁就能抢占这一市场的制高点。
(三)手机阅读的兴起与普及将带动手机阅读服务的崛起,促进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读者对阅读的需求是阅读服务的驱动力,一个崭新的、充满活力的手机阅读服务大市场正在逐步成熟,吸引着众多传统的、新兴的信息服务机构投身于手机阅读服务行列[3]。目前,我国手机阅读服务已经成为数字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电信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互联网服务商(新浪、盛大等)、移动互联网服务商(3G 门户等)、移动终端提供商(苹果、诺基亚、汉王等)、传统出版机构(报刊社、出版社)、数字(手机)出版技术供应商(方正等)、图书馆等各类信息服务机构都在纷纷进入手机阅读服务领域[4],并且取得了傲然成绩。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在制定相关政策与标准,积极扶持手机阅读业务的发展。
六、结 语
手机阅读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实际上它只是改变了阅读的渠道、载体,是传统阅读方式结合新技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已。但不论阅读形式如何进步,通过阅读提高人类的文化水平以及自身素养这一终极目标始终不会改变。手机阅读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地位,它的出现在带给人们阅读便利的同时,也必定会暴露一些新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发现许多问题.但不论如何,只要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以社会发展为己任,努力提升阅读体验,为读者提供高质量、高水准的文化、精神食粮,其发展定会得到全社会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许益飞.对手机媒体发展前景的思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08-18
[2]侯惠芬.手机数字图书馆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
[3]数字化阅读持续增长低年龄、高学历人群是数字化阅读的主力军.2010-6-6.http://www .chub an .cc/ztjj/yddc/ 2010yd/
关键词:手机阅读;手机;碎片化;网络文学
一、引言
自古以来阅读都是人类获取知识、学问、信息的重要途径,而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成熟应用,智能设备得到大量普及,阅读的介质已经不再受限于传统的纸张,而是向着数字媒介方向发展。移动阅读器终端的普及加快了电子阅读的步伐。功能丰富、性能强大的智能手机亦然成为获取信息的新终端后。智能手机和新的阅读方式的结合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产物。
手机阅读[1]就是以手机作为阅读信息的载体,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以在线阅读、下载阅读等方式在手机上浏览、查看甚至是收听的方式获取信息的行为。如手机上网、电子书等已经成为人们熟知的手机阅读方式。
早在几年前,短篇小说《深爱》以手机连载的形式发表后,手机阅读首先在日本兴起。到2004年,我国首份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开通,开创中国大陆手机报先河。手机阅读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后,便一路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了起来。手机阅读用户量急速攀升,传统媒体也纷纷转战手机阅读市场,各大运营商也争相推出了各种手机阅读服务,手机阅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二、手机阅读发展背景
(一)手机阅读产生的原因。
手机阅读的出现是由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收入提高、手机大量普及、资源信息丰富等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首先,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普遍加快、社会竞争逐渐升级、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想在百忙之中找一个清闲的时间,悠闲的品茗读书已经成了世人的一种奢望;但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4G业务的良性发展及拥有较大存储容量的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依托手机进行阅读已悄然流行,逐步成为一种崭新的阅读方式、阅读体验;同时相对于传统出版行业中出版周期较长、库存压力严重、物流运输延迟、市场趋于饱和、增长放缓等诸多问题,手机阅读的出现,仿佛开启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因为手机独有的一些特点,比如出门必带、功能丰富、携带方便、上网速度快、网络建设成熟等诸多特点,从而使得手机阅读能够建立完整的“生态圈”,最新资讯、最新内容可以直接呈现在用户手中,时效性和即时性都是传统出版行业所无法比拟的。
(二)手机的普及性
我国是世界上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据工业和信息化2014年全年及第四季度电信服务通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86亿户,其中4G用户达到9728.4万户。
移动数据和互联网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2010年12月20日的手机晚报引用北京晚报消息称,手机出版收入超网络游戏,在数字出版内部,占数字出版全部营业收入的24.2%,位居首位。由此可见,手机的普及性和第五媒体受众的飞速增长,为手机阅读的广泛性打下了基础,也为推动全民阅读奠定了基础。
(三)手机的多功能性
随着电子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手机功能日渐丰富,手机已不仅限于单一通信工具,它还被赋予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功能。除了传统的通话、短信功能外,还集成了掌上电脑、MP4、游戏、拍照、录音、录像、地图导航等更多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应用使得手机阅读、数字化阅读[2]成为可能。
(四)手机的便捷性
手机具有便捷性,它摆脱了“线”和“电脑”的束缚,也摆脱了书籍的束缚,成为很多读者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它还改变了传统图书馆服务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使全国读者在上班的路上、干活的空闲时、农闲时、候车时,把一些碎片化时间用来做相对较浅的阅读,使阅读随时、随地成为可能。手机阅读它以小巧灵活、便于携带的优势,方便了读者,是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室的补充,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也为传统图书馆增加了服务内容。
使手机成为一种小巧的电脑,并成为网络的延伸。未来的手机会更加智能化、微型化、安全化、多功能化。手机开发商等也已经开发出手机多媒体无限阅读软件,使手机阅读图书成为现实。
三、手机阅读具有的特点
手机阅读的特征与纸质阅读、网络阅读比较,手机阅读具有以下特点:
(一)摆脱时空的约束,手机阅读改变了传统图书馆服务在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全国读者在上班的路上、饭余课后闲暇时、工作之余、等车候车时,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较浅的阅读,使阅读随时、随地成为可能,从而是的阅读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自由无拘束的进行阅读。手机移动阅读以手机等移动终端为载体,读物可以随身携带,并可以上网即时获取最新阅读内容,从而实现了随时随地的阅读。这在阅读史上是一次革命,给读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是手机移动阅读的首要特点。
(二)在阅读内容上,手机移动阅读涵盖新闻资讯、金融财经、体育实时赛况、其他动态资讯等时效性阅读内容和与读者所处地理位置相关的内容为主。与以往的纸质阅读、网络阅读相比,非时效性强、专业性浅、娱乐消遣为主。内容和篇幅也更趋向于精炼短小。
(三)呈现个性化阅读特点。移动阅读终端对应每一位读者,每一部手机,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特点,自己的阅读终端,阅读设备,不会出现多人共用的现象。因此,手机移动阅读更能符合阅读者个性化的阅读的需求,针对性的阅读自己喜欢的信息。
(四)手机阅读还以它以小巧灵活、便于携带的优势,方便了读者,是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室的补充,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也为传统图书馆增加了服务内容。 (五)在阅读方式上,主要表现为快餐式阅读。由于读者利用碎片化的空闲时间,受限于阅读环境、时间、干扰等原因,无法静心阅读,阅读方式多以浏览式、快餐式、跳跃性、随意性、碎片化的方式阅读。阅读质量、阅读深度不佳。
(六)手机作为阅读载体,受手机尺寸限制,操作不够方便,长时间阅读容易造成视觉疲劳,阅读舒适度远不如传统阅读和网络阅读。电子阅读器虽然在这些方面有较大优势,但目前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如手机。
四、手机阅读的意义
(一)手机阅读的意义在于手机阅读即是传统阅读向新的阅读模式转型的成果之一,又是对数字阅读、网络阅读的延伸,并且与网络阅读、数字阅读一起共同构建新的阅读文化、阅读方式。
(二)对读者的意义。对广大读者来说,手机阅读满足了人们在移动环境下的阅读需求,是传统阅读在新的技术条件下的发展。现代人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致使阅读的时间减少,而通过手机,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阅读,并且使人们拥有了可以随身携带的“图书馆”和“阅览室”,不仅携带方便,而且信息内容丰富,不但达到了休闲娱乐的效果,还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充实自我。
(三)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资源融合,手机等移动终端逐渐成为功能齐全、资源丰富的信息新媒介,手机移动阅读在满足人们移动信息需求的同时,将会激发、促进人们的移动阅读习惯,形成新的阅读方式。
五、手机阅读产业发展
(一)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媒介层出不穷,令传统媒体的竞争在当前的体制和格局下已经相形见拙,利润上升空间减小,甚至有些报纸、电视面临着亏损的局面。媒体产业发展急需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手机——这个已经拥有庞大用户群以及成熟技术储备的新媒体,水到渠成的进入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视野,成为未来阅读媒介的最佳选择。近期举办的多次数字媒体产业高峰论坛中,都可以见到传统媒体的身影。目前,传统媒体主要还是停留在手机报、手机杂志这些较为成熟的产品上,在手机文学等方面还没有明显的举动。
(二)推动这一产业发展的还有另外两大助力,那就是拥有大量内容版权的网络原创文学供应商和传统出版业。红袖添香和起点网在网络文学收费阅读模式上获得的巨大成功,使得以“版权”为核心的全方位运营战略成了各大原创文学网站的重要共识。而对于传统出版业来说,在数字化时代,如何把已经拥有的大量优质,但是有由于成本和市场的原因导致无法印刷出版的内容,转化成新的赢利点,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大发现新突破点。对于其中的大多数来说,加入不能解决这一难题,等待他们的,将是市场的无情淘汰。而现在,他们还要面临着几乎不需负担出版压力的网络文学供应商的挑战。大量原创网络文学在互联网上取得成功之后就迅速转战传统出版市场,有些传统出版社跟上了这一脚步从而得以分一杯羹。而现在,他们必须把眼光放到手机阅读这一数字化时代的新战场上,谁能创造一种有效的盈利和运营模式,谁就能抢占这一市场的制高点。
(三)手机阅读的兴起与普及将带动手机阅读服务的崛起,促进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读者对阅读的需求是阅读服务的驱动力,一个崭新的、充满活力的手机阅读服务大市场正在逐步成熟,吸引着众多传统的、新兴的信息服务机构投身于手机阅读服务行列[3]。目前,我国手机阅读服务已经成为数字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电信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互联网服务商(新浪、盛大等)、移动互联网服务商(3G 门户等)、移动终端提供商(苹果、诺基亚、汉王等)、传统出版机构(报刊社、出版社)、数字(手机)出版技术供应商(方正等)、图书馆等各类信息服务机构都在纷纷进入手机阅读服务领域[4],并且取得了傲然成绩。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在制定相关政策与标准,积极扶持手机阅读业务的发展。
六、结 语
手机阅读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实际上它只是改变了阅读的渠道、载体,是传统阅读方式结合新技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已。但不论阅读形式如何进步,通过阅读提高人类的文化水平以及自身素养这一终极目标始终不会改变。手机阅读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地位,它的出现在带给人们阅读便利的同时,也必定会暴露一些新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发现许多问题.但不论如何,只要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以社会发展为己任,努力提升阅读体验,为读者提供高质量、高水准的文化、精神食粮,其发展定会得到全社会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许益飞.对手机媒体发展前景的思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08-18
[2]侯惠芬.手机数字图书馆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
[3]数字化阅读持续增长低年龄、高学历人群是数字化阅读的主力军.2010-6-6.http://www .chub an .cc/ztjj/yddc/ 2010y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