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60多岁老律师10多年来,自创了一套“神奇炒股法”。入市15年来,从起初的8700元资金,如今翻了一千多倍,已有上千万元。
用朋友账户懵懂炒股
对于律师老陈来说,15年前星夜排队开户的情形仿佛就在昨天。陈律师告诉记者,那时候开户不像现在这么容易,没有过硬的关系根本开不着户。
“1992年才有股市,我也想尝试一把。于是,半夜12点披着军大衣,在证券公司门口排队开户,结果排了一夜也没开着个户。”
“因为开不着户,我们几个朋友就各出一点钱,用一个朋友的账户炒股。”陈律师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他什么都不懂,看到股票涨的时候特别开心,但就是不知道涨到高位的时候抛股票。
“那时,眼睛能一刻不离地盯着大盘看一天,却不懂得去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只知道股价涨了就高兴,第二天如果跌了,心里又后悔。”陈律师说。
就这样,高兴了又后悔,后悔了又兴奋,涨涨跌跌一年。结果陈律师不但不赚钱,反而赔了一点。
走后门拿到账户
1993年6月,陈律师终于有了自己的股东账户。那时证券公司开户都有限额,不但限定人数,还要限定资金量等。不过,这对于人脉广博的陈律师来说,拿到一个开户的名额并非难事。
“说来也巧,正好去办一个案子。一个朋友手里有一二十个名额,就给了我一个。”就这样,陈律师有了自己的账户,而起始资金也就8000多元。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大屏幕上的股票就那么几只。即使报纸,也不是每家都刊登行情。不像现在,电脑轻轻一点,行情就出来了。”陈律师说,那时候的交易比现在麻烦得多。股民都要到交易大厅进行现场交易,而每笔交割单也都要花钱买。
“那时候,买个交割单就像现在春节在火车站排队买票一样,人多得不得了。”陈律师说。
15年天天做“笔记”
2002年,虽然行情很好,但是陈律师却没有赚到钱。从那时起,他开始总结自己的操作。他认为,自己是没有“用心”炒股。于是,2003年年初,陈律师开始研究起股票每天上涨的最高点位和最低点位,然后找出它们中间的规律。
2003年6月,陈律师开始做“笔记”。记者在他保留至今的“笔记”上看到,上面是些简单的数字和“O、H、L、C”几个字母。陈律师解释说:“O”代表开盘点位,“H”代表最高点位,“L”代表最低点位,“C”代表收盘点位。
“我没有看过一本专业的股票理论方面的书籍,但是我研究每只股后发现,每只股票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以及开盘、收盘之间,都有恒定的规律。”所以,从2003年至今,陈律师都把自己关注的股票“作图”,一天都没落过。
选一只股要花一个多月
陈律师有个小小的“股票池”,里面只有十多只股票。他告诉记者,每选一只股票都要耗费他许多“心神”。
“每选一只股票,我都要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去研究,各个方面都研究。最重要的是,我自创的‘神奇炒股法’。”陈律师说,有时候花一个月研究来研究去,却发现这只股票并不好。所以,能进他股票池的股票那肯定算得上是“黑马中的黑马”,能进他的账户的那更是“黑马中的汗血宝马”。
陈律师告诉记者,即便现在,他已经有了“不方便透露”的资产,但他还是很花心思地选股。“只要我选股,那就没有休息日。早上6点到晚上9点,基本都在研究。”
行情大好不接小案子
别人看来,60多岁的陈律师都“这样”了,还辛辛苦苦地来上班真是不容易。可他自己还是觉得,事业是事业,炒股是炒股。事业跟炒股分得清清楚楚。去年,年过花甲的陈律师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算是给朋友帮忙。不过,帮忙归帮忙,平时闲暇时间,可不能耽误了陈律师炒股这件大事。
陈律师也有事业跟炒股“分不清”的时候,那就是行情特别火爆的时候。“行情好的时候,我一般不接小案子。”什么是“小案子”?在陈律师的眼里,那是一些打赢官司后,只能赚个三四千块钱的案子。“要打赢一个官司,你必需花很多时间去看很多资料,还要花费很多心思,去搜集一些证据。而这些时间和心思恰恰耽误了陈律师研究股票。”
“一个赚三四千块钱的小案子,还不如我的股票赚的钱来得快呢。”陈律师说。
股市只投智“不投机”
在陈律师看来,炒股最重要的就是“入门”。
“要技术性地去炒股。我很反对现在很多股民的跟风习气,他们都喜欢听消息炒股。”陈律师说,在沪市这么多年,他得出的一个道理,那就是“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那您种的是什么瓜呢?”记者问。“这就是我种下的瓜。”陈律师随手拿起手边厚厚的一叠纸,上面全是他手工绘制的K线图和他亲手做的个股报表。其中一卷被卷起来的K线图展开来大约有14厘米宽,230厘米长。上面的点点线线清清楚楚地记录了从2003年6月到2007年7月的股市行情变化。
“虽然现在计算机发达了,但我还是强调要手工绘制K线图。计算机只能告诉一个结果,而在自己亲手做作业的过程中却能发现其中的很多规律。”陈律师说。
陈律师认为,炒股不仅仅是一种投资,更是一种投“智”的行为。“你投入了多少‘智慧’,才能收获到多少成果。”
不赞成年轻人辞职炒股
“作为老股民,您对现在众多的新股民有什么箴言吗?”记者问。
“箴言谈不上,就是要告诉很多年轻人,要珍惜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因为现在炒股赚钱就放弃自己的工作去炒股。”年轻人,有点闲钱放在股市里玩玩还是可以的,但要脚踏实地下功夫去学习,一定要加强风险意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适合职业炒股。股市的风险大,某时赚钱并不代表永远赚钱。现在大多数股民都是‘门外汉’,对于股票他们根本不懂。股市里面最后赚钱的往往只是少数人。”陈律师说,其实就算有股民入了门,也不可能是100%的赚钱。
“要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下苦功夫才会有收获。还是那句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啊。”陈律师说。(编辑/燕子)
用朋友账户懵懂炒股
对于律师老陈来说,15年前星夜排队开户的情形仿佛就在昨天。陈律师告诉记者,那时候开户不像现在这么容易,没有过硬的关系根本开不着户。
“1992年才有股市,我也想尝试一把。于是,半夜12点披着军大衣,在证券公司门口排队开户,结果排了一夜也没开着个户。”
“因为开不着户,我们几个朋友就各出一点钱,用一个朋友的账户炒股。”陈律师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他什么都不懂,看到股票涨的时候特别开心,但就是不知道涨到高位的时候抛股票。
“那时,眼睛能一刻不离地盯着大盘看一天,却不懂得去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只知道股价涨了就高兴,第二天如果跌了,心里又后悔。”陈律师说。
就这样,高兴了又后悔,后悔了又兴奋,涨涨跌跌一年。结果陈律师不但不赚钱,反而赔了一点。
走后门拿到账户
1993年6月,陈律师终于有了自己的股东账户。那时证券公司开户都有限额,不但限定人数,还要限定资金量等。不过,这对于人脉广博的陈律师来说,拿到一个开户的名额并非难事。
“说来也巧,正好去办一个案子。一个朋友手里有一二十个名额,就给了我一个。”就这样,陈律师有了自己的账户,而起始资金也就8000多元。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大屏幕上的股票就那么几只。即使报纸,也不是每家都刊登行情。不像现在,电脑轻轻一点,行情就出来了。”陈律师说,那时候的交易比现在麻烦得多。股民都要到交易大厅进行现场交易,而每笔交割单也都要花钱买。
“那时候,买个交割单就像现在春节在火车站排队买票一样,人多得不得了。”陈律师说。
15年天天做“笔记”
2002年,虽然行情很好,但是陈律师却没有赚到钱。从那时起,他开始总结自己的操作。他认为,自己是没有“用心”炒股。于是,2003年年初,陈律师开始研究起股票每天上涨的最高点位和最低点位,然后找出它们中间的规律。
2003年6月,陈律师开始做“笔记”。记者在他保留至今的“笔记”上看到,上面是些简单的数字和“O、H、L、C”几个字母。陈律师解释说:“O”代表开盘点位,“H”代表最高点位,“L”代表最低点位,“C”代表收盘点位。
“我没有看过一本专业的股票理论方面的书籍,但是我研究每只股后发现,每只股票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以及开盘、收盘之间,都有恒定的规律。”所以,从2003年至今,陈律师都把自己关注的股票“作图”,一天都没落过。
选一只股要花一个多月
陈律师有个小小的“股票池”,里面只有十多只股票。他告诉记者,每选一只股票都要耗费他许多“心神”。
“每选一只股票,我都要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去研究,各个方面都研究。最重要的是,我自创的‘神奇炒股法’。”陈律师说,有时候花一个月研究来研究去,却发现这只股票并不好。所以,能进他股票池的股票那肯定算得上是“黑马中的黑马”,能进他的账户的那更是“黑马中的汗血宝马”。
陈律师告诉记者,即便现在,他已经有了“不方便透露”的资产,但他还是很花心思地选股。“只要我选股,那就没有休息日。早上6点到晚上9点,基本都在研究。”
行情大好不接小案子
别人看来,60多岁的陈律师都“这样”了,还辛辛苦苦地来上班真是不容易。可他自己还是觉得,事业是事业,炒股是炒股。事业跟炒股分得清清楚楚。去年,年过花甲的陈律师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算是给朋友帮忙。不过,帮忙归帮忙,平时闲暇时间,可不能耽误了陈律师炒股这件大事。
陈律师也有事业跟炒股“分不清”的时候,那就是行情特别火爆的时候。“行情好的时候,我一般不接小案子。”什么是“小案子”?在陈律师的眼里,那是一些打赢官司后,只能赚个三四千块钱的案子。“要打赢一个官司,你必需花很多时间去看很多资料,还要花费很多心思,去搜集一些证据。而这些时间和心思恰恰耽误了陈律师研究股票。”
“一个赚三四千块钱的小案子,还不如我的股票赚的钱来得快呢。”陈律师说。
股市只投智“不投机”
在陈律师看来,炒股最重要的就是“入门”。
“要技术性地去炒股。我很反对现在很多股民的跟风习气,他们都喜欢听消息炒股。”陈律师说,在沪市这么多年,他得出的一个道理,那就是“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那您种的是什么瓜呢?”记者问。“这就是我种下的瓜。”陈律师随手拿起手边厚厚的一叠纸,上面全是他手工绘制的K线图和他亲手做的个股报表。其中一卷被卷起来的K线图展开来大约有14厘米宽,230厘米长。上面的点点线线清清楚楚地记录了从2003年6月到2007年7月的股市行情变化。
“虽然现在计算机发达了,但我还是强调要手工绘制K线图。计算机只能告诉一个结果,而在自己亲手做作业的过程中却能发现其中的很多规律。”陈律师说。
陈律师认为,炒股不仅仅是一种投资,更是一种投“智”的行为。“你投入了多少‘智慧’,才能收获到多少成果。”
不赞成年轻人辞职炒股
“作为老股民,您对现在众多的新股民有什么箴言吗?”记者问。
“箴言谈不上,就是要告诉很多年轻人,要珍惜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因为现在炒股赚钱就放弃自己的工作去炒股。”年轻人,有点闲钱放在股市里玩玩还是可以的,但要脚踏实地下功夫去学习,一定要加强风险意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适合职业炒股。股市的风险大,某时赚钱并不代表永远赚钱。现在大多数股民都是‘门外汉’,对于股票他们根本不懂。股市里面最后赚钱的往往只是少数人。”陈律师说,其实就算有股民入了门,也不可能是100%的赚钱。
“要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下苦功夫才会有收获。还是那句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啊。”陈律师说。(编辑/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