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生成模式:训练—教育—交往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scafe_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体品德心理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即自我中心阶段、规则遵从阶段和自律实现阶段。根据品德心理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采用"训练—教育—交往"模式促成个体实现道德生成。个体通过训练形成道德行为习惯,借助教育固着道德信念,运用交往使道德观念走向实践,实现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最终成为有德性之人。
其他文献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当我们过多地关注校长的领导特质,赞许优秀校长卓越管理才能的时候,却往往忽视了对优秀校长成长过程的追溯和对优秀校长品质形成的内在原因的探究。校长
《于丹(论语)心得》一书是根据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的讲稿整理而成。书中于丹侃侃而谈,读者在获得为人处世、修炼心灵之道的同时,也会获得身心的愉悦。从一个教师的角度看《于
当前在新的形势发展下,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绩效考核的质量。对当前的绩效考核问题进行分析,并积极的探求解决的办法,从而使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