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细品、“演”说,感悟文本语言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ny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 读:
  在阅读教学中,文本语言的品析往往是重点,也是难点。通过精读、细品、“演”说的教学方法,可以一步步引导学生体会文本语言表达的“精准妥帖”,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入情入境、自我感悟、提升语感,真正学有所获。
  一、巧妙引导,入情入境
  师:我把晏子的话抽取出来了,晏子的话哪里最妙?
  生1:我觉得“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这句话很妙。
  生2:妙在晏子说话的时候不带一个脏字。
  生3:我觉得“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这句话很妙。
  师:你是否在晏子的语言中发现了一个很小的细节,在这个细节中他的语言铿锵有力。
  生4:“这是个狗洞,不是个城门。”这句话晏子说得有理有据,暗示楚国对他的不尊重。
  师:还有其他的细节吗?请看文中的这个关联词:只有……才……。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师:谁能换个关联词,这句话的意思基本不变。
  生1:如果访问狗国,就从狗洞进去。
  生2:因为访问狗国,所以从狗洞进去。
  生3:只要访问狗国,就从狗洞进去。
  师:当你们替换了三种之后,你们对比一下晏子使用的“只有……才……”,你再读读这句话。
  生2: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师:表达的精准,就在运用的“唯一”。再读这句话,你还能看到不一样的细节吗?除了晏子话语的内容,你是否还关注到了其他细节呢?
  生4:他看到那个狗洞之后,只是看了看就说了。
  师:相当厉害。同学们,请关注这句话:“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我想问大家,这里的“看了看”到底是什么意思?你不用说,表演给大家看。
  (生表演)
  师:晏子的“看了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生1:我觉得是瞥了一眼。
  生2:有一种讽刺的感觉。
  师:我们找几个同学一起来演一演这个情节。
  (生表演)
  师:表达的效果,就在于“言行合一”。言行合一之后,才能达到“精准妥帖”。刚才第一部分我们用到了三种方法:分别是精读、细品、“演”说。
  【赏析】
  何老师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直接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晏子的话哪里最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起初,学生的思考只是停留在晏子说话的内容上,并没有真正地沉浸在语言文字中,感悟文中語言的“精准妥帖”。在何老师的引导之下,学生知道了文中关联词“只有……才……”的使用之妙,但是到底妙在何处,学生依然一知半解。何老师首先让学生品读,接着让学生进行关联词替换,最后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思考。通过品读、换词比较,学生才真正领略到了文中词语运用的妙处。学生对晏子说话时精准用词有了深刻的印象,对于“表达的精准,就在运用的‘唯一’”有了更好的认识。
  除了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关联词外,何老师还引导学生关注了文中晏子说话时的神态。何老师让学生进行“演”说,入情入境地领会晏子的言行,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了表达的效果就在于“言行合一”。在这个环节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较好地感悟到了文中语言的“精准妥帖”,还掌握了相关的学习方法。在精读、细品、“演”说三种学习方法中,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品词析句,培养语感
  师:第二个部分,楚王和晏子有三次对话,即是三次交锋,你发现了不一样的细节吗?
  生1:楚王瞅了一眼晏子,说明他看不起晏子。
  生2:“敝国有个规矩”这句话说明了晏子的谦虚。
  生3:我觉得“晏子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这句话中,“装”字用得特别好。
  生4:“他故意笑了笑”,说明晏子很聪明,刚刚讽刺完楚王,现在又化解尴尬。
  师:同学们,你们的发现都很好。我们一起将文中的提示语读一读。
  (生读)
  师:我们会发现晏子说话的语气和动作,是随着楚王说话的语气和动作而变化的。表达的魅力,就在于礼尚往来。表达中的礼尚往来,应是怎样的呢?
  生5:你对我怎样,我就对你怎样。
  师:讲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试试。你不尊重我……
  生(齐):我也不尊重你。
  师:你对我讲礼貌……
  生(齐):我也对你讲礼貌。
  师:你对我客客气气的……
  生(齐):我也对你客客气气的。
  师:这就是表达的魅力,就在于礼尚往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配乐朗读一下这三次对话。
  (配乐,师生分角色朗读)
  【赏析】
  何老师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依然指向了核心问题:晏子的话哪里最妙?何老师首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将前面所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这部分的学习中;接着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实践,利用之前所学的方法,关注到了晏子说话的内容、神态、字词使用等细节;最后何老师引导学生关注三组对话中的提示语,品读楚王与晏子说话时神态与动作的细节变化,并联结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了晏子说话时语气、神态、动作的变化,都是随着楚王说话的语气、神态、动作的变化而变化的,让学生真正明白了“表达的魅力,就在于礼尚往来”。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学生不仅深刻地体会到了文中语言的“精准妥帖”,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剥丝抽茧,引人入胜
  师:第三个故事,我依然是这个问题:谁看到了不一样的细节?这段话中的秘密,在晏子的三句话中。第一句读……
  生1:大王怎么不知道哇?
  师:改成陈述句。
  生1:大王知道哇。   师:改得不错,只是有点平淡。能改得有点色彩吗?
  生2:大王应该知道呀!
  师:好。第二句读……
  生3: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师:把它改为陈述句。
  生3:就是因为水土不同。
  师:第三句读……
  生4: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师:能改吗?不能改!同学们,你们发现差别了吗?第一句和第二句都是反问句,第三句是陈述句。接下来,我们一起读读原文。
  生(读):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师:最后一句如果改成反问句,我们再一起读读。
  生(读):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难道不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吗?
  师:你想一想,如果你是晏子,把这句话也改成反问句,那不是咄咄逼人,气势很盛吗?请问,晏子这么会说话,为什么不连续使用三个反问呢?
  生1:因为他不想让楚王更加生气。
  生2:如果改成反问句就比较理直气壮,陈述句就比较委婉。
  师:如果你是楚王,晏子的两个反问你已经有些生气了,如果连着三个反问,你会对晏子怎样?
  生3:把他杀了。
  师:两国交战,不杀来使。現在楚王要杀你,你怪谁?
  生4:怪自己,因为自己的话语对楚王步步紧逼,彻底激怒了楚王。
  师:话语如刀,话语如箭。如果晏子再往前逼近,不仅会引来杀身之祸,还会引来两国的战争。所以晏子最后的一句话不能再用反问的语气,而应该委婉,这就是说话的“精准妥帖”,这就是晏子的高明之处,他深深地知道语言的德性,得理要饶人,理直气要和。
  【赏析】
  何老师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依旧指向了核心问题:晏子的话哪里最妙?但是关注的内容与细节,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何老师不再只是引导学生关注文中晏子说话的内容,说话时言行的变化,因为何老师心里明白,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要想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必须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
  在教学中,何老师引导学生关注文中不一样的细节:一是文中的两个问句“大王怎么不知道哇?”“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二是文中的一个陈述句“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何老师先让学生将两个问句改成陈述句,将陈述句改成反问句;接着让学生进行对比朗读,体会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表达区别;最后让学生深入思考“晏子为什么不连续使用三个反问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了晏子的身份,懂得了晏子不连续使用三个反问句的原因,同时,学生明白了晏子言语表达的高明之处,领会了“语言的德性,得理要饶人,理直气要和”,深刻地感悟到了文中语言表达的“精准妥帖”。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何老师进行了大胆取舍,重点突出,整节课的教学始终围绕一个主问题展开。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聚焦于文本的语言,通过精读、细品、“演”说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到了文本语言表达的“精准妥帖”,学生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不会阅读到逐渐学会阅读。
其他文献
如何破译经典《桃花源记》流传千古的密码,上出“这一篇”的独特个性,我避开以往教学涉及的寻常处,抓住陶渊明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隐身”处,抓住“行”“渔人”等命脉词句,层层深入,曲径通幽,挖掘看似平淡的文字下之言简意丰,带领学生穿越桃源,进入陶渊明的心灵深处。  一、偶遇桃花林——“行”的密码  师:“世外桃源”,一个令人神往之地,它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请大家自读课文,
期刊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需要学生经历有效的数学活动,在做的过程中体验,在思考的过程中积淀,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特级教师张冬梅执教的“分米和毫米”一课中,我最欣赏她精心设计的多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新知的建构过程,在做中积累度量的经验。现撷取几个教学片段与大家共赏。  【片段一】分一分,创造毫米  师:你们能告诉老师自己的身高吗?  生:我的身高是1米32厘米。  ……  师:大家都用了两个单位,
期刊
一、教学点(教学目标)  (1)理解并体验“芙蓉”等意象和精准动词、形容词传递出的羁旅、相思和死亡的哀痛;  (2)领悟虚实相生(抒情主体在游子、思妇间转换)产生的哀婉动人的抒情效果;  (3)评鉴“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一句语言表达的作用和效果。  二、教学重点  领悟虚实相生(抒情主体在游子、思妇间转换的留白)产生的哀婉动人的抒情效果。(突破重点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四则阅读材料、两则名家解读语
期刊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默读、圈点勾画、同桌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理解诗人杜甫笔下王昭君的个人情感。  2.通过人物境遇对比、换词带入等方式,理解诗人杜甫通过吟咏古迹、咏怀王昭君而寄托的个人情感,进而掌握怀古诗由人而己的基本解读方式。  3.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掌握吟咏规则,因声求气,理解作者情感在诗中的声韵表达与顿挫呈现。  【教学重点】  1.诗人通过咏怀王昭君而抒
期刊
摘 要:  阅读课上“做活动”不是玩游戏,不是为了让课堂热闹,它是为了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合作和探究的阅读。阅读课上的活动设计应以活动理论为支撑,包含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预设,甚至还有时空方面的要求。它能帮助教师真正实现从教师“教的活动”转向学生“学的活动”,自主自愿地与文本去对话,与学生去对话,从而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 ] 语文学科建设;阅读教学;同课异构;活动化
期刊
《卖油翁》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选自欧阳修的《归田录》。文中的陈尧咨射技高超,但自高自大;而卖油翁技高一筹,却谦虚不自夸,由此彰显“熟能生巧”的道理。但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笔者也有自己的疑惑:陈尧咨果真自高自大?卖油翁真就那么谦虚不自夸吗?  何谓“自高自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陈尧咨是谁?宋真宗咸平三年状元,后累官至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右
期刊
阅读是复杂的个体心智活动,是作者与阅读主体之间的对话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要让学生爱阅读会阅读,教师首先也要成为爱阅读会阅读的人。这无形中对教师自身的文本素质,即对教师文本的独立解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教师在教学前已经有了教案,看文本与看教案教参也经常同步,教学中多了按部就班的照本宣科和对教学技巧的关注,少了原汁原味的个性咀嚼。  参加“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以来,教师在备课
期刊
假期,读李镇西老师的《自己培养自己》,书中表露的一种和自己心态鲜明的对比让我很快将该书读完。作为教师,尤其是一位工作近二十年的老师,很容易在专业成长的路上失去动力,在各种事务挤压下心灵变得麻木,出现职业倦怠,再也无法体会成长的快乐,无法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而李镇西老师作为一名工作了三十多年的教师,却始终保持着对教育的深厚情怀,洋溢着一种幸福滋养出来的工作激情。从他的书中,我似乎听到一个声音在呼喊
期刊
十九年前,初为人师,我的心底就有一个愿望: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喜欢是教育的第一步。拜读了于永正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让我对如何为师有了更深的领悟。这本书是于永正老师的“封笔之作”,在书中,于老师对自己50多年的教育生涯进行了总结。对我而言,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成为指引我教育之路的灯塔。  做“甘草”一样的老师  书的第一章就非常吸引
期刊
余映潮老师是我在湖北荆州市工作时的教研员,得地利之便,当年多次向余老师请教,遂结下一段师生情谊。  余老师有三个突出特点:工作严谨扎实,时间观念极强,执行力极强。正是凭着顽强的意志力,余老师在人生的跑道上不断超越自我,终成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  教研成为生活的方式  “我的成长来源于不间断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这是我行走的最佳方式。”余老师经常这样讲。  余老师在荆州外国语学校工作那段时间,常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