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班下期,孩子们对文学作品有了初步的接触,喜欢听故事,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当故事《一直爱你,永远爱你》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孩子们都被故事中长尾巴和小尾巴这两个角色深深的吸引了,很快地形成了共鸣,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作品牢牢的结合在了一起。由此,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适合小班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的文学作品,进而开展了一次有趣的亲子文学活动,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走入文学作品中,与作品来一次最直观的亲密接触。
创设家庭亲子阅读环境,将孩子和家长引入故事中。
由于故事《一直爱你,永远爱你》很贴近孩子们的家庭生活,首先就将故事任务布置给了每一个家庭,要求父母们为孩子创设一个温馨的阅读环境,与他们一同阅读故事,可以是爸爸妈妈讲,宝贝听的形式;也可以是宝贝自己看,爸爸妈妈陪伴的形式;还可以是爸爸妈妈和孩子一同讲述的形式。只要宝贝喜欢,尊重他们的选择,由此开展一次与文学作品氛围相同的亲子阅读。从而建立起初步的亲子阅读环境,调动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将孩子和家长共同引入文学作品的殿堂。
以亲子游戏为主线,贯穿于亲子文学活动的始终。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家与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游戏是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亲子游戏则更有利于激发孩子们对文学作品感受和体验的主动性和充分的想象力。
一、创设亲子文学活动的情景,调动孩子们参与的主动性。
小班孩子的游戏性特征很突出,他们喜欢参与到各种类型的游戏中。所以根据故事中的内容,我们创设了“你追我赶”、“躲猫猫”、“钻来钻去”三个与故事情节结合紧密的游戏情景,以故事中“长尾巴”(父母扮演),“小尾巴”(幼儿扮演)的角色来“玩”整个故事。将小班孩子的游戏性和生活性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参与的主动性,每个孩子都积极的融入其中,家长们也就自然的成为了很好的陪伴者和支持者。
二、不同层次的亲子对话,帮助孩子积极表达。
文本故事中的语言简单,并有很强的生活化特征,孩子们在游戏中很容易表达,但对于不同的孩子我们给予了不同的语言表达的支持。例如:对于普遍的孩子我们只需要他们能够运用文本中的语言进行对话,父母作为支持者,配合孩子进行语言的表达;对于语言发展较好的孩子来说,他们可以跳出文本中的语言,用自己理解后的语言进行大胆的表达,父母作为激发者,可以与孩子积极对话,努力挖掘他们的语言潜能;而对于在语言表达上又更多需要的孩子,我们采取了角色互换的形式,让他们挑出自己的角色,与父母的角色互换来进行语言的表达,这时候的父母就作为了低结构的陪伴者,让孩子们尽情的去发挥,去表达。
三、就地取材,给予孩子大胆想象的空间。
在游戏中,我们充分调动孩子们参与的主动性,给予他们大胆想象的空間,就地取材,让他们去发现身边的东西来辅助自己完成游戏,例如,在“你追我赶”的游戏中,孩子们用绳子作为“长尾巴”和“小尾巴”的尾巴,一部分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作为森林里的大树和小花小草,扮演不同角色的人可以自由发挥,大胆想象自己的动作并进行肢体语言的表达,然后再进行角色的互换;在“躲猫猫”游戏中,孩子们寻找了身边很多的材料来充当道具,轮胎当山洞,雨伞当大蘑菇,篮子当石头,长木棍拼在一起成为了森林等等。爸爸妈妈则是这些物品的搬运者,游戏中的陪伴者,尊重孩子们的想法,积极的配合。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调动了自己的主人翁意识,能够不断的发挥,大胆的想象,进而更加丰富了文本内容,与文本有了更加深入的碰撞,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框架。
四、亲子情景剧再现,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活动需求,形成与文本情感的共鸣。
经过与文本的游戏互动,亲子间的再一次“反刍”式阅读,孩子们对文本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的认知,有的孩子喜欢故事中“你追我赶”的情节,有的孩子喜欢“躲猫猫”的片段,还有的孩子喜欢扮演各种角色的快乐。由此,老师作为核心的支持者,我们想到了运用“亲子情景剧”的形式来帮助孩子们再次玩味作品,尊重孩子们的选择,满足孩子们的不同需求。我们的剧本来源于亲子游戏、来源于亲子讲述内容,来源于孩子们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源于孩子们最淳朴的语言表达。借用“六一”汇演这一平台,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们将自己对于文本的体验和感受进行了最真实的再现,亲子间温馨、美好、愉悦的情感充满了整个舞台。
优秀的文学作品将孩子和家园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我们深深的感受到文学作品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给家长们带来的启示,给我们带来的责任。如同《一直爱你,永远爱你》这样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还有很多,他们都满载着丰富的情感态度,适合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和挖掘,不断的推进亲子文学活动的开展,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创设家庭亲子阅读环境,将孩子和家长引入故事中。
由于故事《一直爱你,永远爱你》很贴近孩子们的家庭生活,首先就将故事任务布置给了每一个家庭,要求父母们为孩子创设一个温馨的阅读环境,与他们一同阅读故事,可以是爸爸妈妈讲,宝贝听的形式;也可以是宝贝自己看,爸爸妈妈陪伴的形式;还可以是爸爸妈妈和孩子一同讲述的形式。只要宝贝喜欢,尊重他们的选择,由此开展一次与文学作品氛围相同的亲子阅读。从而建立起初步的亲子阅读环境,调动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将孩子和家长共同引入文学作品的殿堂。
以亲子游戏为主线,贯穿于亲子文学活动的始终。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家与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游戏是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亲子游戏则更有利于激发孩子们对文学作品感受和体验的主动性和充分的想象力。
一、创设亲子文学活动的情景,调动孩子们参与的主动性。
小班孩子的游戏性特征很突出,他们喜欢参与到各种类型的游戏中。所以根据故事中的内容,我们创设了“你追我赶”、“躲猫猫”、“钻来钻去”三个与故事情节结合紧密的游戏情景,以故事中“长尾巴”(父母扮演),“小尾巴”(幼儿扮演)的角色来“玩”整个故事。将小班孩子的游戏性和生活性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参与的主动性,每个孩子都积极的融入其中,家长们也就自然的成为了很好的陪伴者和支持者。
二、不同层次的亲子对话,帮助孩子积极表达。
文本故事中的语言简单,并有很强的生活化特征,孩子们在游戏中很容易表达,但对于不同的孩子我们给予了不同的语言表达的支持。例如:对于普遍的孩子我们只需要他们能够运用文本中的语言进行对话,父母作为支持者,配合孩子进行语言的表达;对于语言发展较好的孩子来说,他们可以跳出文本中的语言,用自己理解后的语言进行大胆的表达,父母作为激发者,可以与孩子积极对话,努力挖掘他们的语言潜能;而对于在语言表达上又更多需要的孩子,我们采取了角色互换的形式,让他们挑出自己的角色,与父母的角色互换来进行语言的表达,这时候的父母就作为了低结构的陪伴者,让孩子们尽情的去发挥,去表达。
三、就地取材,给予孩子大胆想象的空间。
在游戏中,我们充分调动孩子们参与的主动性,给予他们大胆想象的空間,就地取材,让他们去发现身边的东西来辅助自己完成游戏,例如,在“你追我赶”的游戏中,孩子们用绳子作为“长尾巴”和“小尾巴”的尾巴,一部分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作为森林里的大树和小花小草,扮演不同角色的人可以自由发挥,大胆想象自己的动作并进行肢体语言的表达,然后再进行角色的互换;在“躲猫猫”游戏中,孩子们寻找了身边很多的材料来充当道具,轮胎当山洞,雨伞当大蘑菇,篮子当石头,长木棍拼在一起成为了森林等等。爸爸妈妈则是这些物品的搬运者,游戏中的陪伴者,尊重孩子们的想法,积极的配合。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调动了自己的主人翁意识,能够不断的发挥,大胆的想象,进而更加丰富了文本内容,与文本有了更加深入的碰撞,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框架。
四、亲子情景剧再现,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活动需求,形成与文本情感的共鸣。
经过与文本的游戏互动,亲子间的再一次“反刍”式阅读,孩子们对文本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的认知,有的孩子喜欢故事中“你追我赶”的情节,有的孩子喜欢“躲猫猫”的片段,还有的孩子喜欢扮演各种角色的快乐。由此,老师作为核心的支持者,我们想到了运用“亲子情景剧”的形式来帮助孩子们再次玩味作品,尊重孩子们的选择,满足孩子们的不同需求。我们的剧本来源于亲子游戏、来源于亲子讲述内容,来源于孩子们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源于孩子们最淳朴的语言表达。借用“六一”汇演这一平台,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们将自己对于文本的体验和感受进行了最真实的再现,亲子间温馨、美好、愉悦的情感充满了整个舞台。
优秀的文学作品将孩子和家园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我们深深的感受到文学作品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给家长们带来的启示,给我们带来的责任。如同《一直爱你,永远爱你》这样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还有很多,他们都满载着丰富的情感态度,适合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和挖掘,不断的推进亲子文学活动的开展,这条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