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透析的终末期肾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初探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初步评估长期透析的终末期肾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地选取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房颤合并终末期肾病长期透析并接受左心耳封堵术治疗的患者6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心律失常类型、卒中及出血评分、持续透析时间等基线临床数据。4例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2例患者同期行房颤导管消融。记录围术期治疗情况及严重并发症。术后45或60 d复查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术后3、6、12个月进行常规电话或门诊随访,此后每6个月随访1次,分析随访期间患者血栓栓塞、大出血事件发生率及生存情况。

结果

纳入的6例患者年龄(66.7±17.0)岁,男性5例(5/6),阵发性房颤4例(4/6),持续性房颤2例(2/6),CHA2DS2-VASc评分为(4.8±1.5)分,HAS-BLED评分为(3.5±1.4)分,持续透析2.6(1.1,8.3)年。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Watchman封堵器,围术期均未发生血栓栓塞或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45或60 d复查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均未见封堵器相关血栓形成及残余分流。随访22.0(12.0,32.0)个月,无血栓栓塞或大出血事件发生,1例患者出现皮下出血。2例患者死亡,1例术后32个月猝死,1例术后32个月死于心力衰竭。

结论

长期透析的终末期肾病合并房颤的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预防血栓栓塞可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该结论尚需进一步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证实。

其他文献
随着鼻整形手术越来越普遍的开展,鼻部解剖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东西方不同人种、不同民族鼻部解剖存在显著差异,正确认识及评估各民族鼻部解剖的特征对优化手术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有重要意义。该文重点从解剖层次和结构分区两个方面论述了东西方人种鼻部解剖的差异。
目的观察荜茇细粉混悬对Beagle犬心血管系统和大、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评价荜茇的安全性。方法①Beagle犬单次灌胃给予荜茇细粉混悬液0.1、0.3和0.9 g·kg-1,利用植入式生理信号遥测系统(DSI)检测清醒Beagle犬给药前后的心电、血压指标,评价荜茇对Beagle犬心血管系统和体温的影响。②ICR小鼠单次灌胃给予荜茇细粉混悬液0.52、1.56和4.68 g·kg-1,观察小鼠自主活动情况和小鼠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情况;SD大鼠单次灌胃给予
RNA N6甲基化转换酶(m6A)修饰是真核生物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m6A修饰主要介导腺苷N6位置的甲基化,是一种可逆性的表观遗传修饰,不仅发生于信使RNA(mRNA),同样也发生于非编码RNA(ncRNA)。此外,RNA m6A参与众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也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就RNA m6A修饰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神经科学的研究已由传统的单变量分析进入到以多元个体预测方法为主要手段的转化神经科学阶段,该类研究致力于利用先进的模式回归算法,开发应用能够在单个样本水平对连续变量进行精准预测的机器学习模型,寻找稳健可靠的客观影像学标记物。目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预测模型在包括认知能力、精神疾病严重程度、性格特质、情绪感受等在内的多种行为变量的预测中展现了巨大潜力,是探索人类个体认知能力、个性发展的一项有力工具。目前,国际上主流用于个体化预测的回归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多元线性回归、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弹性网、岭回归、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