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微博和微信都是发展迅速的新生互联网的重要应用,也是我们今天获得消息资讯的重要手段。微博和微信能够让使用者快速、便捷地与指定的对象分享信息,因此,这两种新生事物能够在教育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甚至可能会改变教育的形态乃至教育观念。
关键字:微博; 微信; 教学
1 前言
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生活当中已经不能够离开互联网了。微博和微信作为互联网当中非常具有普及性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了新时代人类的生活当中,越来越多的人依赖于微博和微信来获得资料和信息。教学的发展始终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利用微博微信来进行教学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2 微博和微信的功能特点
2.1 微博的特点
就技术应用形式来看,微博是一种社会化网络与微型博客的结合,允许用户通过多种客户端(短信、Email、即时通讯工具等)向平台发送文字、图片甚至视频等内容,这些信息可以面向所有人,也可以面向特定群组,甚至可以是点对点的形式。相对于博客、论坛、SNS(社会化网络)、IM(即时通信工具)等web2.0应用,微博具有如下特点:
(1)从传播范围和方式上看,微博融合了博客、IM和SNS的部分功能,传播者可以向追随者传播信息,而追随者可以选择转发或评论信息,或者改变跟随对象不接受信息,从而使一个“点”可与互联网上的无数个点相连接,最终形成“一对多”、“一对一”、“多对多”和“多对一”这几种传播的组合方式。微博的人际关系模式不仅仅限于熟人问,用户可以关注任何感兴趣的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不管是奥巴马还是戴尔电脑,只要在微博上有账号。从理论上来说,微博具备更大范围传播的潜力。
(2)从内容上看,微博往往字数不多,甚至寥寥数字即可表达出完整的意思,再配上图片或者视频内容,既简单明了。又生动形象。相比于论坛、SNS、博客、IM等应用,微博能够更容易地添加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内容。
(3)从发布渠道上看,微博可以使用浏览器、客户端、手机wap、手机短信彩信、Email等方式进行发布,通过移动设备发布信息,实现通信和互联网的联通,这意味着微博用户随时随地更新微博,信息的产生和发布实现了同步。而博客、论坛、SNS等应用往往只能通过浏览器发布,IM也只能通过浏览器、客户端方式交流,发布渠道单一。
2.2 微信的特点
(1) 低内存、低流量,界面简洁、功能多元。微信占用手机的内存很低,且运行时,流量很少。界面简洁明了,不复杂,其功能包括语音、图片、视频、搜索等。
(2)即时性、互动性、广泛性。微信可以像对讲机一样即时的对话、互动,同时具有群聊等功能。
(3) 强半熟社交,弱圈内社交。现实中完全陌生的群体,由于同种兴趣爱好、相同价值观通过网络频繁互动交流的社交方式叫做半熟社交。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德寰认为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正构成一种新型的社交人际关系。在这种新型关系中,大家彼此相互间即熟悉又陌生,因为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把大家联系在一起。即使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但相互间也许并没有见面的欲望,甚至到最后都没见过面。微信提供的这种社交平台,尤其迎合了当今年轻人群体的社交心理和社交趋向,方寸之间人们便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交际,通过微信打为彼此造出一个全新的社交平台。
3 微博、微信在教学中应用的潜力
3.1 有利于隐形知识的挖掘
从知识的存在形态,可以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能用文字或数学形式表达出来,容易交流和共享的知识,比如书本知识都属于显性知识。而隐性知识是高度个性化而且难以清晰表述的知识,主观的经验、直觉和预感都属于这一类。
3.2 保持师生良好的关系,实现信息的自主化
微博、微信最大的魅力在于保持了朋友之间恰当的距离感。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博客论坛之类的应用距离感较远,沟通不太及时,且无法保证信息的传递。在教育信息的传送上,无论是师生之间的交流还是生生之间的探讨,通过以往的技术形式难以达到好的效果,即需要即时交流的信息不能马上呈现,呈现的信息并不是想要的。而微博、微信都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自主表达的沟通工具,通过微博或者微信,师生可以找到最合适的沟通方式,信息发送给谁、如何发送、是否立刻回复都掌握在微博者和微信者自己手里,既可以体现人文关怀又不至于出现令双方逆反的信息。
3.3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通常来说,由于课堂教学活动本身的种种限制,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过程和点滴体会不一定都有机会表达出来,而微博、微信则为教学的生成性过程提供了很好的方式,学习者的瞬间灵感以及教学中相关问题的争论、教学内容的反馈等都可以自由快捷地得以记录,并通过微博页面实时地展现在师生面前,这种随机生成式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切合了后现代课程观的理念。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在人际交流上所具备的优势,让学习者在互动与交流中一起去完成学习内容,增强学习者的团队合作意识
4 结语
在新的时期,微博微信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教学当中应该与时俱进,将微博和微信运用到教学的实际当中去,让我们的教学更加的人性化,也更加的合理。
参考文献:
[1]王红柳.我国科学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中國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4(4).
[2]付志文,王成伟,柯清超冲小学科学探究学习平台的设计卟现代教育技术,2008(9).
[3](美)国家研究理事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4]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
关键字:微博; 微信; 教学
1 前言
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生活当中已经不能够离开互联网了。微博和微信作为互联网当中非常具有普及性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了新时代人类的生活当中,越来越多的人依赖于微博和微信来获得资料和信息。教学的发展始终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利用微博微信来进行教学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2 微博和微信的功能特点
2.1 微博的特点
就技术应用形式来看,微博是一种社会化网络与微型博客的结合,允许用户通过多种客户端(短信、Email、即时通讯工具等)向平台发送文字、图片甚至视频等内容,这些信息可以面向所有人,也可以面向特定群组,甚至可以是点对点的形式。相对于博客、论坛、SNS(社会化网络)、IM(即时通信工具)等web2.0应用,微博具有如下特点:
(1)从传播范围和方式上看,微博融合了博客、IM和SNS的部分功能,传播者可以向追随者传播信息,而追随者可以选择转发或评论信息,或者改变跟随对象不接受信息,从而使一个“点”可与互联网上的无数个点相连接,最终形成“一对多”、“一对一”、“多对多”和“多对一”这几种传播的组合方式。微博的人际关系模式不仅仅限于熟人问,用户可以关注任何感兴趣的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不管是奥巴马还是戴尔电脑,只要在微博上有账号。从理论上来说,微博具备更大范围传播的潜力。
(2)从内容上看,微博往往字数不多,甚至寥寥数字即可表达出完整的意思,再配上图片或者视频内容,既简单明了。又生动形象。相比于论坛、SNS、博客、IM等应用,微博能够更容易地添加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内容。
(3)从发布渠道上看,微博可以使用浏览器、客户端、手机wap、手机短信彩信、Email等方式进行发布,通过移动设备发布信息,实现通信和互联网的联通,这意味着微博用户随时随地更新微博,信息的产生和发布实现了同步。而博客、论坛、SNS等应用往往只能通过浏览器发布,IM也只能通过浏览器、客户端方式交流,发布渠道单一。
2.2 微信的特点
(1) 低内存、低流量,界面简洁、功能多元。微信占用手机的内存很低,且运行时,流量很少。界面简洁明了,不复杂,其功能包括语音、图片、视频、搜索等。
(2)即时性、互动性、广泛性。微信可以像对讲机一样即时的对话、互动,同时具有群聊等功能。
(3) 强半熟社交,弱圈内社交。现实中完全陌生的群体,由于同种兴趣爱好、相同价值观通过网络频繁互动交流的社交方式叫做半熟社交。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德寰认为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正构成一种新型的社交人际关系。在这种新型关系中,大家彼此相互间即熟悉又陌生,因为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把大家联系在一起。即使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但相互间也许并没有见面的欲望,甚至到最后都没见过面。微信提供的这种社交平台,尤其迎合了当今年轻人群体的社交心理和社交趋向,方寸之间人们便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交际,通过微信打为彼此造出一个全新的社交平台。
3 微博、微信在教学中应用的潜力
3.1 有利于隐形知识的挖掘
从知识的存在形态,可以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能用文字或数学形式表达出来,容易交流和共享的知识,比如书本知识都属于显性知识。而隐性知识是高度个性化而且难以清晰表述的知识,主观的经验、直觉和预感都属于这一类。
3.2 保持师生良好的关系,实现信息的自主化
微博、微信最大的魅力在于保持了朋友之间恰当的距离感。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博客论坛之类的应用距离感较远,沟通不太及时,且无法保证信息的传递。在教育信息的传送上,无论是师生之间的交流还是生生之间的探讨,通过以往的技术形式难以达到好的效果,即需要即时交流的信息不能马上呈现,呈现的信息并不是想要的。而微博、微信都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自主表达的沟通工具,通过微博或者微信,师生可以找到最合适的沟通方式,信息发送给谁、如何发送、是否立刻回复都掌握在微博者和微信者自己手里,既可以体现人文关怀又不至于出现令双方逆反的信息。
3.3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通常来说,由于课堂教学活动本身的种种限制,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过程和点滴体会不一定都有机会表达出来,而微博、微信则为教学的生成性过程提供了很好的方式,学习者的瞬间灵感以及教学中相关问题的争论、教学内容的反馈等都可以自由快捷地得以记录,并通过微博页面实时地展现在师生面前,这种随机生成式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切合了后现代课程观的理念。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在人际交流上所具备的优势,让学习者在互动与交流中一起去完成学习内容,增强学习者的团队合作意识
4 结语
在新的时期,微博微信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教学当中应该与时俱进,将微博和微信运用到教学的实际当中去,让我们的教学更加的人性化,也更加的合理。
参考文献:
[1]王红柳.我国科学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中國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4(4).
[2]付志文,王成伟,柯清超冲小学科学探究学习平台的设计卟现代教育技术,2008(9).
[3](美)国家研究理事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4]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