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精神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是教育界目前关注的热点。本文从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和思维的独创性等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精神。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 创新思维精神 素质教育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衰的关键。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认为每门学科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历史”科目作为实现完成中学基础教育任务的一门基础科目,同其它科目一样,其目的应该旨在为培养有思维,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人才奠定基础。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精神,以下就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提高中学历史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历史教师在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等方面,任重道远。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历史教师的自身水平亟待提高。
  首先,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长期以来,流行着这样一种错误的观念,即历史研究是学者们的工作,教育研究则是教委教育局的专职,而中学历史教师只是一个文化的消极传播者和普及者。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能够随时了解和掌握历史专业内容发展变化的脉络,在更高层次上驾驭教科书,而不是照本宣科地使用教科书,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在中学历史教师所具有的综合素质中是占第一位的,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和保障。很难想象,历史综合素质差,创新能力低的教师如何能培养出创新思维意识强的学生。
  其次,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所固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历史教学观念。从本质上说,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发展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是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的。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不要把自己当作权威的化身,应该是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而不是压制学生的见解。即使学生的想法非常的离奇,教师也不能简单粗暴地否定,而是要大量引导的工作。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1.要使学生具有永不熄灭的创新欲望。要不断创新,首先就要有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进行有意识、有意义的创新活动,也才可能达到创新的目的。中国具有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对于这些,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非常的幼稚,甚至是无意义的。例如:在讲解放战争中的重庆谈判时,有学生提出:“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导人明知是国民党设计的陷阱为何还要去?”本来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这已是即定的事实,但学生的这一个反问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是一种对好奇心的满足。他们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来认识这个世界的。所以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教师都不要简单的禁止和否定。如果学生的每一次探寻,遇到的都是教师的“不可能”“无聊”的断语。那么,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慢慢萎缩,很难具有创新精神。
  2.要使学生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意志,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一种心理过程。发展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完善个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意志品质不仅对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达到人生目标有帮助,而且对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也很有意义。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曾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活动是人们从事的主要活动。既然是创新,就预示着风险。而且,当创新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知识创新的难度只能是越来越高,失败的风险越来越大。一个人创新活动的成功,也许是成千上万的人创新失败的结果。面对创新路上的困难,人们只有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始终不渝地坚持创新,才可能最终获得创新的硕果。如果没有奥斯特洛夫斯基坚强的意志,就没有举世瞩目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应该是历史学科的优势,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很多都是经过科学家的艰苦劳动和无数次的失败才创造出来的。另外,通过不同时期、不同阶级、不同派别在经历无数次探索救国之路和失败后,中国革命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成功之路。这些史实都能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震撼,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升华,逐步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总之,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精神,尊重学生主体性参与的地位,凭借教师高深的综合素质让中学历史教学气氛活跃起来,对于改变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窘境,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良方。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对于中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形成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使早日成才。
  (作者单位:唐山市宏文中学)
  编辑/杨俊飞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在初中教学班级授课制度下所表现出的不足和问题日渐严重,不仅对于新课改的顺利进行有着严重的阻碍,而且,影响到了素质教育的正常发展。本文通过对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实践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措施进行粗浅探讨。  【关键词】英语教学 组织形式 创新实践 研究  初中英语教学受到传统教学组
【摘要】《思想品德》是开放的课程,其特点是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于社会生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将课本知识与相关情境结合,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情感体验,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本文阐述了教学情境的含义,情境创设的方法,最后重点阐述了如何有效地进行情境创设。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教学情境 有效创设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情境的含义  1.什
【摘要】幼儿园是众多幼儿集体生活的场所,安全、卫生等工作的好坏关系着广大幼儿的健康和生命,同时也牵动着幼儿家长的心。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幼儿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为此,教师提心吊胆,消极防范,限制孩子的某些活动。然而消极防范是不利于幼儿发展的。我们应该认真分析造成安全事件的起因,从而制定积极的防范措施,预防安全事件的发生,保证幼儿安全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 安全事件 预防  一、幼儿伤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现代化的逐步深入,多媒体教育手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它集声音、图像、动画为一体,深受幼儿的喜爱,给幼儿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本文主要探讨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 幼儿教学 乐趣  随着多媒体设备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逐步成为现代幼儿园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在幼儿教育中呈
【摘要】计算机课程已成为义务阶段学校学生一门基础学科课程,计算机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本人结合自己长期从事初中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实际,对当前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建议,以达到做好计算机课程教学,为学生学习知识打下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之目的。希望与同行们进行交流,共同做好初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为孩子打下良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