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环境,逐渐认识到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景观设计对微气候改善的作用,总结了城市景观设计对微气候的影响,以及改善城市景观设计,并对城市地形设计、城市绿化种植设计、城市水景设计,这三种景观设计进行阐述。希望本文内容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气候;城市景观;景观设计
限制在100米大到1千米水平范围内的内地面气候,能够影响微气候的构造特征。其中城市景观也在范围内,环境中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都会随着高度产生一定变化。城市相关部门人员可以通过对城市进行景观设计,优化微气候,使人们生存生活的环境更为舒适,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该地区的大气情况。
一、城市景观设计对微气候的影响
城市中的风景、山水以及地形地貌形成的空间和物质的综合体被称为景观,人们在这种自然环境中活动,体现了一个区域特有的特征。城市中的景观属于人工创造的人文景观,可以对历史和风俗进行反映,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和优化。城市景观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会对人们生活的需求和社会意识进行最直观的影响和体现。从一般角度来讲,城市的历史越长久,越能体现出丰富的人工意识,并表现在城市的各个方面[1]。
城市气候会对人们生活造成影响的是小气候,也被称为微气候。根据相关数据分析,气候分为大气候和小气候两种,其中地区具有的一般性气候或共性气候特征,属于大气候;而在较小的范围内,因为多种因素影响小气候与大气候有一定差异。这种小气候也被称为微气候,相关学者表示,人体在环境中的舒适程度,会受到这种微气候影响。
所以,城市中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不断上涨,并对景观环境有了一个较为科学的认识。城市景观不仅是地表一种环境的综合体,还包括地理、气候和水文等方面,这些内容也是城市中的基本要素,所以景观很少受到人为影响,能将其特性完整体现。所以景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微气候,相关城市建设、城市改造及城市管理可以通过景观设计达到改善微气候的目的。
二、改善微气候的景观设计
城市中存在很多不同的景观构成空间,城市的下垫面的景观构成会造成一定影响。城市气候属于一种复杂的系统,例如建筑界面的组成要素是建筑,建筑拥有较大面积,影响着空间气候环境,并对不利的气候有着积极作用,所以相关单位应合理设计城市景观[2]。
(一)城市地形设计
1.特点与作用
每个区域的地形地貌不同,是因为所受到的作用力差异不同。后来因为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地形地貌还会受到生产力和人们意志的影响,所以,人们逐渐从改造大自然变成利用大自然。城市地形地貌是景观设计的基础,会对城市景观产生深刻影响。
城市地形地貌可以分为自然和人造环境两种形态,人为因素是主要影响方式,并在平地、凸起地貌、凹形地貌,这几种地形地貌中体现,也是城市景观设计的常见形式[3]。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景观空间地形形态通过分隔与引导空间、景观高点、遮蔽不利环境的方式,发挥地形的作用。这些方式能偶改造地形设计,引导空间,对景观进行丰富,并避免了噪音和寒风等不利因素。
2.对微气候的影响
地形因为会受到地理方位和高度影响,接受到的太阳辐射会因为区域不同而有一定差异,在这个过程中,坡的高度恶化走向十分重要。经过相关研究发现,受到强风影响较小的坡地,比河谷高50-100米,一般朝向较为理想的区域,受到冷空气出现下沉,形成逆温层。当穿越山脊,空气下沉会使环境变暖,背风坡更加干燥,小形山体的情况正好相反。所以可以得出地形的高度會对区域的空气室温有一定影响,进行地形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微气候环境[4]。
(二)城市绿化种植设计
绿化种植是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基本因素,相关人员可以通过乔木、草木或是藤本植物构建景观,采用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段,使植物的美得到充分发挥,体现城市绿化种植景观的形态、质感和色彩。在城市中,植物本身带有的蒸腾和成荫特性,是改善微气候的重要方面,城市中植物的数量及规模,与景观空间的微气候密切相关,相关人员应采用合理的绿化种植设计,改善微气候。
不同的绿化植物和种植模式,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各有不同,主要会对微气候的日照、空气温度和湿度等。通过相关研究发现,植物也只能将照射的60%的太阳能,用于水分蒸发,其中一半左右作用于植物本身,光合作用和生物能产生需要消耗2%,植物叶片会将8%的热量反射回去。所以太阳光照强度无法测试,实验将地表温度作为日照强度参考,在裸地上,植物种植模式的不同,减少日照,并具有一定影响,单一草坪通过日照影响的降低,温度会降低3度。
(三)城市水景设计
城市在进行水景设计时,经常会考虑到水景的美观程度,而很少关注其生态效用,尤其是对能够对微气候进行改善,水景设计对环境的改善与绿化植物有一定相似之处,水分蒸发能够吸收空气中的热量,给人们带来凉爽,所以人们应该重视城市景观中的水景设计。
城市中的水域一般被归入到绿地区域,微气候的生态效应能通过水分的蒸发吸热得到较好的改善,而水景对城市的气候影响主要体现在空气湿度、温度和环境上。因为反射率,水面比陆地的反射率小,所以在相同条件下,水面能吸收更多的热量,使水面温度升高,在气候干燥或海拔更高的地方,太阳辐射更强,造成水陆表面温度具有较大差异,再加上海拔较高地区的空气密度和容积热容量较小,具有明显的增温效果[5]。
水体的热容量要大于陆地,所以水景景观能够储存更多热量,降低周围环境温度。从另一角度看,水体蒸发的水分子,会随着风频率的加大,而散发到各处,使水面上的温度降低。相关单位经过调查研究,气候比较干燥的地区,明显增加水蒸气的降温效果。
水体环境会对微气候有重要影响,在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喷泉的景观形式,能够促进空气与水分子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降低空气温度的目的,而且空气温度会在水体影响中体现出明显差异。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城市景观设计对微气候改善的影响,可以得出城市景观设计在改善微气候方面有很大影响。工作人员应充分掌握微气候环境的特点和影响,并采用合理的景观设计,切实改善微气候的环境,并综合考虑不同设计形式对微气候的影响,确保微气候的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托尼黄,王健斌.生态型景观,水敏型城市设计和绿色基础设施[J].中国园林,2014(4):125-126.
[2]洪亮平,余庄,李鹍.夏热冬冷地区城市广义通风道规划探析——以武汉四新地区城市设计为例[J].中国园林,2011(2):178-179.
[3]曾穗平,田健.山地城市微气候特点与热岛效应缓解策略研究[J].建筑学报,2013(12):129-130.
[4]陈爱莲,孙然好,陈利顶.基于景观格局的城市热岛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2(14):197-198.
[5]蒋涤非,邱慧,易欣.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景观学途径及其综合效益评价[J].资源科学,2014(1):164-165.
【关键词】 微气候;城市景观;景观设计
限制在100米大到1千米水平范围内的内地面气候,能够影响微气候的构造特征。其中城市景观也在范围内,环境中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都会随着高度产生一定变化。城市相关部门人员可以通过对城市进行景观设计,优化微气候,使人们生存生活的环境更为舒适,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该地区的大气情况。
一、城市景观设计对微气候的影响
城市中的风景、山水以及地形地貌形成的空间和物质的综合体被称为景观,人们在这种自然环境中活动,体现了一个区域特有的特征。城市中的景观属于人工创造的人文景观,可以对历史和风俗进行反映,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和优化。城市景观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会对人们生活的需求和社会意识进行最直观的影响和体现。从一般角度来讲,城市的历史越长久,越能体现出丰富的人工意识,并表现在城市的各个方面[1]。
城市气候会对人们生活造成影响的是小气候,也被称为微气候。根据相关数据分析,气候分为大气候和小气候两种,其中地区具有的一般性气候或共性气候特征,属于大气候;而在较小的范围内,因为多种因素影响小气候与大气候有一定差异。这种小气候也被称为微气候,相关学者表示,人体在环境中的舒适程度,会受到这种微气候影响。
所以,城市中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不断上涨,并对景观环境有了一个较为科学的认识。城市景观不仅是地表一种环境的综合体,还包括地理、气候和水文等方面,这些内容也是城市中的基本要素,所以景观很少受到人为影响,能将其特性完整体现。所以景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微气候,相关城市建设、城市改造及城市管理可以通过景观设计达到改善微气候的目的。
二、改善微气候的景观设计
城市中存在很多不同的景观构成空间,城市的下垫面的景观构成会造成一定影响。城市气候属于一种复杂的系统,例如建筑界面的组成要素是建筑,建筑拥有较大面积,影响着空间气候环境,并对不利的气候有着积极作用,所以相关单位应合理设计城市景观[2]。
(一)城市地形设计
1.特点与作用
每个区域的地形地貌不同,是因为所受到的作用力差异不同。后来因为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地形地貌还会受到生产力和人们意志的影响,所以,人们逐渐从改造大自然变成利用大自然。城市地形地貌是景观设计的基础,会对城市景观产生深刻影响。
城市地形地貌可以分为自然和人造环境两种形态,人为因素是主要影响方式,并在平地、凸起地貌、凹形地貌,这几种地形地貌中体现,也是城市景观设计的常见形式[3]。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景观空间地形形态通过分隔与引导空间、景观高点、遮蔽不利环境的方式,发挥地形的作用。这些方式能偶改造地形设计,引导空间,对景观进行丰富,并避免了噪音和寒风等不利因素。
2.对微气候的影响
地形因为会受到地理方位和高度影响,接受到的太阳辐射会因为区域不同而有一定差异,在这个过程中,坡的高度恶化走向十分重要。经过相关研究发现,受到强风影响较小的坡地,比河谷高50-100米,一般朝向较为理想的区域,受到冷空气出现下沉,形成逆温层。当穿越山脊,空气下沉会使环境变暖,背风坡更加干燥,小形山体的情况正好相反。所以可以得出地形的高度會对区域的空气室温有一定影响,进行地形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微气候环境[4]。
(二)城市绿化种植设计
绿化种植是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基本因素,相关人员可以通过乔木、草木或是藤本植物构建景观,采用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段,使植物的美得到充分发挥,体现城市绿化种植景观的形态、质感和色彩。在城市中,植物本身带有的蒸腾和成荫特性,是改善微气候的重要方面,城市中植物的数量及规模,与景观空间的微气候密切相关,相关人员应采用合理的绿化种植设计,改善微气候。
不同的绿化植物和种植模式,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各有不同,主要会对微气候的日照、空气温度和湿度等。通过相关研究发现,植物也只能将照射的60%的太阳能,用于水分蒸发,其中一半左右作用于植物本身,光合作用和生物能产生需要消耗2%,植物叶片会将8%的热量反射回去。所以太阳光照强度无法测试,实验将地表温度作为日照强度参考,在裸地上,植物种植模式的不同,减少日照,并具有一定影响,单一草坪通过日照影响的降低,温度会降低3度。
(三)城市水景设计
城市在进行水景设计时,经常会考虑到水景的美观程度,而很少关注其生态效用,尤其是对能够对微气候进行改善,水景设计对环境的改善与绿化植物有一定相似之处,水分蒸发能够吸收空气中的热量,给人们带来凉爽,所以人们应该重视城市景观中的水景设计。
城市中的水域一般被归入到绿地区域,微气候的生态效应能通过水分的蒸发吸热得到较好的改善,而水景对城市的气候影响主要体现在空气湿度、温度和环境上。因为反射率,水面比陆地的反射率小,所以在相同条件下,水面能吸收更多的热量,使水面温度升高,在气候干燥或海拔更高的地方,太阳辐射更强,造成水陆表面温度具有较大差异,再加上海拔较高地区的空气密度和容积热容量较小,具有明显的增温效果[5]。
水体的热容量要大于陆地,所以水景景观能够储存更多热量,降低周围环境温度。从另一角度看,水体蒸发的水分子,会随着风频率的加大,而散发到各处,使水面上的温度降低。相关单位经过调查研究,气候比较干燥的地区,明显增加水蒸气的降温效果。
水体环境会对微气候有重要影响,在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喷泉的景观形式,能够促进空气与水分子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降低空气温度的目的,而且空气温度会在水体影响中体现出明显差异。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城市景观设计对微气候改善的影响,可以得出城市景观设计在改善微气候方面有很大影响。工作人员应充分掌握微气候环境的特点和影响,并采用合理的景观设计,切实改善微气候的环境,并综合考虑不同设计形式对微气候的影响,确保微气候的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托尼黄,王健斌.生态型景观,水敏型城市设计和绿色基础设施[J].中国园林,2014(4):125-126.
[2]洪亮平,余庄,李鹍.夏热冬冷地区城市广义通风道规划探析——以武汉四新地区城市设计为例[J].中国园林,2011(2):178-179.
[3]曾穗平,田健.山地城市微气候特点与热岛效应缓解策略研究[J].建筑学报,2013(12):129-130.
[4]陈爱莲,孙然好,陈利顶.基于景观格局的城市热岛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2(14):197-198.
[5]蒋涤非,邱慧,易欣.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景观学途径及其综合效益评价[J].资源科学,2014(1):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