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性阅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代表了英语阅读教学的发展方向,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有些课堂教学出现了过火的现象:由“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间”。由“一言堂”变成了“大放羊”,由“精耕细作”变成了“粗化经营”。有的甚至为了凸显整体性阅读,匆匆中断精彩的自主阅读,再给学生“灌一灌”。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阅读教学中设问以及问题处理的误区
误区一:问题多就能强化学生的思维
课堂设问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提问让学生回答,启发学生思考,通过问答开展师生双边活动,这无可厚非。但是目前一部分教师为了迎合新课程容量大、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等要求,总是连珠炮似的发问,不讲究问题的质量、深度、宽度和广度。
误区二:只要能答出问题。看不看书本无所谓
为了迎合新课程的要求,强调整体理解,抓紧时间理解整篇文章,老师对待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显得无所谓,即使学生捧着书本读读答案,老师也感觉十分受用,听之任之。殊不知这样做,学生只是机械地读文章中的原句,他们的回答没有融入自主性的思考,没有在真正理解内化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一句话,教师忽略了语言学习由信息输入到信息加工再到信息输出的系统过程。特别是信息加工这一环节。久而久之,学生就无法真正开口“说话”。
误区三:学生答不出,教师代回答,教学同样有效
有的教师为了赶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一时答不出时就越俎代庖。甚至有的老师认为,反正学生已经经过了思考,我再告知答案效果一样。
开展小组讨论的误区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形式之一,在让全体学生同时进行对话活动时尤为有效。但是无论哪一种教学策略,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和优势。有的教师在一堂课上频繁地使用“小组讨论”,看上去轰轰烈烈,实际上效率极低。有的问题随即就能答出或者人人都能答出,根本无须兴师动众,唯形式而已。集体活动是一种体验,但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感受和体验。
反观新课程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过火现象。教师如何提高自主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呢?
摆正教师位置,严格过程管理
由“教师教”变为“学生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所谓的标准答案代替丰富多彩的体验和感受,抹杀学生的个性阅读。要让学生去体验文本、感悟文本,自主“建构”,一句话。就是让“学生学”!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对学生自主阅读必须作精心的引导,做好学生和文本的中介。不让学生放任自流,少让学生走弯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进程,实现学习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简化教学环节。突出重点和整体性
课堂教学环节一多,教师满堂灌都来不及,就更没有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了。简化教学环节,就是在具体的一节课中,从知识和能力、情感和美感的整体要求出发,善于对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作出取舍,制定教学环节。教学设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包括问题的设计、学习内容、学习步骤、学习方法的设计等,要为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留下共同解决的空间,使学生能真正进行自主阅读。以笔者听过的模块七Unit4 Reading一课为例,该教师是这样设计教学步骤的。
Step1:由谈论学生上学的交通方式切入,师生欣赏了一些交通工具的图片,进而转到本课主胚一地铁。
Step2:教师把课文分成四部分,请学生总结各部分的大意。
Step3:教师逐段播放课文录音,每段都设置了问题,请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找到答案。
Step4:阅读全文,找到与特定年代相匹配的事件。
Step5:总结阅读技能。
Step6:讨论:如果你是政府领导,你将发展何种交通工具来缓解拥挤的交通形势?
这位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考虑得很全面,试图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锻炼。但是由于教学环节过多,学生没有充分的读和思考的时间,教学过程的实施基本是少数尖子生和教师的对话,而大部分学生只充当了听众。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笔者认为有两处不妥:其一,教师不应包办将课文分段,而应采取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让他们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将课文分段;其二,问题设置得太难(如第一节设置的问题"Why was an under ground SYS--tem first developed in London?"的答案基本上是整节的内容),学生在听了一遍录音之后,很难归纳出答案,分享不到成功的喜悦,积极性也不高。这样的听力,占用了本可以用来阅读的时间。笔者在和听课教师共同探讨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本课:
Step1:学生读Reading strategy,从中了解介绍旅游景点的文章通常会包含哪些内容(发展史;影响其发展的重要人物;有趣的史实;鼓励读者去游览。)
Step2: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看看本文是否涉及了Reading strategy所提到的内容,如果有,分布在哪些段中(自然地将文章分成了四部分);
Step3:细读全文,借助练习掌握细节。
Step4:讨论:如果你是政府领导,你将发展何种交通工具来缓解拥挤的交通形势?
在这些教学环节的实施中,教师只扮演了引导者、组织者和对话者的角色,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他们所要完成的任务的是:实践(阅读Read-ing strategy和课文)——发现(给课文分段)——研究(读课文完成练习)—运用(讨论)。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当中,学生实现了自主性阅读,既学到了知识,也锻炼了能力。
加强课前自学,巧设预习作业
这是优化课堂教学、实施自主性阅读的必要前提。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授课前自学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期待师生共同释疑的心理,这种“需求”心理正是为课堂教学创设了有利的前提条件。从素质发展的角度来说,自学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且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既要熟悉文本,又要实现自主阅读目标,可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课前预习,本身就是自主性阅读,这一步如果做得好,能不断掀起课堂教学中自主阅读的高潮。
课前自学需要有具体内容和要求,如:归纳各段大意,给课文分段;摘抄、体会文中好词好句;根据文章内容设置一些问题在课上讨论等。上面提到的教学环节的第一、二步即可作为预习作业,这样课堂上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生生对话、生师对话。从而使学生对文章有个更透彻的了解。
重视教学构思的艺术性,提升阅读能力
在认真构思备课的同时,千万不能忘记备学生是重中之重。分析一篇文章,大意是什么,主题是什么,难点重点是什么固然重要,让学生理解整篇文章,掌握要领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教师更要注重如何让学生通过引导启发,自己进行思考,找出那些重点难点,自己对该篇文章进行整体的理解。教师在备课时要思考的是提问的艺术、启发的艺术、整体框架展示的艺术,要考虑什么样的问题适合什么样的学生回答。而不是直截了当告知学生全文讲述了什么。只有重视了课堂教学的策略,外加注重构筑严格民主平台,加强和学生情感的交流和沟通,营造融洽、宽松、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学得法,学生才得法,才能体现教与学的相得益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如果教师在设问的时候注重精选问题、注重问题串联的整体性,同时还注重留有空间让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才能真正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阅读教学中设问以及问题处理的误区
误区一:问题多就能强化学生的思维
课堂设问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提问让学生回答,启发学生思考,通过问答开展师生双边活动,这无可厚非。但是目前一部分教师为了迎合新课程容量大、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等要求,总是连珠炮似的发问,不讲究问题的质量、深度、宽度和广度。
误区二:只要能答出问题。看不看书本无所谓
为了迎合新课程的要求,强调整体理解,抓紧时间理解整篇文章,老师对待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显得无所谓,即使学生捧着书本读读答案,老师也感觉十分受用,听之任之。殊不知这样做,学生只是机械地读文章中的原句,他们的回答没有融入自主性的思考,没有在真正理解内化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一句话,教师忽略了语言学习由信息输入到信息加工再到信息输出的系统过程。特别是信息加工这一环节。久而久之,学生就无法真正开口“说话”。
误区三:学生答不出,教师代回答,教学同样有效
有的教师为了赶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一时答不出时就越俎代庖。甚至有的老师认为,反正学生已经经过了思考,我再告知答案效果一样。
开展小组讨论的误区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形式之一,在让全体学生同时进行对话活动时尤为有效。但是无论哪一种教学策略,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和优势。有的教师在一堂课上频繁地使用“小组讨论”,看上去轰轰烈烈,实际上效率极低。有的问题随即就能答出或者人人都能答出,根本无须兴师动众,唯形式而已。集体活动是一种体验,但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感受和体验。
反观新课程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过火现象。教师如何提高自主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呢?
摆正教师位置,严格过程管理
由“教师教”变为“学生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所谓的标准答案代替丰富多彩的体验和感受,抹杀学生的个性阅读。要让学生去体验文本、感悟文本,自主“建构”,一句话。就是让“学生学”!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对学生自主阅读必须作精心的引导,做好学生和文本的中介。不让学生放任自流,少让学生走弯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进程,实现学习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简化教学环节。突出重点和整体性
课堂教学环节一多,教师满堂灌都来不及,就更没有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了。简化教学环节,就是在具体的一节课中,从知识和能力、情感和美感的整体要求出发,善于对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作出取舍,制定教学环节。教学设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包括问题的设计、学习内容、学习步骤、学习方法的设计等,要为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留下共同解决的空间,使学生能真正进行自主阅读。以笔者听过的模块七Unit4 Reading一课为例,该教师是这样设计教学步骤的。
Step1:由谈论学生上学的交通方式切入,师生欣赏了一些交通工具的图片,进而转到本课主胚一地铁。
Step2:教师把课文分成四部分,请学生总结各部分的大意。
Step3:教师逐段播放课文录音,每段都设置了问题,请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找到答案。
Step4:阅读全文,找到与特定年代相匹配的事件。
Step5:总结阅读技能。
Step6:讨论:如果你是政府领导,你将发展何种交通工具来缓解拥挤的交通形势?
这位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考虑得很全面,试图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锻炼。但是由于教学环节过多,学生没有充分的读和思考的时间,教学过程的实施基本是少数尖子生和教师的对话,而大部分学生只充当了听众。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笔者认为有两处不妥:其一,教师不应包办将课文分段,而应采取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让他们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将课文分段;其二,问题设置得太难(如第一节设置的问题"Why was an under ground SYS--tem first developed in London?"的答案基本上是整节的内容),学生在听了一遍录音之后,很难归纳出答案,分享不到成功的喜悦,积极性也不高。这样的听力,占用了本可以用来阅读的时间。笔者在和听课教师共同探讨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本课:
Step1:学生读Reading strategy,从中了解介绍旅游景点的文章通常会包含哪些内容(发展史;影响其发展的重要人物;有趣的史实;鼓励读者去游览。)
Step2: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看看本文是否涉及了Reading strategy所提到的内容,如果有,分布在哪些段中(自然地将文章分成了四部分);
Step3:细读全文,借助练习掌握细节。
Step4:讨论:如果你是政府领导,你将发展何种交通工具来缓解拥挤的交通形势?
在这些教学环节的实施中,教师只扮演了引导者、组织者和对话者的角色,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他们所要完成的任务的是:实践(阅读Read-ing strategy和课文)——发现(给课文分段)——研究(读课文完成练习)—运用(讨论)。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当中,学生实现了自主性阅读,既学到了知识,也锻炼了能力。
加强课前自学,巧设预习作业
这是优化课堂教学、实施自主性阅读的必要前提。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授课前自学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期待师生共同释疑的心理,这种“需求”心理正是为课堂教学创设了有利的前提条件。从素质发展的角度来说,自学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且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既要熟悉文本,又要实现自主阅读目标,可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课前预习,本身就是自主性阅读,这一步如果做得好,能不断掀起课堂教学中自主阅读的高潮。
课前自学需要有具体内容和要求,如:归纳各段大意,给课文分段;摘抄、体会文中好词好句;根据文章内容设置一些问题在课上讨论等。上面提到的教学环节的第一、二步即可作为预习作业,这样课堂上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生生对话、生师对话。从而使学生对文章有个更透彻的了解。
重视教学构思的艺术性,提升阅读能力
在认真构思备课的同时,千万不能忘记备学生是重中之重。分析一篇文章,大意是什么,主题是什么,难点重点是什么固然重要,让学生理解整篇文章,掌握要领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教师更要注重如何让学生通过引导启发,自己进行思考,找出那些重点难点,自己对该篇文章进行整体的理解。教师在备课时要思考的是提问的艺术、启发的艺术、整体框架展示的艺术,要考虑什么样的问题适合什么样的学生回答。而不是直截了当告知学生全文讲述了什么。只有重视了课堂教学的策略,外加注重构筑严格民主平台,加强和学生情感的交流和沟通,营造融洽、宽松、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学得法,学生才得法,才能体现教与学的相得益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如果教师在设问的时候注重精选问题、注重问题串联的整体性,同时还注重留有空间让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才能真正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