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草渐生长短绿 庭花欲绽浅深红

来源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iis6s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一个传奇。教育该如何让每个人的人生旅程都变得更加美好、更加精彩呢?
  学校以校本课程为切入点,结合乡村实际积极研发“风吹麦浪”校本化课程,不断锻造和提升生命智慧,为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而不懈追求。
  校本课程研发,让立德树人成为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公布,给课程建设提供了标准,引领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课程的本质不是知识,也不是能力,而是一种人格。
  在校长室、教导处的领导与协调下,学校组建了“风吹麦浪”校本课程研发团队。在一次次的学习研讨中,团队明确了校本课程的设计要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依据和出发点的宗旨,也明确了校本课程研发要体现学校地域特色和办学特色,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注重活动,强调实践和综合发展的原则。
  学校被广阔的田野、遍地的庄稼围绕着,被淳朴的农耕文化浸润着,这片土地上的学生,有着大自然最丰厚的馈赠。依托“小麦”这一乡土资源,让学生的童年浸润大自然的味道,激发起他们热爱家乡的热情,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校本课程实施,让核心素养在活动中落地生根
  校本课程的实施,最重要的是活动。离开了活动体验与探究,知识是无法转化为素养的。学生要经历实践的过程和完成特定的项目来获得知识,而不是直接从文本里获得结论。在小麦生长的季节里,带领学生走进田野乡间,看麦苗的翠绿,听麦浪的低吟,闻泥土的芳香,人与自然的融合如此美妙。
  一、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沐浴着明媚的春光,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田野,奔向乡村的诗行,闻一闻,摸一摸,都是大地的味道。邀请农民伯伯给学生讲解小麦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了解他们种植小麦的艰辛过程。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探究活动中,培养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了热爱农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踏青活动后,再画一画麦苗的倩影,让乡土的气息扎根在心田。
  二、好一粒神奇的种子
  一粒小小的种子是怎样长大的?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塑料酒桶作为种植瓶,开展小麦种植实践活动,并做好小麦各个阶段的生长记录。通过亲自观察经历一粒种子的生长过程,学生了解了小麦“种子—秧苗—拔节—分蘗—抽穗—结果”的生长过程,在探究实践中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快乐的小农夫
  在麦子成熟收割的时候,组织学生来到田埂上,参观联合收割机收麦和人工割麦打麦的过程,感知农民劳动的辛苦。在割过的麦地里捡拾散落的麦穗,让学生在脚踏实地的体验中,真切明白“颗粒归仓”的真谛,教育学生要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并以麦田捡麦穗的经历写一次体验作文。
  四、巧手编织幸福童年
  麦子收割后,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开展小麦秸秆的编织比赛,这是编织艺术的过程,也是编织梦想的过程。
  五、感受机器的轰鸣
  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轧面店、面粉加工厂参观,在隆隆的机器声中,学生亲眼看到面粉加工成面条、馄饨皮、饺子皮等的神奇过程。边观察边记录,幸福激动都写在脸上。再逛一逛面包店,品尝琳琅满目的美味,如蛋糕、面包等,在浓浓的麦香中,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麦子给予人类的恩惠。
  六、舌尖上的面食
  学生与麦牵手,共话“麦情”,吟诵麦花的诗歌,探究面粉的特性,寻找舌尖上的面食,去体验麦文化的无限魅力。组织学生观看《舌尖上的中国》中的美味面食篇,了解山西刀削面、四川担担面、北京炸酱面、兰州拉面等千变万化、令人垂涎欲滴的面食;让学生带来面粉制作的各种食品,组成食品一条街进行展示;邀请家长和师生一起制作各种美食,开展展评活动。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擀面条、烙饼、包馄饨、包饺子、做蛋糕……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甜蜜的味道在心头久久不散。
  感受麦文化,畅行在麦的王国。在这个生命绽放的季节里,我们走向原野,走向社区,走向生活,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生命茁壮成长,不断丰盈!
  校本课程评价,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各项评比中默默生长
  麦文化灿烂、永恒、魅力无穷,在亲近乡野文化的过程中,学生与麦亲密接触,用灵魂触摸大自然最淳朴的味道。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让学习不再拘泥于书本,让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我们的优秀选手脱颖而出,他们脸上的笑容,是回报这片土地最丰厚的礼物。
  著名课程论专家斯基尔贝克曾指出:“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生命向前走来,课程是生命最深处的存在见证。成长是一件缓慢的事情,等待,积极地等待,静静地守望,在丰富的课程中,生命的花朵自会绽放。
其他文献
乡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如何让乡村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更符合乡村儿童的需求,更符合乡村儿童的发展特点呢?充分利用乡村小学特有的优势,走乡村儿童个性化发展之路。课堂正是乡村儿童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阵地。  不少学校特别是乡村小学,只是一味地要求教师学习和模仿名家名课,对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延展始终避而远之,生怕一不小心便会误入歧途。其实,乡村小学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乡村儿童
期刊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语文学习的创新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利用学生对语文的好奇心,引导其在语文学习中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并进行探索和研究。在生本教育的影响下,学生能够正确清晰地认知教学内容,同时拓展思维能力。  一、深入分析学生学习情况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在课堂教学中做一个引导者和启发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学生为主,充分发
期刊
课堂提问是小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但可以检验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课堂提问,充分发挥其作用,有效提升课堂质量。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了增强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相关教学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问”常常被比喻为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必不可少,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可以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
期刊
席卷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2020年的寒假格外漫长,线上教学应运而生。怎样的线上教学才能吸引低年级学生,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我充分利用微课资源,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程五彩缤纷起来。  一、以微助诗,意蕴悠长  1.课前微课,自主预习  古代诗歌的内容与当代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大相径庭,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诗词时容易因难解诗意而兴趣下降。我尝试让学生利用微课进行预习,预习内容包括诗歌创作背景、范读等。为让
期刊
喻晨亮 安徽省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曾获“合肥市优秀科技辅导员”,多次指导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市一等奖;受中国科技大学数字科学学院邀请开设“我眼中的STEAM教育”讲座;独立设计开发《3D创意设计》校本教材。  课程背景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真实生活的问题为情境,
期刊
卢梭认为,儿童期是个体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他主张儿童期的教育应是一种生活的教育。小学班主任肩负管理、引导、教育儿童成长的重任,在履行班级管理职责时要充分了解儿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儿童期。  一、班级管理策略  1.立信  班主任一定要言必信,行必果,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制定班级公约之前要慎重考虑,制定之后要严格执行。如:早读迟到、眼操不认真做的,下午放学就留下来补早读、重做眼操,班主任亲自监督
期刊
这个寒假与众不同,人群中少了欢声笑语,街道上也少了往日的热闹与繁华,这一切都要归咎于罪恶的新冠病毒。它夺走了我们的快乐,夺走了鲜活的生命,也夺走了全国的安宁!  为了保护生命、防控病毒扩散,我妈妈一直坚守一线。我已经好几天没见到妈妈了,每次她回来时,我已经睡着了,早上醒来时,她又出发了。每次打电话,还没说几句,妈妈就因为忙匆匆挂断了。让她多陪陪我,对我来说是种奢望,因为她总是加班加点、不分昼夜地在
期刊
编者按: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更是祖先留下的宝贵的文化财富。  在河南,非遗丰富、繁多,包含民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曲、体育竞技、杂技、手艺、节令、信仰、习俗乃至民间知识等。2020年,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近非遗,看非遗物件、听非遗故事、学非遗技艺,在看、听、学中体味、体知民间智慧,传承、传播中原文化。  本期,我们走进登封市,了解一项风
期刊
一场疫情突如其来  安靜的东方巨龙被扰醒  勇敢的人儿  在危险的一线逆行  用血肉之躯抵挡病魔的进攻  他们是美丽的白衣天使  他们是无名的英雄  因为他们  多少人的健康得到保障  因为他们  祖国才能蒸蒸日上  小小的我  不能奔赴抗疫前线  但用画笔诉心声  愿鹤舞平安 祖国安康
期刊
当你任性地出行  你可知道  危险正在靠近  当你扔掉口罩  你可知道  警报正在拉响  黎明之前  不要侥幸 再等等  想一想为疫情牺牲的人  他们用血肉之躯冲锋陷阵  为了我们  倒在血泊之中  来不及见证孩子出生的彭银华医生  在岗位上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刘智明院长  ……  无数个闪亮的名字  无数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他们用沉重的代价  换回无数鲜活的生命  不要侥幸 再等等  此时此刻  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