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加涅的定义性概念的学习原理指导下,探究了高二“化学平衡”这一小节的教学方法,并尝试着进行了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和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关键词:定义性概念 化学平衡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5-049-02
化学概念的教学一直是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与关键的内容,因此国内的化学教育杂志有许多文章都对化学概念的学习原理与教学方法进行了经验性和理论性的研究。这些文章多以实践为基础探讨了化学概念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或借用教育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成果与方法研究化学概念的学习[1]。化学概念就其学习的过程与结果而言可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一般我们讨论的都是定义性概念。将加涅的定义性概念的学习原理应用于化学教学中,可以指导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提供更适当的外部条件。本文将利用这一原理进行“化学平衡”的教学设计,探讨如何更好的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和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1、定义性概念的学习原理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RoMo加涅认为学习有五住种主要性能——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任何习得的能力,不管在其他方面是怎样描述的,都具有这些类型中的一种或几种特性[2]。化学也不例外,它是包含着五种能力类型的典型学科。于是,我们也将化学的学习结果分为这五类。其中作为智慧技能的亚类的定义性概念的学习又是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最为基础的内容,研究定义性概念的学习原理对帮助学生学好化学是非常重要的。
1.1 定义性概念
在解释定义性概念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何为概念。学习者学习如何将事物归类,并将该类的任何一个例证看作该类的一份子做出反应,它产生的学习结果类型就叫做概念。有一些概念是可被观察的,如试管和烧杯,这类概念被称为具体概念。另一些概念则是抽象的,如温度和物质的量,它们不能以被指认的方式来体现,而以定义的方式习得,则为定义性概念。学生获得这类概念之后,他们便能按定义对一些事物进行实际分类。但要注意的是,为了表明个体已经学会了概念,学习规则的陈述本身不是必要的。实质上,概念已经掌握的证据是从用定义对例证惊醒归类的演示中派生出来的[2]。例如“化学平衡”的概念,如果学生能说出其定义为“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3]”,这并不能说明学生已经理解了它的定义,可能学生只是记下了描述这个定义的言语信息,而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能否识别一些反映是否达到了化学平衡来了解学习情况。
1.2 定义性概念的学习条件
定义性概念通常是传递给学习者的,所以表示定义性概念(定义)的言语信息是可以传递的。这意味着提醒学习者新概念中所包含的事物概念和关系概念,从而学习者能迅速“掌握”新概念的含义[2],又如学习“化学平衡”这一概念的表述是学习者获得这种新概念的适当方法。该定义的表述为早先习得的概念,如“可逆反应”,“速率”等提供了一些记忆线索。同时,如果不知道这些相关概念的意义,学生显然不能通过这些言语线索获得这一概念。
因此,定义性概念学习的典型条件包括内部事件和外部事件[2]。
1.2.1学生自身的条件
学生的工作记忆中必须具有要学习的概念定义中所包含的相关概念,其中事物概念和关系概念是必要条件,如“可逆反应”,“相等”。当概念变得复杂是,像形容词和副词这样的修饰词的含义也必须被学习者了解,如“一定条件下”,“各组分”。
1.2.2学习情境中的条件
从外部讲,学习定义性概念的条件一般包括以口头的或书面的方式呈现定义[2]。当学习者能演示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如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时,我们便知道“化学平衡”这个概念已经获得,或者我们可以给出多个反应状态让学生去识别,这种识别应扩展到概念样例变化的整个范围。
另外,学习定义性概念的外部条件应包括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的呈现。当概念学习中所举的例子能充分扩展到整个肯定例证,以及当否定例证是表现了关键差异的极为相似的例子时,所达到的学习效果最为有效[2]。
在研究了定义性概念的学习原理之后,我们试图将这一原理应用到化学概念的教学中,以帮助我们为学生提供更恰当的外部条件,促进学生对概念的学习与掌握。下面,以“化学平衡”这一小节的知识为例,在此原理之上进行教学设计。
2、“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我们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的高二化学第二章“化学平衡”第二节“化学平衡”的知识为内容,基于RooMo加涅的定义性概念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
2.1 学习目标
在进行了教材分析后,我们要着手于教学设计。首要的任务是确定学习的目标。我们这里说的学习目标是指可通过行为观察的、学习者可能具有的性能的明确描述。通过对目标进行合适的技术性的彻底的界定,可以使我们的目的得以最好的实现[5]。
应该说明的是几乎任何一节课的学习结果都不可能为某单一的类型,而是各种学习结果的综合。我们要讨论的本节内容亦是如此。除了定义性概念的学习目标,我们还要习得规则和态度。所以,本小节的学习目标如下:学生能参照化学平衡的定义描述或举例说明某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学生能在给出的各反应状态中挑选出达到化学平衡的状态;学生能演示如何用示意图表示正、逆反应速率或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学生愿意尝试用化学平衡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解决化工生产中的问题。
2.2 任务分析
由学习目标我们知道化学平衡的概念的是本节课的重点。我们要学习这一定义性概念,就需要分析学习这个概念所要求的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外部条件,以进一步确定学习的任务。
化学平衡的定义为“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由定义得知学生必须把“可逆反应”、“正、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各组分浓度”等相关概念提取到工作记忆中,掌握这些概念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必要性前提条件。这些知识是我们以前或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所以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刺激学生回忆这些知识。
除了这些必要性前提条件,另一些支持性前提条件也有利于我们的学习[5]。如利用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来引入新概念有助于使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而用示意图表示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也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学习。
当然,在化学平衡的学习过程中举出一些正例和反例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可以是学生掌握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学生对这些例证的反应也是检验学生是否习得这一概念的直观方法。
2.3 教学设计
确定教学结果,限定作业目标后,为我们进行更详细的教学计划作好了准备。基于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见表1)
01
3、讨论
我们只是依据RoooMo加涅的定义性概念的学习原理为“化学概念”的学习作了一个粗略的设计,没有进行详细的备课。该原理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待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借鉴其他的学习原理并将它们灵活的运用到教学上将更有利于我们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谢泽琛,钱扬义.国内“化学概念教学”研究新进展[J].化学教育,2004,25(10):58-61
[2]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4-56,128-145
[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二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0
[4]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8
[5]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9,155-159
关键词:定义性概念 化学平衡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5-049-02
化学概念的教学一直是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与关键的内容,因此国内的化学教育杂志有许多文章都对化学概念的学习原理与教学方法进行了经验性和理论性的研究。这些文章多以实践为基础探讨了化学概念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或借用教育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成果与方法研究化学概念的学习[1]。化学概念就其学习的过程与结果而言可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一般我们讨论的都是定义性概念。将加涅的定义性概念的学习原理应用于化学教学中,可以指导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提供更适当的外部条件。本文将利用这一原理进行“化学平衡”的教学设计,探讨如何更好的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和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1、定义性概念的学习原理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RoMo加涅认为学习有五住种主要性能——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任何习得的能力,不管在其他方面是怎样描述的,都具有这些类型中的一种或几种特性[2]。化学也不例外,它是包含着五种能力类型的典型学科。于是,我们也将化学的学习结果分为这五类。其中作为智慧技能的亚类的定义性概念的学习又是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最为基础的内容,研究定义性概念的学习原理对帮助学生学好化学是非常重要的。
1.1 定义性概念
在解释定义性概念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何为概念。学习者学习如何将事物归类,并将该类的任何一个例证看作该类的一份子做出反应,它产生的学习结果类型就叫做概念。有一些概念是可被观察的,如试管和烧杯,这类概念被称为具体概念。另一些概念则是抽象的,如温度和物质的量,它们不能以被指认的方式来体现,而以定义的方式习得,则为定义性概念。学生获得这类概念之后,他们便能按定义对一些事物进行实际分类。但要注意的是,为了表明个体已经学会了概念,学习规则的陈述本身不是必要的。实质上,概念已经掌握的证据是从用定义对例证惊醒归类的演示中派生出来的[2]。例如“化学平衡”的概念,如果学生能说出其定义为“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3]”,这并不能说明学生已经理解了它的定义,可能学生只是记下了描述这个定义的言语信息,而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能否识别一些反映是否达到了化学平衡来了解学习情况。
1.2 定义性概念的学习条件
定义性概念通常是传递给学习者的,所以表示定义性概念(定义)的言语信息是可以传递的。这意味着提醒学习者新概念中所包含的事物概念和关系概念,从而学习者能迅速“掌握”新概念的含义[2],又如学习“化学平衡”这一概念的表述是学习者获得这种新概念的适当方法。该定义的表述为早先习得的概念,如“可逆反应”,“速率”等提供了一些记忆线索。同时,如果不知道这些相关概念的意义,学生显然不能通过这些言语线索获得这一概念。
因此,定义性概念学习的典型条件包括内部事件和外部事件[2]。
1.2.1学生自身的条件
学生的工作记忆中必须具有要学习的概念定义中所包含的相关概念,其中事物概念和关系概念是必要条件,如“可逆反应”,“相等”。当概念变得复杂是,像形容词和副词这样的修饰词的含义也必须被学习者了解,如“一定条件下”,“各组分”。
1.2.2学习情境中的条件
从外部讲,学习定义性概念的条件一般包括以口头的或书面的方式呈现定义[2]。当学习者能演示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如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时,我们便知道“化学平衡”这个概念已经获得,或者我们可以给出多个反应状态让学生去识别,这种识别应扩展到概念样例变化的整个范围。
另外,学习定义性概念的外部条件应包括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的呈现。当概念学习中所举的例子能充分扩展到整个肯定例证,以及当否定例证是表现了关键差异的极为相似的例子时,所达到的学习效果最为有效[2]。
在研究了定义性概念的学习原理之后,我们试图将这一原理应用到化学概念的教学中,以帮助我们为学生提供更恰当的外部条件,促进学生对概念的学习与掌握。下面,以“化学平衡”这一小节的知识为例,在此原理之上进行教学设计。
2、“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我们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的高二化学第二章“化学平衡”第二节“化学平衡”的知识为内容,基于RooMo加涅的定义性概念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
2.1 学习目标
在进行了教材分析后,我们要着手于教学设计。首要的任务是确定学习的目标。我们这里说的学习目标是指可通过行为观察的、学习者可能具有的性能的明确描述。通过对目标进行合适的技术性的彻底的界定,可以使我们的目的得以最好的实现[5]。
应该说明的是几乎任何一节课的学习结果都不可能为某单一的类型,而是各种学习结果的综合。我们要讨论的本节内容亦是如此。除了定义性概念的学习目标,我们还要习得规则和态度。所以,本小节的学习目标如下:学生能参照化学平衡的定义描述或举例说明某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学生能在给出的各反应状态中挑选出达到化学平衡的状态;学生能演示如何用示意图表示正、逆反应速率或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学生愿意尝试用化学平衡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解决化工生产中的问题。
2.2 任务分析
由学习目标我们知道化学平衡的概念的是本节课的重点。我们要学习这一定义性概念,就需要分析学习这个概念所要求的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外部条件,以进一步确定学习的任务。
化学平衡的定义为“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由定义得知学生必须把“可逆反应”、“正、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各组分浓度”等相关概念提取到工作记忆中,掌握这些概念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必要性前提条件。这些知识是我们以前或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所以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刺激学生回忆这些知识。
除了这些必要性前提条件,另一些支持性前提条件也有利于我们的学习[5]。如利用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来引入新概念有助于使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而用示意图表示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也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学习。
当然,在化学平衡的学习过程中举出一些正例和反例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可以是学生掌握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学生对这些例证的反应也是检验学生是否习得这一概念的直观方法。
2.3 教学设计
确定教学结果,限定作业目标后,为我们进行更详细的教学计划作好了准备。基于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见表1)
01
3、讨论
我们只是依据RoooMo加涅的定义性概念的学习原理为“化学概念”的学习作了一个粗略的设计,没有进行详细的备课。该原理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待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借鉴其他的学习原理并将它们灵活的运用到教学上将更有利于我们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谢泽琛,钱扬义.国内“化学概念教学”研究新进展[J].化学教育,2004,25(10):58-61
[2]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4-56,128-145
[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二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0
[4]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8
[5]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9,15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