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策“逆反”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y_d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初中后,班主任和家长往往会发现初中生越来越难教育了。以前言听计从、百依百顺的孩子,现在越来越不听话,反抗心理越来越强。确实,在初中阶段,他们对父母和教师之间不再“惟命是从”了,往往嫌父母和教师管得太严,太罗嗦,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要教育好他们必须注意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理解和对待他们的逆反心理,讲究教育方法,以防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抓住了这点,教育工作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一、对症
  
  中学阶段是少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时期,随着生长发育的加快和性意识的觉醒,学生精力更加充沛,往往显得更加好动、好问、猎奇、执着,这样容易让他们产生成人感,希望与成人平等相处。独立自主的要求意识比较强烈,但他们的观点、信念尚未形成或极不稳定,所以想独立自主,一时还做不到,认识上就容易产生片面性,看问题偏激,喜欢钻牛角尖,在论证不足的情况下,固执己见,走向极端。自尊心、虚荣心很强,但却不能正确地维护自己的尊严,而把教育者的教育、批评当作是“管、卡、压”,也看成是嘲弄自己,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因而把自己放在了教育者的对立面上,出现了在口头上加以回驳,他们往往用聪明的大脑给教师和家长挑“刺”,给学校挑“毛病”; 在行动上反其道而行之,甚至于发展到故意捣乱,以冲撞老师和家长为荣。
  
  二、下药
  
  1、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逆反心理的客观性。让学生知道出现逆反心理和行为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和规律,但不能放纵自己,更不过分责怪自己,要想方设法积极和家长及老师配合战胜这一生命局限。
  2、教师应努力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用爱心来感染学生,尽量对学生和蔼可亲、态度诚恳,多与学生交流,使他们感到老师的种种好,给他们一种信任感。这样,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就很融洽了,他们就不太可能与老师对立了,有什么事或想法都会与老师来沟通,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正确的疏导。特别是对于“差生”,如果自尊心受到伤害,他们往往以反抗来对待。要改变过去严厉而单一的批评式姿态,,应当以多鼓励少批评;多表扬少指责;多挖掘优点少讽刺其缺点;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抱怨。教师要善于发现“差生”身上的优点,在全面充分肯定他们优点的同时,恳切地提出希望。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和前途。找时机让他发现自己的长处,表现自己,改变他在老师和同学中的形象。让这些“特殊”学生觉得老师真心实意地对他友好,消除他们的敌意和戒备心理。
  3、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容、善意、友好的教育氛围。环境是最好的教育资源。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改善学生的逆反心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要求教师要以民主、平等、宽容和了解的态度参与教育过程,充分发扬民主,而不对学生施加权威性的影响。号召教育者要像爱迪生的母亲宽容和了解爱迪生那样去宽容学生,了解学生。教师要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教师应学会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尽量缩小“代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做到同学生心理相容。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4、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许多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有可能是家长不科学的教育形成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在家庭教育中,“严厉和慈爱是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父母对子女应该有理智、有分寸地爱。因此,教师应教育好孩子的家长,让家长知道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脱离子女实际、超越子女水平的期望很容易引起子女的抵触情绪。作为家长应该面对现实,合理地调整对子女的期望水平,以利于子女的成长。爱的缺乏和过度的爱对子女的教育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五、对已出现逆反心理和行动的学生,教师的应对。教师不能以高压手段处理学生的逆反行为,如果用高压手段,即使勉强压服了,学生的怨气并没有消除,只是像一颗地雷埋下了,不一定会在什么时候,被什么引发而再次爆炸。我们也应看到,逆反心理也有它积极的一面:有时,家长和教师的做法可能是错误的,不切实际的,反抗这一做法则是正确的行为。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一味顺从的人,盲从或盲拒都是不正确的行为表现,事事顺从也不是心理键康的表现,不利于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所以教师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有不合理、不恰当、不公正、不正确的地方。要努力平息自己的愤怒,冷静处理,这样的好处是教师容易发现自己的疏漏,如果确有不妥之处,教师要勇于向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要害怕破坏自己的形象,要宽容的开诚布公的分析各自的问题,这样学生容易接受。
  综上所述,解决中学生逆反问题,需要教师要有耐心、细致的态度和科学、合理的方法。教育者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也就是要使教育与学生的心理相匹配。这就要求我们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对症下药采取各种方法,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控制,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实践证明,青春期常见的逆反心理经过合理的调适、疏导,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这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键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其他文献
物理学科与其它各门学科一样,都有一系列作为理论出发点的基本概念和由推理形式导出的定律理论。物理思维的方法很多,这里仅就其中最典型的,最常用的比较法来结合物理学的实际进行讨论。     一、比较法概念教学     “比较”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方法,通过事物间相同特征或相异特征的比较,提示事物的本质和区别。事物之间在现象上和本质上都存在着同一性和差异性。现象上的同
期刊
内容摘要: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教师应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接纳、赏识学生,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语文 评价 多元化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查和改
期刊
现代教育观念强调以学生为主,要求受教育者不仅是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近几年来,旨在教会学生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学法指导的研究和实践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课题,让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新课标认为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等。要使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思考者,必须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抓好学生数学中“读、听、讲、写、用”的学习
期刊
内容摘要: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化学实验教学是一个突破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具有丰富的素质教育功能。为了深刻理解和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并贯彻于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本文就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谈一点认识。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 教学    一、树立科学的实验教学观念    1.确立实验教学的价值功能,拓宽实验的教育功能  传统的实验教学忽视了实验在情感
期刊
早恋,指的是未成年或者生理、心智未成熟的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一般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特别是在校的中小学生为多,人们还习惯上把早恋界定为“不到恋爱年龄而进行的恋爱”,目前,中学生早恋现象并不鲜见,令教师和家长头痛。因此,对中学生间早恋进行研究,析其原因,找出预防措施和教育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学生早恋的原因。    中学生早恋,析其原因
期刊
内容摘要:当今的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的现代化技术也在飞速发展,人类知识的总量也越来越大,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作为体育方面的知识也不例外,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基础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并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采用电化教学;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
期刊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许多新的教学方法被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被广大地理教师所运用。但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低效化”,甚至“无效化”的问题。本文就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内容的选取,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的调控,自主探究要达到的目的、效果及评价作一些探讨。    一、选取具有探究价值的教学内容和问题进行探究    地理科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综合学科和边
期刊
高中生无论从生理、心理来说,都比初中生成熟,自制力也较强,学习相对主动。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呢?  我觉得,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以下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具体看法: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
期刊
在广大一线教师的大胆探索下,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小学语文教法,这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无裨益。但若结合教学实践,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其中有的“新教学法”或理论基础薄弱,或忽略了小学生心理特点,或脱离小学生认知实际,反而将小学语文教学引入误区。本文仅择其中几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作些分析,以期有助于改进。    一、只注重“激趣”,忽略了给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    “愉快教育”是针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