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历史学科其突出特点在于,把知识与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明确提出,同时把政治思想教育拓宽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鉴于历史学科的特点,探索学习适当的教学方法显得很有必要,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初探
高中历史课程应全面发挥其教育功能。以往,中学历史教育的三大任务是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历史能力和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和规定了高中历史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样,历史教育目标得到了明显拓宽和完善,为全面发挥历史教育功能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一、培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养成浓厚的学习的兴趣:张载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克成。”杨振宁亦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自学学习的先导,是人们探究世界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遇到挫折困难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觉得历史很难,学习很苦,从而把学习历史看作一件苦役,那么他只会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学习。其实,历史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东西,试想漫漫历史长河中的灿烂文明、古今中外的英雄传说、轰轰烈烈的历史事件……这本身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每当上课开始,学生首先听到的是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定能精神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比如在学习《太平天国》这一节时,我讲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东征、西征使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时期,之后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有资料证明:洪秀全從1853年3月进人天京到1864年6月身亡,八年中从未迈出过宫城一步,只有一次是坐64人抬的大轿去看望生病的东王杨秀清。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一问题的提出,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学习新课打下了基础,有利于新内容的学习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
1.读历史教材。“读历史教材”需要“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第一,在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第二,根据教材,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第三,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加强记忆。
2.上课要专心听,下课后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学到某个历史事件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弄清它的意义、作用、影响等,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识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3.“温故知新”和善于思考。历史的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不断地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和对新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闲暇之余,突然想到一个历史名词或者某个故事中涉及历史,应该马上回忆教材上的知识,如果有可能的话追本溯源,思考通过其他渠道得到的历史知识和教材所述知识的联系,把知识弄清楚,这样也算是时间的充分利用。
4.整理、整合历史知识。针对历史知识比较琐碎的问题,我们就需要自己动手去整理和整合所学知识,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整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以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当然,在整合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试题调研,把上面的精彩总结内容摘抄或剪下来,反复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5.解题的思考。进入高三,考试会相应增多,所以合理安排考试策略并锻炼一定的解题能力是我们最大的目的。策略需要结合自己的需要相应作出调整,而解题则需要注意:一是“解”,即想尽一切办法解答问题;二是“思”,即解题后的回顾和反思,总结出解题方法并纠正思维误区;三是“归”,即将获得的知识经验与教材相印证,回归课本。如果大家还不知道如何进行解后反思,可以参考一下《360°全解密》的形式,剖析题目的命题意图、难点、关键点以及在教材中的原形和变形关键要素,这种能力需要慢慢培养。
三、歌谣口诀开启记忆
历史这门学科的主要特点是: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地点、时间、意义等比较多,学生容易混淆,难记、易忘,而发生的事件距离现实生活又很遥远,学习起来确实存在很大的难度,而一些历史口诀或者歌谣却能帮助我们简化记忆。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八五六年,英法起祸端。美俄为帮凶,二次鸦片战。沙俄割领土,东北和西北,一百五十万。广西太平军,领袖洪秀全。南京建都城,改名为天京。反清抗洋兵,慈溪毙华尔,千古美名扬。这样的方法有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该多向老师、同学请教类似的历史口诀或者歌谣,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自己的历史学习成绩。
总之,历史的学习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我们的勤奋,需要我们的智慧,让我们珍惜学习历史的机会,努力吸收沉淀历史营养,站在历史的肩膀上开拓美好未来。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初探
高中历史课程应全面发挥其教育功能。以往,中学历史教育的三大任务是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历史能力和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和规定了高中历史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样,历史教育目标得到了明显拓宽和完善,为全面发挥历史教育功能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一、培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养成浓厚的学习的兴趣:张载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克成。”杨振宁亦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自学学习的先导,是人们探究世界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遇到挫折困难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觉得历史很难,学习很苦,从而把学习历史看作一件苦役,那么他只会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学习。其实,历史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东西,试想漫漫历史长河中的灿烂文明、古今中外的英雄传说、轰轰烈烈的历史事件……这本身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每当上课开始,学生首先听到的是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定能精神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比如在学习《太平天国》这一节时,我讲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东征、西征使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时期,之后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有资料证明:洪秀全從1853年3月进人天京到1864年6月身亡,八年中从未迈出过宫城一步,只有一次是坐64人抬的大轿去看望生病的东王杨秀清。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一问题的提出,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学习新课打下了基础,有利于新内容的学习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
1.读历史教材。“读历史教材”需要“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第一,在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第二,根据教材,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第三,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加强记忆。
2.上课要专心听,下课后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学到某个历史事件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弄清它的意义、作用、影响等,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识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3.“温故知新”和善于思考。历史的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不断地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和对新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闲暇之余,突然想到一个历史名词或者某个故事中涉及历史,应该马上回忆教材上的知识,如果有可能的话追本溯源,思考通过其他渠道得到的历史知识和教材所述知识的联系,把知识弄清楚,这样也算是时间的充分利用。
4.整理、整合历史知识。针对历史知识比较琐碎的问题,我们就需要自己动手去整理和整合所学知识,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整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以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当然,在整合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试题调研,把上面的精彩总结内容摘抄或剪下来,反复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5.解题的思考。进入高三,考试会相应增多,所以合理安排考试策略并锻炼一定的解题能力是我们最大的目的。策略需要结合自己的需要相应作出调整,而解题则需要注意:一是“解”,即想尽一切办法解答问题;二是“思”,即解题后的回顾和反思,总结出解题方法并纠正思维误区;三是“归”,即将获得的知识经验与教材相印证,回归课本。如果大家还不知道如何进行解后反思,可以参考一下《360°全解密》的形式,剖析题目的命题意图、难点、关键点以及在教材中的原形和变形关键要素,这种能力需要慢慢培养。
三、歌谣口诀开启记忆
历史这门学科的主要特点是: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地点、时间、意义等比较多,学生容易混淆,难记、易忘,而发生的事件距离现实生活又很遥远,学习起来确实存在很大的难度,而一些历史口诀或者歌谣却能帮助我们简化记忆。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八五六年,英法起祸端。美俄为帮凶,二次鸦片战。沙俄割领土,东北和西北,一百五十万。广西太平军,领袖洪秀全。南京建都城,改名为天京。反清抗洋兵,慈溪毙华尔,千古美名扬。这样的方法有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该多向老师、同学请教类似的历史口诀或者歌谣,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自己的历史学习成绩。
总之,历史的学习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我们的勤奋,需要我们的智慧,让我们珍惜学习历史的机会,努力吸收沉淀历史营养,站在历史的肩膀上开拓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