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绝佳材料。《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并且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明确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低年级的古诗教学。
一、画面联想 、理解诗意
古诗的表达形式重含蓄,诗文讲究凝练,这对于低年级那些主要靠形象思维、擅长形象记忆的学生来说,学起来相对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利用形象的画面,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意。例如,在《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中,首先利用课件播放庐山瀑布的录像片段,然后提出:“能不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下景色,一个词语也可以。”学生纷纷发言:“好壮观的瀑布啊!” “瀑布从那么高的山上落下来就像大大的银幕。”……此时再引导学生读古诗,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诗人李白通过大胆的想象,把瀑布比喻成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同时学习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的运用。又如,教学《小儿垂钓》一诗时,为了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引导学生用简笔画勾勒出一幅小儿垂钓图,这样,一个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儿童形象在学生的心中就活了起来,使学生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思考,促其对诗的理解。
二、收集资料、做好铺垫
由于古诗与学生所处的环境相隔久远,了解该诗的相关背景对理解古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前,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在教学伊始,师生共同交流,从中初步了解了黄鹤楼这座江南名楼;了解了长江西起唐古拉山,后会入东海;了解了李白与孟浩然的基本情况及两人之间真挚的友谊。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深刻地体会出这首送别诗中诗人对朋友深深的情感和久久的留恋是通过诗中绚烂的阳春烟景,放眼长江的宽阔画面及目送孤帆消失在天尽头等细节表现出来的。
三、疏通词句、理解诗意
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有一定的文字障碍,这不仅来自诗歌的特殊性,也与低年级学生知识积累较少,阅历层次较低有关。为此,在古诗教学中,对词句的疏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关键词句,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启发领悟。例如,一年级教学白居易的《草》这首诗中的诗句“一岁一枯荣”的时候,先引导学生用“岁”来组词,使学生理解诗中的“岁”表示的是“年”,然后让学生说说一年四季草的不同样子——春夏绿,秋冬黄,从而使学生理解了“枯”就是黄了、枯萎了的意思,“荣”在这里不是“光荣”而是茂盛的意思,进而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就是草在一年中茂盛了一次,也干枯了一次。
四、诵读吟咏、体会诗情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诵读的重要。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重点应放在诵读上。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读,通过读去体味诗词中的韵味。例如,在《村居》的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诵读,经过反复吟咏,汇报交流,使学生感受到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意浓浓,令人神往的农村春景图,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抬眼望去,满眼翠绿,空气中弥漫着青青草香、泥香,孩子们急不可待地迎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同时也把欢乐和希望放飞在了春天里。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拓展延伸是古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延伸的目的可以是温故知新,也可以使创新思维得到训练。在教学《咏柳》这首诗后,我指导学生诵读杜牧的《独柳》和罗隐的《柳》进行补充拓展,鼓励学生多读古诗,同时引导学生用一段话来描写柳树,也可以写一首小诗,或者画一幅图画。这样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积累了语言。
“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把握好古诗教学,让学生真正从诗中汲取精华。
编辑/邹维
一、画面联想 、理解诗意
古诗的表达形式重含蓄,诗文讲究凝练,这对于低年级那些主要靠形象思维、擅长形象记忆的学生来说,学起来相对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利用形象的画面,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意。例如,在《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中,首先利用课件播放庐山瀑布的录像片段,然后提出:“能不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下景色,一个词语也可以。”学生纷纷发言:“好壮观的瀑布啊!” “瀑布从那么高的山上落下来就像大大的银幕。”……此时再引导学生读古诗,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诗人李白通过大胆的想象,把瀑布比喻成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同时学习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的运用。又如,教学《小儿垂钓》一诗时,为了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引导学生用简笔画勾勒出一幅小儿垂钓图,这样,一个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儿童形象在学生的心中就活了起来,使学生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思考,促其对诗的理解。
二、收集资料、做好铺垫
由于古诗与学生所处的环境相隔久远,了解该诗的相关背景对理解古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前,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在教学伊始,师生共同交流,从中初步了解了黄鹤楼这座江南名楼;了解了长江西起唐古拉山,后会入东海;了解了李白与孟浩然的基本情况及两人之间真挚的友谊。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深刻地体会出这首送别诗中诗人对朋友深深的情感和久久的留恋是通过诗中绚烂的阳春烟景,放眼长江的宽阔画面及目送孤帆消失在天尽头等细节表现出来的。
三、疏通词句、理解诗意
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有一定的文字障碍,这不仅来自诗歌的特殊性,也与低年级学生知识积累较少,阅历层次较低有关。为此,在古诗教学中,对词句的疏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关键词句,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启发领悟。例如,一年级教学白居易的《草》这首诗中的诗句“一岁一枯荣”的时候,先引导学生用“岁”来组词,使学生理解诗中的“岁”表示的是“年”,然后让学生说说一年四季草的不同样子——春夏绿,秋冬黄,从而使学生理解了“枯”就是黄了、枯萎了的意思,“荣”在这里不是“光荣”而是茂盛的意思,进而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就是草在一年中茂盛了一次,也干枯了一次。
四、诵读吟咏、体会诗情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诵读的重要。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重点应放在诵读上。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读,通过读去体味诗词中的韵味。例如,在《村居》的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诵读,经过反复吟咏,汇报交流,使学生感受到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意浓浓,令人神往的农村春景图,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抬眼望去,满眼翠绿,空气中弥漫着青青草香、泥香,孩子们急不可待地迎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同时也把欢乐和希望放飞在了春天里。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拓展延伸是古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延伸的目的可以是温故知新,也可以使创新思维得到训练。在教学《咏柳》这首诗后,我指导学生诵读杜牧的《独柳》和罗隐的《柳》进行补充拓展,鼓励学生多读古诗,同时引导学生用一段话来描写柳树,也可以写一首小诗,或者画一幅图画。这样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积累了语言。
“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把握好古诗教学,让学生真正从诗中汲取精华。
编辑/邹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