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很多中小学教师来说,始终有一个疑惑在使我们苦恼着:为什么自己已经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讲得够清楚、够明白了,而学生的成绩却依然令人不满意呢?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课上合理使用教法,课后也布置大量作业,可是,学生成绩还是不理想,最后只落得仰天长叹——“孺子不可教也”。
其实,不是我们的教学能力有限,也不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死板,更不是“孺子不可教”,而是我们淡忘了一个很枯燥却很重要的教学环节——检查与落实。通过多年对同事的教学观察与了解,我发现他们大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课堂讲授,而对于自己对学生的要求却不重落实。比如:收取课外书面作业时,不关注学生是否都交齐了;在批改作业时,也不把作业与学生对号,只是埋头批改——作业是抄的,还是自己做的也管不了;作业改完,就更谈不上反思和总结了——改完就发,发完就上新课;而对于口头课外作业,很多教师就更不当回事了。头一天要求学生下去记一下今天的词语或巩固一下今天所学,第二天上课就把前一天的话早抛到九霄云外了——很重要的词语,学生下去到底记了没有,对重要知识点复习了没有,不得而知。
我们应明白,作业的布置是出于巩固所学知识,从中获得新知识的目的。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却把布置课外作业当作一种形式或任务,只是为应付学校规定,以便期末检查。或者就是广种薄收,指望以如山的作业来弥补教学的不足。如果我们能做到作业精当,并注重检查与落实,并能通过自己的督促把对学生的要求落到实处,能通过作业的批改分析教学得失,再加以查缺补漏,我们的教学成绩就一定能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对教学环节的众多提法中,我最认可的就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的提法:他认为,系统的传授和学习知识应包括“诱导学习动机、感知和理解新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这五个环节。凯洛夫不但提出了“巩固知识”,而且还明确地把“检查”列为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而其它的一些提法,比如“课前准备、导入、授课、强化巩固、总结拓展”、“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课前谈话、示范提示、组织教学、引导小结、巩固运用”等,虽然有“检查”的意思,但都没有明确提出。而要把“检查”再落到实处,或者说落得彻底,那就更没有被引起重视了。
我们知道,任何一項工程的实施并完成都是需要经过很多流程的。在这个流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否则,至少是不完美或不理想的工程。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同样是在进行一項工程,而且是一項艺术性、创造性很强的工程。没有课前设计不行,课堂上不讲教学方法不行,课后没有巩固也不行。而如果我们的检查不到位,不落到实处,那么“巩固”这一环节也就形同空白,这就跟建筑工程没有“检查验收”一样,如果稀里糊涂对待,则必然会导致“豆腐渣工程”的产生。教学中,如果我们对所布置的口头或书面作业没有检查,或检查落实得不到位,那我们的教学也就会变成一項“豆腐渣工程”。
把课外要求或作业检查落到实处,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能帮助学生养成“言必信,行必果”的良好行为品德习惯。
习惯不易养成,一旦养成,则无论好坏,都将影响人的一生。如果我们今天下课时对学生说“请同学们今天下去预习一下我们明天要学习的新内容”,第二天上课时也切切实实地检查落实同学们是否预习了,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对古诗词的教学更是如此:古诗词一般都是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的。那么,学生是否都能背能写了?如果有人不能按时完成,那就应该要给以一定的惩罚。当然,惩罚不是体罚。对学生古诗词的背诵默写每学期至少要进行两次检查落实,一次是刚授完新课的那一周,一次是考前两周之内。
在初中语文试卷中,古诗文的背诵默写通常分值为8分。几年来,我所任教的班级,一般都能取得7.5分以上的平均分,最高一次达7.8分。对其他班级,我也作了统计,大多班级所得平均分在6.0-6.5分之间,最低的班级仅获5.4分。作为语文学科,班与班的平均分差距本来就不会太大。如果是10个班,5个教师教学,每一次考试的平均分差距,最高与最低通常也就3-4分,甚至是3分以下。如果我们没有把古诗词背诵默写落到实处,那么仅这一个8分的题就使自己的平均分比别人低了2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明白:2分的平均分可是不好挣的。所以,我们不要只在“讲”字上下功夫,一定还要把“讲”后的环节落到实处。只有如此,我们的讲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课后的检查与落实,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意思就是说:说话一定要守信用,行为必定要果断。如果我们只会作要求、作布置却不重落实,时间一久,学生就不会把我们说的话当作话。他们会认为我们说话是不算话的,这也是一种不守信的表现;反之,他们就会认为教师是绝对“言必信,行必果”的。我们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往往习惯于口头说教,效果也往往是不理想的。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来说,绝对是“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做到了“言必信,行必果”,学生自然就会养成这种良好品德。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往往把全部重心都放在课堂上,而对于课前和课后的环节却往往忽视。课堂教学环节是很重要,因为它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就把教师所授全部接受并消化的。再说,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都不是很强——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有力的督促。如果没有课后的检查巩固并落实,学生会很快就把所学忘记。这一点,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早就告诉我们了。从记忆途径来看,一个人对知识的接受是眼耳心口手等多种器官综合运用的结果。因此,课堂教学之外的作业(包括口头和书面的)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教学便是残缺的,而如果没有把作业落到实处,这样的教学虽然具备了基本环节,同样也是收效不高的。因此,我们的教学不但不能没有课后的强化巩固,更要把强化巩固落到实处。唯有如此,我们在教室里的苦心才不会白费,我们的教学才会收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其实,不是我们的教学能力有限,也不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死板,更不是“孺子不可教”,而是我们淡忘了一个很枯燥却很重要的教学环节——检查与落实。通过多年对同事的教学观察与了解,我发现他们大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课堂讲授,而对于自己对学生的要求却不重落实。比如:收取课外书面作业时,不关注学生是否都交齐了;在批改作业时,也不把作业与学生对号,只是埋头批改——作业是抄的,还是自己做的也管不了;作业改完,就更谈不上反思和总结了——改完就发,发完就上新课;而对于口头课外作业,很多教师就更不当回事了。头一天要求学生下去记一下今天的词语或巩固一下今天所学,第二天上课就把前一天的话早抛到九霄云外了——很重要的词语,学生下去到底记了没有,对重要知识点复习了没有,不得而知。
我们应明白,作业的布置是出于巩固所学知识,从中获得新知识的目的。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却把布置课外作业当作一种形式或任务,只是为应付学校规定,以便期末检查。或者就是广种薄收,指望以如山的作业来弥补教学的不足。如果我们能做到作业精当,并注重检查与落实,并能通过自己的督促把对学生的要求落到实处,能通过作业的批改分析教学得失,再加以查缺补漏,我们的教学成绩就一定能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对教学环节的众多提法中,我最认可的就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的提法:他认为,系统的传授和学习知识应包括“诱导学习动机、感知和理解新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这五个环节。凯洛夫不但提出了“巩固知识”,而且还明确地把“检查”列为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而其它的一些提法,比如“课前准备、导入、授课、强化巩固、总结拓展”、“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课前谈话、示范提示、组织教学、引导小结、巩固运用”等,虽然有“检查”的意思,但都没有明确提出。而要把“检查”再落到实处,或者说落得彻底,那就更没有被引起重视了。
我们知道,任何一項工程的实施并完成都是需要经过很多流程的。在这个流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否则,至少是不完美或不理想的工程。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同样是在进行一項工程,而且是一項艺术性、创造性很强的工程。没有课前设计不行,课堂上不讲教学方法不行,课后没有巩固也不行。而如果我们的检查不到位,不落到实处,那么“巩固”这一环节也就形同空白,这就跟建筑工程没有“检查验收”一样,如果稀里糊涂对待,则必然会导致“豆腐渣工程”的产生。教学中,如果我们对所布置的口头或书面作业没有检查,或检查落实得不到位,那我们的教学也就会变成一項“豆腐渣工程”。
把课外要求或作业检查落到实处,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能帮助学生养成“言必信,行必果”的良好行为品德习惯。
习惯不易养成,一旦养成,则无论好坏,都将影响人的一生。如果我们今天下课时对学生说“请同学们今天下去预习一下我们明天要学习的新内容”,第二天上课时也切切实实地检查落实同学们是否预习了,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对古诗词的教学更是如此:古诗词一般都是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的。那么,学生是否都能背能写了?如果有人不能按时完成,那就应该要给以一定的惩罚。当然,惩罚不是体罚。对学生古诗词的背诵默写每学期至少要进行两次检查落实,一次是刚授完新课的那一周,一次是考前两周之内。
在初中语文试卷中,古诗文的背诵默写通常分值为8分。几年来,我所任教的班级,一般都能取得7.5分以上的平均分,最高一次达7.8分。对其他班级,我也作了统计,大多班级所得平均分在6.0-6.5分之间,最低的班级仅获5.4分。作为语文学科,班与班的平均分差距本来就不会太大。如果是10个班,5个教师教学,每一次考试的平均分差距,最高与最低通常也就3-4分,甚至是3分以下。如果我们没有把古诗词背诵默写落到实处,那么仅这一个8分的题就使自己的平均分比别人低了2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明白:2分的平均分可是不好挣的。所以,我们不要只在“讲”字上下功夫,一定还要把“讲”后的环节落到实处。只有如此,我们的讲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课后的检查与落实,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意思就是说:说话一定要守信用,行为必定要果断。如果我们只会作要求、作布置却不重落实,时间一久,学生就不会把我们说的话当作话。他们会认为我们说话是不算话的,这也是一种不守信的表现;反之,他们就会认为教师是绝对“言必信,行必果”的。我们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往往习惯于口头说教,效果也往往是不理想的。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来说,绝对是“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做到了“言必信,行必果”,学生自然就会养成这种良好品德。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往往把全部重心都放在课堂上,而对于课前和课后的环节却往往忽视。课堂教学环节是很重要,因为它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就把教师所授全部接受并消化的。再说,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都不是很强——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有力的督促。如果没有课后的检查巩固并落实,学生会很快就把所学忘记。这一点,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早就告诉我们了。从记忆途径来看,一个人对知识的接受是眼耳心口手等多种器官综合运用的结果。因此,课堂教学之外的作业(包括口头和书面的)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教学便是残缺的,而如果没有把作业落到实处,这样的教学虽然具备了基本环节,同样也是收效不高的。因此,我们的教学不但不能没有课后的强化巩固,更要把强化巩固落到实处。唯有如此,我们在教室里的苦心才不会白费,我们的教学才会收到预期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