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沈童刚而言,让启迪科技园更好地融入麒麟发展,与麒麟经济同频共振,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沈童刚的办公室挂着一幅字,用篆书写的四个大字“匪石匪席”。
这四个字来源于《诗经》,本来的句子是:“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比喻一个人意志坚定、永不变心。这和沈童刚的经历颇有些契合。
沈童刚给人的印象温文尔雅、平易近人、谈吐风趣,说起话来语速略快。他是一位“三清博士”,就是本科、硕士和博士全部在清华大学就读。不止于此,沈童刚的工作也和清华大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现在的身份是启迪控股高级副总裁、江苏启迪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南京启迪智能科技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任江苏省清华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南京市青年联合会科技界别秘书长。
启迪控股的前身是成立于1994年8月的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后来几经变革,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科技强国建设进程中的一支生力军,拥有丰富经验和智慧、具备全面业务能力的科技服务提供商,是首批国家现代服务业示范单位。
沈童刚的“匪石匪席”之心体现在与清华大学的渊源与情谊之中,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让他心无旁骛地在启迪控股挥洒汗水、施展拳脚,并获益良多。
师出清华 逐梦桑梓
沈童刚是地道的南京人,从小学习成绩优异,是人人口中艳羡不已的“别人家的孩子”。2001年,沈童刚参加化学竞赛获得一等奖,被保送至清华大学,攻读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硕士、博士的所有课程,耗时9年。
水木清华,百年沃土。这里学习氛围浓厚,平台资源丰富。在清华大学就读期间,沈童刚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把剩余精力放在了各类实践活动上,大四时担任学生辅导员,积极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研究生期间,沈童刚担任清华大学学生科协主席,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把压力转化为动力,积极前行,加速成长。
担任学生科协主席时,因为要为学校活动拉赞助,沈童刚第一次接触到了校办企业启迪控股。那时,沈童刚是在校学生,与启迪有天然的亲近感。后来,随着各项活动的开展,他对启迪的了解愈发深入,不知不觉中,他与启迪结下了不解之缘。
沈童刚博士毕业时,恰逢启迪控股在南京新筹备一个项目,尽管当时已经收到了北京好几家单位的offer,但经过一番考虑后,他最终决定加入启迪控股,回到家乡南京,将发展事业的雄心与报效故土的理想融为一体。
2010年7月麒麟科技新城正式成立,总规划面积约83平方公里,距新街口直线距离约10公里,是南京市委、市政府抢抓第三次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濟,倾力打造的高品质科技园区。2011年,启迪控股入驻南京麒麟,沈童刚也回到了家乡。
锐意进取 赋能发展
在南京“十四五”规划中,紫东地区要以紫东科创大走廊为关键支撑,打造南京“一核三极”战略布局中的“创新引领极”。由仙林大学城、紫东核心区、麒麟科创园、江宁大学城串联起来的紫东科创大走廊上,麒麟科创园是核心载体。
对沈童刚而言,让启迪科技园更好地融入麒麟发展,与麒麟经济同频共振,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他说:“创新需要浓度,需要集聚各类要素。其中,重量级平台是关键,它既自带产学研金介等优质资源,也能吸引外部人才和企业跟进,形成巨大的磁场效应。依托启迪控股,江苏启迪科技园完全可以做到以服务企业发展为核心,积极对接长三角及周边地区产业龙头企业、品牌服务机构、专业科研院所资源,培育形成一批新兴产业特色集群。”
采访中,沈童刚谈到了“7位清华硕士、博士”创业的故事。
这7位清华校友有深厚的专业技术,他们独创的分布式电站控制系统世界领先。2014年,公司落户在启迪科技城(麒麟),但当时由于资金等限制,难以规模化扩张。江苏启迪通过全链条科技服务体系帮助它发展,共同建立了100亿元分布式电站投资基金,直接投资分布式电站,推广其技术。几年时间,这家公司的营业额就从百万元级别跃升为几十亿元级别,位列光伏发电产业前10名。目前,这家企业已投资包括云南、山东、内蒙古等地多个优质项目。
还有一家专注节能环保和锂电新材料领域的企业,名为启迪清源,是国内外膜法盐湖提锂的典范和技术引领者。这家企业在启迪控股的系列扶持之下,成为技术进步带动产业升级的典范。该公司研发的一种盐湖提锂技术改变了行业格局,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之下,备受国内外同行的瞩目。
“技术先进、团队年轻、有创造力,但是缺组织体系、缺资金、缺品牌和市场渠道,我们都能帮着补齐。”沈童刚说,“类似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确实,一家入驻启迪科技园的企业,对接的是启迪控股一百多家基地多年积累的信息与资源。在对这些科技创新企业的孵化过程中,沈童刚和他的团队帮助企业融资、拓展市场、深耕行业,每走一步,就带来一个跨越式发展。
截至2020年底,启迪麒麟园区共引入企业344家,其中上市企业2家,新型研发机构2家,重点研发平台2家,高新技术企业31家,省科技中小企业60家,省民营科技企业27家。
科技服务 创新驱动
“科技服务”是启迪控股的基因,也是江苏启迪科技园不断践行的目标。背靠清华大学强大的科研实力,沈童刚和团队在科技服务领域风头正劲。
“科技服务”具体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用科技去服务新经济、新产业,把新兴科技用在产业升级、区域经济创新和发展上;另一方面服务于科技成果的转化、产业的升级、区域的创新。
在启迪控股,“科技服务”被诠释为“三螺旋模型”:政府,包括地方性的、区域性的、国家层面的以及跨国层面等不同层次;企业,包括高科技创业公司、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大学,包括大学和其他一些知识生产机构。这三个方面在履行传统的政策协调、财富生产和知识创造的职能外,还像三条螺旋缠绕在一起,互为因果。此外,各部门之间的互动还衍生出一系列新的职能,最终孕育了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型社会。 政府、企业、大学中的每一条螺旋还可以再细化拆解,然后重新组合,从而衍生出更多不同维度的新的三螺旋。启迪控股则以创新为基点,以产业为抓手,提炼出“园区+实业+金融”“技术+产业+资本”“政府+企业+大学”等多重交织的“立体三螺旋模型”。
“科技园区、科技实业、科技金融三位一体,以科技园区为载体,科技实业为支撑,科技金融为纽带,相互协同又彼此独立,并以互聯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这就是启迪控股打造的知识、信息、人才、资金等资源共有共享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沈童刚说。
不难看出,通过这种模式,创新链上各方能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彼此之间结成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关系,最终形成共同发展、多方共赢的创新生态。
类似于“7个清华硕士、博士”的创业故事正是“立体三螺旋模型”的最佳注脚。
这些年来,江苏启迪科技园利用创新“立体三螺旋模型”积极布局长三角创新走廊,以有形的空间为蓝图,以无形的服务为张力,聚焦创新引擎载体,协同打造了覆盖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等省份的创新网络基地,包括启迪科技城(麒麟)、启迪科技城(江北)、启迪数字科技城(句容)、启迪科技城(扬州)、启迪时尚科技城(苏州)、启迪人工智能科技城(青浦)、启迪科技园(宁波)、启迪科技城(合肥)等创新载体,成为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联动校友 共同成长
启迪控股的品牌标识由清华大学校花紫荆花的三片花瓣演绎而成,体现了启迪控股致力于成为清华大学产业之花的神圣责任、使命和自豪感;三个花瓣寓意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原理,预示着启迪控股生生不息、蓬勃发展和多元化的业务发展模式。作为衍生自清华校企的大型企业,启迪控股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即清华校友人才资源。
沈童刚回到南京后,一边着手打造江苏启迪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一边投入到江苏省清华大学校友会的筹建和校友工作当中。江苏省清华大学校友会于2011年成立,因为政策因素,校友会的注册历经了漫长的7年时间,在德高望重的清华学长带领和协调下,沈童刚作为校友会的法人代表和秘书长,和诸多校友一起,积极奔走各个部门,努力申请,耐心沟通,锲而不舍,不厌其烦办理各项程序,最终于2018年11月23日正式拿到注册证书,这是为数不多的得到官方认证的校友会。
“成立校友会,不仅可以联络各地校友的感情,而且可以汇聚清华校友资源,全方位引进各领域人才,集中各方智慧和谋略,助力地区经济发展。”谈及校友会的成立过程,沈童刚依然如拿到注册证书那一刻般激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江苏清华校友会一直积极搭建多种形式的服务平台,坚持“服务母校、服务校友、服务社会”的宗旨,认真做好“校友经济、校友联谊、校友慈善”三方面的具体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9年1月,第一届江苏清华校友产业创新论坛在启迪科技城(麒麟)举办。这次论坛聚焦三大主导产业:智能制造、智慧数字、新材料,以清华校友及行业领袖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实践成果作为分享主题,涵盖产业动态、发展方向、具体市场应用层面等。江苏省清华大学校友会创新创业专委会与江苏启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充分发挥清华大学资源优势,促进校地融合,搭建创新创业的有效平台。
2019年3月30至31日,第四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长三角赛区总决赛在江北新区举行,共72个项目晋级全国总决赛。校友会秉持母校举办三创大赛的初衷,积极搭建展示校友智慧和创新创业的舞台,激发校友创新创业的激情,为长三角地区协同创新提供更广泛、更深入的智力支持和有机互动。
2020年6月8日至9日,江苏清华校友会一行到句容考察交流。考察团建议,句容要把“地利”变“红利”,承接南京更多的高端产业“溢出效应”,把握好与南京同城化发展机会,真正把区位“地利”变成更大的发展“红利”。
……
每当开一次这样的盛会,沈童刚便倍觉欣慰,因为在清华校友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他是见证者、参与者、奉献者。当所在区域、所在城市一天天变得更美、更繁荣时,沈童刚的“匪石匪席”之心便有了更大依托。
青商十问:
《青商》:当代商界最欣赏的人是谁?
沈童刚:任正非。
《青商》:对自己比较满意的性格特质是什么?
沈童刚:坚持、专注。
《青商》:对自己不满意的性格特质是什么?
沈童刚:有时候过于书生气。
《青商》:遇到困难时,如何面对?
沈童刚:相信办法比困难多,坚持到底取得胜利。
《青商》:什么时候感到最有成就感?
沈童刚:江苏省清华大学校友会正式注册。
《青商》:如果不进入商界,希望从事什么工作?
沈童刚:当一名人民教师,从事教育工作。
《青商》:爱好是什么?
沈童刚:旅游。
《青商》:最喜欢的书是什么?
沈童刚:《王阳明传记》。
《青商》:觉得最奢侈的东西是什么?
沈童刚:时间。
《青商》:座右铭是什么?
沈童刚: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沈童刚的办公室挂着一幅字,用篆书写的四个大字“匪石匪席”。
这四个字来源于《诗经》,本来的句子是:“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比喻一个人意志坚定、永不变心。这和沈童刚的经历颇有些契合。
沈童刚给人的印象温文尔雅、平易近人、谈吐风趣,说起话来语速略快。他是一位“三清博士”,就是本科、硕士和博士全部在清华大学就读。不止于此,沈童刚的工作也和清华大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现在的身份是启迪控股高级副总裁、江苏启迪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南京启迪智能科技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任江苏省清华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南京市青年联合会科技界别秘书长。
启迪控股的前身是成立于1994年8月的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后来几经变革,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科技强国建设进程中的一支生力军,拥有丰富经验和智慧、具备全面业务能力的科技服务提供商,是首批国家现代服务业示范单位。
沈童刚的“匪石匪席”之心体现在与清华大学的渊源与情谊之中,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让他心无旁骛地在启迪控股挥洒汗水、施展拳脚,并获益良多。
师出清华 逐梦桑梓
沈童刚是地道的南京人,从小学习成绩优异,是人人口中艳羡不已的“别人家的孩子”。2001年,沈童刚参加化学竞赛获得一等奖,被保送至清华大学,攻读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硕士、博士的所有课程,耗时9年。
水木清华,百年沃土。这里学习氛围浓厚,平台资源丰富。在清华大学就读期间,沈童刚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把剩余精力放在了各类实践活动上,大四时担任学生辅导员,积极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研究生期间,沈童刚担任清华大学学生科协主席,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把压力转化为动力,积极前行,加速成长。
担任学生科协主席时,因为要为学校活动拉赞助,沈童刚第一次接触到了校办企业启迪控股。那时,沈童刚是在校学生,与启迪有天然的亲近感。后来,随着各项活动的开展,他对启迪的了解愈发深入,不知不觉中,他与启迪结下了不解之缘。
沈童刚博士毕业时,恰逢启迪控股在南京新筹备一个项目,尽管当时已经收到了北京好几家单位的offer,但经过一番考虑后,他最终决定加入启迪控股,回到家乡南京,将发展事业的雄心与报效故土的理想融为一体。
2010年7月麒麟科技新城正式成立,总规划面积约83平方公里,距新街口直线距离约10公里,是南京市委、市政府抢抓第三次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濟,倾力打造的高品质科技园区。2011年,启迪控股入驻南京麒麟,沈童刚也回到了家乡。
锐意进取 赋能发展
在南京“十四五”规划中,紫东地区要以紫东科创大走廊为关键支撑,打造南京“一核三极”战略布局中的“创新引领极”。由仙林大学城、紫东核心区、麒麟科创园、江宁大学城串联起来的紫东科创大走廊上,麒麟科创园是核心载体。
对沈童刚而言,让启迪科技园更好地融入麒麟发展,与麒麟经济同频共振,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他说:“创新需要浓度,需要集聚各类要素。其中,重量级平台是关键,它既自带产学研金介等优质资源,也能吸引外部人才和企业跟进,形成巨大的磁场效应。依托启迪控股,江苏启迪科技园完全可以做到以服务企业发展为核心,积极对接长三角及周边地区产业龙头企业、品牌服务机构、专业科研院所资源,培育形成一批新兴产业特色集群。”
采访中,沈童刚谈到了“7位清华硕士、博士”创业的故事。
这7位清华校友有深厚的专业技术,他们独创的分布式电站控制系统世界领先。2014年,公司落户在启迪科技城(麒麟),但当时由于资金等限制,难以规模化扩张。江苏启迪通过全链条科技服务体系帮助它发展,共同建立了100亿元分布式电站投资基金,直接投资分布式电站,推广其技术。几年时间,这家公司的营业额就从百万元级别跃升为几十亿元级别,位列光伏发电产业前10名。目前,这家企业已投资包括云南、山东、内蒙古等地多个优质项目。
还有一家专注节能环保和锂电新材料领域的企业,名为启迪清源,是国内外膜法盐湖提锂的典范和技术引领者。这家企业在启迪控股的系列扶持之下,成为技术进步带动产业升级的典范。该公司研发的一种盐湖提锂技术改变了行业格局,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之下,备受国内外同行的瞩目。
“技术先进、团队年轻、有创造力,但是缺组织体系、缺资金、缺品牌和市场渠道,我们都能帮着补齐。”沈童刚说,“类似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确实,一家入驻启迪科技园的企业,对接的是启迪控股一百多家基地多年积累的信息与资源。在对这些科技创新企业的孵化过程中,沈童刚和他的团队帮助企业融资、拓展市场、深耕行业,每走一步,就带来一个跨越式发展。
截至2020年底,启迪麒麟园区共引入企业344家,其中上市企业2家,新型研发机构2家,重点研发平台2家,高新技术企业31家,省科技中小企业60家,省民营科技企业27家。
科技服务 创新驱动
“科技服务”是启迪控股的基因,也是江苏启迪科技园不断践行的目标。背靠清华大学强大的科研实力,沈童刚和团队在科技服务领域风头正劲。
“科技服务”具体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用科技去服务新经济、新产业,把新兴科技用在产业升级、区域经济创新和发展上;另一方面服务于科技成果的转化、产业的升级、区域的创新。
在启迪控股,“科技服务”被诠释为“三螺旋模型”:政府,包括地方性的、区域性的、国家层面的以及跨国层面等不同层次;企业,包括高科技创业公司、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大学,包括大学和其他一些知识生产机构。这三个方面在履行传统的政策协调、财富生产和知识创造的职能外,还像三条螺旋缠绕在一起,互为因果。此外,各部门之间的互动还衍生出一系列新的职能,最终孕育了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型社会。 政府、企业、大学中的每一条螺旋还可以再细化拆解,然后重新组合,从而衍生出更多不同维度的新的三螺旋。启迪控股则以创新为基点,以产业为抓手,提炼出“园区+实业+金融”“技术+产业+资本”“政府+企业+大学”等多重交织的“立体三螺旋模型”。
“科技园区、科技实业、科技金融三位一体,以科技园区为载体,科技实业为支撑,科技金融为纽带,相互协同又彼此独立,并以互聯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这就是启迪控股打造的知识、信息、人才、资金等资源共有共享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沈童刚说。
不难看出,通过这种模式,创新链上各方能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彼此之间结成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关系,最终形成共同发展、多方共赢的创新生态。
类似于“7个清华硕士、博士”的创业故事正是“立体三螺旋模型”的最佳注脚。
这些年来,江苏启迪科技园利用创新“立体三螺旋模型”积极布局长三角创新走廊,以有形的空间为蓝图,以无形的服务为张力,聚焦创新引擎载体,协同打造了覆盖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等省份的创新网络基地,包括启迪科技城(麒麟)、启迪科技城(江北)、启迪数字科技城(句容)、启迪科技城(扬州)、启迪时尚科技城(苏州)、启迪人工智能科技城(青浦)、启迪科技园(宁波)、启迪科技城(合肥)等创新载体,成为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联动校友 共同成长
启迪控股的品牌标识由清华大学校花紫荆花的三片花瓣演绎而成,体现了启迪控股致力于成为清华大学产业之花的神圣责任、使命和自豪感;三个花瓣寓意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原理,预示着启迪控股生生不息、蓬勃发展和多元化的业务发展模式。作为衍生自清华校企的大型企业,启迪控股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即清华校友人才资源。
沈童刚回到南京后,一边着手打造江苏启迪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一边投入到江苏省清华大学校友会的筹建和校友工作当中。江苏省清华大学校友会于2011年成立,因为政策因素,校友会的注册历经了漫长的7年时间,在德高望重的清华学长带领和协调下,沈童刚作为校友会的法人代表和秘书长,和诸多校友一起,积极奔走各个部门,努力申请,耐心沟通,锲而不舍,不厌其烦办理各项程序,最终于2018年11月23日正式拿到注册证书,这是为数不多的得到官方认证的校友会。
“成立校友会,不仅可以联络各地校友的感情,而且可以汇聚清华校友资源,全方位引进各领域人才,集中各方智慧和谋略,助力地区经济发展。”谈及校友会的成立过程,沈童刚依然如拿到注册证书那一刻般激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江苏清华校友会一直积极搭建多种形式的服务平台,坚持“服务母校、服务校友、服务社会”的宗旨,认真做好“校友经济、校友联谊、校友慈善”三方面的具体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9年1月,第一届江苏清华校友产业创新论坛在启迪科技城(麒麟)举办。这次论坛聚焦三大主导产业:智能制造、智慧数字、新材料,以清华校友及行业领袖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实践成果作为分享主题,涵盖产业动态、发展方向、具体市场应用层面等。江苏省清华大学校友会创新创业专委会与江苏启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充分发挥清华大学资源优势,促进校地融合,搭建创新创业的有效平台。
2019年3月30至31日,第四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长三角赛区总决赛在江北新区举行,共72个项目晋级全国总决赛。校友会秉持母校举办三创大赛的初衷,积极搭建展示校友智慧和创新创业的舞台,激发校友创新创业的激情,为长三角地区协同创新提供更广泛、更深入的智力支持和有机互动。
2020年6月8日至9日,江苏清华校友会一行到句容考察交流。考察团建议,句容要把“地利”变“红利”,承接南京更多的高端产业“溢出效应”,把握好与南京同城化发展机会,真正把区位“地利”变成更大的发展“红利”。
……
每当开一次这样的盛会,沈童刚便倍觉欣慰,因为在清华校友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他是见证者、参与者、奉献者。当所在区域、所在城市一天天变得更美、更繁荣时,沈童刚的“匪石匪席”之心便有了更大依托。
青商十问:
《青商》:当代商界最欣赏的人是谁?
沈童刚:任正非。
《青商》:对自己比较满意的性格特质是什么?
沈童刚:坚持、专注。
《青商》:对自己不满意的性格特质是什么?
沈童刚:有时候过于书生气。
《青商》:遇到困难时,如何面对?
沈童刚:相信办法比困难多,坚持到底取得胜利。
《青商》:什么时候感到最有成就感?
沈童刚:江苏省清华大学校友会正式注册。
《青商》:如果不进入商界,希望从事什么工作?
沈童刚:当一名人民教师,从事教育工作。
《青商》:爱好是什么?
沈童刚:旅游。
《青商》:最喜欢的书是什么?
沈童刚:《王阳明传记》。
《青商》:觉得最奢侈的东西是什么?
沈童刚:时间。
《青商》:座右铭是什么?
沈童刚: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