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网络空间的理性时代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_yang_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时代信息交流的空间越来越自由和开放,网络空间的公共性越显突出。网络空间的多元性、匿名性、平等性、参与性等特点,使“把关人”概念逐渐消解;带来草根与精英阶层二元对立的崩溃;“议程设置”理论遭到质疑:当然,网络空间具有优越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匿名而导致的不负责任行为泛滥;参与者的单一化,缺乏代表性;参与讨论的话题分散且深度不够;网络自身的不理性,使网络缺乏引导参与者走向理性的讨论。文章基于对BBS论坛的分析,认为应建立必要措施,实现网络空间的理性时代。
  关键词:网络空间 BBS论坛 理性时代 思考
  
  一、网络空间的特点
  
  “网络空间”,英文称Cyberspaee。最早是由吉布森在1984年出版的小说《神经漫游者》中提出的,指将电子设备介入人体神经网络后所产生的幻境。但随着信息的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国际化,因互联网而产生的网络空间已不再是一个所谓的幻境,而是通过电脑进行交流的虚拟空间。电脑的普及使得网络宅间作为一种深刻影响人们生活的现象进入了日常生活乃至学术视野,
  网络空间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交流的平台,通常的网络交流包括私人通信和公共讨论两大类:E-mail和即时聊天工具是私人通信的两种形式,而网络论坛、社区和博客用来进行公共话题的讨论,网络空间的飞速发展得益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网络空间具有其他各种空间所不具有的特殊性。
  网络的特征决定了网络空间的特性,网络空间的特点表现为多元性、匿名性、平等性、参与性等。
  多元性,这里的多元性包括参与者身份的多元性和讨论话题的多元化。网络空阃中参与者不同于传统媒体那样,拥有话语权的永远是精英层,社会大众都是单面接受的受众,而且对于话题的讨论若隐若现,更没有机会参与媒体的批评。在网络空问中,参与者已经没有精英和大众之分,每个参与讨论的人就某一话题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批评。与此同时,人们可以就社会中的任一话题或自认为有意义的话题展开讨论,从而实现了真正的“公共空间”。
  匿名性。匿名性是网络空间的一个特有属性,有利于参与者讨论。因为互联网络的性质决定了网络空间的自由和开放,用户通过网络空间获取信息、发布信息乃至交流意见都是在互相匿名的状态下进行的,这样有利于保证意见的多样性和真实性,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
  平等性。网络空间的匿名性使参与者之间的等级、私人以及组织关系不复存在,有利于保证参与者之间实现话语表达的平等。各参与者之间的交流,在网络空间中不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潜在影响。
  参与性。网络空间中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与其他用户就人们所关心的话题自由地交流意见、发表评论。这种自由可以激发广大参与者的参与热情,实现讨论的目的。对于每一个参与讨论的用户接收信息、发布信息、抒发意见都是在互相自发和自愿的前提下进行的,突显交流的自主性。
  
  二、基于以上特点对BBS的评价
  
  “BBS是英文BuUetm Board Svstem的缩写。中文翻译为电子公告板,这是网络提供的一种信息服务,其最重要的功能是作为用户发表观点的论坛”。在BBs论坛中,用户可以自由地访问,发布帖子传递或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也可以阅读“他者”的文章并发表个人的评论。自1991年周内开设第一个BBS论坛“水木年华”以来,互联网中开设的BBS数量越来越多,众多的新闻媒体甚至政府网站也开设这一功能,如“强国论坛”、“发展论坛”、“猫扑论坛”等。
  BBS论坛作为网络空间中的一位典型成员,其各种优点得以最大程度地彰显,既兼具以上网络空间的特点,还具有某些“公共空间”的特色。
  BBS论坛的“公共空间”特色。第一,BBS论坛中“把关人”逐渐消解。在传统的媒介条件下,严格的把关人将大众排斥在了媒介平台之外,大众很难接近媒体进而发表自己的话语。但在网络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网络讨论,就某一公共话题自由交流意见,从而达成一定共识或促成共识的建立。如果说凡传者就是把关人,那么网络传播中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界限也就逐渐模糊了,而且参与者之间的互动性却明显地加强。
  BBS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就是这样的一个“场”,在这个领域中,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有平等的媒介接近权和发言权,他们既是传播者,同时又是受众,把关的标准早已大大降低甚至不复存在。
  第二,精英与大众界限开始模糊。在BBS论坛中,帖子显然不是按照参与者的地位来排列的,而是按照被点击和浏览程度排列,广受关注的话题则讨论异常热烈,反之则会遭受冷遇。也就是说决定帖子好坏和是否选择的标准不是由少数的精英制定和选择,而是由大众来决定的。在此情况下,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得到空前发展,文化形式的变化促使了观念的转变,因此对传统文化的定义提出了质疑。
  第三,“议程设置”理论被颠覆。传统媒介中,即便是人们承认了传受二元的中心论,承认了言论自由和权利的平等,但是少数精英的意志却不可避免地凌驾于大众言论之上,媒介的议程对大众的时论话题进行着引导和灌输。
  然而在论坛中,参与者进行的平等讨论直接反映公众舆论,甚至直接生成公共议程。因此由“传统媒体中‘传媒议程_公众议程1+政策议程’直接变为了‘公众议程叶传媒议程-+政策议程”’。传统媒体中议程设置功能在论坛中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从而造成了传媒精英和传播者的分离。
  BBS论坛公共领域的优势是不可小视的,但同时要警惕因网络的公共性而产生的网络问题。
  
  三、BBS论坛存在的问题
  
  就像以上讨论,论坛的特点诚然带来了传统媒体不能提供的优越性,但因网络宅间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使参与者参加讨论时缺少应有的素质和责任,诸如网络低俗之风日盛一日。
  由匿名而导致的不负责任。网络论坛中社会公共事务的讨论是自由和开放的,人们对大家所关注的话题自由地发表看法和提出批评。正如西方媒体初创之时的宗旨——“观点的自由市场”一样,意见的交流在网络论坛中不断得到展现。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又为参与者提供了特殊的身份保护。因此人们在这样一种完全靠自律而进行的对论,不可避免地将会出现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行为。诸如各种网络暴力,甚至相互攻击谩骂的言论随处可见,其导致的不良影响非常大,这不仅反映出参与者自身的基本素质问题,而且也折射了网络本身的极大不完善。
  参与者的单一化,缺乏代表性。从参与论坛讨论的人员组成来看,结构过于单一,缺乏代表性。由于上网能力和知识文化水平的不平衡,使得网络媒体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的网民主要集中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男性公民。另外,男性群体的声音过高而淹没了女性,造成了网络媒体传播中的性别 歧视。论坛中讨论的话题集中在男性话语的统摄下而很少关注女性,在网络媒介时代出现新的边缘人。
  参与讨论的话题分散且深度不够。在目前的论坛时论中,主要有两种趋势:无主题的漫谈和所谓的讨论。在漫谈过程中,参与者就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琐碎,漫无目的地随意闲谈,甚至是情感宣泄,最终也形成不了统一的认知,进而产生行动;关于讨论,虽效果显著而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但参与者乐于扩展话题,更甚者还会在论坛中乱贴广告,使讨论的空间蒙上了商业化的气息,最终失去了讨论的本真面目。纵观论坛言语,情绪化、感性化、肤浅化充斥其间,有时人们就某一话题因不符合自己的口味而进行无的放矢的发泄,这从根本上就失去了讨论的初衷。所有这些行为,都直接影响讨论话题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了论坛讨论的本质。
  论坛自身存在不理性行为。在论坛讨论的过程中,除了参与者自身的一些问题外,网络论坛本身也存在不理性行为,表现为论坛缺乏有效引导参与者走向理性的讨论,从而就缺失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共事务讨论空间。网络论坛的自由和开放是参与公共讨论的前提条件,但是缺乏引导性的网络论坛也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因此,网络论坛的自由与开放性是具有相对性的,表现在论坛是一个文明的公共空间,要求参与者文明对话,即参与者以“讨论”为业而非以发泄为快。人们就某一些公共话题进行的讨论,各抒己见,最终达成共识,从而使讨论的本质意义得以建构。
  
  四、思考
  
  针对BBS的这些实际问题,应该利用网络媒体特有的优势和条件加以解决,主要是完善网络空间的自身效应,积极引导参与者讨论;另外还应加强参与者自身素质的提高,实现论坛空间的理性同归。
  首先,改变参与者的观念,提高网络媒体认知。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参与者观念的转变。传统媒体中,媒体作为权力阶层传达意识形态的工具,是一种单向度的传播,广大受众根本没有参与对论的权利。长期以来在这种媒体固有范式中,受众的参与和评判思维被凝固,受众已习惯于被动地接受信息,造成了集体的失语状态。对于传播者,在信息的具体传播过程当中把关严格,既极大地限制了社会话题的自由交流,也限制了交流的深度。根据传播批判大师哈贝马斯的观点,认为公共空间领域至少应承担两个功能:一是培养个体认同,二是个体对共同体批判的功能。这两种功能在具有某些公共领域特点的网络论坛中,都得以重新体现和建构,因为参与者被鼓励改变已有的媒体传播观念,积极参与论坛讨论。
  其次,积极完善论坛伦理建设。论坛伦理建设的核心,就是要确立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作为人们参与空间讨论的共同规范,包括平等原则、人本原则和自律原则。网络道德的最高标准则应该是崇高的,是积极向善的,是真善美的集中体现,代表了人类社会的美好信念,符合人类道德需要的总要求。在网络论坛中,人们参与讨论往往片面强调网络的自由和开放,而忽视网络道德和责任,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网络问题,严重影响了论坛讨论的基本目的。因此,根据需要,积极探索和建立一套新型的网络论坛伦理准则,将会更加促进交流和讨论。
  再次,不断完善网络媒体制度。网络媒体的责任不是单纯的网络道德的力量来赋予的,更加需要在制度和法律的层面赋予,依靠法制建造一个健康而文明的意见交流环境。相应法规的建立是网络公共领域建构的基本保障,网络媒体需要制度的规范,使参与者以文明的方式参与讨论,交流自己的意见。同时还应让网络媒体意识到,只有为参与者构建一个自由、规范的交流平台,自己才能够更加壮大,也才能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
  最后,不断改善网络媒介生态环境。网络媒介生态是整个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像社会生态决定着社会发展一样,网络媒介生态环境也决定着网络媒介的发展,规范着网络媒介的运作方式和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论坛的成败,取决于其所在网络媒介生态环境能否有根本的改变。网络媒介首先置身于其生态环境当中,它不仅仅在塑造网络生态环境,同时也被网络生态环境所塑造。因此,只有不断改善网络生态、不断规范网络文化行销,论坛的讨论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公共性。
  网络哲学认为,网络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社会影响还未真正达到极致,它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有快乐又不乏痛苦。迈克尔·海姆说过:“人们在虚拟世界中的经验可能反衬出真实的世界,虚拟世界给了我们一个可能进行哲学式反思的地方,最终的虚拟其实是一种哲学体验。”网络空间最终要走向理性,但是这种自律性的理性规则需要时间的考证,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做到网络空间的文明,既注重制度性的规范和网络生态建设,不断完善网络制度、网络伦理等,同时还需要参与者自身素质的提高,需要转变对网络媒介的认知。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消费社会,也是一个符号世界。放眼望去,各种商品、广告、促销、行为无不包含着符号的意义。消费社会中,消费的核心在于商品的符号价值。在此主导意识背景下,女性尤其是美丽的女性——作为视觉的焦点,俨然成为一种符号商品,成为大众的消费对象。本文通过探究车展中的女性形象,从消费社会外部语境、大众心理及女性自身特点等方面剖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消费社会 女性符号 物化商品符号化
期刊
从湖南卫视自制青春剧集《丑女贝蒂》的热播,到电影《爱情呼叫转移2:左灯右行》的叫座,在欣赏影片之余,“植入式广告”这一概念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这些在不影响艺术本体的情况下顺其自然融入的广告,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既不显眼,又能盈利,甚至让观众感受不到浓浓的广告味。而在今年5月,《新民晚报》称为“中国第一部广告电视剧”的都市情感剧《红色》,近日传出将在云南开机的消息,则更是令“植入式
期刊
当人们习惯了在互联网上浏览新闻,从各式各样的网络版报纸中获取信息时,一部分受众已经开始厌倦这类庞大的信息流,他们没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对信息进行筛选、梳理,但是偶尔的空隙却要满足自己知新闻和看娱乐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桌面快报”这一新闻模式应运而生。而“桌面快报”的背后,则是一种全新的新闻理念——屏媒体新闻。  屏媒体是一种全新概念的媒体形式,它通过电脑屏幕和手机屏幕来传播新闻,进行综合性的内
期刊
在网络出现以前,人们通过投票来表达对公共事件的意见,这是一种释放民意、体现民主的方式。传统的投票都是在一定组织下,以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前提,对某个公共事件表达自己看法的活动。网络的出现,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一袭强劲的冲击波,而传统的投票也有了它的新形式——网络投票。我们进行了一个调查研究,来分析说明网络的出现对投票的影响。  传统投票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以公共事件的意见表达为主的。如果一个社
期刊
手机短信,又称短消息,被誉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种媒体”,它具有其他传媒工具无法比拟的特点:隐秘安全、方便快捷、费用低廉、形式多样等。手机短信语言蕴涵情感、繁简相宜、丰富多彩、和谐上口,增添了手机短信的无穷魅力。    一、温馨和煦的情意美    手机短信之所以深受人们的青睐,除了它有信息交流功能,娱乐游戏功能外,更主要的是它有情感交流功能。平口里的问候,佳节里的祝福,失意时的鼓
期刊
摘要:通过建立相应的检测模型,对网络信息污染程度各影响因子进行数学运算即可量化信息污染指数,根据网络信息污染程度分层模型,判定信息污染的等级,并为网络信息污染治理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网络信息污染 检测模型 污染程度分层    判断一则信息是不是污染信息主要有七个指标,即:网络信息的危害程度、网络信息的使用价值、网络信息的时效性、网络信息供给的强加性、网络信息检索的难易度、网络信息使用的安全性
期刊
摘要:国内新闻形式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早间新闻的发展更是日趋成熟。央视作为国内传媒界的领军电视台,显示出了一流媒体的改革速度和创新能力。本文通过央视典型早间新闻《第一时间》《朝闻天下》,重点从4个方面,即“推陈出新,引领时尚的电视发展观”、“‘竞相开放’的‘早餐市场”’、“用电视独特的表达形式梳理平面媒体”和“新闻节目并非缺失时尚动感”,分析近年央视“新闻早餐”的特点及成功之处。  关键词:早间
期刊
据CNNIC最新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已经世界第一,2008年年底已达到2.98亿人。这是一个网络时代,也是一个媒体的时代所以,在金融危机进行时,媒体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网络媒体更是在时效性、互动性和深度挖掘上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新华网和新浪网的“英雄所见略同”    多媒体整合报道。网络媒体的竞争,已经开始超越了文字时代,向图文、视音频方向发展。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竞争力就在
期刊
当今网络社会,形形色色、大小网站不计其数。这其中,高校网络媒体尤其受到社会和校园师生的高度关注。高校网络担负着新闻、教育咨询、思想教育等多方面的任务,并与其他传统媒体一起共同营造了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毋庸置疑,每个高校网络媒体的出现对学校的信息传播尤其是对外宣传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浏览全国高校网络,不少网站非常注重增强学校综合新闻的发布和咨询服务信息,还有不少学校借鉴门户网站的做法,整合了校
期刊
传播学的经典理论——“把关人”理论,在网络传媒的时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传统的传播机制体现了一种典型的“漏斗”模式,信息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只有那些经过筛选的部分才能通过“漏口”传播给受众,而政府部门、记者、编辑等人就是处于“信息漏口”的“把关人”,整个信息的传播呈现出“线性”特征。传统媒体中的“把关人”地位的取得与以上这种信息传播方式是分不开的,传统媒介在信息获取和信息传播上有特殊的权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