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重油作为催化裂化的原料油,在进入反应段与热催化剂接触之前,基本处于液态,而催化裂化反应是在气相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原料油进料高效雾化喷嘴的作用就是将进料油雾化成极细小的雾滴,均匀地分散在催化剂表面上,进行气相裂解反应,以达到既提高轻质油品收率又降低焦炭产率的目标。
[关键词]催化裂化;进料雾化;喷嘴研究
中图分类号:TE9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298-01
随着催化裂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催化裂化装置的原料油日趋重质化和劣质化,这给工艺过程带来难于裂化、焦炭产率高及设备结焦等问题,实践证明,采用高效进料雾化喷嘴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 进料喷嘴的作用
FCC进料喷嘴的任务就是将原料油雾化,并向提升管内均匀喷油,使原料油迅速蒸发,从而提高与催化剂颗粒的接触效率,进而提高反应速率。经过雾化的原料油进入提升管反应器后很快就会汽化,并且迅速地在催化剂上发生裂化反应,完成流化催化裂化过程。对于重油,若不能尽快汽化,容易形成热裂化或过度裂化环境,引起焦炭产率升高,产品分布变差。
二 喷嘴应用及研究
伴随着催化裂化技术在整个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进料喷嘴的开发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第一代直筒式,第二代喉管式,到后来的第三代;最早问世的属LPC喷嘴,之后又有研究人员相继开发成功BWJ,KH,HW和UPC型等高效FCC进料喷嘴,发展到近年来较普遍应用的临界文丘里喷嘴,目前,国内外催化裂化装置采用的进料喷嘴,按雾化机理的不同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类。
2.1 喉管类雾化喷嘴
这类喷嘴的雾化机理是利用收敛——扩张的喉道形结构,尽可能大地提高气体流速和气液两相的速度差,撕裂液体薄膜;利用气体的能量克服原料油的表面张力和黏度约束,使原料油破碎成微油颗粒。这类喷嘴的雾化效果随雾化介质流速的加快而提高,流速过大会对催化剂有冲击粉碎作用,甚至引起设备或管线的振动,因而雾化效果的进一步提高受到雾化介质流速的制约。
2.1.1 LPC型进料雾化喷嘴。LPC型喷嘴是在喉管式喷嘴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一种复合型喷嘴,雾化蒸汽经孔板加速后沿轴线进入预混合室,原料油从侧面进入预混合室与雾化蒸汽预混合。预混合后的油气经文丘里管的收缩段、喉管及扩散段被进一步加速雾化成细小颗粒。LPC型喷嘴雾化效果好,平均雾滴直径与催化剂粒径相当,有利于催化裂化反应。该喷嘴的出口呈扁平形,雾化流股呈薄扇形喷出,在提升管横截面上覆盖面积大,油气与催化剂接触充分、均匀。
2.1.2 KH—2型进料雾化喷嘴。KH—2型喷嘴是混合式双喉管喷嘴,原料油从侧面进入混合腔,雾化介质通过第一喉道加速到超音速进入混合腔冲击液体,进行第一次雾化。然后,气液混合流通过第二喉道再次加速,并产生较大的速度差,在气液速度差产生的气动压力作用下,液滴发生第二次雾化后喷出。该喷嘴具有良好的雾化效果,雾化后平均粒径接近催化剂粒径。该喷嘴采用对称式安装,相对的两个喷嘴为一组,目前该型喷嘴已有出口为两个喷头的结构,这样每一组可形成两个或三个汇集点,使雾化射流焦点控制在不同的高度上,多组喷嘴则使雾化流股汇集在多层空间上,可避免小液滴再次碰撞成大液滴,使催化裂化反应更加均匀。
2.1.3 KH—4型喷嘴。KH—4型喷嘴是在KH—2型喷嘴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它是将出口处的双喉道改成多喉道,但是雾化原理基本相同,采用气动雾化方法,利用气体能量克服原料油的表面张力和黏度的约束,使其破碎成微细颗粒。原料油以低速从侧面进入混合腔,雾化蒸汽通过第一喉道将其加速到超音速,剪切破碎原料液体。液体第一次雾化成油滴,但这时的油滴较大且分布不均匀。气液混合物从第一喉道进入第二喉道,由于雾化蒸汽与原料油小液滴存在速度差,第一次被剪切破碎成雾滴状,进一步被雾化喷向提升管,与上升的再生催化剂充分接触并发生催化裂化反应。该喷嘴在实际运行中,易引起管线共振且雾化蒸汽压力要大于0.6MPa。
2.1.4 SKH—4型喷嘴。SKH—4以原KH—2喷嘴结构为基础,在混合腔后增加旋流部件,出口仍采用双喉道,其改进的思想是利用旋流器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液体展成液膜,增大气液作用面积,降低液体黏性和表面张力,然后在气动力的作用下实现雾化。
2.2 靶式类进料雾化喷嘴
这类喷嘴的雾化机理是,在压力作用下的原料油,垂直且高速地撞击金属靶,使之形成破碎的液滴并在靶柱上形成液膜,再与横向的雾化气流作用进行第一次雾化;完成第一次雾化的汽液两相流在喷嘴出口处加速,实现第二次雾化。这类喷嘴要求有较高的油压和较多的雾化介质,而且喷嘴本身的压力降也较大。
2.2.1 BX—Ⅱ靶式进料雾化喷嘴。其主要特点是:①雾化效果良好(雾化油滴粒径小于80μm),有利于提高轻质油品收率,减少生焦量;②喷嘴出口呈扁平状,喷出的油雾呈扇形,更易与催化剂充分接触,有利于催化裂化反应;③气、液相分别通过孔板进入压力较低的混合室,进料的稳定性好;④喷嘴的处理量和通道面积较大,不易结焦和堵塞;⑤孔板更换方便,适合于处理量变化大的装置。
2.2.2 HW型雾化喷嘴。HW型喷嘴是在靶式喷嘴结构的基础上,在输料管内设一块与尾喷口扇形平面平行的直隔板(又称预膜板)构成的雾化喷嘴,HW型喷嘴与原Total喷嘴的雾化原理相同。
2.3 氣泡雾化喷嘴
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对气泡雾化机理、气泡雾化喷嘴的流量、流型及流场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到以下结论:气泡雾化喷嘴的雾化质量受雾化介质注入压力、气液比、注入形式等因素影响,而与注入截面积、喷嘴出口截面积等参数无关,且雾化效果受液体黏性的影响很小。以上特点使这种雾化方法极其适用于重、渣油等高黏度含杂质燃料的雾化。
2.4 旋流式雾化喷嘴
这类喷嘴是近年开发研制的新型进料喷嘴,在生产应用中已显示出更为高效的雾化性能,BWJ型雾化喷嘴是双流体的液体离心式喷嘴,其结构特点是在喷嘴混合室后设置一个气液两相旋流器。该喷嘴的雾化机理是:原料油从混合室侧面进入,雾化蒸汽沿轴线进入混合室,混合腔内的气液两相流体在一定压力作用下进入涡流的螺旋通道,并且快速回旋激烈掺混,使液体的黏度和表面张力进一步下降。
2.5 气动雾化和气泡雾化相结合的喷嘴
中国石油大学经过十几年的潜心研究,相继研究出UPC—α,NS—1型高效喷嘴。这两种喷嘴均采用了气动雾化方法和气泡雾化方法相结合,再加上独特的结构设计,从工业应用来看,该喷嘴具有如下特点:①雾矩为扁平扇形,可以适应出现变径转换的情况,且扩散角度可以达到110°,是现有喷嘴最大角度的一倍以上,具有良好的空间分布;②雾化粒径均匀,最大与最小粒径的比值小于1.3,雾化平均粒径是与各装置情况相匹配的最佳平均粒径;③雾矩流量分布可以控制,按照各装置的催化剂浓度分布和喷嘴个数设计所需要的流量分布;④四级雾化,雾化形成的距离缩短80%,便于雾滴在喷嘴内预热和部分汽化,大大减少生焦;气液化根据原料温度、黏度、蒸汽压力、温度设计最佳值,一般不大于5%;⑤液滴速率适当。
三 展望
催化裂化进料喷嘴雾化过程即气液两相流相互作用的过程,由于气液两相流理论尚不成熟,各种理论只能定性说明,不能定量计算,这也使得喷嘴设计主要依靠经验。为此,以后的研究工作应放在气液两相流理论的研究上,从本质上研究雾化机理:催化裂化进料喷嘴的雾化机理尚需深入研究,如何找到比较确切的雾化理论,用以指导喷雾良好的进料喷嘴的设计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催化裂化;进料雾化;喷嘴研究
中图分类号:TE9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298-01
随着催化裂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催化裂化装置的原料油日趋重质化和劣质化,这给工艺过程带来难于裂化、焦炭产率高及设备结焦等问题,实践证明,采用高效进料雾化喷嘴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 进料喷嘴的作用
FCC进料喷嘴的任务就是将原料油雾化,并向提升管内均匀喷油,使原料油迅速蒸发,从而提高与催化剂颗粒的接触效率,进而提高反应速率。经过雾化的原料油进入提升管反应器后很快就会汽化,并且迅速地在催化剂上发生裂化反应,完成流化催化裂化过程。对于重油,若不能尽快汽化,容易形成热裂化或过度裂化环境,引起焦炭产率升高,产品分布变差。
二 喷嘴应用及研究
伴随着催化裂化技术在整个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进料喷嘴的开发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第一代直筒式,第二代喉管式,到后来的第三代;最早问世的属LPC喷嘴,之后又有研究人员相继开发成功BWJ,KH,HW和UPC型等高效FCC进料喷嘴,发展到近年来较普遍应用的临界文丘里喷嘴,目前,国内外催化裂化装置采用的进料喷嘴,按雾化机理的不同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类。
2.1 喉管类雾化喷嘴
这类喷嘴的雾化机理是利用收敛——扩张的喉道形结构,尽可能大地提高气体流速和气液两相的速度差,撕裂液体薄膜;利用气体的能量克服原料油的表面张力和黏度约束,使原料油破碎成微油颗粒。这类喷嘴的雾化效果随雾化介质流速的加快而提高,流速过大会对催化剂有冲击粉碎作用,甚至引起设备或管线的振动,因而雾化效果的进一步提高受到雾化介质流速的制约。
2.1.1 LPC型进料雾化喷嘴。LPC型喷嘴是在喉管式喷嘴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一种复合型喷嘴,雾化蒸汽经孔板加速后沿轴线进入预混合室,原料油从侧面进入预混合室与雾化蒸汽预混合。预混合后的油气经文丘里管的收缩段、喉管及扩散段被进一步加速雾化成细小颗粒。LPC型喷嘴雾化效果好,平均雾滴直径与催化剂粒径相当,有利于催化裂化反应。该喷嘴的出口呈扁平形,雾化流股呈薄扇形喷出,在提升管横截面上覆盖面积大,油气与催化剂接触充分、均匀。
2.1.2 KH—2型进料雾化喷嘴。KH—2型喷嘴是混合式双喉管喷嘴,原料油从侧面进入混合腔,雾化介质通过第一喉道加速到超音速进入混合腔冲击液体,进行第一次雾化。然后,气液混合流通过第二喉道再次加速,并产生较大的速度差,在气液速度差产生的气动压力作用下,液滴发生第二次雾化后喷出。该喷嘴具有良好的雾化效果,雾化后平均粒径接近催化剂粒径。该喷嘴采用对称式安装,相对的两个喷嘴为一组,目前该型喷嘴已有出口为两个喷头的结构,这样每一组可形成两个或三个汇集点,使雾化射流焦点控制在不同的高度上,多组喷嘴则使雾化流股汇集在多层空间上,可避免小液滴再次碰撞成大液滴,使催化裂化反应更加均匀。
2.1.3 KH—4型喷嘴。KH—4型喷嘴是在KH—2型喷嘴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它是将出口处的双喉道改成多喉道,但是雾化原理基本相同,采用气动雾化方法,利用气体能量克服原料油的表面张力和黏度的约束,使其破碎成微细颗粒。原料油以低速从侧面进入混合腔,雾化蒸汽通过第一喉道将其加速到超音速,剪切破碎原料液体。液体第一次雾化成油滴,但这时的油滴较大且分布不均匀。气液混合物从第一喉道进入第二喉道,由于雾化蒸汽与原料油小液滴存在速度差,第一次被剪切破碎成雾滴状,进一步被雾化喷向提升管,与上升的再生催化剂充分接触并发生催化裂化反应。该喷嘴在实际运行中,易引起管线共振且雾化蒸汽压力要大于0.6MPa。
2.1.4 SKH—4型喷嘴。SKH—4以原KH—2喷嘴结构为基础,在混合腔后增加旋流部件,出口仍采用双喉道,其改进的思想是利用旋流器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液体展成液膜,增大气液作用面积,降低液体黏性和表面张力,然后在气动力的作用下实现雾化。
2.2 靶式类进料雾化喷嘴
这类喷嘴的雾化机理是,在压力作用下的原料油,垂直且高速地撞击金属靶,使之形成破碎的液滴并在靶柱上形成液膜,再与横向的雾化气流作用进行第一次雾化;完成第一次雾化的汽液两相流在喷嘴出口处加速,实现第二次雾化。这类喷嘴要求有较高的油压和较多的雾化介质,而且喷嘴本身的压力降也较大。
2.2.1 BX—Ⅱ靶式进料雾化喷嘴。其主要特点是:①雾化效果良好(雾化油滴粒径小于80μm),有利于提高轻质油品收率,减少生焦量;②喷嘴出口呈扁平状,喷出的油雾呈扇形,更易与催化剂充分接触,有利于催化裂化反应;③气、液相分别通过孔板进入压力较低的混合室,进料的稳定性好;④喷嘴的处理量和通道面积较大,不易结焦和堵塞;⑤孔板更换方便,适合于处理量变化大的装置。
2.2.2 HW型雾化喷嘴。HW型喷嘴是在靶式喷嘴结构的基础上,在输料管内设一块与尾喷口扇形平面平行的直隔板(又称预膜板)构成的雾化喷嘴,HW型喷嘴与原Total喷嘴的雾化原理相同。
2.3 氣泡雾化喷嘴
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对气泡雾化机理、气泡雾化喷嘴的流量、流型及流场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到以下结论:气泡雾化喷嘴的雾化质量受雾化介质注入压力、气液比、注入形式等因素影响,而与注入截面积、喷嘴出口截面积等参数无关,且雾化效果受液体黏性的影响很小。以上特点使这种雾化方法极其适用于重、渣油等高黏度含杂质燃料的雾化。
2.4 旋流式雾化喷嘴
这类喷嘴是近年开发研制的新型进料喷嘴,在生产应用中已显示出更为高效的雾化性能,BWJ型雾化喷嘴是双流体的液体离心式喷嘴,其结构特点是在喷嘴混合室后设置一个气液两相旋流器。该喷嘴的雾化机理是:原料油从混合室侧面进入,雾化蒸汽沿轴线进入混合室,混合腔内的气液两相流体在一定压力作用下进入涡流的螺旋通道,并且快速回旋激烈掺混,使液体的黏度和表面张力进一步下降。
2.5 气动雾化和气泡雾化相结合的喷嘴
中国石油大学经过十几年的潜心研究,相继研究出UPC—α,NS—1型高效喷嘴。这两种喷嘴均采用了气动雾化方法和气泡雾化方法相结合,再加上独特的结构设计,从工业应用来看,该喷嘴具有如下特点:①雾矩为扁平扇形,可以适应出现变径转换的情况,且扩散角度可以达到110°,是现有喷嘴最大角度的一倍以上,具有良好的空间分布;②雾化粒径均匀,最大与最小粒径的比值小于1.3,雾化平均粒径是与各装置情况相匹配的最佳平均粒径;③雾矩流量分布可以控制,按照各装置的催化剂浓度分布和喷嘴个数设计所需要的流量分布;④四级雾化,雾化形成的距离缩短80%,便于雾滴在喷嘴内预热和部分汽化,大大减少生焦;气液化根据原料温度、黏度、蒸汽压力、温度设计最佳值,一般不大于5%;⑤液滴速率适当。
三 展望
催化裂化进料喷嘴雾化过程即气液两相流相互作用的过程,由于气液两相流理论尚不成熟,各种理论只能定性说明,不能定量计算,这也使得喷嘴设计主要依靠经验。为此,以后的研究工作应放在气液两相流理论的研究上,从本质上研究雾化机理:催化裂化进料喷嘴的雾化机理尚需深入研究,如何找到比较确切的雾化理论,用以指导喷雾良好的进料喷嘴的设计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