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心脏B超在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临床检查应用情况。
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07月~2013年04月时间内,在我院就诊的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74例,对他们进行心脏B超的检查,并统计、比较和分析患者的临床检查诊断情况。
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显示,74例患者采用心脏B超正确诊断出冠心病的有63例,即冠心病的诊断灵敏度是85.14%。
结论:在对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心脏B超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因此,应该在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诊断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心脏B超 临床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142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135-02
冠心病(CHD,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全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别称缺血性心肌病,它是心内科临床上的一种最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指的是患者机体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供血不足导致的一系列心肌器质性病变或机能障碍。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同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狭窄支数及程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且,糖尿病、高血压、不良生活习惯、过度肥胖等也是引发冠心病的几个主要的因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主要指的是冠脉供血区心肌的运动不协调或动度减弱,它大多是由心肌缺血导致的,是判断冠心病的主要标准。本文选择2008年07月~2013年04月时间内,在我院就诊的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74例,对他们采用心脏B超检查,并对其临床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8年07月~2013年04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74例冠心病患者。患者的年龄大约在41岁~68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5.24±4.57岁;女性患者35例,男性患者39例。经CAG(冠状动脉造影)检查,74例患者的冠状动脉均存在一支的狭窄程度≥50%的症状,且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等方面的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检查前:74例冠心病患者在进行心脏B超的检查前,在休息一定时间后,脱鞋平卧在检查床上,以保证检查状态的良好。
1.2.2 检查中:医疗人员要首先对患者的心脏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左心室系列短轴切面、左心室长轴切面、左心室两腔切面等进行常规检查,并按照供血的关系情况划分其左心室壁节段,通常可将其划分成9节段、16节段或20节段等。然后,对各个切面是否存在节段性的室壁运动失常进行严格、规范的观察,当发现室壁运动存在异常情况时,要迅速的冻结其B超的图像,并按照划分节段进行局部的室壁运动幅度的观察,而后进行运动异常区域范围和部位的估算。同时,还要对患者的心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进展情况等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软件对74例患者的临床检查诊断情况和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当P<0.05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脏B超检查的常用检测指标。心脏B超常用的检测标准包括有:左房横径;右房横径;主肺动脉内径为<26mm;主动脉根部内径为20mm~37mm;左室后壁厚为6mm~11mm;室间隔厚为6mm~11mm;左房内径为19mm~40mm;左室缩末径为25mm~35mm;左室舒末径为35mm~55mm;右室流出道为20mm~30mm;右室内径为20mm~22mm。
2.2 患者心脏B超检查结果分析。经过检查诊断显示,74例冠心病患者中,采用心脏B超正确诊断出冠心病的有63例,即冠心病的诊断灵敏度是85.14%。其中,主肺动脉的内径>26mm(且左房内径>40mm)的患者有10例,左房的内径>40mm的患者有18例,左室的舒末径>55mm的患者有10例,右室的流出道>30mm的患者有12例,左、右房的内径均超出正常范围的患者有13例。同患者心脏B超病理学的图片进行比对,其未确诊患者有11例。
3 讨论
心脏B超,即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对患者的心脏情况进行影像检查的一种临床诊断方法。在冠心病的诊断过程中,患者的临床病史以及心电图检查通常没有特异性的明显表现,这时就需要采用灵敏度较高的心脏B超进行检查。一般情况下,心肌梗死患者的特征表现是节段性的室壁运动异常。因此,当患者的左心室壁检测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时,就可以推断患者有可能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经过统计分析显示,74例患者中,采用心脏B超正确诊断出冠心病的有63例,即冠心病的诊断灵敏度是85.14%。因此,应该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广泛的采用和推广心脏B超检查方法,从而更好的确保冠心病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高勇,吴红萍.彩色室壁运动技术对评价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价值[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03(07):342-343
[2] 魏苇.心脏B超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34(05):170-171
[3] 闵敏,程开诚,张新霞,胡雪松.冠心脏病室壁运动异常的超声心动图临床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0(27):1648-1649
[4] 方辉,朱剑芳.冠状动脉性心脏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的超声检测新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12,03(11):136-138
[5] 雍永宏,陆凤翔,顾翔,许迪,陈莉,杨志健,马根山.彩色室壁运动分析技术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诊断[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1,02(08):99-101
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07月~2013年04月时间内,在我院就诊的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74例,对他们进行心脏B超的检查,并统计、比较和分析患者的临床检查诊断情况。
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显示,74例患者采用心脏B超正确诊断出冠心病的有63例,即冠心病的诊断灵敏度是85.14%。
结论:在对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心脏B超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因此,应该在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诊断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心脏B超 临床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142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135-02
冠心病(CHD,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全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别称缺血性心肌病,它是心内科临床上的一种最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指的是患者机体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供血不足导致的一系列心肌器质性病变或机能障碍。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同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狭窄支数及程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且,糖尿病、高血压、不良生活习惯、过度肥胖等也是引发冠心病的几个主要的因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主要指的是冠脉供血区心肌的运动不协调或动度减弱,它大多是由心肌缺血导致的,是判断冠心病的主要标准。本文选择2008年07月~2013年04月时间内,在我院就诊的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74例,对他们采用心脏B超检查,并对其临床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8年07月~2013年04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74例冠心病患者。患者的年龄大约在41岁~68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5.24±4.57岁;女性患者35例,男性患者39例。经CAG(冠状动脉造影)检查,74例患者的冠状动脉均存在一支的狭窄程度≥50%的症状,且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等方面的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检查前:74例冠心病患者在进行心脏B超的检查前,在休息一定时间后,脱鞋平卧在检查床上,以保证检查状态的良好。
1.2.2 检查中:医疗人员要首先对患者的心脏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左心室系列短轴切面、左心室长轴切面、左心室两腔切面等进行常规检查,并按照供血的关系情况划分其左心室壁节段,通常可将其划分成9节段、16节段或20节段等。然后,对各个切面是否存在节段性的室壁运动失常进行严格、规范的观察,当发现室壁运动存在异常情况时,要迅速的冻结其B超的图像,并按照划分节段进行局部的室壁运动幅度的观察,而后进行运动异常区域范围和部位的估算。同时,还要对患者的心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进展情况等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软件对74例患者的临床检查诊断情况和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当P<0.05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脏B超检查的常用检测指标。心脏B超常用的检测标准包括有:左房横径;右房横径;主肺动脉内径为<26mm;主动脉根部内径为20mm~37mm;左室后壁厚为6mm~11mm;室间隔厚为6mm~11mm;左房内径为19mm~40mm;左室缩末径为25mm~35mm;左室舒末径为35mm~55mm;右室流出道为20mm~30mm;右室内径为20mm~22mm。
2.2 患者心脏B超检查结果分析。经过检查诊断显示,74例冠心病患者中,采用心脏B超正确诊断出冠心病的有63例,即冠心病的诊断灵敏度是85.14%。其中,主肺动脉的内径>26mm(且左房内径>40mm)的患者有10例,左房的内径>40mm的患者有18例,左室的舒末径>55mm的患者有10例,右室的流出道>30mm的患者有12例,左、右房的内径均超出正常范围的患者有13例。同患者心脏B超病理学的图片进行比对,其未确诊患者有11例。
3 讨论
心脏B超,即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对患者的心脏情况进行影像检查的一种临床诊断方法。在冠心病的诊断过程中,患者的临床病史以及心电图检查通常没有特异性的明显表现,这时就需要采用灵敏度较高的心脏B超进行检查。一般情况下,心肌梗死患者的特征表现是节段性的室壁运动异常。因此,当患者的左心室壁检测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时,就可以推断患者有可能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经过统计分析显示,74例患者中,采用心脏B超正确诊断出冠心病的有63例,即冠心病的诊断灵敏度是85.14%。因此,应该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广泛的采用和推广心脏B超检查方法,从而更好的确保冠心病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高勇,吴红萍.彩色室壁运动技术对评价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价值[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03(07):342-343
[2] 魏苇.心脏B超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34(05):170-171
[3] 闵敏,程开诚,张新霞,胡雪松.冠心脏病室壁运动异常的超声心动图临床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0(27):1648-1649
[4] 方辉,朱剑芳.冠状动脉性心脏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的超声检测新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12,03(11):136-138
[5] 雍永宏,陆凤翔,顾翔,许迪,陈莉,杨志健,马根山.彩色室壁运动分析技术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诊断[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1,02(08):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