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ken2725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利用广西都安县1977年航片数据以及1988、1999和2005年遥感影像数据,运用信息熵、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分析方法,对都安县1977~2005年28年来喀斯特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7~2005年28年间都安县土地利用系统演变过程表现为无序度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有序度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东部和北部为信息熵高值区,东南部和西南部为低值区。28年来,坡耕地、裸岩地、建设用地、灌丛地与绝对均匀线距离较近,基尼系数较小,在各乡镇的分布较分散;疏林地、有林地、草地、沟谷耕地与绝对均匀线距离较远,基尼系数较大,主要集中分布在少数乡镇。从动态变化特征看,草地、沟谷耕地和灌丛地呈现远离绝对均匀线、基尼系数渐增的变化趋势;而坡耕地、裸岩地、疏林地、有林地和建设用地呈现靠近绝对均匀线、基尼系数逐渐减少的趋势;草地、灌丛地、疏林地、有林地和沟谷耕地在各用地类型中变化幅度较大,是决定都安县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差异的主要用地类型。
  关键词 喀斯特;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洛伦兹曲线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2-294-05
  Abstract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dynamic changes of land use structure which is researched for 28 years in Du’an Coun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erial photos data in 1977, the remote sensing data in 1988,1988 and 2005 with the help of Entropy and Lorenz Curves-Gini Coefficients. The results show the processes of land use evolution first rise after fall in an unordered way, first drop after rise in an orderly way in the past 28 years;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value of information entropy in eastern and northern part is high, while that in southeast and southwest is low. During the past 28 years, because the slopping land, bare rock land, construction land and the shrub are near the absolute uniformity line, the Gini coefficient is low, they are dispersed in the most township. On the contrary, the open woodland, woodland, grassland and valley farmland are far away from the absolute uniformity line, which are mainly gathered in a few villages and towns, the Gini Coefficient is high. Viewed from the dynamic changes, we can see the Gini Coefficient of grassland, valley farmland and shrub grows gradually, showing they are moving away from the absolute uniformity line, while that of slopping land, bare rock ground, forest, open wood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de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y draw upon the line. So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changes of grassland, scrub land, open woodland, woodland and valley farmland are conspicuous, it is they that largely influence the land use structure in Du’an County.
  Key words Karst; Land use structure; Entropy; Lorenz curves
  土地利用结构是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组成、对比关系以及空间格局[1],是区域自然、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诸条件的综合表现[2]。由于自然和社会经济等条件的地区差异性以及人们对土地利用目的和方式不同,便形成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结构[3]。因此,通过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可以具体把握区域土地利用现状[4]、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优劣势[5]以及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对于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指导意义。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对土地利用结构开展了比较广泛的研究[6-10],但对喀斯特地区的研究较少。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区,长期以来,随着人口急剧增加,过垦、滥伐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了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水土流失、水质污染、土壤退化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11-12]。因此,分析和探讨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对于当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鉴于此,笔者运用信息熵和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分析方法,分析了喀斯特典型县域——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下称“都安县”)1977~2005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空演变特征和空间差异规律,以期为其他类似喀斯特地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都安县位于广西中部偏西,地理位置为107°46′~108°31′E、23°48′~24°35′N,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都阳山脉东段,是广西典型的喀斯特大石山区。全境以喀斯特石山为主,地形复杂,岩石裸露,山高谷深,洼地遍布,只有少数地带有土山丘陵分布。山地、丘陵、台地和谷地平原分别占全县面积的77.9%、13.2%和8.9%,难利用面积占很大比例。气候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年均气温18.2~21.7 ℃,年降雨量1 200~1 900 mm。雨量集中于夏季,约占年降雨量的68.3%,且以暴雨形式降落,常造成洪涝灾害。地表水系不发育,地下水丰富,但埋藏深,水量、水位动态不稳,春、秋干旱,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数据来源包括1977年航片数据、1988和1999年TM影像数据、2005年SPOT2/4影像数据。利用1∶50 000的地形图对2005年SPOT2/4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在此基础上对1988与1999年的影像进行配准,配准误差控制在0.5个像元以内。综合考虑都安喀斯特土地利用特点及其相关数据源的科学性、可获取性、可操作性与可比性等,对都安喀斯特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分类结果包括有林地、灌丛地、疏林地、草地、沟谷耕地、坡耕地、水域(河流、塘、库)、建设用地和裸岩地。按1∶10万的比例尺对各期影像数据进行人工目视解译,得出1988、1999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图。经检验,解译精度符合要求。采用1977年航片进行矢量化得出1977年1∶10万的土地利用类型图。经统计得到1977、1988、1999和2005年都安县及各乡镇各类用地构成数据。由于受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水域面积比例很小,研究时段内,其空间分布和面积基本不变,因此,该研究不对水域进行分析。
  2 都安喀斯特土地利用结构演变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
  2.1 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
  土地利用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具有结构和功能的有序性特征。人类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直接影响着土地利用系统的时空演变过程,进而对土地利用系统的有序程度产生影响。土地利用系统的有序程度可以用信息熵来描述和刻画[13]。
  结果表明,都安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总体上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根据信息熵描述刻画土地利用系统功能的原理,28年间都安县土地利用系统处于不稳定的动态演变过程,其演变过程表现为无序度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有序度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变化趋势。信息熵的变化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①1977~1988年信息熵呈升高趋势,增长了0.020 2,总体变化幅度较小,年均增长幅度为0.12%,1988年熵值为1.612 8,熵值达到最高值;②1988~1999年信息熵呈下降趋势,减少了0.040 6,下降幅度增大,年均下降幅度为0.23%,1999年熵值为1.572 2,熵值为最低值;③1999~2005年信息熵呈升高趋势,上升了0.027 3,与前2个时段相比,增长幅度较大,年均上升幅度为0.29%。均衡度变化趋势与信息熵类似,优势度则相反。都安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动态演变过程与外界输入土地利用系统的负熵流有关,所谓的负熵流即人类活动强度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区域开发模式以及人类生态环境建设对区域土地资源系统的保护水平有着密切关联,在土地系统中则具体表现为土地利用的结构[17]。
  先天脆弱的喀斯特地质-生态背景导致了都安县土地利用系统抗干扰能力低,系统稳定性差;而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政策等因素直接影响其熵值的时序变化。1977~1988年正处于改革开放头十年,广大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实施计划生育处于起步阶段,人口快速增长,同时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农民群众为了摆脱贫困,大量毁林毁草,陡坡开垦,灌丛地、疏林地、草地等急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岩石裸露;相应地,坡耕地和裸岩地面积增加。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占用沟谷耕地较严重。因此,该阶段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升高,土地利用系统向无序方向发展。1988~1999年,由于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都安县人口快速增长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人地矛盾有所缓解但依然严峻。期间,政府重视农业科技投入,耕作效率和粮食单产明显提高,优质的沟谷耕地面积有所增加,坡耕地、建设用地和裸岩地面积增速缓慢,因此, 1988~1999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下降,土地利用系统向有序化方向发展,但毁林毁草现象仍然严重。1999年开始,随着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逐步实施,林草面积减少趋势得到逐步遏制,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为都安土地利用系统汇入了一定的负熵流。但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都安县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滥垦滥发现象依然屡禁不止,尽管实行严厉的耕地保护政策,建设用地占用沟谷耕地仍比较严重,汇入土地系统的正熵流依然较大,1999~2005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呈上升趋势。总体而言,在脆弱地质-生态环境背景、土地资源保护以及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等综合作用下,1977~2005年的28年间都安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呈升高趋势。
  2.3 都安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空间分布分析
  通过计算可得1977、1988、1999、2005年都安县及各乡镇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根据计算结果,将熵值分成<1.0、1.0~1.2、1.2~13、1.3~1.4、>1.4共5个等级,并将熵值<1.0的区域列为信息熵低值区,熵值>1.4的区域列为信息熵高值区(图1)。
  总体上看,1977、1988、1999和2005年都安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分布大体相似,东部和北部为信息熵高值区,东南部和西南部为低值区,其他区域熵值居中。具体而言,1977年,澄江、高岭、下坳、板岭、百旺5个乡镇为信息熵高值区,低值区仅有古山和三弄2个乡镇。1988年信息熵列入高值区和低值区的乡镇分别增加了3个,安阳、拉仁和加贵列入高值区,五竹、龙湾和菁盛列入低值区,因此,1988年全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总体水平较高。与1998年相比,1999年东庙乡列入信息熵低值区,高值区则减少了2个乡镇(安阳和澄江),1999年全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总体水平较低。2005年信息熵空间分布情况与1999年基本相似,1999~2005年全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略有升高但变幅不大。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以及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作用是导致都安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空间差异的重要原因。下坳、板岭、百旺等乡镇自然条件相对优越,谷地、土山丘陵分布广,裸岩地面积在上述3个乡镇中分别仅占35.01%、35.82%和24.00%,为全县各乡镇中最小。刁江穿境而过,土地资源开发条件较好,因此,各类用地齐全。此外,上述乡镇交通便利,与经济相对发达的河池市金城江区和宜州市交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密度大,对土地系统干扰强度大,导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
  相对较高。古山、三弄、龙湾等乡镇石山广布,石漠化严重,岩石裸露面积在上述3个乡镇中分别占到75.86%、77.22%
  和75.37%,为全县各乡镇中占比最高。与此同时,地表水缺乏,土层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因而土地利用类型单一。又由于上述区域内山高谷深,交通闭塞,受外界干扰小, 因此,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低。
  3 都安喀斯特土地利用结构演变的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3.1 都安县各土地利用类型洛伦兹曲线的绘制
  然后按区位熵大小依次列出各乡镇的区位熵,并计算该类土地利用面积的累计百分比和土地总面积的累计百分比。最后以总土地面积累计百分比为横坐标,以该地类面积累计百分比为纵坐标,各取100长度,绘出坐标图。以各累计数绘制坐标点,得到的曲线与绝对均匀线的离差就是该地类实际分布与在全县均匀分布的差异测度。依照上述方法和数据绘制成都安县1997、1988、1999和2005年各地类土地利用类型的洛伦兹曲线(图2)。
  3.2 基尼系数的计算
  3.3 都安土地利用结构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结果分析
  由图2和表2可知,1977、1988、1999、2005年都安县土地利用结构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有很高的一致性。总体上看,坡耕地、裸岩地、建设用地、灌丛地与绝对均匀线距离较近,基尼系数较小,均小于0.383,说明这几种土地利用类型在都安县各乡镇的分布较分散,即分布在各乡镇的面积比例大致相等。其中,坡耕地和裸岩地与绝对均匀线距离最近,基尼系数最小,表明该2种土地利用类型在各乡镇的分布比建设用地和灌丛地更均衡。疏林地、有林地、草地、沟谷耕地与绝对均匀线距离较远,基尼系数较大,这几种土地利用类型主要集中分布在少数乡镇,在全县各乡镇的分布不均衡;但与草地和沟谷耕地相比,疏林地和有林地分布的不均衡性尤为突出。
  从动态变化特征看,草地、沟谷耕地和灌丛地呈现远离绝对均匀线、基尼系数渐增的变化趋势,反映了该3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不断减少且朝着相对集中分布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说明,陡坡开垦导致草地和灌丛地受毁以及优质沟谷耕地被占用的现象比较严重。坡耕地、裸岩地、疏林地、有林地和建设用地呈现靠近绝对均匀线、基尼系数逐渐减少的趋势,表明这几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不断增大,向各乡镇均匀分布的方向发展。坡耕地面积增加的主因是随着人口的增加,陡坡毁林(主要是灌木林)毁草所致;而建设用地的扩张主要是占用优质的沟谷耕地;毁林毁草的结果导致大面积岩石裸露,土地石漠化问题日益严重;疏林地面积扩大与落实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以及园地面积的增加有关;由于喀斯特山区有林地大多分布于地形险峻区域,认为干扰少,当地政府加强对有林地的保护,使其分布面积逐渐扩大。从各时段各土地利用类型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变化情况看,草地、灌丛地、疏林地、有林地和沟谷耕地在各用地类型中变化幅度较大,是决定都安县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差异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同时,也进一步印证了由于地形地貌、岩性、土壤、水文等自然因素以及滥垦、滥伐、滥牧、滥樵等人为因素的干扰,是造成都安县土地利用结构演变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林草损毁严重,仅集中分布在少数几个乡镇;而大面积陡坡开垦导致了坡耕地均衡分布于各乡镇,裸岩地面积扩大,石漠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4 结论
  通过对喀斯特典型县域——广西都安县土地利用结构演变的信息熵和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1977~2005年28年间都安县土地利用系统演变过程表现为无序度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有序度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变化趋势。1977~1988年信息熵呈升高趋势,增长了0.020 2,总体变化幅度较小,年均增长幅度为0.12%;1988~1999年信息熵呈下降趋势,减少了0.040 6,下降幅度增大,年均下降幅度为0.23%;1999~2005年信息熵呈升高趋势,上升了0.027 3,与前2个时段相比,增长幅度较大,年均上升幅度为0.29%。
  (2)1977~2005年都安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空间分布情况大体相似,东部和北部为信息熵高值区,东南部和西南部为低值区。1977年,有5个乡镇为信息熵高值区,低值区仅2个乡镇;1988年信息熵列入高值区和低值区的乡镇分别增加了3个,1988年全县信息熵总体水平较高;1999年信息熵低值区增加了1个乡镇,高值区减少了2个乡镇,1999年全县信息熵总体水平较1988年低;2005年信息熵空间分布情况与1999年基本相似,1999~2005年全县熵值略有升高但变幅不大。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以及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作用是导致都安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空间差异的重要原因。
  (3)1977~2005年都安县土地利用结构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有很高的一致性。坡耕地、裸岩地、建设用地、灌丛地与绝对均匀线距离较近,基尼系数较小,在各乡镇的分布较分散;疏林地、有林地、草地、沟谷耕地与绝对均匀线距离较远,基尼系数较大,主要集中分布在少数乡镇。
  (4)从动态变化特征看,草地、沟谷耕地和灌丛地呈现远离绝对均匀线、基尼系数渐增的变化趋势;而坡耕地、裸岩地、疏林地、有林地和建设用地呈现靠近绝对均匀线、基尼系数逐渐减少的趋势。从各时段变化情况看,草地、灌丛地、疏林地、有林地和沟谷耕地在各用地类型中变化幅度较大,是决定都安县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差异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5)信息熵和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的有机结合为刻画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形态提供了简单而有效的研究途径[18]。与以往的研究手段与方法相比,该研究运用信息熵和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简明地揭示了都安各乡镇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各土地利用类型在各乡镇的配置及其对比关系和变化趋势,为喀斯特山区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和石漠化综合防治决策提供了参考。然而,利用信息熵研究土地利用结构时,需进一步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的临界值进行研究,将土地利用信息熵作为衡量土地利用结构合理程度的尺度[19]。此外,导致信息熵和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变化的驱动机制定量分析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其春,吕成文,李壁成,等.县级尺度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定量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223-231.
  [2] 臧淑英,王凌云,那晓东.基于经济驱动因子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区域差异分析[J].地理研究,2011,30(2):224-231.
  [3] 高凯,周志翔,杨玉萍.长江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空间自相关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Z1):13-20.
  [4] 刘富刚.基于数量方法的德州市1996-2006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9,29(1):150-154.
  [5] 刘桃菊,蔡海生,邵建英,等.鄱阳湖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定量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25(6):934-938.
  [6] 王秀红,何书金,罗明.土地利用结构综合数值表征[J].地理科学进展,2002,21(1): 17-24.
  [7] 李晓丹,刘学录.土地利用结构的景观生态学分析[J].中国沙漠,2009,29(4):723-727.
  [8] 常胜.区域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研究——以湖北恩施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463-467.
  [9] 莫宏伟,任志远.陕西关中地区土地利用结构风险动态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1,20(3): 73-78.
  [10] 宋宏利,张晓楠,张义文,等.基于RS的区域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特征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 2012,28(5):200-206.
  [11] 袁道先.我国西南岩溶石山的环境地质问题[J].大自然探索,1996,15(4):21-23.
  [12] 李华,蒋勇军,况明生.基于GIS的典型岩溶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5,25(2): 5-11.
  [13] 谭永忠,吴次芳.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分异规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1): 112-117.
  [14] 仪垂祥.非线性科学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5.
  [15] 陈彦光,刘继生.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形态的定量描述:从信息熵到分数维[J].地理研究,2001,20(2):146-152.
  [16] 刘筱非,周宝同.信息熵在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9(6):1062-1066.
  [17] 何祖慰,杨忠,罗辑.西藏昌都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熵值时序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2):192-195.
  [18] 石培基,居玲华.西部欠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1):102-107.
  [19] 刘一苏,刘朝辉.新建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分异规律研究[J].资源与产业,2007,9(4):105-108.
其他文献
摘要 “郑麦101”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丰优育种室选育的小麦新品种,于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品质较优、综合抗病性较好、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宜于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  关键词 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特点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3
期刊
摘要 介绍了温室花卉水胁迫声发射机理和水胁迫声发射检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温室花卉水胁迫声发射检测系统的组成,并分析了声发射检测技术在温室花卉上应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水胁迫;声发射;温室花卉;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S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2-382-03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mechan
期刊
摘要 开展农村居民点利用现状调查,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挖潜的可能性,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文献调查法、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RA)、GIS技术对春和镇现有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结构及其空间布局特征、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由于研究区内居民的守土意识浓厚、攀比心理、建筑工艺落后等原因,造成农村居民点出现一户多宅、人均面积超出国家标准、闲置等诸多情况。针
期刊
摘要 以陕西省汉中市为研究区域,选择武侯镇、勉阳镇等5个乡镇为典型乡镇开展实地问卷调查,并选取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年纯收入以及种植业年均纯收入等因素作为研究因子,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理论,运用Logit模型对影响农户耕地利用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户主年龄、家庭总人口、种植业年均纯收入与农户耕地耕作意愿具有显著性关系,即农户因素对耕地利用具有显著性影响;农业与非农业的经济收益对比对农地
期刊
摘要 研究设计了县级采样、地区级建库建模统一服务平台、分县维护分级应用的功能架构,以GIS为纽带将行政区图与卫星影像地图灵活组合展示,支持网上在线更新和离线查询结合,建成了具备数据管理、测土配方、土壤养分专题图等多种功能的地区级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界面操作简单、交互性好,特别是在地图模式进行测土查询时,通过行政区图和卫星影像图的结合,可以非常快速方便地定位要查询的目标地块土壤养分
期刊
摘要 根据数字地价模型的相关理论,以ArcGIS软件为辅助分析工具,以诸城市为研究区,研究地价模型构建的方法,在土地定级的基础上构建数字地价模型,并针对其结果与分等定级的结果对比论证,从而探索了数字地价模型对基准地价成果的补充作用与价值。  关键词 基准地价;空间分布;数字地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 S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2-283-03  Abstrac
期刊
摘要 利用3S技术对1972~2011年博斯腾湖面积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40年博斯腾湖面积经历了1972~1989年的减少期,1990~2002年的增加期和2003~2011年的减少期,湖泊面积整体趋于减小,平均绝对变化速率为17.00 km2/a,减幅为 -1.14%。湖泊面积最大值(1 186.43 km2)和最小值(902.07 km2)分别出现在2002年10月和1989
期刊
摘要 研究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有利于增强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和建立规范的转基因市场体系。而信息传播渠道对消费者了解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对此,主要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南京市消费者对转基因的认知程度,问卷的分析主要运用方差分析进行显著性检验,得出结论:目前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为听说过但不了解或者了解一点,主要的了解渠道是电视或广播,而可信度最高的传播渠道是食品监管
期刊
摘要 [目的]为了探讨入侵植物胜红蓟的化感作用和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方法]运用室内种子萌发法,研究不同浓度的胜红蓟水提液对甘蓝和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胜红蓟水提液对甘蓝和油菜种子的萌发率、发芽指数均有抑制作用,且随水提液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更明显;对幼苗的根长、茎长以及根冠比的影响与对发芽率的影响相似,却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茎和根的鲜重,相对而言,对甘蓝的影响更大,且根系对胜红蓟水提
期刊
摘要 以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循环处理为中心,通过介绍平衡计分卡的相关概念,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利用进行可行性分析。并结合其他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平衡计分卡在城市生活垃圾循环利用机制的运用,详细论述了平衡计分法的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的4个模块如何应用到城市生活垃圾循环利用机制中。  关键词 平衡计分卡;城市生活垃圾;循环处理;绩效评估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