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多媒体及其相关载体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手段与信息平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运而生,发展迅速。然而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堪忧,究其原因主要有学校、教师、学生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分层教学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
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是非常不乐观的。信息技术课一般在机房上课,学生面对的是电脑,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经常要在讲台电脑上进行板演操作,但由于有电脑的阻隔,教师很难发现学生的课堂行为,面对众多的学生,教师很难有精力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行为。因此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经常会提前进入“自己神奇的世界”,对老师教学的内容视若无睹,而基础较差、自控能力较差的“双差”学生就经常不能抗拒周围事物的吸引,把关注的目光进行了转移,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玩游戏、聊天等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时有发生。而这就像是传染病,影响着周围的学生,旁边的学生看到后也就无心上机,不顾被批评,也要先“过把瘾”等,甚至有些学生竟然公开在课堂上说:老师,你不要讲了,放开来让我们自己操作吧!这些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校的因素
信息技术是一门“用钱”的学科,其他学科教师教学,一本教科书、几盒磁带、几幅挂图也用不了多少开支,而信息技术教学动辄上千上万的设备,所以,一个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往往也是由这所学校的经济能力所决定的。而当前,在广大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设备方面大量的存在“有心没‘钱’”局面。主要表现在硬件缺乏、投入不足等问题,如果没有资金就买不了设备,最终就会导致出现两三个人共用一台电脑,更严重的甚至就会出现更多人用一台,再加上硬件更新慢、档次低等因素,最终会严重阻碍信息技术教学的正常发展。
(二)教师的因素
1、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在学生面前讲课时显得无能、笨拙、迟钝,缺乏教学组织能力,那么学生就有可能置功课于脑后而捣乱起来。
2、教师课堂管理不当,上课时只顾讲授不注重课堂的管理,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听之任之,会引发一些课堂行为问题。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研究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好的课堂教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因此其着力点必须是学生,必须是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方法、态度、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必须是讲求课堂效益和效率的。以此为基础,对照当前的课堂教学,该如何去抓住学生的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到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一)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因此,在每节课里,教师要通过各种恰当的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求知的欲望。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造一个个问题情境,能把学生引入一个神奇的天地,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使思维处于最佳兴奋状态,从而产生一种我要学的强烈心理状态,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2、贴近生活实际、焕发科学之魂
美国教学家杜威也曾把教育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因而教育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结合体。《信息技术》新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科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要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必须将教师的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强烈欲望。
(二)活化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使每一层次的学生,甚至每一个体都在原来基础上有所发展与提高,使他们每一位都有可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与自信。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分层:
1、学生层次的分层
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是客观存在的,原因也是有多方面的。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水平和情感态度等几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高层:学生电脑操作基础好,接受能力强,自学能力强,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中层:学生各方面都比较一般化,课堂学习中基本能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但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低层:学生双基情况比较差,对电脑没有兴趣,接受能力及学习习惯都比较差。当然这种分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要灵活地分层,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2、教学目标的分层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个性、爱好、特长和认识能力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大体上可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在教学实践中,面对客观存在的基础差异、层次差异、个性差异的学生,如果硬性地施以同样的教学内容,显然是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差异和符合学生个性的发展,其结果只顾了少数,丢了大局。因此,教学目标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之一。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的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学生吸收知识。目标分层就是将传统教学中统得过死的划一的教学目标,改为可由学生选择的弹性目标。设置分层目标要遵循“既要让全体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超过课程要求去学习”的原则,使目标层次与各类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让不同起点学生都有力所能及的目标。实际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成三个层面:基本层;提高层;发展层。
3、评价机制的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低层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层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学习积极向上;对高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谨慎、谦虚、不断优越自我。
因此分层教学实质上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施教方法和内容,保护低层学生的学习信心,使有潜力的学生不停滞不前,使其追求更高的目标,锦上添花,最终使全体学生都达到大纲要求。
最后,“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却有无数个‘结’等待着我们去解。”但只要坚信不断地去努力、去尝试、去实践、去总结,总会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属于自己的课堂路子。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分层教学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
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是非常不乐观的。信息技术课一般在机房上课,学生面对的是电脑,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经常要在讲台电脑上进行板演操作,但由于有电脑的阻隔,教师很难发现学生的课堂行为,面对众多的学生,教师很难有精力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行为。因此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经常会提前进入“自己神奇的世界”,对老师教学的内容视若无睹,而基础较差、自控能力较差的“双差”学生就经常不能抗拒周围事物的吸引,把关注的目光进行了转移,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玩游戏、聊天等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时有发生。而这就像是传染病,影响着周围的学生,旁边的学生看到后也就无心上机,不顾被批评,也要先“过把瘾”等,甚至有些学生竟然公开在课堂上说:老师,你不要讲了,放开来让我们自己操作吧!这些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校的因素
信息技术是一门“用钱”的学科,其他学科教师教学,一本教科书、几盒磁带、几幅挂图也用不了多少开支,而信息技术教学动辄上千上万的设备,所以,一个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往往也是由这所学校的经济能力所决定的。而当前,在广大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设备方面大量的存在“有心没‘钱’”局面。主要表现在硬件缺乏、投入不足等问题,如果没有资金就买不了设备,最终就会导致出现两三个人共用一台电脑,更严重的甚至就会出现更多人用一台,再加上硬件更新慢、档次低等因素,最终会严重阻碍信息技术教学的正常发展。
(二)教师的因素
1、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在学生面前讲课时显得无能、笨拙、迟钝,缺乏教学组织能力,那么学生就有可能置功课于脑后而捣乱起来。
2、教师课堂管理不当,上课时只顾讲授不注重课堂的管理,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听之任之,会引发一些课堂行为问题。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研究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好的课堂教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因此其着力点必须是学生,必须是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方法、态度、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必须是讲求课堂效益和效率的。以此为基础,对照当前的课堂教学,该如何去抓住学生的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到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一)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因此,在每节课里,教师要通过各种恰当的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求知的欲望。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造一个个问题情境,能把学生引入一个神奇的天地,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使思维处于最佳兴奋状态,从而产生一种我要学的强烈心理状态,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2、贴近生活实际、焕发科学之魂
美国教学家杜威也曾把教育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因而教育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结合体。《信息技术》新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科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要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必须将教师的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强烈欲望。
(二)活化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使每一层次的学生,甚至每一个体都在原来基础上有所发展与提高,使他们每一位都有可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与自信。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分层:
1、学生层次的分层
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是客观存在的,原因也是有多方面的。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水平和情感态度等几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高层:学生电脑操作基础好,接受能力强,自学能力强,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中层:学生各方面都比较一般化,课堂学习中基本能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但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低层:学生双基情况比较差,对电脑没有兴趣,接受能力及学习习惯都比较差。当然这种分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要灵活地分层,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2、教学目标的分层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个性、爱好、特长和认识能力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大体上可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在教学实践中,面对客观存在的基础差异、层次差异、个性差异的学生,如果硬性地施以同样的教学内容,显然是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差异和符合学生个性的发展,其结果只顾了少数,丢了大局。因此,教学目标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之一。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的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学生吸收知识。目标分层就是将传统教学中统得过死的划一的教学目标,改为可由学生选择的弹性目标。设置分层目标要遵循“既要让全体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超过课程要求去学习”的原则,使目标层次与各类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让不同起点学生都有力所能及的目标。实际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成三个层面:基本层;提高层;发展层。
3、评价机制的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低层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层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学习积极向上;对高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谨慎、谦虚、不断优越自我。
因此分层教学实质上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施教方法和内容,保护低层学生的学习信心,使有潜力的学生不停滞不前,使其追求更高的目标,锦上添花,最终使全体学生都达到大纲要求。
最后,“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却有无数个‘结’等待着我们去解。”但只要坚信不断地去努力、去尝试、去实践、去总结,总会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属于自己的课堂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