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管理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消除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误区、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改进、重视学生心理因素等方面,探讨了管理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创新模式,旨在使该课程能够更好地为新时期管理类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服务。
关键词:管理学;英语教学;问题;创新
作者简介:纪小军(1976-),男,河南林州人,郑州大学管理工程系,讲师。(河南郑州45000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147-02
1999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一至二年级为基础阶段,三至四年级为应用提高阶段。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任务,达到四级或六级后,都必须修读应用提高阶段的专业英语”。[1]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将“专业英语”定为必修课,规定其教学时数不应少于100学时,并且对学生学习专业英语所应达到的词汇、阅读、听说、写作、翻译等各项能力均作了具体的量化规定。
一、高校管理学“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专业英语”教学旨在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把基础阶段学到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应用于所学专业领域,从而完成从语言学习过渡到实际应用,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可见,“专业英语”教学十分重要。然而,国内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不尽人意,存在着诸多问题。以管理学“专业英语”教学为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管理学“专业英语”课程通常在第五、六学期或第六、七学期开设。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后,多数学生不再热衷于英语学习。他们认为“专业英语”课程只是“大学英语”的延续,无非是在“大学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多学了一些专业词汇而已,教学无外乎是对课文逐字逐句解析、翻译而已,因此普遍对该课程期望值不高,认为它可有可无。
2.教材缺乏系统性,且内容陈旧
“专业英语”教材应“为课堂教学提供最佳的语言样本和有系统性、有针对性的语言实践活动的材料。教材应注意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要处理好知识性与可思性、系统性与灵活性、可接受性与前瞻性、语言典范和时代气息的关系”。[1]
目前多数高校使用的管理学“专业英语”教材只是从国外报纸、杂志、教材、论著以及会议论文等选取文章,或者是各校教师自编教材,均未按照管理的四大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分章细述。选用的文章与文章之间在内容上不具关联性,缺乏管理专业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此外,教材内容陈旧、缺乏更新,在反映管理学科的最新理念与实践以及专业前沿知识方面存在着缺失。
3.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有:语言分析+翻译;阅读+写作;翻译+写作;词汇讲解+翻译。[2]管理学“专业英语”亦不例外。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将讲课的重点放在阅读或者翻译上,教师照本宣科,或是让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课文内容,听说环节近乎为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学到的是“哑巴”式英语,只具备阅读、翻译管理类英语文献的能力,难以在日后实际管理工作中用英文进行口头交流工作。
此外,课堂上多数教师仍沿袭传统的“口传笔授”教学手段,没有采用课件、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课堂氛围沉闷,学生极易产生视觉、听觉疲劳。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教学手段的落后使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降低,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管理学“专业英语”教学创新方法
1.消除学生对管理学“专业英语”课程的认识误区
针对多数学生认为“专业英语”课程可有可无的心理,教师在上第一次课时就应向学生指明该课程的定位,使其明确“专业英语”既非单纯的语言课,亦非单纯的专业课,而是英语语言知识和特定专业知识的有力结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该课程“注重学习者的目的,即由于特定行业的需要,学习者需要达到在某些学科内使用英语的能力”。[3]
以管理学“专业英语”为例,它旨在丰富学生的专业词汇,提高和加深学生对管理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管理专业英文文章阅读能力,以及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英语熟练地获取和交流管理专业所需信息,从而有利于学生在与国际接轨的未来管理工作和学习中得心应手地运用相关管理专业知识,有利于其就业前景。学生在充分认识到管理学“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后,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自然会加强。
2.选用原版《管理学》经典教材
鉴于国内高校使用的管理学“专业英语”教材只不过是管理学方面英文文章的简单汇编、不成体系这一现状,笔者建议,教师应选用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教授和玛丽·库尔特教授撰写的经典管理学教材《管理学》(第9版)。该教材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结构清晰,内容全面,以管理过程为主线,详细阐述了管理的四大职能。第二,以应用为导向,提供了大量案例,并设计了实用性很强的练习,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第三,不断引入前沿话题,与时俱进,反映最新的管理思想。此外,教材博采众长,荟萃了众多管理学者的研究成果,生动的原汁原味的语言使学生受益匪浅。
3.转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完善教学。与“公共英语”课程不同,“专业英语”更注重专业性,信息量很大。使用传统的“粉笔+讲解”教学手段无法体现“专业英语”上述特点。因此,“专业英语”教师应采用课件、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信息输出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创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逼真的学习环境中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制作课件时,教师应把握以下原则:
1)课件的实用性。课件上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教材,重点难点突出;条理清晰,具有较好的启发性、互动性效果;应配备多种形式的翻译、听写、口语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以《管理学》第三章“Managing in a Global Environment”(全球环境中的管理)为例,为使学生了解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注意各国文化差异的必要性,笔者制作的课件选用了一个长约一分半钟的视频——NBA巨星勒布朗·詹姆斯为耐克公司所做的广告:“Chamber of Fear”(恐惧斗室)。笔者在课件中开宗明义地列出了三个问题,启发学生带着任务观看视频:
问题1:Can you identify three scenes in which symbols of China were easily defeated by LeBron James(请找出视频中“中国象征元素”被轻易击败的三个场景)?
问题2:How did varied sides respond to the ad(广告播出后各相关方如何反应)?
问题3:How did Nike try to eliminate these negative impacts(耐克公司如何消除该广告产生的负面影响)?
看完视频后,学生纷纷踊跃地针对这三个问题参与讨论并积极发言,课堂的互动效果明显。
2)课件的简约性。教师应借助图、表,配以提纲挈领式的文字说明,以减少每张课件上的文字数量,因为课件上文字过多会非常枯燥,极易使学生疲劳。例如,在第八章“Strategic Management”(战略管理)中“企业的全球化、本土化战略”一节中,笔者制作课件时采用了简单明了的表格形式,使海尔的“三个三分之一”全球化战略,以及“三位一体”本土化运营模式一览无余。
3)课件的艺术性。教师应综合运用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制作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课件应色彩搭配协调,有较好的视觉效果。此外,选用的音频、视频、图片等辅助材料一定要密切结合教学主题。例如,第三章“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Environment:The Constraints”(组织文化和环境:管理的约束)中,讲解“谷歌的企业文化”时,笔者借助从互联网搜索到的谷歌公司总部会议室、员工工作室、餐厅等图片向学生展示了谷歌自由畅快、不拘一格的企业文化。第十三章“Managing Change and Innovation”(管理变革与创新)中,笔者则以“Are You a Boiling Frog?”(你是温水中的青蛙吗?)这一生动有趣的动漫取代刻板的说教,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了解企业适时进行变革的必要性。
(2)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Case method)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法。教师以实际案例为教学内容,组织、引导学生对案例做深度探讨与分析,进而提出各自的见解,做出具体的判断与决策。案例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如下优点:
1)以“师生互动、教学相辅”取代教师的“一言堂”与“满堂灌”,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信息流向单一的状况,有效地实现了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2)紧紧围绕案例组织课堂,将真实的文本引入学习环境,缩小了课堂与社会的差距。真实化、社会化、“在用中学”的课堂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3)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学生通过对案例主动思考、深度分析,真正明白了“为什么可这样做”和“为什么应这样做”,避免了死记硬背和机械学习,提高了认知、创新思维能力。此外,分析、讨论案例时,通过交流互动、沟通协商、团结合作,学生可以不断完善与他人沟通的艺术,增强说服、聆听他人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管理学“专业英语”案例教学基本环节包括:整理案例,分析、讨论案例,总结案例。首先,教师精心准备针对性强的案例。教师应选用英文原版的有一定影响力的能够体现管理学教学目标与授课内容的现实生动的案例。案例应尽可能反映最新的管理思想、技术和方法,而且题材要新颖,文字要有趣味性。其次,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组织、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教师要借助案例“积极发挥中介作用,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4]换言之,教师在整个案例分析、讨论中所扮演的角色在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从自身角度来剖析案例,对案例作深入思考、辩论、决策,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和中心。教师要注意适时地对学生的发言予以提示、提问、质疑或肯定,使其发言始终围绕案例主题。最后,案例讨论结束后,各小组要用英文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分析结果。教师则要在班上阅读报告,并进行点评,集思广益,使每个学生受到启发。
4.重视学生的心理因素,充分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管理学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作用。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Stephen Krashen)认为,“如果学生不是以焦虑的状态学习,语言习得的能力就容易提高;相反,如果学生的心情紧张,信心差,焦虑感多的话,则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5]由于管理学“专业英语”信息量大,专业性强,再加上教师基本上采用全英教学,许多学生会对其产生畏惧、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减少消极的语言焦虑,从而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产生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精选一些相关的管理小故事,在课前用英文给学生讲述,或者用中文在多媒体课件中列出故事梗概,鼓励全体学生阅读后用英文复述故事,借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课堂讲解中,教师应语速适中,语气平和,多鼓励,多引导,对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此外,教师还可定期从网上下载反映管理专业前沿知识的英文文章,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向学生推荐一些管理方面的英文经典著作,拓展其知识面。
三、结束语
最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6]而专业英语教学以专业知识为主,强调学生的英语技能训练和实际应用能力,很好地顺应了教学改革的趋势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不同的院校可根据其具体情况,解决“专业英语”教学现有问题并积极探索教学模式,使“专业英语”教学能够更好地为新时期的人才培养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韩萍,朱万忠,魏红.转变教学理念,建立新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J].外语界,2003,(2):24-33.
[3]赵颂梅,丁国钰.影响高校专业英语学习因素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15):110-111.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5]邓媛,张文忠.听力策略在英语听写中的使用特点及影响作用分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61-65.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孙晴)
关键词:管理学;英语教学;问题;创新
作者简介:纪小军(1976-),男,河南林州人,郑州大学管理工程系,讲师。(河南郑州45000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147-02
1999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一至二年级为基础阶段,三至四年级为应用提高阶段。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任务,达到四级或六级后,都必须修读应用提高阶段的专业英语”。[1]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将“专业英语”定为必修课,规定其教学时数不应少于100学时,并且对学生学习专业英语所应达到的词汇、阅读、听说、写作、翻译等各项能力均作了具体的量化规定。
一、高校管理学“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专业英语”教学旨在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把基础阶段学到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应用于所学专业领域,从而完成从语言学习过渡到实际应用,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可见,“专业英语”教学十分重要。然而,国内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不尽人意,存在着诸多问题。以管理学“专业英语”教学为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管理学“专业英语”课程通常在第五、六学期或第六、七学期开设。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后,多数学生不再热衷于英语学习。他们认为“专业英语”课程只是“大学英语”的延续,无非是在“大学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多学了一些专业词汇而已,教学无外乎是对课文逐字逐句解析、翻译而已,因此普遍对该课程期望值不高,认为它可有可无。
2.教材缺乏系统性,且内容陈旧
“专业英语”教材应“为课堂教学提供最佳的语言样本和有系统性、有针对性的语言实践活动的材料。教材应注意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要处理好知识性与可思性、系统性与灵活性、可接受性与前瞻性、语言典范和时代气息的关系”。[1]
目前多数高校使用的管理学“专业英语”教材只是从国外报纸、杂志、教材、论著以及会议论文等选取文章,或者是各校教师自编教材,均未按照管理的四大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分章细述。选用的文章与文章之间在内容上不具关联性,缺乏管理专业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此外,教材内容陈旧、缺乏更新,在反映管理学科的最新理念与实践以及专业前沿知识方面存在着缺失。
3.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有:语言分析+翻译;阅读+写作;翻译+写作;词汇讲解+翻译。[2]管理学“专业英语”亦不例外。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将讲课的重点放在阅读或者翻译上,教师照本宣科,或是让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课文内容,听说环节近乎为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学到的是“哑巴”式英语,只具备阅读、翻译管理类英语文献的能力,难以在日后实际管理工作中用英文进行口头交流工作。
此外,课堂上多数教师仍沿袭传统的“口传笔授”教学手段,没有采用课件、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课堂氛围沉闷,学生极易产生视觉、听觉疲劳。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教学手段的落后使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降低,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管理学“专业英语”教学创新方法
1.消除学生对管理学“专业英语”课程的认识误区
针对多数学生认为“专业英语”课程可有可无的心理,教师在上第一次课时就应向学生指明该课程的定位,使其明确“专业英语”既非单纯的语言课,亦非单纯的专业课,而是英语语言知识和特定专业知识的有力结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该课程“注重学习者的目的,即由于特定行业的需要,学习者需要达到在某些学科内使用英语的能力”。[3]
以管理学“专业英语”为例,它旨在丰富学生的专业词汇,提高和加深学生对管理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管理专业英文文章阅读能力,以及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英语熟练地获取和交流管理专业所需信息,从而有利于学生在与国际接轨的未来管理工作和学习中得心应手地运用相关管理专业知识,有利于其就业前景。学生在充分认识到管理学“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后,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自然会加强。
2.选用原版《管理学》经典教材
鉴于国内高校使用的管理学“专业英语”教材只不过是管理学方面英文文章的简单汇编、不成体系这一现状,笔者建议,教师应选用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教授和玛丽·库尔特教授撰写的经典管理学教材《管理学》(第9版)。该教材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结构清晰,内容全面,以管理过程为主线,详细阐述了管理的四大职能。第二,以应用为导向,提供了大量案例,并设计了实用性很强的练习,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第三,不断引入前沿话题,与时俱进,反映最新的管理思想。此外,教材博采众长,荟萃了众多管理学者的研究成果,生动的原汁原味的语言使学生受益匪浅。
3.转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完善教学。与“公共英语”课程不同,“专业英语”更注重专业性,信息量很大。使用传统的“粉笔+讲解”教学手段无法体现“专业英语”上述特点。因此,“专业英语”教师应采用课件、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信息输出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创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逼真的学习环境中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制作课件时,教师应把握以下原则:
1)课件的实用性。课件上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教材,重点难点突出;条理清晰,具有较好的启发性、互动性效果;应配备多种形式的翻译、听写、口语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以《管理学》第三章“Managing in a Global Environment”(全球环境中的管理)为例,为使学生了解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注意各国文化差异的必要性,笔者制作的课件选用了一个长约一分半钟的视频——NBA巨星勒布朗·詹姆斯为耐克公司所做的广告:“Chamber of Fear”(恐惧斗室)。笔者在课件中开宗明义地列出了三个问题,启发学生带着任务观看视频:
问题1:Can you identify three scenes in which symbols of China were easily defeated by LeBron James(请找出视频中“中国象征元素”被轻易击败的三个场景)?
问题2:How did varied sides respond to the ad(广告播出后各相关方如何反应)?
问题3:How did Nike try to eliminate these negative impacts(耐克公司如何消除该广告产生的负面影响)?
看完视频后,学生纷纷踊跃地针对这三个问题参与讨论并积极发言,课堂的互动效果明显。
2)课件的简约性。教师应借助图、表,配以提纲挈领式的文字说明,以减少每张课件上的文字数量,因为课件上文字过多会非常枯燥,极易使学生疲劳。例如,在第八章“Strategic Management”(战略管理)中“企业的全球化、本土化战略”一节中,笔者制作课件时采用了简单明了的表格形式,使海尔的“三个三分之一”全球化战略,以及“三位一体”本土化运营模式一览无余。
3)课件的艺术性。教师应综合运用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制作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课件应色彩搭配协调,有较好的视觉效果。此外,选用的音频、视频、图片等辅助材料一定要密切结合教学主题。例如,第三章“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Environment:The Constraints”(组织文化和环境:管理的约束)中,讲解“谷歌的企业文化”时,笔者借助从互联网搜索到的谷歌公司总部会议室、员工工作室、餐厅等图片向学生展示了谷歌自由畅快、不拘一格的企业文化。第十三章“Managing Change and Innovation”(管理变革与创新)中,笔者则以“Are You a Boiling Frog?”(你是温水中的青蛙吗?)这一生动有趣的动漫取代刻板的说教,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了解企业适时进行变革的必要性。
(2)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Case method)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法。教师以实际案例为教学内容,组织、引导学生对案例做深度探讨与分析,进而提出各自的见解,做出具体的判断与决策。案例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如下优点:
1)以“师生互动、教学相辅”取代教师的“一言堂”与“满堂灌”,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信息流向单一的状况,有效地实现了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2)紧紧围绕案例组织课堂,将真实的文本引入学习环境,缩小了课堂与社会的差距。真实化、社会化、“在用中学”的课堂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3)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学生通过对案例主动思考、深度分析,真正明白了“为什么可这样做”和“为什么应这样做”,避免了死记硬背和机械学习,提高了认知、创新思维能力。此外,分析、讨论案例时,通过交流互动、沟通协商、团结合作,学生可以不断完善与他人沟通的艺术,增强说服、聆听他人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管理学“专业英语”案例教学基本环节包括:整理案例,分析、讨论案例,总结案例。首先,教师精心准备针对性强的案例。教师应选用英文原版的有一定影响力的能够体现管理学教学目标与授课内容的现实生动的案例。案例应尽可能反映最新的管理思想、技术和方法,而且题材要新颖,文字要有趣味性。其次,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组织、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教师要借助案例“积极发挥中介作用,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4]换言之,教师在整个案例分析、讨论中所扮演的角色在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从自身角度来剖析案例,对案例作深入思考、辩论、决策,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和中心。教师要注意适时地对学生的发言予以提示、提问、质疑或肯定,使其发言始终围绕案例主题。最后,案例讨论结束后,各小组要用英文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分析结果。教师则要在班上阅读报告,并进行点评,集思广益,使每个学生受到启发。
4.重视学生的心理因素,充分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管理学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作用。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Stephen Krashen)认为,“如果学生不是以焦虑的状态学习,语言习得的能力就容易提高;相反,如果学生的心情紧张,信心差,焦虑感多的话,则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5]由于管理学“专业英语”信息量大,专业性强,再加上教师基本上采用全英教学,许多学生会对其产生畏惧、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减少消极的语言焦虑,从而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产生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精选一些相关的管理小故事,在课前用英文给学生讲述,或者用中文在多媒体课件中列出故事梗概,鼓励全体学生阅读后用英文复述故事,借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课堂讲解中,教师应语速适中,语气平和,多鼓励,多引导,对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此外,教师还可定期从网上下载反映管理专业前沿知识的英文文章,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向学生推荐一些管理方面的英文经典著作,拓展其知识面。
三、结束语
最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6]而专业英语教学以专业知识为主,强调学生的英语技能训练和实际应用能力,很好地顺应了教学改革的趋势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不同的院校可根据其具体情况,解决“专业英语”教学现有问题并积极探索教学模式,使“专业英语”教学能够更好地为新时期的人才培养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韩萍,朱万忠,魏红.转变教学理念,建立新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J].外语界,2003,(2):24-33.
[3]赵颂梅,丁国钰.影响高校专业英语学习因素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15):110-111.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5]邓媛,张文忠.听力策略在英语听写中的使用特点及影响作用分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61-65.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