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本文报告210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并发出血患者,占溃疡病入院患者之54.5%。男女之比为4.5∶1。二、胃肠X线检查之188例中胃溃疡58例,占30.8%:十二指肠溃疡119例,占63.3%;复合性溃疡11例,占5.9%。三、210例中入院时呕血者占34.7%,便血者占40.0%,二者兼有者占23.8%。四、内科治疗之死亡率为2.4%:经手术治疗之22例,无一例死亡。五、对溃疡病并发出血的诊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本文报告210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并发出血患者,占溃疡病入院患者之54.5%。男女之比为4.5∶1。二、胃肠X线检查之188例中胃溃疡58例,占30.8%:十二指肠溃疡119例,占63.3%;复合性溃疡11例,占5.9%。三、210例中入院时呕血者占34.7%,便血者占40.0%,二者兼有者占23.8%。四、内科治疗之死亡率为2.4%:经手术治疗之22例,无一例死亡。五、对溃疡病并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略加讨论。
其他文献
本文将我们在1958年4月到11月在宁夏南部回民地区所调查之805例单纯性甲状腺肿做一初步分析报告以供同道们参考。
甘草系祖国所产草木药物之一,远在上古时代已被采用入药,甘草属豆科植物,产于川陕等省。神农本草记载甘草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节骨、长肌肉、倍力气、解毒等。国外文献中研究甘草性能者亦复不少,荷兰人Revers用草流浸膏治疗消化性溃疡,认为疗效很好。国内近年来应用此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报告很多。我院也于近两年来在临床上试用效果颇为满意。在应用该药中,根据文献报告可引起水肿。Molhuysen氏等的研究
辣蓼(别名班蕉草、辣尿草)是一种分布极广的野生植物。辣蓼汤是将新鲜或晒干之辣蓼全草洗净切碎,加水至刚浸没药物(药与水重量之比例,新鲜的为1∶5,干的为1∶20),用文火煮沸一小时,过滤取汁;药渣如上法再煎一次,将二次煎液混匀。加适量糖浆和0.1‰石碳酸,以矫味和防腐。
依对组织亲和力的不同,可分为向皮肤性、向器官性、向淋巴性三种病毒。属于向淋巴性病毒疾患群者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肝炎、麻疹及病毒性肺炎等。其共同的特征为淋巴性网织系统呈现刺激状态,并在末梢血中出现该组织所产生的淋巴性网织细胞、淋巴性浆细胞及淋巴性单核细胞。Litwin及Leibowitz氏(1951)认为这种血液相系由于淋巴网织装置的反应所引起,此时出现的特异细胞则称为病毒细胞(Viroc
醛缩酶(Aldolase)广泛存在于动物组织内。它能催化-1,6-二磷酸果糖(Fructase-1, 6-diphosphate)转变为磷酸二羟丙酮(Dihydroxyacetone Phosphate)及磷酸甘油醛(Glyceraldehyde Phosphate)。此酶首先由Meyerhof及Lohmann二氏于1934年发现。虽然此酶在正常人血清内之含量极其稳定,但各种不同组织中的含量是不相
吾、巴、怀氏综合病征(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乃指心电图中一种不正常的波型,即P-R间期缩短至0.12秒以下,QRS波延长至0.11秒以上,且其波型中出现Delta波。
1.本文报告61例动脉导管未闭病例,除其中2例并有室间隔缺损外,其他均系单纯动脉导管未闭。54例曾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证实了临床诊断,手术时发现动脉导管属管型者52例,窗型及漏斗型各1例。2.对所有病例的症状、体征、X线变化、心电图变化以及26例右心导管检查的发现,进行分析,认为除症状外,其他各项均有其特征性。右心导管检查可以了解肺动脉部有无左至右的分流,肺动脉与主动脉之间有无通路,这对诊断本病有很
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是最常见的胃肠传染病。临床病例分析,国内外文献很多;病原学方面的资料,文献记载较少。本文总结1957-1958两年间我院所见的579例菌痢的菌型分布,并就病原学和流行病学方面略加讨论,希望为菌痢的流行病学及预防工作提供部分资料。
自1956年上海市传染病院应用秦皮煎剂治疗急性菌痢获得满意效果以来,续有多起报告,均收较满意疗效。为了进一步研究秦皮的有效成分,本院与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协作进行研究,该所于1958年自秦皮分离出“秦皮素葡萄糖苷”(以下简称秦皮素苷)及“秦皮素”两种结晶。同年我院对这两种结晶作了抗菌试验,结果证明“秦皮素”有直接的抗菌作用,接着又作了秦皮素的毒性试验,并进一步将秦皮素于当年及次年分别试用于患急
血紫质病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自1957年1月至1958年5月止,诊断急性血紫质病3例,2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女性中1例系孕妇。妊娠时并发血紫质病,尤为少见,由于妊娠时情况较为复杂,体检又因妊娠增大之子宫,使腹部检查困难,而易误诊。本例在住院之第一日,也曾误诊为其他疾病,兹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