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我国的经济现状,分析了人民币汇率与进出口贸易变动关系,探讨了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指出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表现明显。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进出口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0-0069-02
1 引 言
随着我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地位的提升,人民币已在更广大的市场范围内发挥着作用。人民币现已实现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资本市场也逐步开放。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在2005年汇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其核心是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但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其中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先后28次改写新高纪录,年内累计升幅超过4.1%。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人民币汇率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迫于国际社会的重重压力,人民币升值问题成为我国政府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2 文献回顾
重商主义者托马斯•孟最早进行汇率变动对贸易的研究,他指出汇率变动会影响贸易差额的变化。古典理论代表大卫•休谟(David Hume)研究汇率波动贸易效益时提出: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国际贸易逆差引起国际储备降低,本币供给减少,本国价格水平降低,本国商品竞争力增强,出口增加。马歇尔—勒纳条件指出只有在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弹性的总和大于1时,贬值才可以改善贸易收支。
J曲线效应认为:汇率变动对双边贸易具有时滞效应,汇率变动后虽然一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发生相应变动,但外国对其出口商品的需求不会马上增加或减少。只有经过一段时期,在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时该国的贸易差额才会逐步出现改善的现象。
国外学术界对于汇率变动是否对出口产生影响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不尽相同。Akhtar和Hilton(1984),Kenen和Rodrik(1986)及Frenkel和Wei(1993)的研究发现汇率波动率对外贸产生负影响。De Grauwe(1988),Frank(1991),Sereu 和Vanhulle(1992)分析认为,汇率波动率能促进外贸。Daly(1998)的研究认为,汇率波动率对外贸可能产生促进作用,也可能产生阻碍作用,且两者发生的可能性几乎相同。其他文献如Baron(1976),Mann(1989),Feenstra和Kendal(1991)以及Broll(1994)研究得出汇率波动率不会对外贸产生影响。
国内学者在这方面作了许多研究,在不同的假设下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谢智勇,徐璋勇(1999)以1996年1月—1999年3月39个月的数据为样本,研究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效应,表明汇率变动对进出口有影响,但汇率变动并不敏感。陈志昂(2001)对1990—1998年浙江省进出口额和名义汇率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表明,汇率变动对浙江省出口的影响不大。卢向前,戴国强(2005)对1994—2003年人民币对世界主要货币的加权实际汇率波动与中国进出口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指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进出口存在显著的影响,且存在时滞效应。喻卫斌,苏国强(2006)运用1994—2004年广东省进出口额和人民币汇率实证检验了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得出汇率变动对广东省出口有很大影响。
本文试图在前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自2007年9月—2010年7月的35组月度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人民币升值与中国进口、出口总额及净出口总额变动关系及这种关系是否明显的问题。
3 实证模型和数据
3.1 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2007年9月—2010年7月的月度数据进行分析。一是考虑汇率制度连续性,自2005年7月起汇率制度进行了改革,之后汇率的变动具有连续性;二是考虑到汇率变动幅度因素,自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之后人民币一直处于不明显的缓慢升值阶段,但自2007年9月经济危机发生以来,人民币汇率呈大幅度升值态势;三是考虑到经济危机发生后,各方压力使人民币升值趋势愈加明显,自此开始研究具有时政意义。
本文所用的数据均为月度形式,选用的数据区间为2007年9月—2010年7月。其中人民币汇率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采用每个月最后一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中间价。我国进出口月度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商务部网站及海关统计网站。
3.2 实证分析
(1)先进行出口额(out)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exchange)的回归分析:
4 结 论
在对2007.9—2010.7的35组数据实证分析表明:
第一,人民币汇率与出口总额呈正相关。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下降,进口总额呈减少趋势。但两变量相关程度低,这种趋势不明显。
第二,人民币汇率与进口呈负相关。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下降,进口总额呈递增趋势。但两变量相关程度低,趋势不明显。
第三,人民币汇率与净出口总额呈正相关。人民币的升值,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下降,增加了净出口总额,但两变量相关程度低。
实证分析表明人民币升值使我国的进口总额增加,出口总额减少,净出口总额减少,但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不高,联系文献理论,分析可能原因如下:①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弹性总和小于1。在此情况下,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人民币的升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状况不明显。②汇率变动对双边贸易具有时滞效应,即期汇率变化不能立刻体现在进出口额的变动中。③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汇率传递的作用降低。随着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中所占比例的降低,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冲击逐渐减少。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进出口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0-0069-02
1 引 言
随着我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地位的提升,人民币已在更广大的市场范围内发挥着作用。人民币现已实现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资本市场也逐步开放。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在2005年汇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其核心是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但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其中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先后28次改写新高纪录,年内累计升幅超过4.1%。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人民币汇率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迫于国际社会的重重压力,人民币升值问题成为我国政府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2 文献回顾
重商主义者托马斯•孟最早进行汇率变动对贸易的研究,他指出汇率变动会影响贸易差额的变化。古典理论代表大卫•休谟(David Hume)研究汇率波动贸易效益时提出: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国际贸易逆差引起国际储备降低,本币供给减少,本国价格水平降低,本国商品竞争力增强,出口增加。马歇尔—勒纳条件指出只有在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弹性的总和大于1时,贬值才可以改善贸易收支。
J曲线效应认为:汇率变动对双边贸易具有时滞效应,汇率变动后虽然一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发生相应变动,但外国对其出口商品的需求不会马上增加或减少。只有经过一段时期,在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时该国的贸易差额才会逐步出现改善的现象。
国外学术界对于汇率变动是否对出口产生影响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不尽相同。Akhtar和Hilton(1984),Kenen和Rodrik(1986)及Frenkel和Wei(1993)的研究发现汇率波动率对外贸产生负影响。De Grauwe(1988),Frank(1991),Sereu 和Vanhulle(1992)分析认为,汇率波动率能促进外贸。Daly(1998)的研究认为,汇率波动率对外贸可能产生促进作用,也可能产生阻碍作用,且两者发生的可能性几乎相同。其他文献如Baron(1976),Mann(1989),Feenstra和Kendal(1991)以及Broll(1994)研究得出汇率波动率不会对外贸产生影响。
国内学者在这方面作了许多研究,在不同的假设下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谢智勇,徐璋勇(1999)以1996年1月—1999年3月39个月的数据为样本,研究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效应,表明汇率变动对进出口有影响,但汇率变动并不敏感。陈志昂(2001)对1990—1998年浙江省进出口额和名义汇率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表明,汇率变动对浙江省出口的影响不大。卢向前,戴国强(2005)对1994—2003年人民币对世界主要货币的加权实际汇率波动与中国进出口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指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进出口存在显著的影响,且存在时滞效应。喻卫斌,苏国强(2006)运用1994—2004年广东省进出口额和人民币汇率实证检验了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得出汇率变动对广东省出口有很大影响。
本文试图在前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自2007年9月—2010年7月的35组月度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人民币升值与中国进口、出口总额及净出口总额变动关系及这种关系是否明显的问题。
3 实证模型和数据
3.1 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2007年9月—2010年7月的月度数据进行分析。一是考虑汇率制度连续性,自2005年7月起汇率制度进行了改革,之后汇率的变动具有连续性;二是考虑到汇率变动幅度因素,自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之后人民币一直处于不明显的缓慢升值阶段,但自2007年9月经济危机发生以来,人民币汇率呈大幅度升值态势;三是考虑到经济危机发生后,各方压力使人民币升值趋势愈加明显,自此开始研究具有时政意义。
本文所用的数据均为月度形式,选用的数据区间为2007年9月—2010年7月。其中人民币汇率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采用每个月最后一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中间价。我国进出口月度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商务部网站及海关统计网站。
3.2 实证分析
(1)先进行出口额(out)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exchange)的回归分析:
4 结 论
在对2007.9—2010.7的35组数据实证分析表明:
第一,人民币汇率与出口总额呈正相关。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下降,进口总额呈减少趋势。但两变量相关程度低,这种趋势不明显。
第二,人民币汇率与进口呈负相关。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下降,进口总额呈递增趋势。但两变量相关程度低,趋势不明显。
第三,人民币汇率与净出口总额呈正相关。人民币的升值,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下降,增加了净出口总额,但两变量相关程度低。
实证分析表明人民币升值使我国的进口总额增加,出口总额减少,净出口总额减少,但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不高,联系文献理论,分析可能原因如下:①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弹性总和小于1。在此情况下,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人民币的升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状况不明显。②汇率变动对双边贸易具有时滞效应,即期汇率变化不能立刻体现在进出口额的变动中。③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汇率传递的作用降低。随着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中所占比例的降低,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冲击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