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中医药院校来说,能够培养出既有高水平的英语说写能力,又有专业中医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教学的重要任务。正确认识中医英语教学模式的特殊性及现状,探究高效的中医英语教学模式意义重大。提高中医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从而摸索出一套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有利于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拓展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弘扬与传播。
【关键词】中医英语 特殊性 现状 教学改革
近些年我国对中医药的宣传和传播逐渐加大了力度,对外交流也进一步得到拓展,而中医作为人类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愈来愈受到国际医药界的重视。对于中医药院校来说,能够培养出既有高水平的英语说写能力,又有专业中医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全国各医学院校的中医系和中医药院校已意识到中医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相继开设了中医药英语教学课程,并着手进行中医英语教育教学的相关研究。培养外向型和国际化的中医药人才已迫在眉睫。
但是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英语在学科建设、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目前尚都处于探索阶段。中医专业英语教学需要正视其特殊性及当前的教学现状,对如何培养高素质、有能力参与国际经济和技术竞争的人才问题,以及如何采取高效的教学方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全面提高学生对中医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改革中医英语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中医英语教学的特殊性
所谓“中医英语”,简单地说就是英语语言在中医药对外翻译与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表达体系,是 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即“专门用途英语”)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按照ESP的命名法,“中医英语”的标准名称应为English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Purpose(即“中医用途英语”,简称为ETCMP)。这个名称本身,可以说已经给“中医英语”下了一个十分简洁明确的定义,并且阐明了其功用 [1]。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其特有的专业词汇和内容在英文中很难找到现成的阐述和注解,所以就会让中医英语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它的特殊性也就决定了来教授中医英语教学的人需要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知识,即英文和中医。之后,才能根据教学需要创造相应的词汇内容。
另外,因中医专业术语的翻译到现在为止,并没有相对权威固定的标准,也就导致了同一个中医词汇却有不同英文解释的情况,所以应该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并建立一个对中医英语教学、研究和中医英语翻译有促进作用的语料库。学习中医英语有利于减少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阻碍,从而更好地掌握中医的精髓和基本理论。中医专业概念的传递在中医专业英语教学上,是用英语表达的,所以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有优势。难在需要掌握第二语言,优势是中医本来就是汉文化的结晶,源于汉语,所以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中医的词汇特点最明显就是简洁明了,语言的概括性很强。一般几个字或词就概括了一种重要的疗法或理论,而翻译成英文时,似乎很难用数量相当的英文词汇去表达。于是造成了用英文去解释中医相关理论概念,给中医概念注释的情况。
另外,中医概念的拼音化在中医英语教学和学习中无法避免。因中西医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中医理论中很多概念词汇在英语中几乎找不到相应的词,例如:“气功”、“阴阳”、“推拿”、“针灸”等。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精髓,不管是直译抑或意译都不能精准表达和概括原文的意思,所以目前国内外的中医英文等外文翻译都采用音译来翻译某些中医学的概念,这种方法也逐渐被中医翻译界广泛采用,而国外读者也欣然接受。
二、中医英语教学现状
尽管中医专业英语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其重要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医药院校所了解,但由于受到诸如教材缺乏系统性、教学方法的陈旧、教学师资严重缺乏等原因,严重制约了中医英语教学的发展,阻碍了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2]。现在用于中医英语教学的教材基本上都是中医原版教材的翻译,缺少相应的教学理论和语言理论的支持。现有的教材资料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且大多数选择面窄,缺乏针对性,对于中医药的发展和中医英语教学没有多大意义。
各高校普遍采用的中医英语教学模式是重讲授、轻互动的传统教学形式。其主流教学模式是:“阅读+翻译”。尽管这样的模式对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翻译技能有好处,但它缺少必要的交流互动,知识面又狭窄,不利于学生获取更全面的知识内容。影响了学生原创的热情,妨碍了思维上的互动,课堂教学枯燥乏味。
中医英语课程教学的另一弊端就是教师大量灌输医学词汇,造成了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记忆新词汇,忽视了对于中英两种语言的转化上的运用;造成了强于背诵单词,弱于翻译实战的教学效果。 而中医英语课程的主要内容应该回归到对于中医素材的文献、病案的口笔译上来。中医英语对师资力量要求严格,教师需在中医和英语两个领域都要有较高的造诣,才能更好地理解与传授知识。
三、中医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和实践
中医英语教学应包括中医英语阅读,翻译技巧,临床常用对话,中医应用写作,全面培养学生的中医英语的综合能力。中医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英文的能力,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应加强。因此,中医英语教学模式的中心是学生,教师要做必要有效的指导,配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支持,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面对中医英语的自身特点及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我校对中医专业英语教学模式进行了必要的改革,通过模式改革更好地改善了中医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第一,注重中医文化背景教学
我们在中医英语课堂教学中,加强了文化背景的教学。在我校的高年级阶段教师在讲授中医英语时,与公共英语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导入许多中医背景知识,让他们熟悉我国中医文化背景。语言作为文化的产物,无法与之脱离,倘若漠视了文化背景,只是从中医本身和现有的教材书籍上获取相应的翻译作为注释,那往往是不可靠的,起码不够全面和准确。中医学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深深根植其中,像中医概念里的遣词造句都浓缩着汉字的精髓,也包含大量的中国文化哲学术语。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都有着深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概念和思维方式的烙印,这是它诞生的条件和土壤。 因此如果不从传统文化背景上去讲解, 学生很难真正了解中医内涵。从文化背景入手,具备哲学、文化学、中医学知识,才能清楚中医,弄清其术语、体系的来龙去脉,才能正确地把中医的术语和学说翻译成英文,才能清楚认识中医的概念术语和学说的真正内涵与本质。
第二, 注重语境因素教学
在中医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了语境因素培养。由于学生忽略了文化及语境因素,加上他们自身往往缺乏翻译知识和文化意识,所以在学习中医英语翻译时只会在英语中寻找与汉语对应的词,从而造成很多错译、误解。比如中医有“少火生气”的说法。如不推敲“生气”在这里的含义而直接用“angry”来翻译的话,就完全曲解了原文,也会使读者不知所云。另外,同一个术语,在针对不同的读者群时,译文就必须考虑读者的认知语境和阅读反应,也就是要考虑译文的实际交际效果[3]。
因而我们让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在同一语言的不同语境下使用不同的译法。根据学生未来的发展,我们为学生制定了不同目的的专业英语学习规划。通常情况下,中医研究人员和相关专业人员,以使用科技英文构词法中的缩合法、法等构成的专业性强、比较规范的术语,这样有利于国际上的学术交流;而对于未来从事中医临床,或有可能接触到需要中医治疗的外籍病人,尽量让学生学会用浅显的普通词汇,选用根据复合法构成的术语[4],跟这些病人交流。
第三,重视把学生作为中心 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
转变中医英语教学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点,只是单纯地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而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把学生作为中心点,在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忽视了中医英语的实际应用,忽略了中医英语课程本身是依托于中国传统医学,以传达中医诊疗方法为主题的鲜明特点,使学生不能胜任普通的临床口译或中医药学术讲座的交替传译的情况,阻碍了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
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们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将学生从被动的灌输语言知识的对象,变成教学活动的参加者、问题的讨论者、语言的操练者,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人物,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教师的“语言讲授”改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会自主输出信息。
此外,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语言学习系统,使英语学习更为直观,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采用网络自主学习和小组辅导等方式,有效地提高了中医药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充分展示了教学模式改革的实际应用效果。
第四,以提高学生中医英语翻译能力为教学重点
中医专业英语教学要突出翻译能力的培养,目的是为了今后把中医药这门学问推向世界,同时,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素质同步提高。翻译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没有理论指导的中医翻译只能是盲目的实践。因为“只有科学的翻译理论才有可能揭示翻译中最本质的东西,从而从宏观上指导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的指导性就在于减少实践的盲目性、因循性,而提高科学性、功效性”[5],因此我们在中医英语教学中,重视传授翻译理论。
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向学生讲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其次在讲解下科技英语翻译所遵循的原则和特点,之后再引入到中医英语翻译中。其中重点需要向学生指出中医英语翻译的特殊性,让他们学会翻译的技巧和方法。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翻译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后,就应该把翻译实践工作作为重点,并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理论进行独立的大量的翻译训练,培养他们这方面的意识。在教学中重点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中医英语应用能力及水平。
四、中医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肩负着培养国际化、外向型中医药人才的重任,而中医英语作为一门专业英语基础课,对于培养外向型的中医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中医英语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如中医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化尚未完全实现、国内尚无统一规划教材、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等。
但是要推进中医英语教学事业的不断进步,需要教师一方面不断夯实自身的英语语言功底和中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也应当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思考和总结,归纳出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一个好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有效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起到关键核心作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否和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提高中医英语教学效果,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和调整中医院校专业英语的授课方式方法,找到更为合适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最为满意的教学效果。通过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增长和国际交流需要的中医人才,才能更好地弘扬祖国的传统中医药文化。
参考文献:
[1]李照国.中医英语----一门正在形成中的新学科.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9月,第13卷第3期。
[2]王雪松.中医药英语教学探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24(2):52~53
[3]李虹.浅谈中医术语的英译[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6(3):181-182.
[4]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J].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109.
[5]刘宓庆.论翻译者的技能意识[J].中国翻译,1987,8(5):7-11.
作者介绍:
师旭亮, 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英语教育,工作单位:河北中医学院
益文杰,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工作单位:承德医学院。
王雪敏,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工作单位:河北中医学院。
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1年度项目《河北省高等中医药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No.HB11Y0126
【关键词】中医英语 特殊性 现状 教学改革
近些年我国对中医药的宣传和传播逐渐加大了力度,对外交流也进一步得到拓展,而中医作为人类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愈来愈受到国际医药界的重视。对于中医药院校来说,能够培养出既有高水平的英语说写能力,又有专业中医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全国各医学院校的中医系和中医药院校已意识到中医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相继开设了中医药英语教学课程,并着手进行中医英语教育教学的相关研究。培养外向型和国际化的中医药人才已迫在眉睫。
但是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英语在学科建设、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目前尚都处于探索阶段。中医专业英语教学需要正视其特殊性及当前的教学现状,对如何培养高素质、有能力参与国际经济和技术竞争的人才问题,以及如何采取高效的教学方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全面提高学生对中医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改革中医英语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中医英语教学的特殊性
所谓“中医英语”,简单地说就是英语语言在中医药对外翻译与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表达体系,是 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即“专门用途英语”)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按照ESP的命名法,“中医英语”的标准名称应为English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Purpose(即“中医用途英语”,简称为ETCMP)。这个名称本身,可以说已经给“中医英语”下了一个十分简洁明确的定义,并且阐明了其功用 [1]。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其特有的专业词汇和内容在英文中很难找到现成的阐述和注解,所以就会让中医英语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它的特殊性也就决定了来教授中医英语教学的人需要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知识,即英文和中医。之后,才能根据教学需要创造相应的词汇内容。
另外,因中医专业术语的翻译到现在为止,并没有相对权威固定的标准,也就导致了同一个中医词汇却有不同英文解释的情况,所以应该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并建立一个对中医英语教学、研究和中医英语翻译有促进作用的语料库。学习中医英语有利于减少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阻碍,从而更好地掌握中医的精髓和基本理论。中医专业概念的传递在中医专业英语教学上,是用英语表达的,所以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有优势。难在需要掌握第二语言,优势是中医本来就是汉文化的结晶,源于汉语,所以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中医的词汇特点最明显就是简洁明了,语言的概括性很强。一般几个字或词就概括了一种重要的疗法或理论,而翻译成英文时,似乎很难用数量相当的英文词汇去表达。于是造成了用英文去解释中医相关理论概念,给中医概念注释的情况。
另外,中医概念的拼音化在中医英语教学和学习中无法避免。因中西医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中医理论中很多概念词汇在英语中几乎找不到相应的词,例如:“气功”、“阴阳”、“推拿”、“针灸”等。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精髓,不管是直译抑或意译都不能精准表达和概括原文的意思,所以目前国内外的中医英文等外文翻译都采用音译来翻译某些中医学的概念,这种方法也逐渐被中医翻译界广泛采用,而国外读者也欣然接受。
二、中医英语教学现状
尽管中医专业英语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其重要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医药院校所了解,但由于受到诸如教材缺乏系统性、教学方法的陈旧、教学师资严重缺乏等原因,严重制约了中医英语教学的发展,阻碍了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2]。现在用于中医英语教学的教材基本上都是中医原版教材的翻译,缺少相应的教学理论和语言理论的支持。现有的教材资料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且大多数选择面窄,缺乏针对性,对于中医药的发展和中医英语教学没有多大意义。
各高校普遍采用的中医英语教学模式是重讲授、轻互动的传统教学形式。其主流教学模式是:“阅读+翻译”。尽管这样的模式对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翻译技能有好处,但它缺少必要的交流互动,知识面又狭窄,不利于学生获取更全面的知识内容。影响了学生原创的热情,妨碍了思维上的互动,课堂教学枯燥乏味。
中医英语课程教学的另一弊端就是教师大量灌输医学词汇,造成了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记忆新词汇,忽视了对于中英两种语言的转化上的运用;造成了强于背诵单词,弱于翻译实战的教学效果。 而中医英语课程的主要内容应该回归到对于中医素材的文献、病案的口笔译上来。中医英语对师资力量要求严格,教师需在中医和英语两个领域都要有较高的造诣,才能更好地理解与传授知识。
三、中医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和实践
中医英语教学应包括中医英语阅读,翻译技巧,临床常用对话,中医应用写作,全面培养学生的中医英语的综合能力。中医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英文的能力,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应加强。因此,中医英语教学模式的中心是学生,教师要做必要有效的指导,配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支持,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面对中医英语的自身特点及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我校对中医专业英语教学模式进行了必要的改革,通过模式改革更好地改善了中医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第一,注重中医文化背景教学
我们在中医英语课堂教学中,加强了文化背景的教学。在我校的高年级阶段教师在讲授中医英语时,与公共英语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导入许多中医背景知识,让他们熟悉我国中医文化背景。语言作为文化的产物,无法与之脱离,倘若漠视了文化背景,只是从中医本身和现有的教材书籍上获取相应的翻译作为注释,那往往是不可靠的,起码不够全面和准确。中医学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深深根植其中,像中医概念里的遣词造句都浓缩着汉字的精髓,也包含大量的中国文化哲学术语。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都有着深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概念和思维方式的烙印,这是它诞生的条件和土壤。 因此如果不从传统文化背景上去讲解, 学生很难真正了解中医内涵。从文化背景入手,具备哲学、文化学、中医学知识,才能清楚中医,弄清其术语、体系的来龙去脉,才能正确地把中医的术语和学说翻译成英文,才能清楚认识中医的概念术语和学说的真正内涵与本质。
第二, 注重语境因素教学
在中医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了语境因素培养。由于学生忽略了文化及语境因素,加上他们自身往往缺乏翻译知识和文化意识,所以在学习中医英语翻译时只会在英语中寻找与汉语对应的词,从而造成很多错译、误解。比如中医有“少火生气”的说法。如不推敲“生气”在这里的含义而直接用“angry”来翻译的话,就完全曲解了原文,也会使读者不知所云。另外,同一个术语,在针对不同的读者群时,译文就必须考虑读者的认知语境和阅读反应,也就是要考虑译文的实际交际效果[3]。
因而我们让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在同一语言的不同语境下使用不同的译法。根据学生未来的发展,我们为学生制定了不同目的的专业英语学习规划。通常情况下,中医研究人员和相关专业人员,以使用科技英文构词法中的缩合法、法等构成的专业性强、比较规范的术语,这样有利于国际上的学术交流;而对于未来从事中医临床,或有可能接触到需要中医治疗的外籍病人,尽量让学生学会用浅显的普通词汇,选用根据复合法构成的术语[4],跟这些病人交流。
第三,重视把学生作为中心 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
转变中医英语教学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点,只是单纯地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而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把学生作为中心点,在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忽视了中医英语的实际应用,忽略了中医英语课程本身是依托于中国传统医学,以传达中医诊疗方法为主题的鲜明特点,使学生不能胜任普通的临床口译或中医药学术讲座的交替传译的情况,阻碍了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
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们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将学生从被动的灌输语言知识的对象,变成教学活动的参加者、问题的讨论者、语言的操练者,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人物,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教师的“语言讲授”改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会自主输出信息。
此外,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语言学习系统,使英语学习更为直观,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采用网络自主学习和小组辅导等方式,有效地提高了中医药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充分展示了教学模式改革的实际应用效果。
第四,以提高学生中医英语翻译能力为教学重点
中医专业英语教学要突出翻译能力的培养,目的是为了今后把中医药这门学问推向世界,同时,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素质同步提高。翻译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没有理论指导的中医翻译只能是盲目的实践。因为“只有科学的翻译理论才有可能揭示翻译中最本质的东西,从而从宏观上指导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的指导性就在于减少实践的盲目性、因循性,而提高科学性、功效性”[5],因此我们在中医英语教学中,重视传授翻译理论。
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向学生讲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其次在讲解下科技英语翻译所遵循的原则和特点,之后再引入到中医英语翻译中。其中重点需要向学生指出中医英语翻译的特殊性,让他们学会翻译的技巧和方法。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翻译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后,就应该把翻译实践工作作为重点,并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理论进行独立的大量的翻译训练,培养他们这方面的意识。在教学中重点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中医英语应用能力及水平。
四、中医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肩负着培养国际化、外向型中医药人才的重任,而中医英语作为一门专业英语基础课,对于培养外向型的中医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中医英语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如中医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化尚未完全实现、国内尚无统一规划教材、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等。
但是要推进中医英语教学事业的不断进步,需要教师一方面不断夯实自身的英语语言功底和中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也应当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思考和总结,归纳出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一个好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有效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起到关键核心作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否和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提高中医英语教学效果,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和调整中医院校专业英语的授课方式方法,找到更为合适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最为满意的教学效果。通过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增长和国际交流需要的中医人才,才能更好地弘扬祖国的传统中医药文化。
参考文献:
[1]李照国.中医英语----一门正在形成中的新学科.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9月,第13卷第3期。
[2]王雪松.中医药英语教学探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24(2):52~53
[3]李虹.浅谈中医术语的英译[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6(3):181-182.
[4]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J].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109.
[5]刘宓庆.论翻译者的技能意识[J].中国翻译,1987,8(5):7-11.
作者介绍:
师旭亮, 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英语教育,工作单位:河北中医学院
益文杰,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工作单位:承德医学院。
王雪敏,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工作单位:河北中医学院。
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1年度项目《河北省高等中医药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No.HB11Y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