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向选择——当代新水墨提名展”于今年5月份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成功举办,展览由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玺·美术馆、北京雅遵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颂雅风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主办,中国电力传媒集团艺术中心协办,展览以4位分别来自北京、济南、杭州、南京70后艺术家提名推荐的方式,选出了11位在当代水墨领域有一定独到建树的年轻艺术家参展,展览不仅呈现了这4位70后艺术家在水墨领域的探索与坚持,同时也为我们呈现了年青一代艺术家的多项选择。
在新水墨备受关注的今天,从事创作的艺术家们都在努力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他们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一个充满选择的时代。15年前,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那会儿还在校尉胡同5号,11位从事中国人物画创作的年轻人汇聚到一起第一次以“多向选择”为主题举办了展览,为期3天。参展艺术家陈晓峰起草的前言如此写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人又更多的可能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参加这次画展的年轻人全部出生于70年代,有着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和人生体验。因为机缘我们都从事了中国人物画的学习和创作,并选择了各自的探索方向。在这个世纪末,我们聚在一起办这次画展,渴望通过对自己过去的回顾和今天的努力,在下个世纪为我们选择的道路营造一个崭新的前景”。显然这是一个凝聚的展览,将不同背景但都从事中国人物画创作的艺术家凝聚到一起;这是一个小结似的展览,在新千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大家把自己的作品拿到一起做一个展示,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70水墨”画家群体也随着展览的举办逐渐有了清晰的概念,这种群体现象尤其在水墨人物画家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参展艺术家王犁在一次采访中如此形容这个群体,“(‘70水墨’)有着共同的城市文化背景,虽然有的(如我)也有乡村的童年记忆,但‘70水墨’几乎都是学院背景,影响我们成长的年龄段都生活在城市;保留一点80年代的‘理想主义’,不会过于物化;对普世价值的尊敬,不会过分的用中西二分法。”
2000年8月,“多向选择·第二届中国人物画联展”再次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现任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为展览写下了前言,他指出人物画是中国画创作中的难题,成法不多,新路有限,留有很大的建树空间,但实际操作起来又很困难。在艺术领域充满各种诱惑的情况下,人物画这种不易成就个人面貌,又不易取得市场价值的创作方向,非有沉潜的心态是难以做出成绩的。在今天,身为艺术家所面临的诱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多向选择”在10几年前指的是“70水墨”画家群体意欲在前人和现状的基础上寻找个人突破的理想的反映,在当下则蕴含着更多的含义,在充满选择的时候,艺术家究竟该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是每一个年轻人值得思考的问题。
今年“多向选择”的4位提名人党震、秦修平、王犁、陈晓峰均为当年“70水墨”画家群体的成员,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可以接触到不同地域正在从事水墨创作的年轻人,这样的提名形式也更能体现当下年轻人创作的多样面貌。在接受本刊专访时,陈晓峰为我们解答了此次展览沿用“多向选择”这一主题的原因,他说“因为无法用一个概念涵盖当今青年艺术家的水墨实践,作为文化概念中的‘水墨’在进入当下语境中时也会有多种可能。”
在“多向选择”第二回的展览前言中,范迪安以“在‘多向选择’已有可能的今天,‘贵在坚持’不是一句过时的老话”作为结尾。我想,这句话在今天仍然适用。
在新水墨备受关注的今天,从事创作的艺术家们都在努力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他们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一个充满选择的时代。15年前,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那会儿还在校尉胡同5号,11位从事中国人物画创作的年轻人汇聚到一起第一次以“多向选择”为主题举办了展览,为期3天。参展艺术家陈晓峰起草的前言如此写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人又更多的可能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参加这次画展的年轻人全部出生于70年代,有着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和人生体验。因为机缘我们都从事了中国人物画的学习和创作,并选择了各自的探索方向。在这个世纪末,我们聚在一起办这次画展,渴望通过对自己过去的回顾和今天的努力,在下个世纪为我们选择的道路营造一个崭新的前景”。显然这是一个凝聚的展览,将不同背景但都从事中国人物画创作的艺术家凝聚到一起;这是一个小结似的展览,在新千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大家把自己的作品拿到一起做一个展示,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70水墨”画家群体也随着展览的举办逐渐有了清晰的概念,这种群体现象尤其在水墨人物画家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参展艺术家王犁在一次采访中如此形容这个群体,“(‘70水墨’)有着共同的城市文化背景,虽然有的(如我)也有乡村的童年记忆,但‘70水墨’几乎都是学院背景,影响我们成长的年龄段都生活在城市;保留一点80年代的‘理想主义’,不会过于物化;对普世价值的尊敬,不会过分的用中西二分法。”
2000年8月,“多向选择·第二届中国人物画联展”再次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现任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为展览写下了前言,他指出人物画是中国画创作中的难题,成法不多,新路有限,留有很大的建树空间,但实际操作起来又很困难。在艺术领域充满各种诱惑的情况下,人物画这种不易成就个人面貌,又不易取得市场价值的创作方向,非有沉潜的心态是难以做出成绩的。在今天,身为艺术家所面临的诱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多向选择”在10几年前指的是“70水墨”画家群体意欲在前人和现状的基础上寻找个人突破的理想的反映,在当下则蕴含着更多的含义,在充满选择的时候,艺术家究竟该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是每一个年轻人值得思考的问题。
今年“多向选择”的4位提名人党震、秦修平、王犁、陈晓峰均为当年“70水墨”画家群体的成员,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可以接触到不同地域正在从事水墨创作的年轻人,这样的提名形式也更能体现当下年轻人创作的多样面貌。在接受本刊专访时,陈晓峰为我们解答了此次展览沿用“多向选择”这一主题的原因,他说“因为无法用一个概念涵盖当今青年艺术家的水墨实践,作为文化概念中的‘水墨’在进入当下语境中时也会有多种可能。”
在“多向选择”第二回的展览前言中,范迪安以“在‘多向选择’已有可能的今天,‘贵在坚持’不是一句过时的老话”作为结尾。我想,这句话在今天仍然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