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是影响供应链成员决策的关键性因素。文章在对供应链知识共享决策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供应链知识共享决策的三维信息空间理论模型,研究了供应链知识共事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合约在信息空间上的作用机制,并得出结论:影响决策的因素可以统一在信息空间上加以分析,合约的激励作用是通过合约触发信息维度变量,改变信息结构来得以实现的,
关键词:供应链;知识共享;信息空间;合约机制
一、引言
知识共享是供应链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Dyer and Hatch,2004)。然而,除丰田、戴尔少数供应链知识共享获得成功外,绝大多数供应链知识共享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知识共享在理论上能够给供应链整体及其成员带来的好处在实践中并没有出现。相反,在知识共享中。供应链成员却面“不共享”的占优战略这样一种决策环境,使得供应链成员在知识共享中陷入囚徒困境的尴尬局面。从决策角度看,供应链知识共享的结果是所有参与者决策的函数。决策在知识共享中的重要性已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如Samaddar and Kadiyala(2006)认为共享决策影响共享资源的使用。并通过博弈模型研究了知识共享决策的过程,Bandyopadhyay and Pathak(2006)研究了在外包过程中知识的互补性对各方知识共享决策的影响等。然而。目前的研究忽视了对决策信息的考察,没有给予决策背后信息或信息结构足够的重视,实际上任何供应链知识共享决策的过程。都是在不可见信息过程的引导下完成的,在理性的假设下。知识共享决策差异背后隐藏的是信息及信息结构的差异。
为此。本文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分析了知识的产权等三个因素对供应链知识共享决策的影响:二是企图建立供应链知识共享决策信息空间模型。形成统一的分析供应链知识共享决策的理论框架:三是研究决策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合约在信息空间的作用机制。
二、供应链知识共享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以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认为决策是管理的核心,甚至认为管理即决策,可见决策对于管理的重要性。然而。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供应链知识共享决策而言,知识的产权属性。知识的资本性及知识的测度性等几个因数对供应链知识共享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1 供应链知识的产权属性。经济学上的产权是指使用权、收入享受权和自由转让权等一系列权利的组合。供应链知识的产权属性指供应链中的知识都有其明确的拥有者,或属于供应链中的个人、组织(企业)或整个供应链所有,知识拥有者对知识享有支配、享受和自由转让等权利。由于知识是以其拥有者为载体的。与其拥有者浑然一体不可分割,因此,知识共享与其他有形资源的共享差异在于有形资源的共享可以在违背其产权拥有者意志下通过外力获得,而知识的共享只有在尊重其拥有者意愿的前提下才可能真正实现,即使是知识主体在外力下不得不共享出自己的知识。他仍可以隐藏其关键的部分知识(KnowHow)。
清晰的产权界定是一个组织成功合作的基础,但产权是不完全的。对供应链而言,当新知识被创造和知识的价值被重新发现时。就需要对知识的产权做重新的界定。因此,供应链知识产权的界定是一个不断进行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2 供应链知识的资本性。供应链知识的资本性是指知识对其拥有者或供应链中其他成员而言是有价值的,并且知识资本具有资本追求获利的本质特征。供应链中的知识可以分为共有知识,唯一性知识,互补知识等几类。共有知识是指供应链中所有成员都有的知识,共有知识的共享价值不大,供应链知识主体在共有知识上的差异仅仅表现在拥有量上的差异。由于知识的复制成本很低。所以共有知识不是知识共享关注的重点。供应链需要共享的知识主要是其成员的独占知识和互补知识。
唯一性知识是指在供应链中只有某一成员所有,而其他成员没有的知识。唯一性知识对其拥有者而言是一种权利(Power),它保证了知识主体在供应链中的竞争地位,唯一性知识的共享会降低知识的唯一性,从而削弱知识主体的在组织中的权利(Lee and Aim,2007),所以供应链成员不愿意共享其唯一性知识。
Bandyopadhyay and Pathak(2006)把知识的互补性定义为两个人在技能系列(Skill Sets)上的差异。比如在外包过程中,一方(Host)企业员工具有市场分析能力,另一方(The Outsourcing Firm)员工具有使用Java编程能力。互补知识是指需要不同成员知识组合才能够实现其价值的知识。供应链的分工与合作使得供应中存在大量的互补性知识,拥有互补性知识的供应链成员如果共享其互补性的知识。会创造出更大的整体利益。传统的观念认为,只要通过转移支付等方法就能够使具有互补性知识的成员达成合。作。然而,知识共享是一个囚徒困境(Angel Cabrera,Eliz-abeth F,Cabmra,2002),对供应链整体及成员都有利益的事情其合作不一定能够达成。而且,相关的研究也证明供应链的合作并非对双方是有利的(BOWOlq Kim,2000),知识共享中也是如此,当供应商与制造商共享知识后,制造商反而可能降低对供应商的采购。
3 供应链知识的测度性。供应链知识共享的测度性,是指对知识的测评与度量,知识共享与其他有形资源的共享比较。知识共享的测度性差,其表现在很多方面。
首先对知识的数量和知识的质量难以测度。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加和借鉴。如文献(Dave-noort et al,1996;Zack,1999)提出了知识单元(Knowledge unit)的概念。可以用来作为衡量知识主体拥有多少知识的一个数量单位;而文献Lin et al(2005)提出的知识对公司绩效的潜在贡献差异可以视为衡量知识质量的一个指标,lee mad Ahn(2007)用知识的边际贡献率模型化了这一差异。但实践中如何测度知识的数量和质量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其次。是知识共享的过程难以测度。因为知识共享不是简单的知识买卖关系,知识共享往往包括了知识使用与知识创新等系列复杂的过程,我们无法衡量在这一过程中参成员的付出(努力)情况,知识共享过程中搭便车等问题也因此难以避免。
最后是知识共享的结果难以测度。首先是不同资源和不同因素在知识共享结果中所做的贡献难以区分,如难以区分知识和其他资源在知识共享中的贡献;其次。是知识共享结果的价值难以衡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知识共享将使整个供应链成员受益,对受益的成员他们可能会低估知识共享带给他们的价值:另一方面是知识共享的产出(结果)影响显示具有滞后性,比如知识共享的某项成果。需要几年或更多时间才能够充分体现出其价值。 一个测度性差的组织长期以往必然是低效率的,寻求不同测度知识共享的手段和方法,提高我们在知识共享过程中的测度能力是供应链知识共享一个迫切的需要解决问题。
三、供应链知识共享决策的信息空间模型
影响因素对供应链决策而言是一种局限,而行为主体的决策也正是在各种局限条件下做出的权衡和选择。那么在影响因素与供应链知识共享行为主体之间是如何联系的呢?Boisot(1998)认为事物与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是通过信息建立起来的,而不同事物的差异仅仅在于为行为主体提供了不同的数据。因此。虽然各种影响供应链知识共享决策的因素有着不同的产生机制和不同的具体形态,但最终都以信息的方式与知识共享行为主体发生联系并影响行为主体。在这一思想下,可以把影响因素、信息和行为主体的关系融会在一个完整统一的框架之中,这一框架我们称之为决策信息空间。
信息空间是Boisot(1998)为研究知识资产而提出的一价理论分析框架,通过这一框架可以方便的研究信息的流动、知识资产的形成及信息与知识资产的复杂关系等问题。信息空间不但能够为知识和信息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理论上的支持,而且信息空间这一概念已经被运用到更广泛的研究领域(李宝莹、毕巍强,2002)。建立决策信息空间模型的首要任务是要解决信息空间的维度问题。空间维度太少,如一维,这种情况下信息传递的效率最高,但空间信息容量有限。模型仅仅适用于特殊个案分析;维度太多虽然可以更为真实的刻画决策信息环境,但多维空间容易导致信息传递的失真,决策成本过高等问题,这将使模型失去其在管理上的意义。在最小信息量(空间的信息刚好可以满足决策信息的需要)原则下,结合供应链知识共享决策的实际环境及相关文献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决策信息空间可由以下三维构成,即知识的产权属性、知识的资本性、知识的测度性。因此。以产权属性、资本属性及测度性为坐标轴构成了供应链知识共享决策的三维信息空间。如图1所示。
在决策信息空间上任一点的信息都是三维坐标的一个组合,因此空间上的信息是一种有结构的信息。在供应链知识共享过程中,不同知识主体所具有的决策信息都与信息空间的某个点相对应。决策信息空间模型上任意两点间,在理论上都有若干条路径可以抵达,如从信息空间上点A到点B,可以有c1、c2到cn条路径通达。
四、信息不对称及合约的作用机制
1 信息空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决策是理性人在一定信息基础上做出的判断和选择。信息空间提供了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同时也为行为主体之间相互隐藏信息提供了可能,故而造成供应链成员在信息空间中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降低了决策的效率和质量。按照信息经济学的分类。信息不对称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隐藏信息(又称逆向选择);一类是隐藏行动(又称道德风险)。
供应链知识共享过程中的逆向选择是指在知识共享过程中,决策一方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而对另一方隐藏自己的信息。例如在知识共享过程中。供应链成员可能隐藏自己的真实成本信息。向共享一方谎报更高的知识共享成本;而逆向选择是指在知识共享过程中,参与知识共享的供应链主体的行为难以监督,知识共享过程中决策主体行为本身是一种信息障碍。成员搭便车偷懒等皆因此而起。
信息不对称如何产生的。信息空间模型可以给予一个很好的解释,信息空间的产权维度为行为主体隐藏信息提供了可能性,而资本维度为行为主体隐藏信息提供了必然性,测度性则使得信息障碍问题长期存在,这三个维度相互影响,互为前提。因此,这种信息不对称贯穿于知识共享始终,深刻影响着成员企业的博弈行为,而且在信息空间形成机制没有改变之前,信息障碍必然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也必然存在。
2 合约在信息空间的作用机制。经济学理论(激励理论、合约理论等)已经证明合约或合约设计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解决供应链知识共享决策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通过激励合约的设计来得以实现。本文不探讨如何去设计合约。而探讨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即合约激励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合约为什么能够起到激励供应链成员的作用。
由于本文的研究是基于决策是理性人在一定信息基础上做出的判断和选择这样一个基本前提。因此。合约的激励,在于合约使得决策主体面临的信息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决策和决策行为的改变所致,从决策信息空间看来,信息结构的改变直观上体现为决策主体在信息空间上的位置发生了位移。要使空间位移由一个点向另一个点移动,在理论上有无数多种合约可以实现,如图1所示。由A点到达B点中,可以有合约C1到Cn等n种合约。但不同的合约,其效率可能不同。对供应链知识共享而言。使用合约机制。就是要通过合约设计来找到在信息空间中最优的信息结构改变路径。
最后我们回答,合约为什么能够改变决策主体的信息结构?基于信息空间模型。我们认为合约具有触发信息空间的维度变量的功能。通过对信息空间维度变量的撞击而改变决策主体的信息环境来实现的。
关键词:供应链;知识共享;信息空间;合约机制
一、引言
知识共享是供应链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Dyer and Hatch,2004)。然而,除丰田、戴尔少数供应链知识共享获得成功外,绝大多数供应链知识共享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知识共享在理论上能够给供应链整体及其成员带来的好处在实践中并没有出现。相反,在知识共享中。供应链成员却面“不共享”的占优战略这样一种决策环境,使得供应链成员在知识共享中陷入囚徒困境的尴尬局面。从决策角度看,供应链知识共享的结果是所有参与者决策的函数。决策在知识共享中的重要性已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如Samaddar and Kadiyala(2006)认为共享决策影响共享资源的使用。并通过博弈模型研究了知识共享决策的过程,Bandyopadhyay and Pathak(2006)研究了在外包过程中知识的互补性对各方知识共享决策的影响等。然而。目前的研究忽视了对决策信息的考察,没有给予决策背后信息或信息结构足够的重视,实际上任何供应链知识共享决策的过程。都是在不可见信息过程的引导下完成的,在理性的假设下。知识共享决策差异背后隐藏的是信息及信息结构的差异。

为此。本文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分析了知识的产权等三个因素对供应链知识共享决策的影响:二是企图建立供应链知识共享决策信息空间模型。形成统一的分析供应链知识共享决策的理论框架:三是研究决策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合约在信息空间的作用机制。
二、供应链知识共享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以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认为决策是管理的核心,甚至认为管理即决策,可见决策对于管理的重要性。然而。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供应链知识共享决策而言,知识的产权属性。知识的资本性及知识的测度性等几个因数对供应链知识共享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1 供应链知识的产权属性。经济学上的产权是指使用权、收入享受权和自由转让权等一系列权利的组合。供应链知识的产权属性指供应链中的知识都有其明确的拥有者,或属于供应链中的个人、组织(企业)或整个供应链所有,知识拥有者对知识享有支配、享受和自由转让等权利。由于知识是以其拥有者为载体的。与其拥有者浑然一体不可分割,因此,知识共享与其他有形资源的共享差异在于有形资源的共享可以在违背其产权拥有者意志下通过外力获得,而知识的共享只有在尊重其拥有者意愿的前提下才可能真正实现,即使是知识主体在外力下不得不共享出自己的知识。他仍可以隐藏其关键的部分知识(KnowHow)。
清晰的产权界定是一个组织成功合作的基础,但产权是不完全的。对供应链而言,当新知识被创造和知识的价值被重新发现时。就需要对知识的产权做重新的界定。因此,供应链知识产权的界定是一个不断进行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2 供应链知识的资本性。供应链知识的资本性是指知识对其拥有者或供应链中其他成员而言是有价值的,并且知识资本具有资本追求获利的本质特征。供应链中的知识可以分为共有知识,唯一性知识,互补知识等几类。共有知识是指供应链中所有成员都有的知识,共有知识的共享价值不大,供应链知识主体在共有知识上的差异仅仅表现在拥有量上的差异。由于知识的复制成本很低。所以共有知识不是知识共享关注的重点。供应链需要共享的知识主要是其成员的独占知识和互补知识。
唯一性知识是指在供应链中只有某一成员所有,而其他成员没有的知识。唯一性知识对其拥有者而言是一种权利(Power),它保证了知识主体在供应链中的竞争地位,唯一性知识的共享会降低知识的唯一性,从而削弱知识主体的在组织中的权利(Lee and Aim,2007),所以供应链成员不愿意共享其唯一性知识。
Bandyopadhyay and Pathak(2006)把知识的互补性定义为两个人在技能系列(Skill Sets)上的差异。比如在外包过程中,一方(Host)企业员工具有市场分析能力,另一方(The Outsourcing Firm)员工具有使用Java编程能力。互补知识是指需要不同成员知识组合才能够实现其价值的知识。供应链的分工与合作使得供应中存在大量的互补性知识,拥有互补性知识的供应链成员如果共享其互补性的知识。会创造出更大的整体利益。传统的观念认为,只要通过转移支付等方法就能够使具有互补性知识的成员达成合。作。然而,知识共享是一个囚徒困境(Angel Cabrera,Eliz-abeth F,Cabmra,2002),对供应链整体及成员都有利益的事情其合作不一定能够达成。而且,相关的研究也证明供应链的合作并非对双方是有利的(BOWOlq Kim,2000),知识共享中也是如此,当供应商与制造商共享知识后,制造商反而可能降低对供应商的采购。
3 供应链知识的测度性。供应链知识共享的测度性,是指对知识的测评与度量,知识共享与其他有形资源的共享比较。知识共享的测度性差,其表现在很多方面。
首先对知识的数量和知识的质量难以测度。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加和借鉴。如文献(Dave-noort et al,1996;Zack,1999)提出了知识单元(Knowledge unit)的概念。可以用来作为衡量知识主体拥有多少知识的一个数量单位;而文献Lin et al(2005)提出的知识对公司绩效的潜在贡献差异可以视为衡量知识质量的一个指标,lee mad Ahn(2007)用知识的边际贡献率模型化了这一差异。但实践中如何测度知识的数量和质量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其次。是知识共享的过程难以测度。因为知识共享不是简单的知识买卖关系,知识共享往往包括了知识使用与知识创新等系列复杂的过程,我们无法衡量在这一过程中参成员的付出(努力)情况,知识共享过程中搭便车等问题也因此难以避免。
最后是知识共享的结果难以测度。首先是不同资源和不同因素在知识共享结果中所做的贡献难以区分,如难以区分知识和其他资源在知识共享中的贡献;其次。是知识共享结果的价值难以衡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知识共享将使整个供应链成员受益,对受益的成员他们可能会低估知识共享带给他们的价值:另一方面是知识共享的产出(结果)影响显示具有滞后性,比如知识共享的某项成果。需要几年或更多时间才能够充分体现出其价值。 一个测度性差的组织长期以往必然是低效率的,寻求不同测度知识共享的手段和方法,提高我们在知识共享过程中的测度能力是供应链知识共享一个迫切的需要解决问题。
三、供应链知识共享决策的信息空间模型
影响因素对供应链决策而言是一种局限,而行为主体的决策也正是在各种局限条件下做出的权衡和选择。那么在影响因素与供应链知识共享行为主体之间是如何联系的呢?Boisot(1998)认为事物与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是通过信息建立起来的,而不同事物的差异仅仅在于为行为主体提供了不同的数据。因此。虽然各种影响供应链知识共享决策的因素有着不同的产生机制和不同的具体形态,但最终都以信息的方式与知识共享行为主体发生联系并影响行为主体。在这一思想下,可以把影响因素、信息和行为主体的关系融会在一个完整统一的框架之中,这一框架我们称之为决策信息空间。
信息空间是Boisot(1998)为研究知识资产而提出的一价理论分析框架,通过这一框架可以方便的研究信息的流动、知识资产的形成及信息与知识资产的复杂关系等问题。信息空间不但能够为知识和信息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理论上的支持,而且信息空间这一概念已经被运用到更广泛的研究领域(李宝莹、毕巍强,2002)。建立决策信息空间模型的首要任务是要解决信息空间的维度问题。空间维度太少,如一维,这种情况下信息传递的效率最高,但空间信息容量有限。模型仅仅适用于特殊个案分析;维度太多虽然可以更为真实的刻画决策信息环境,但多维空间容易导致信息传递的失真,决策成本过高等问题,这将使模型失去其在管理上的意义。在最小信息量(空间的信息刚好可以满足决策信息的需要)原则下,结合供应链知识共享决策的实际环境及相关文献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决策信息空间可由以下三维构成,即知识的产权属性、知识的资本性、知识的测度性。因此。以产权属性、资本属性及测度性为坐标轴构成了供应链知识共享决策的三维信息空间。如图1所示。
在决策信息空间上任一点的信息都是三维坐标的一个组合,因此空间上的信息是一种有结构的信息。在供应链知识共享过程中,不同知识主体所具有的决策信息都与信息空间的某个点相对应。决策信息空间模型上任意两点间,在理论上都有若干条路径可以抵达,如从信息空间上点A到点B,可以有c1、c2到cn条路径通达。
四、信息不对称及合约的作用机制
1 信息空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决策是理性人在一定信息基础上做出的判断和选择。信息空间提供了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同时也为行为主体之间相互隐藏信息提供了可能,故而造成供应链成员在信息空间中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降低了决策的效率和质量。按照信息经济学的分类。信息不对称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隐藏信息(又称逆向选择);一类是隐藏行动(又称道德风险)。
供应链知识共享过程中的逆向选择是指在知识共享过程中,决策一方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而对另一方隐藏自己的信息。例如在知识共享过程中。供应链成员可能隐藏自己的真实成本信息。向共享一方谎报更高的知识共享成本;而逆向选择是指在知识共享过程中,参与知识共享的供应链主体的行为难以监督,知识共享过程中决策主体行为本身是一种信息障碍。成员搭便车偷懒等皆因此而起。
信息不对称如何产生的。信息空间模型可以给予一个很好的解释,信息空间的产权维度为行为主体隐藏信息提供了可能性,而资本维度为行为主体隐藏信息提供了必然性,测度性则使得信息障碍问题长期存在,这三个维度相互影响,互为前提。因此,这种信息不对称贯穿于知识共享始终,深刻影响着成员企业的博弈行为,而且在信息空间形成机制没有改变之前,信息障碍必然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也必然存在。
2 合约在信息空间的作用机制。经济学理论(激励理论、合约理论等)已经证明合约或合约设计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解决供应链知识共享决策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通过激励合约的设计来得以实现。本文不探讨如何去设计合约。而探讨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即合约激励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合约为什么能够起到激励供应链成员的作用。
由于本文的研究是基于决策是理性人在一定信息基础上做出的判断和选择这样一个基本前提。因此。合约的激励,在于合约使得决策主体面临的信息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决策和决策行为的改变所致,从决策信息空间看来,信息结构的改变直观上体现为决策主体在信息空间上的位置发生了位移。要使空间位移由一个点向另一个点移动,在理论上有无数多种合约可以实现,如图1所示。由A点到达B点中,可以有合约C1到Cn等n种合约。但不同的合约,其效率可能不同。对供应链知识共享而言。使用合约机制。就是要通过合约设计来找到在信息空间中最优的信息结构改变路径。
最后我们回答,合约为什么能够改变决策主体的信息结构?基于信息空间模型。我们认为合约具有触发信息空间的维度变量的功能。通过对信息空间维度变量的撞击而改变决策主体的信息环境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