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翻译学者研究基础上,对零翻译的概念探讨,并且结合了不可译性,归化,异化翻译理论,论述了译法分类并从跨文化视角对零翻译价值进行剖析。零翻译作为一种新型翻译策略,有利于促进文化和语言的发展。
关键词:跨文化;零翻译;不可译性;归化;异化
一、引言
季羡林谈到翻译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时提出:“倘若拿河水来作比,中华文化这条长河,有水满的时候,也有水少的时候,但却从未枯竭。原因就是有新水的注入。而两次的大注入依靠的都是翻译。”[1]
基于对翻译策略的发展与补充,邱懋如教授在《可译性及零翻译》一文中指出:“为了适应翻译实务飞速增长的需要,有必要引进‘零翻译’的概念。”[2]至此,零翻译作为一个崭新的学术概念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但是一些学者抱有十消极的态度来看待零翻译,他们认为零翻译破坏了语言的纯洁性,造成了语言的混乱,带有文化殖民的倾向性。本文围绕“零翻译”的概念及译法分类,结合翻译理论,对“零翻译”的用法和作用进行剖析并对零翻译在跨文化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行探索。
二、“零翻译”的界定及译法分类
2.1 零翻译的界定
邱懋如教授对零翻译做出阐释;“零翻译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源语中的词汇故意不译,第二种意思是指不用目的语中现成的词语来翻译源语中的词语。”[2]邱教授根据不可译理论引进了零翻译。不可译理论认为原语文本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特定的含义,其中既包含语言的不可译与文化的不可译。根据不可译性,引进零翻译的概念,很好的解决了文化层次的翻译。故意不译并不等于是不翻译,而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因为零翻译里面的不译,应是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为了更好的传达原作者或者源语言的意境而采取的特殊方式。
刘明东教授发表了《零翻译漫谈》 指出,“零翻译的提出和运用有助于解决因语言表达差异、文化差异以及源语创新给翻译带来的各种难题,极大地提高了各种语料的可译性。”[3]根植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的英汉两种语言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不容忽视。
对于零翻译罗国青对零翻译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并且提出了相对比较完善的定义,“即严格意义上,零翻译是逆向式翻译,在译入语中采用源语语言文字符号,读者进入源语语言文化去理解译文。”。[4]
从跨文化视角分析,零翻译很大程度上的保留了源语言的完整,也是对原文本忠实的一种体现。忠实性原则是检验翻译作品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所以,零翻译理论恰好是在当下文化交流下的一种独特翻译方法。
2.2 零翻译的分类
解构主义代表人物韦努蒂提出了对翻译的重新思考;“归化的翻译方法是以民族主义为中心,把外国的价值观归化到目的语的文化之中,把读者请到家里来;而异化的方法是把外国文本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表现出来,把读者送到国外去。”[5]但是不管是归化还是异化,都不能过分追求其一,要适度虚化两者的界线。我认为零翻译可以根据“异化”手段进行分类即:绝对零翻译和相对零翻译。
绝对零翻译就是直接利用源语言的图形或符号特征,不使用目的语词汇达到表达源语言的目的,绝对零翻译也是对源语的移植,即移译。
相对零翻译即以源语为依据,适当修改源语图形或文字符号方面的特征,变通的达到源语词汇所要表达的目的,相对翻译方法较为广泛,通常可以分为音译,音义兼译,补译,象译和音译加注等方法。
三、零翻译在跨文化领域的应用
研究零翻译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各民族之间的交际,零翻译不会破坏语言的纯洁性,而是顺应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源语,使本土语言更好的与世界接轨;另一方面,零翻译也使得本土语言传向世界,所以零翻译不会导致文化的侵略,而会促进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汉语通过零翻译引入许多词汇,最常见的CCTV为例,我们会注意到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台标,CCTV即China Central Tel evision 的缩写,而不是采用汉语拼音的首字母作为缩写,再如,中国工商银行,也经常被人们称为ICBC(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这些说明了零翻译广泛的存在,并且得到了大家的接受。
汉语也正在通过零翻译走向国际。广场舞跳红了中国大妈,Dancing Dama。黄金市场让中国大妈也获得了极大的关注,Chinese Dama最早出现在华尔街日报上面。Chinese Dama 不是 aunt之类的词汇可以代表的,中国大妈具有一种独特的特点和精神内涵。白酒若译为white spirits,在外国人看来,只是一种烈酒,体现不出中国的白酒文化,所以现在很多情况下会把其音译为Baijiu,也可以采用音译加注的方式对其进行补充说明。中国的燕窝,如果译为Bird net,容易产生误解,不如译为Yanwo soup,采取音义兼译的方法。
译者需要充分考虑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进行翻译。通常采取零翻译的情况大致上有以下几类(1)人名,地名,菜名等名称的翻译,如 Anna音译为安娜,河北省译为 Hebei province。(2)品牌名称的翻译,如Starbucks译为星巴克,白象译为Bai xiang。(3)本国特色事物的翻译如,Facebook译为脸书,旗袍译为Qi pao。文化间的共性可能赋予词汇一致的联想意义,而文化间的差异会导致联想意义的不同。为了保留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同时适应目的语拼写、发音规则,在对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时,尤其针对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的词汇,译者可以采用音译法,尽量不去伤其根本,同时促进了跨文化交际的发展。
四、结语
零翻译策略最大程度地缩短了源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距离,加强了两种语言的交流、互融。由于时代的特征和受众理解能力的提高,它不会造成语言理解方面的偏差,反而有力地保障了翻译的准确性和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两种语言间的差异不可能完全消失,但它们之间的隔阂却是可以减轻的,翻译作为两种语言间的桥梁,零翻译现象则填平了桥梁上的一些坑洼,保证了语言交流的顺畅无阻。“翻译不再是机械地从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过程,翻译还肩负着文化传播和推进本民族和语言和文化变革的历史使命。”[6]所以零翻译的出现是翻译的必然性,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种翻译策略,更好的履行译者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季羡林.《中国翻译词典》序 [J]. 中国翻译,1995(6)
[2]邱懋如. 可译性及零翻译 [J]. 中国翻译,2001(1):24-27.
[3]刘明东. 零翻译漫谈[J]. 中国科技翻译,2002(2):29-32.
[4]罗国青.零翻译研究[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43
[5]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History of Translation [M]. New York:Routlege,1995
[6]吴国建. 词语“全球化” 零翻译原则与策略探析 [J]. 中国翻译,2015(1):80
关键词:跨文化;零翻译;不可译性;归化;异化
一、引言
季羡林谈到翻译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时提出:“倘若拿河水来作比,中华文化这条长河,有水满的时候,也有水少的时候,但却从未枯竭。原因就是有新水的注入。而两次的大注入依靠的都是翻译。”[1]
基于对翻译策略的发展与补充,邱懋如教授在《可译性及零翻译》一文中指出:“为了适应翻译实务飞速增长的需要,有必要引进‘零翻译’的概念。”[2]至此,零翻译作为一个崭新的学术概念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但是一些学者抱有十消极的态度来看待零翻译,他们认为零翻译破坏了语言的纯洁性,造成了语言的混乱,带有文化殖民的倾向性。本文围绕“零翻译”的概念及译法分类,结合翻译理论,对“零翻译”的用法和作用进行剖析并对零翻译在跨文化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行探索。
二、“零翻译”的界定及译法分类
2.1 零翻译的界定
邱懋如教授对零翻译做出阐释;“零翻译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源语中的词汇故意不译,第二种意思是指不用目的语中现成的词语来翻译源语中的词语。”[2]邱教授根据不可译理论引进了零翻译。不可译理论认为原语文本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特定的含义,其中既包含语言的不可译与文化的不可译。根据不可译性,引进零翻译的概念,很好的解决了文化层次的翻译。故意不译并不等于是不翻译,而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因为零翻译里面的不译,应是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为了更好的传达原作者或者源语言的意境而采取的特殊方式。
刘明东教授发表了《零翻译漫谈》 指出,“零翻译的提出和运用有助于解决因语言表达差异、文化差异以及源语创新给翻译带来的各种难题,极大地提高了各种语料的可译性。”[3]根植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的英汉两种语言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不容忽视。
对于零翻译罗国青对零翻译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并且提出了相对比较完善的定义,“即严格意义上,零翻译是逆向式翻译,在译入语中采用源语语言文字符号,读者进入源语语言文化去理解译文。”。[4]
从跨文化视角分析,零翻译很大程度上的保留了源语言的完整,也是对原文本忠实的一种体现。忠实性原则是检验翻译作品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所以,零翻译理论恰好是在当下文化交流下的一种独特翻译方法。
2.2 零翻译的分类
解构主义代表人物韦努蒂提出了对翻译的重新思考;“归化的翻译方法是以民族主义为中心,把外国的价值观归化到目的语的文化之中,把读者请到家里来;而异化的方法是把外国文本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表现出来,把读者送到国外去。”[5]但是不管是归化还是异化,都不能过分追求其一,要适度虚化两者的界线。我认为零翻译可以根据“异化”手段进行分类即:绝对零翻译和相对零翻译。
绝对零翻译就是直接利用源语言的图形或符号特征,不使用目的语词汇达到表达源语言的目的,绝对零翻译也是对源语的移植,即移译。
相对零翻译即以源语为依据,适当修改源语图形或文字符号方面的特征,变通的达到源语词汇所要表达的目的,相对翻译方法较为广泛,通常可以分为音译,音义兼译,补译,象译和音译加注等方法。
三、零翻译在跨文化领域的应用
研究零翻译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各民族之间的交际,零翻译不会破坏语言的纯洁性,而是顺应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源语,使本土语言更好的与世界接轨;另一方面,零翻译也使得本土语言传向世界,所以零翻译不会导致文化的侵略,而会促进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汉语通过零翻译引入许多词汇,最常见的CCTV为例,我们会注意到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台标,CCTV即China Central Tel evision 的缩写,而不是采用汉语拼音的首字母作为缩写,再如,中国工商银行,也经常被人们称为ICBC(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这些说明了零翻译广泛的存在,并且得到了大家的接受。
汉语也正在通过零翻译走向国际。广场舞跳红了中国大妈,Dancing Dama。黄金市场让中国大妈也获得了极大的关注,Chinese Dama最早出现在华尔街日报上面。Chinese Dama 不是 aunt之类的词汇可以代表的,中国大妈具有一种独特的特点和精神内涵。白酒若译为white spirits,在外国人看来,只是一种烈酒,体现不出中国的白酒文化,所以现在很多情况下会把其音译为Baijiu,也可以采用音译加注的方式对其进行补充说明。中国的燕窝,如果译为Bird net,容易产生误解,不如译为Yanwo soup,采取音义兼译的方法。
译者需要充分考虑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进行翻译。通常采取零翻译的情况大致上有以下几类(1)人名,地名,菜名等名称的翻译,如 Anna音译为安娜,河北省译为 Hebei province。(2)品牌名称的翻译,如Starbucks译为星巴克,白象译为Bai xiang。(3)本国特色事物的翻译如,Facebook译为脸书,旗袍译为Qi pao。文化间的共性可能赋予词汇一致的联想意义,而文化间的差异会导致联想意义的不同。为了保留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同时适应目的语拼写、发音规则,在对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时,尤其针对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的词汇,译者可以采用音译法,尽量不去伤其根本,同时促进了跨文化交际的发展。
四、结语
零翻译策略最大程度地缩短了源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距离,加强了两种语言的交流、互融。由于时代的特征和受众理解能力的提高,它不会造成语言理解方面的偏差,反而有力地保障了翻译的准确性和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两种语言间的差异不可能完全消失,但它们之间的隔阂却是可以减轻的,翻译作为两种语言间的桥梁,零翻译现象则填平了桥梁上的一些坑洼,保证了语言交流的顺畅无阻。“翻译不再是机械地从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过程,翻译还肩负着文化传播和推进本民族和语言和文化变革的历史使命。”[6]所以零翻译的出现是翻译的必然性,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种翻译策略,更好的履行译者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季羡林.《中国翻译词典》序 [J]. 中国翻译,1995(6)
[2]邱懋如. 可译性及零翻译 [J]. 中国翻译,2001(1):24-27.
[3]刘明东. 零翻译漫谈[J]. 中国科技翻译,2002(2):29-32.
[4]罗国青.零翻译研究[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43
[5]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History of Translation [M]. New York:Routlege,1995
[6]吴国建. 词语“全球化” 零翻译原则与策略探析 [J]. 中国翻译,201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