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激活新城区活力,是江阴市滨江地区以商务办公,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生活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论文从滨江区未来城市发展及城市现状入手,提出最大限度营造功能多样化的城市网络空间、最大限度将滨江公园与城市空间融合、最大限度延续城市文脉、最大限度建设生态型景观。通过城市空间沿滨河空间上的延展,不同尺度亲水空间的整体规划;绿地中引入运动、商业、休闲、体验等多种活动,形成充满活力的滨水空间;同时保留江阴古老的水运文化及现代工业文化的特有空间形态,承接滨江地区在时间维度上的过去与未来;力图通过生态设计的手法,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活力滨水城市空间。
【关键词】滨江公园;滨水空间;网络城市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西方国家普遍经历了大规模旧城改造的“城市更新”运动,其理论也经历了不断改进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一开始以形体规划为特征的大规模改造的“现代主义”思路向多元化、多目标的适宜人居环境的建设。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人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和城市生态的进一步得到重视,江阴市滨江商务区正经历着产业更替、城市功能转变的城市更新重要时期。在城市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滨水的环境也对城市
形态的形成,空间的塑造,形象的显现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城市的滨水区都成为了城市的核心,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面貌。论文根据网络城市空间理论为依据,以长江作为江阴发展的坐标轴线,挖掘长江的自然性、空间性、生活性、历史性和文化性。以纵横网络的模式将不同性质的用地功能带、道路、绿化、街道等编织成相对弹性的网络,因此形成功能重叠的交织地块的城市空间,为公众提供高频率的活动与交往机会。下面以江阴滨江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探讨4公里网络城市滨水空间在新的一轮滨水城市更新中的推动作用。
1江阴市滨江公园现状及特征
江阴地处江尾海头,境内35公里长江深水岸线被专家称为黄金水道的黄金地段。盛唐起,江阴就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埠。
江阴市滨江商务区位于江阴市中心城区北部滨江地区,北至长江岸线、东至江阴长江大桥、南至滨江路、西至望江公园东侧,规划总面积为503.99公顷。产业退二进三,城市功能更新提升,将建设成为集商务办公,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生活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城区。规划居住人口约6.3万人。
滨江公园基地位于江阴市滨江商务区北侧,东起澄西船厂,西至鹅鼻嘴公园,北临4公里长江岸線,南至滨江路以北的锡澄运河两侧,设计面积约60公顷(图1)。是未来江阴城市“北优、西进、南拓、东调”发展战略中重点地区,也是江阴市滨江花园建设的重要展示区。基地现状情况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1历史型港口城市
长江江阴段是一条“黄金水道”, 盛唐起,江阴就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埠。基地内黄田港、韭菜港、鲥鱼港等港口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当年巡视江阴黄田港曾赋诗赞曰:“黄田港口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
1.2工业文明型城区
基地内沿江分布着江阴澄西船厂、扬子江船厂两大船厂,在江阴经济腾飞的浪潮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此城市转型之际,又激流勇退,两大船厂都将迁出此地,还沿江岸线与民众。澄西船厂、扬子江船厂两大船厂不仅是工业文明的代表,更是新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段记忆。
1.3生态环境状况较差
临长江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为工业、仓储和码头等用地,无居住用地,区域内工业产房、码头、堆场沙石等人工构造物填满大部分区域。土壤污染化、硬质化现象严重;大量工业厂房,多数外观陈旧,使用价值不高;水体为长江自然水体。
1.4自然环境条件欠佳
日照不充足:基地宽度50-150米,位于100-450米城市天际线的北侧,处于高楼阴影区的时间较多。
冬季位于主导风向区:根据风玫瑰分析,基地北临长江,整个基地均位于冬季主导风向区。
水位落差大:长江朝夕水位落差大,现状码头主要高程在5.0左右,江堤路高程7.8米,不利于亲水性活动的开展。
2规划原则与总体构思
2.1最大限度营造功能多样化的城市网络空间
根据规划周边用地性质,将南侧周边地块功能(居住、城市绿地、商业)与城市肌理向北延续至基地内部,同时在基地东西向构建生态、历史文化、休闲三条滨水主题景观带,纵横三条带、不同的主题与功能的景观相互重叠、有机结合,形成功能多样性的“三横三纵”绿地网络。
2.2最大限度将滨江公园与城市空间融合
2.2.1引导性捷径
将城市街道或绿地肌理延续至滨水绿地中,形成与城市空间联系的景观捷径,使得滨水公园在城市空间肌理与交通导向上同城市有效融合。
2.2.2视觉通廊
在城市交通肌理与滨水公园联系的基础上,形成明确的景观视觉通廊。将江景延伸至城市的南北纵向空间方向,江景不再为一线临时建筑的专属,真正成为城市的共享资源。为整个城区多角度、多空间的沿江城市感受。(图3)
2.2.3模糊化边界
将城市道路与滨江公园连接的界面模糊化,使得城市肌理与滨江公园有效融合。有效的将割裂绿地与城市空间的江堤路转变为重要的联系纽带。城市街道和底层水面空间的高差也通过各种方式得到了缓和,周边市民可以很方便的到达公园内,即可以在上层闲坐观赏,也可以到下层散步。
2.3最大限度延续城市文脉
通过针对基地历史文化背景研究,滨江景观将展示以扬子江船厂为代表的船舶工业文明,以古鲥鱼港代表的码头航运历史,以锡澄运河代表的漕运文化,以及以黄田港代表的江阴商业航运历史。
2.4最大限度建设生态型景观
根据水文、气候、地理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对规划设计中将采用多种生态设计手段实现未来滨江公园的可持续,如利用雨水花园,实现水体净化;局部生态驳岸的改造;充分利用风能与太阳能资源实现绿色能源的有效利用;对基地废旧工业与建筑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通过景观化改造设计实现废旧材料的可持续。
3总体布局
3.1设计主题
网络城市理论的运用,将整个新城区的工作区域、生活区域、商办服务混合区域以及公园区域编织在一起。“三横三纵”的绿地网络相互交织排列的生态、历史文化、休闲景观带,与城市功能区延展空间重叠形成各种功能主题的活动空间,自西向东滨江公园将形成自由公园、节庆公园、水迹公园、活力公园、港口公园、记忆公园六个主题公园:
3.1.1自由公园临近居住区
主要为周边居民提供多样性运动休闲、生态体验的绿色活动空间,使其能够亲近自然、放松身心。雨水花园的设置,提供滨水公园日常灌溉及景观用水。靠近长江一侧分布的挡风土丘,能够为使用人群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游览体验,使其在寒风凌厉的冬日依然能够使用绿地。
3.1.2节庆公园
靠近中心商办区,是滨江公园最具人气的开放空间,景观长廊下可以举办各类集市与文化商业活动,林荫深处的文化主题展示区将为来访游人展示江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央开放的大草坪与节庆广场是举办节庆表演、室外电影等大型活动的理想场所。
3.1.3水迹公园
位于锡澄运河与长江交汇处,通过对部分现状道路建筑墙体的保留以及生态湿地系统的构建,人们能感受水文化与原场地肌理的结合。打造具有防洪功能的亲水广场,设计着眼于自然生态保护和恢复,强调野趣。通过各种水景、水生植物园的设置、生态驳岸的修复,公园将成为展示水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更能与现有江边滩涂连成一体,形成连续的湿地植物园的教育基地。
3.1.4活力公园
是具有都市活力的开放空间,人们既可以在城市水广场戏水、跳舞, 也可以观赏在观潮阶梯处欣赏长江潮起潮落的壮美。饮食广场为游人提供丰富的当地特色美食,连续的滨水步道,将是茶余饭后散步赏景的理想去处。
3.1.5港口公园
位于古鲥鱼港原址,通过设计改造,这里将恢复港口功能,同时焕发出浓厚的码头文化休闲气息,休闲沙滩与泳池、轮滑场地的设计,将为码头公园带来全新的活力。
3.1.6回忆公园
位于扬子江造船厂原址,通过对船舶工业遗迹的选择性保留与改造,将形成具有工业文明记忆性主题的滨水公园。同时联系现有鹅鼻嘴公园的绿色空间,以农业果林种植的形式向公园延续。将为人们带来一个全新的工业文明、农业文明、城市文明交织的混合式公园。
景观设计主要成果与要点
名称 位 置 建设前的环境特点 设计要点
自由公园 文富路以西 澄西船厂厂址,区域内工业产房、码头、堆场沙石等人工构造物填满大部分区域。景观面貌较差 主要为周边居民提供多样性运动休闲、生态体验的绿色活动空间,使其能够亲近自然、放松身心。
节庆公园 文富路—通江路 澄西船厂厂址,区域内工业产房、码头、堆场沙石等人工构造物填满大部分区域。景观面貌较差 餐馆、咖啡吧、茶室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社交空间,文化主题展示区将为来访游人展示江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央开放的大草坪与节庆广场是举办大型活动的理想场所。
水迹公园 江堤路—滨江路 两侧用地以大规模多层居民房为主,建筑年久失修。综合环境较差。
打造具有防洪功能的亲水广场,设计着眼于自然生态保护和恢复,强调野趣。通过各种水景、水生植物园的设置、生态驳岸的修复,与现有江边滩涂连成一体,形成连续的湿地植物园的教育基地。
活力公园 通江路—韭菜港路 现有码头及具有原始的、连续的滩涂地,但基地宽度较窄。 具有都市活力的开放空间,连续的滨水步道。
港口公园 韭菜港路—鲥鱼港路 具体少量乔木的自然景观 恢复港口功能,同时焕发出浓厚的码头文化休闲气息,休闲沙滩与泳池、轮滑场地的设计,将为码头公園带来全新的活力。
记忆公园 鲥鱼港路—山前路 扬子江船厂厂址,区域内工业产房、硬质地坪填满大部分区域。景观面貌较差 通过对船舶工业遗迹的选择性保留与改造,将形成具有工业文明记忆性主题的滨水公园。
表1 江阴市滨江公园设计主要成果与要点④
3.2视线与空间体系
在城市道路向滨水区延伸处形成主要视觉通廊,针对规划设计主要景观节点形成一系列视觉联系。同时根据日照分析,在阳光充足处形成主要开放空间,在阳光缺乏处形成安静休闲空间。
3.3交通系统
在滨水区域东西向形成连续的休闲自行车网络、运动网络、滨水步行网络,同时结合南北向挡风林加强开发南北向线性空间的利用。并结合现状码头设施形成水上游船观光线路,既加强了各主题公园之间的联系,又推动了江阴旅游业的发展。
3.4停车系统
滨江公园的机动车停车主要设置在江堤路南面商业大楼的地下空间,以及部分南北向街道地面停靠点。同时局部结合2米多的现状高差,考虑通过设置半地下停车场,以减少土方填方量需求。同时场地内提供两个集中的自行车租赁停靠点,为公园的游览带来更多的途径。
3.5竖向设计
因地制宜,根据基地宽窄的变化,合理设置台地、坡道或绿地放坡等形式解决高差问题。并通过有效的高程组织关系,形成连续的雨水花园。汇聚并吸收来自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形成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3.6驳岸设计
驳岸的改造设计主要集中在锡澄运河两侧,因其处于城市内河系统,设计去除现有混凝土直驳岸,改造为堆石、木桩、自然式等多形态生态驳岸。一定程度上可具有防波侵蚀的作用,同时堆石缝隙也可为水体中的鱼虾生物提供一定的庇护空间。加强水迹公园滨水、亲水、听水等多感官感受。
3.7服务设施
基地内结合特色多功能景观亭布置小型商店、直饮水设施以及卫生间,结合主要景观建筑布置咖啡吧、茶室、餐厅、信息中心、医疗服务店、卫生间等,同时结合现状码头设施形成多处游船码头以及两处旅游渡轮码头。
3.8植物设计
根据建筑投影形成的不同光照强度范围,配植相应生长习性的植物,满足植物生态需求。因此在基地规划出常绿植物区、湿地植物区、蜜粉植物区、农业园、果园、大草坪、秋叶观赏区,春花观赏区。大草坪分布区以茂密树林围合开阔大草坪,用以人们集会、运动、休闲。春花观赏区供游人踏青,观赏处处的繁花似锦,以樱花、桃花、垂丝海棠、紫玉兰为主要景观树木。秋叶观赏区分布在沿河道、宽阔的草坪边、大道旁,大量栽植色叶树种,形成四季皆景的公园。湿地植物区沿河道驳岸种植水生植物专类园,如荷花水莲池、菖蒲园、蒲苇园等,生态水生植物的使用能够净化水质供景区使用。
4结语
“游滨水网络、赏江阴古今”。
城市滨水景观作为一种线形景观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视线观赏线,同时结合节点分布,可以创造出有特色、给人印象深刻的城市景观。江阴滨江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发挥网络城市的特点,使人们能够纵横向感受到各种城市环境:连续的公园、连续的商业、连续的运动、连续的休闲活动;感受到江阴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交易、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消闲、观光游览、节日集会及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三横三纵”的绿地网络构建的不仅是重要的绿色生态廊道、城市景观的新地标、市民公共游憩的理想场所,更是江阴城市和水文化的弘扬舞台,新一轮城市更新的发展聚核。
注释
①图片来源:彼爱游建筑规划设计(上海)咨询有限公司.江阴市滨江公园方案设计, 2012.4
参考文献
[1]詹姆斯·布莱利 方群. 网络城市 Networks Citie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12月第一版
[2](英)G·卡伦著;刘杰,周湘津等译.城市景观艺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0
[3]李德华主编.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刘伯英.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综述 .建筑学报 .2012.1
[5]刘滨谊.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23-130
[6]梁耀元,陈小奎.韩国城市河流生态恢复的案例与经验[J].水资源保护,2010,26(6): 93-98
【关键词】滨江公园;滨水空间;网络城市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西方国家普遍经历了大规模旧城改造的“城市更新”运动,其理论也经历了不断改进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一开始以形体规划为特征的大规模改造的“现代主义”思路向多元化、多目标的适宜人居环境的建设。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人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和城市生态的进一步得到重视,江阴市滨江商务区正经历着产业更替、城市功能转变的城市更新重要时期。在城市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滨水的环境也对城市
形态的形成,空间的塑造,形象的显现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城市的滨水区都成为了城市的核心,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面貌。论文根据网络城市空间理论为依据,以长江作为江阴发展的坐标轴线,挖掘长江的自然性、空间性、生活性、历史性和文化性。以纵横网络的模式将不同性质的用地功能带、道路、绿化、街道等编织成相对弹性的网络,因此形成功能重叠的交织地块的城市空间,为公众提供高频率的活动与交往机会。下面以江阴滨江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探讨4公里网络城市滨水空间在新的一轮滨水城市更新中的推动作用。
1江阴市滨江公园现状及特征
江阴地处江尾海头,境内35公里长江深水岸线被专家称为黄金水道的黄金地段。盛唐起,江阴就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埠。
江阴市滨江商务区位于江阴市中心城区北部滨江地区,北至长江岸线、东至江阴长江大桥、南至滨江路、西至望江公园东侧,规划总面积为503.99公顷。产业退二进三,城市功能更新提升,将建设成为集商务办公,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生活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城区。规划居住人口约6.3万人。
滨江公园基地位于江阴市滨江商务区北侧,东起澄西船厂,西至鹅鼻嘴公园,北临4公里长江岸線,南至滨江路以北的锡澄运河两侧,设计面积约60公顷(图1)。是未来江阴城市“北优、西进、南拓、东调”发展战略中重点地区,也是江阴市滨江花园建设的重要展示区。基地现状情况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1历史型港口城市
长江江阴段是一条“黄金水道”, 盛唐起,江阴就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埠。基地内黄田港、韭菜港、鲥鱼港等港口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当年巡视江阴黄田港曾赋诗赞曰:“黄田港口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
1.2工业文明型城区
基地内沿江分布着江阴澄西船厂、扬子江船厂两大船厂,在江阴经济腾飞的浪潮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此城市转型之际,又激流勇退,两大船厂都将迁出此地,还沿江岸线与民众。澄西船厂、扬子江船厂两大船厂不仅是工业文明的代表,更是新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段记忆。
1.3生态环境状况较差
临长江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为工业、仓储和码头等用地,无居住用地,区域内工业产房、码头、堆场沙石等人工构造物填满大部分区域。土壤污染化、硬质化现象严重;大量工业厂房,多数外观陈旧,使用价值不高;水体为长江自然水体。
1.4自然环境条件欠佳
日照不充足:基地宽度50-150米,位于100-450米城市天际线的北侧,处于高楼阴影区的时间较多。
冬季位于主导风向区:根据风玫瑰分析,基地北临长江,整个基地均位于冬季主导风向区。
水位落差大:长江朝夕水位落差大,现状码头主要高程在5.0左右,江堤路高程7.8米,不利于亲水性活动的开展。
2规划原则与总体构思
2.1最大限度营造功能多样化的城市网络空间
根据规划周边用地性质,将南侧周边地块功能(居住、城市绿地、商业)与城市肌理向北延续至基地内部,同时在基地东西向构建生态、历史文化、休闲三条滨水主题景观带,纵横三条带、不同的主题与功能的景观相互重叠、有机结合,形成功能多样性的“三横三纵”绿地网络。
2.2最大限度将滨江公园与城市空间融合
2.2.1引导性捷径
将城市街道或绿地肌理延续至滨水绿地中,形成与城市空间联系的景观捷径,使得滨水公园在城市空间肌理与交通导向上同城市有效融合。
2.2.2视觉通廊
在城市交通肌理与滨水公园联系的基础上,形成明确的景观视觉通廊。将江景延伸至城市的南北纵向空间方向,江景不再为一线临时建筑的专属,真正成为城市的共享资源。为整个城区多角度、多空间的沿江城市感受。(图3)
2.2.3模糊化边界
将城市道路与滨江公园连接的界面模糊化,使得城市肌理与滨江公园有效融合。有效的将割裂绿地与城市空间的江堤路转变为重要的联系纽带。城市街道和底层水面空间的高差也通过各种方式得到了缓和,周边市民可以很方便的到达公园内,即可以在上层闲坐观赏,也可以到下层散步。
2.3最大限度延续城市文脉
通过针对基地历史文化背景研究,滨江景观将展示以扬子江船厂为代表的船舶工业文明,以古鲥鱼港代表的码头航运历史,以锡澄运河代表的漕运文化,以及以黄田港代表的江阴商业航运历史。
2.4最大限度建设生态型景观
根据水文、气候、地理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对规划设计中将采用多种生态设计手段实现未来滨江公园的可持续,如利用雨水花园,实现水体净化;局部生态驳岸的改造;充分利用风能与太阳能资源实现绿色能源的有效利用;对基地废旧工业与建筑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通过景观化改造设计实现废旧材料的可持续。
3总体布局
3.1设计主题
网络城市理论的运用,将整个新城区的工作区域、生活区域、商办服务混合区域以及公园区域编织在一起。“三横三纵”的绿地网络相互交织排列的生态、历史文化、休闲景观带,与城市功能区延展空间重叠形成各种功能主题的活动空间,自西向东滨江公园将形成自由公园、节庆公园、水迹公园、活力公园、港口公园、记忆公园六个主题公园:
3.1.1自由公园临近居住区
主要为周边居民提供多样性运动休闲、生态体验的绿色活动空间,使其能够亲近自然、放松身心。雨水花园的设置,提供滨水公园日常灌溉及景观用水。靠近长江一侧分布的挡风土丘,能够为使用人群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游览体验,使其在寒风凌厉的冬日依然能够使用绿地。
3.1.2节庆公园
靠近中心商办区,是滨江公园最具人气的开放空间,景观长廊下可以举办各类集市与文化商业活动,林荫深处的文化主题展示区将为来访游人展示江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央开放的大草坪与节庆广场是举办节庆表演、室外电影等大型活动的理想场所。
3.1.3水迹公园
位于锡澄运河与长江交汇处,通过对部分现状道路建筑墙体的保留以及生态湿地系统的构建,人们能感受水文化与原场地肌理的结合。打造具有防洪功能的亲水广场,设计着眼于自然生态保护和恢复,强调野趣。通过各种水景、水生植物园的设置、生态驳岸的修复,公园将成为展示水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更能与现有江边滩涂连成一体,形成连续的湿地植物园的教育基地。
3.1.4活力公园
是具有都市活力的开放空间,人们既可以在城市水广场戏水、跳舞, 也可以观赏在观潮阶梯处欣赏长江潮起潮落的壮美。饮食广场为游人提供丰富的当地特色美食,连续的滨水步道,将是茶余饭后散步赏景的理想去处。
3.1.5港口公园
位于古鲥鱼港原址,通过设计改造,这里将恢复港口功能,同时焕发出浓厚的码头文化休闲气息,休闲沙滩与泳池、轮滑场地的设计,将为码头公园带来全新的活力。
3.1.6回忆公园
位于扬子江造船厂原址,通过对船舶工业遗迹的选择性保留与改造,将形成具有工业文明记忆性主题的滨水公园。同时联系现有鹅鼻嘴公园的绿色空间,以农业果林种植的形式向公园延续。将为人们带来一个全新的工业文明、农业文明、城市文明交织的混合式公园。
景观设计主要成果与要点
名称 位 置 建设前的环境特点 设计要点
自由公园 文富路以西 澄西船厂厂址,区域内工业产房、码头、堆场沙石等人工构造物填满大部分区域。景观面貌较差 主要为周边居民提供多样性运动休闲、生态体验的绿色活动空间,使其能够亲近自然、放松身心。
节庆公园 文富路—通江路 澄西船厂厂址,区域内工业产房、码头、堆场沙石等人工构造物填满大部分区域。景观面貌较差 餐馆、咖啡吧、茶室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社交空间,文化主题展示区将为来访游人展示江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央开放的大草坪与节庆广场是举办大型活动的理想场所。
水迹公园 江堤路—滨江路 两侧用地以大规模多层居民房为主,建筑年久失修。综合环境较差。
打造具有防洪功能的亲水广场,设计着眼于自然生态保护和恢复,强调野趣。通过各种水景、水生植物园的设置、生态驳岸的修复,与现有江边滩涂连成一体,形成连续的湿地植物园的教育基地。
活力公园 通江路—韭菜港路 现有码头及具有原始的、连续的滩涂地,但基地宽度较窄。 具有都市活力的开放空间,连续的滨水步道。
港口公园 韭菜港路—鲥鱼港路 具体少量乔木的自然景观 恢复港口功能,同时焕发出浓厚的码头文化休闲气息,休闲沙滩与泳池、轮滑场地的设计,将为码头公園带来全新的活力。
记忆公园 鲥鱼港路—山前路 扬子江船厂厂址,区域内工业产房、硬质地坪填满大部分区域。景观面貌较差 通过对船舶工业遗迹的选择性保留与改造,将形成具有工业文明记忆性主题的滨水公园。
表1 江阴市滨江公园设计主要成果与要点④
3.2视线与空间体系
在城市道路向滨水区延伸处形成主要视觉通廊,针对规划设计主要景观节点形成一系列视觉联系。同时根据日照分析,在阳光充足处形成主要开放空间,在阳光缺乏处形成安静休闲空间。
3.3交通系统
在滨水区域东西向形成连续的休闲自行车网络、运动网络、滨水步行网络,同时结合南北向挡风林加强开发南北向线性空间的利用。并结合现状码头设施形成水上游船观光线路,既加强了各主题公园之间的联系,又推动了江阴旅游业的发展。
3.4停车系统
滨江公园的机动车停车主要设置在江堤路南面商业大楼的地下空间,以及部分南北向街道地面停靠点。同时局部结合2米多的现状高差,考虑通过设置半地下停车场,以减少土方填方量需求。同时场地内提供两个集中的自行车租赁停靠点,为公园的游览带来更多的途径。
3.5竖向设计
因地制宜,根据基地宽窄的变化,合理设置台地、坡道或绿地放坡等形式解决高差问题。并通过有效的高程组织关系,形成连续的雨水花园。汇聚并吸收来自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形成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3.6驳岸设计
驳岸的改造设计主要集中在锡澄运河两侧,因其处于城市内河系统,设计去除现有混凝土直驳岸,改造为堆石、木桩、自然式等多形态生态驳岸。一定程度上可具有防波侵蚀的作用,同时堆石缝隙也可为水体中的鱼虾生物提供一定的庇护空间。加强水迹公园滨水、亲水、听水等多感官感受。
3.7服务设施
基地内结合特色多功能景观亭布置小型商店、直饮水设施以及卫生间,结合主要景观建筑布置咖啡吧、茶室、餐厅、信息中心、医疗服务店、卫生间等,同时结合现状码头设施形成多处游船码头以及两处旅游渡轮码头。
3.8植物设计
根据建筑投影形成的不同光照强度范围,配植相应生长习性的植物,满足植物生态需求。因此在基地规划出常绿植物区、湿地植物区、蜜粉植物区、农业园、果园、大草坪、秋叶观赏区,春花观赏区。大草坪分布区以茂密树林围合开阔大草坪,用以人们集会、运动、休闲。春花观赏区供游人踏青,观赏处处的繁花似锦,以樱花、桃花、垂丝海棠、紫玉兰为主要景观树木。秋叶观赏区分布在沿河道、宽阔的草坪边、大道旁,大量栽植色叶树种,形成四季皆景的公园。湿地植物区沿河道驳岸种植水生植物专类园,如荷花水莲池、菖蒲园、蒲苇园等,生态水生植物的使用能够净化水质供景区使用。
4结语
“游滨水网络、赏江阴古今”。
城市滨水景观作为一种线形景观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视线观赏线,同时结合节点分布,可以创造出有特色、给人印象深刻的城市景观。江阴滨江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发挥网络城市的特点,使人们能够纵横向感受到各种城市环境:连续的公园、连续的商业、连续的运动、连续的休闲活动;感受到江阴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交易、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消闲、观光游览、节日集会及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三横三纵”的绿地网络构建的不仅是重要的绿色生态廊道、城市景观的新地标、市民公共游憩的理想场所,更是江阴城市和水文化的弘扬舞台,新一轮城市更新的发展聚核。
注释
①图片来源:彼爱游建筑规划设计(上海)咨询有限公司.江阴市滨江公园方案设计, 2012.4
参考文献
[1]詹姆斯·布莱利 方群. 网络城市 Networks Citie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12月第一版
[2](英)G·卡伦著;刘杰,周湘津等译.城市景观艺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0
[3]李德华主编.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刘伯英.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综述 .建筑学报 .2012.1
[5]刘滨谊.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23-130
[6]梁耀元,陈小奎.韩国城市河流生态恢复的案例与经验[J].水资源保护,2010,26(6): 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