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评剧乐队的建设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ya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剧是中国戏曲行业中仅次于京剧的第二大剧种,是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戏剧。回顾评剧长远的发展历史,了解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先生的生平,人们不难发现,评剧的传统魅力势不可挡。生动有趣的评剧新剧本,浑厚的边鼓,硬朗的梆子,嘹亮的唢呐,以及从河北梆子中吸收来的板胡、笛子、笙等各色伴奏,渐渐组成了一支属于评剧剧种的独特乐队。本文从评剧的起源出发,重点就评剧的乐队发展、完善进行梳理,以便对评剧乐队建设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并就评剧乐队建设的发展优化进行相应的思考。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艺术氛围和生活娱乐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评剧的艺术魅力。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评剧乐队也需要不断进步,笔者对评剧的研究和探索从未停止,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参悟评剧乐队的内涵和深意,发扬它的传统魅力,发挥它的隐藏潜能,让评剧乐队在评剧音乐中展示它的独特魅力,甚至在整个音乐艺术中也能显现价值。笔者结合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简要分析评剧乐队的建设问题和发展问题,为发扬、壮大评剧艺术做出有益的思考。
  一、评剧的代表性人物
  在评剧的发展史上,有个不得不提的人物,那就是成兆才先生。他既是评剧的创始人,也是组建评剧剧种第一个乐队的人,还不断创作评剧新剧本,是著名的评剧剧作家。成兆才先生与莲花落艺人以板胡为主要伴奏乐器,从根本上改变了评剧的腔调和节奏,不仅使评剧乐队开始显现戏曲的特点,还使得评剧从此走上了专业化的戏曲音乐之路。自此以后,评剧音乐有了属于自己的剧作家、代表剧目,也有了相匹配的文场和武场评剧乐队。
  二、评剧乐队的发展与建设
  中国传统戏曲音乐讲究唱腔高居首位,伴奏强调一个“伴”字,所以评剧的伴奏发展初期十分缓慢,评剧乐队的伴奏乐器一直保持一把板胡配两把笛子,辅以打击乐器的伴奏方式,延续至唐山落子时期。简单来说,就是“两管一弦”,这就是他们最基本的管弦乐队。发展至奉天落子时期,评剧乐队有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这时期的评剧艺术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能够巩固本身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完全取决于自身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事实表明,以第一代评剧杰出女演员李金顺为例,考虑到评剧乐队建设的重要性,根据当时评剧乐队的伴奏状况,文场相继增加了南胡、笙、三弦、琵琶、四胡、月琴、中音胡、萧等特色民族乐器,也增加了新式的伴奏方法,如“演员唱上句,乐队咬尾巴,跟甩腔,拉过门”。配上如此精彩的伴奏,奉天落子时期最具代表性和相对完整且初具规模的评剧乐队已经建成,由此,评剧在北方地方戏中的地位已经确立,成为一大剧种。
  评剧不同于京剧等其他戏曲,讲究“字正腔圆”,推崇曲调优美。歌词一般通俗易懂,或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既能表现传统戏,又能出演现代戏,曲类丰富,涉及面广。相比其他剧种,评剧更适合北方当地,在地方剧种中占有很大优势,十分利于发展,由此,一大批优秀的老艺术家诞生在这个时期。另外,不同于歌词的明确表达,在表达情感上,唱腔比伴奏简单得多,但伴奏和唱腔都不是能够独立存在的,孤芳自赏,游离戏外,都是不正确的伴奏方法,也是违背戏曲音乐的创作规律的。新中国成立以后,评剧音乐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唱腔还是伴奏,都有了很大的突破。那个时期,诞生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秀唱段,传唱至今。如此大的突破也得益于评剧乐队的编制更加齐全,声部更加和谐。
  如果说之前的发展都是一帆风顺的,稳步向前的,那么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70年代初,评剧音乐的发展是翻天覆地的,是爆炸式的增长。受到京剧“样板戏”的影响,评剧音乐的乐队不断改革,规模空前壮大,结合西方音乐文化,在民族乐器的基础上配合西洋管弦乐,改变传统的大齐奏,发展现代的配器演奏,使得评剧乐队的发展被推到了一定的高潮。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响了评剧的号角,在长期的建设中不断发展的评剧乐队成为集民族管弦乐、西洋管弦乐、弹拨组、打击乐、弦乐组、特色乐器、电声乐器等各类乐器为一体,集百家之长,生动委婉,余音绕梁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剧种。其中独奏部分能够充分表现剧种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独白。每个乐器都有自己独到的地方,还能丰富整个乐队的音色,增强音乐的表现力,烘托男腔浑厚、粗犷、豪迈,女腔细腻、委婉、舒柔、明亮。伴奏更是使音乐、人物、情感融为一体,饱有特色的最大功臣,评剧伴奏风格古今皆可,能中能外,可旧可新。逐渐地,评剧已经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大剧种。
  三、网络时代的评剧乐队建设
  近些年,隨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普及,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兴起,各种有关评剧的QQ群、微信群、论坛出现,这给评剧队伍建设带来了新问题和新挑战。各类的乐曲风格、乐队在互联网平台上竞相斗艳,互联网俨然成为一个文化艺术大熔炉。笔者认为,互联网为评剧艺术的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展现空间,也为评剧乐队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评剧乐队建设应该秉持过去优秀的传统,海纳百川,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完善乐队建设,推陈出新,做出新的提升。
  四、结语
  在中国戏曲长河中,评剧并不是最早创造的,也不是受众最广泛的,却是最受人欢迎的地方戏之一。现在,评剧已经成为中国民族戏曲的典型代表。评剧乐队简练朴实,独居特色,既能凸显评剧唱腔的魅力,又能符合中国国情,融合了中西文化,却更具有民族特色。展望未来,人们要融入更多优秀的文化于评剧中,保留评剧中难能可贵的传统文化,进行细致的再创造,发展博大精深的中国音乐。
  (锦州市评剧团)
其他文献
2018年8月11日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评选结果发布,宁夏女作家马金莲凭借《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脱颖而出,斩获了短篇小说奖。9月1日,宁夏作家马金莲来到银川市数字图书馆举办《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新书读者见面会,与读者面对面交流写作心得。马金莲成为继张贤亮、石舒清、郭文斌之后第四位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宁夏作家,也是宁夏荣获鲁迅文学奖的唯一女性作家。  一直以来,宁夏作家都在为展现宁夏形象、呈现宁夏精
期刊
随着各种后现代写作技巧与策略的辩证与批判性发展,美籍华裔女作家汤婷婷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创造了自己的写作风格。她在表达美国主流文化历史的同时,也强调中美文化的互动与融合,体现了多元文化写作的魅力。《中国佬》是汤婷婷第二部作品,凭借其娴熟的写作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重构了一幅美籍华裔奋斗史的伟大蓝图,打破了传统小说写作模式的束缚。作品中充斥着后现代主义写作手法,本文从不确定性、互文性、拼贴、大众文
期刊
《草枕》是于明治三十九年九月(1906年)发表在杂志《新小说》上的一部中篇散文体小说。小说描写了青年画家为了躲避俗世烦扰,为寻求“非人情”的美的世界而踏上旅程,在一个偏远山村的所见所闻所思。整部作品洋溢出唯美而宁和之感。在这份唯美向人们传递的过程中,作品中大量使用的汉诗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夏目漱石对这些汉诗的巧妙运用,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容,更是在面对大量西方文明涌入日本及日本文坛仿西方潮流盛行的现象
期刊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20世纪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在赫斯顿的作品中,大多数描写的是赫斯顿的故乡佛罗里达南部普通黑人的生活,她的作品可以看成是对黑人生活和自我的宣言以及对黑人身份的肯定。她的作品主要展示了黑人文化與黑人传统,并且在多元的主题下为黑人寻找身份认同。  一、种族歧视下的黑人身份的问题  (一)美国黑人的历史传统  历史上,黑人是作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并在白人私有的种植园里
期刊
许多关于《红色勇气勋章》的研究都集中在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和印象主义这三大主题上。这部小说被认为将这三个主题完美地结合在一个故事中。然而,本文旨在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这一故事。小说主人公亨利在军队的经历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他经历了成长小说流派里面主人公所经历的每一个阶段。战争把亨利从一个完全无辜和天真的年轻男孩变成了有经验、生命有了意义的社会人。  尽管《红色的勇气勋章》被称为一部伟大的战争小说,
期刊
《桑尼的蓝调》是詹姆斯·鲍德温(1924-1987)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在这篇小说中,桑尼的哥哥深受白人思想和文化的影响,一度丢失了自己作为黑人的身份认同,但是桑尼的布鲁斯音乐的力量最终又帮助他找回了作为黑人的身份认同。桑尼对于音乐怀揣了极高的热情,而他的人生经历也与其小说结尾的演奏形成了呼应。在故事结尾,当他演奏布鲁斯的时候,他展现出了自己的音乐天赋,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最终,布鲁斯帮助两兄
期刊
张炜和艾芜都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中都涉及“流浪汉”这一题材。同样书写流浪汉,但他们作品中的流浪汉形象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生活流浪与精神流浪;二是“美”的挖掘与“丑”的揭露;三是坚决的反抗与无奈的逃离。  流浪汉文学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中叶,以西班牙第一部“流浪汉”小说《小癞子》的发表而闻名于世,随后流传到世界各地。然而在中国,流浪汉文
期刊
岁月的尘埃掩盖了往日的芳华,却始终掩不住我那颗从税之心。  有一种温暖,直入心扉。每次填写简历的时候,我总会在职业一栏认真填上:税务。  眼中有春秋,心中有山河。今生我非常庆幸成为家乡的一名收税人。那年新春伊始,脱下军装,我穿上了令同龄人羡慕的蓝色税服。从小,我就对税务工作充满了无限向往。父亲生前曾是一名老税务工作者,虽不善表达,却是个感情质朴的人。那个时候,自始至终,父亲神情颇为严肃,不苟言笑。
期刊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是一组五言古诗,写于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借助“饮酒”这个话题来感慨人生世事。初中生在理解时还是颇有难度,难度不在于内容,而在于它的哲学审美意义。为什么这首诗广受评价,著名学者、诗歌评论家王国维将其评价为体现诗歌的最高境界——无我之境的代表作品呢?今天,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要理解此诗,还需从理解陶渊明这个人开始。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期,少有大才,亦怀大志,有
期刊
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问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  ——题记  秋日温情  周五放学后,忙完班里的琐事又很晚了,我收拾完正准备回家。这时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夏老师,这个周末就是教师节了,崽崽们都很想来看你。”没等我推辞,他接着说:“我们就在校门口。”哦?我快步赶到,校门外,六(一)班的美妈帅爸们领着我的一群大宝贝伫立在余晖下,他们手捧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