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野生大豆生态分布及其分类

来源 :福建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infengl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福建省388份野生大豆的地理生态分布,性状与分布的海拔高度、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建一年生野生大豆分布在年降雨量1600mm以上、年平均气温19℃以下的闽西、闽北及闽东的29个县(市),在这些县(市)中,野生大豆分布的海拔高度与纬度呈极显著相关、与生育期及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经t检验表明,分布在N26°—27°间野生大豆的百粒重、蛋白质含量及脂肪含量都极显著地高于分布在福建的其他纬度.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野生资源,按其熟期、花色、种皮色和百粒重提出了初步的分类意见.
其他文献
本文应用可行的丁草胺在蔬菜中残留分析方法,通过除草剂丁草胺在蔬菜和土壤残留检测,探讨其在环境中的残留性根据丁草胺在蔬菜和土壤中的降解速率,表明丁草胺属低残留农药,残留积
本文用芦笋幼芽茎尖为材料研究4个芦笋生产品种的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芦笋不同品种的染色体形态特征各有所不同,品种SEMILLA的核型为2n=20=10m+10sm(2SAT);Uc_(72)和Uc_(15
建立一种简单快速测定兔子血浆中岩白菜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对岩白菜素在兔子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将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以
在大,中型人工气候室中装置自行设制的八路循环检测数字温度表,使温度的观测,记录十分方便,八个测点温度可自动循环或手动测量显示,误差为±0.3℃。
用茎尖培养的方法或通过无菌播种 ,再利用带叶茎段进行快速繁殖均获成功 ,但同时茎尖培养过程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玻璃化现象 ,为此通过调整培养条件寻找克服玻璃化的方法 ,结
本文描述叉半跗线螨Hemitarsonemusfurcalissp.nov.一新种,寄主植物为阔叶凤尾蕨PterisesquiroliiChrist。本新种与暖水半跗线螨H.tepidariorumWarburton相似,但本新种雌螨气门开口位于顶毛旁,表皮内突ap2后端分叉,胫节感棒丛¢2短于¢1;雄螨后中表皮内突前端与表皮内突
本文回顾了我国红萍养殖、品种引进及红萍种质改良等方面的先期研究。较详细介绍了福建省农科院红萍研究中心在红萍种质改良与育种方面(包括有性杂交育种、萍藻重建共生体、
对福建省耕地土壤420份样品化验结果有效硫含量分布平原高于山区沿海高于内地.全省土壤平均含硫25.1mg/kg,属中等含硫水平。冷浸类、沙质类稻田是施硫的重点区,经济作物和十字花科作物应重视
本文研究了白背飞虱、褐飞虱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尖钩宽龟蝽、黑肩绿盲蝽、草间小黑蛛、拟环蚊狼蛛、八斑球腹蛛、青翅隐翅虫、丝龟蝽、锥腹蛸肖蛛、白斑花跳蛛和稻红瓢虫)种
本文调查了我省梅主产区之一松溪县的资源,计有大叶青、细叶青、龙眼梅、广东梅等栽培品种4个,刘洋寺、青山、姚源、青双梅、丘地、沈厝、马电、岭皖等当地梅的8个株系,并提出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