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充当着小学数学、品德与生活、美术、音乐等其他常规学科的授前知识奠基的角色;扩展到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甚至于学习、吸收、弘扬伟大祖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和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小学语文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和不可取代的重要意义。
语文学科以社会发展为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如今,统编版教材已在逐步普及到全国各地,与以往各版本教材不同的是,统编版教材心中有全局,启发教师在授课时树立整体意识,充分利用每节课的课后练习,加强整合、灵活处理单元内各版块的内容,将人文内涵与语文要素有机融合。尤其教材设置的每道题目都包含着方法意图,特别是交流平台,集中体现了教学方法的指导。
以下将结合《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统编版教材以及个人实践经验,初步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理论,探索今后的教学实践方向。
一、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语文以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主旨,从这个角度来讲,语文是一门综合类的实践性学科。
以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以“美好品质”为主题,介绍了四位形象生动鲜明的人物,既包括名人,也有普通儿童,不仅有古代的史学家——冷静机智的司马光,也有近现代的革命家——对工作及其负责、勇于为革命献身的白求恩以及关爱、呵护儿童的列宁;有受到鼓励而变得阳光自信的英子、和用掌声鼓励英子的同学们。在本单元教学设计中,结合语文要素“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同时结合本单元习作要求——以“那次玩得真高兴”为话题,学写一件简单的事,即可设置小练笔的教学活动,这一环节的设置,通过学生畅所欲言的分享以及习作资料的补充,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反复多次训练,尝试利用所描写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来猜测和揣摩所写人物的时下心理特征,培养学生学会主动表达自己所想所感,将内心情感在合适的突破口得以充分发泄和表达,有效引导三年级的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这符合统编版教材所倡导学生多动笔、多表达的要求。
所以说,语文学科集人文素养、自然科学、品德教育等于一身,这正是语文学科综合性特征的体现;同时语文学科所体现及传达出的是社会所需的正面的精神能量,引导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学情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语文教师务必在授课前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以学生的实际发展为根本,这不仅仅是理性认识,更应该在实际生活中身体力行,而且是竭尽全力,不得马虎。
以四年级学生为例,该年级的学生已然拥有了一定程度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的积累,对社会和周边生活有了基本的认知和是非判断能力。可以通过自我及小组学习探究,借助课本注释、联系上下文和字典等工具书资料,自行完成生字词的理解和学习,对所学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框架有了初步感知和认识;在语言表达方面,能够抓住重点词句,并能通过有效的方法和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在学习中,能对课文题目及内容提出相关较为简单和浅显的问题,并有目的地搜集一定范围内的数据和资料,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这也是在提醒语文老师,当在学生质疑的教学环节时,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使学生有针对性地结合课文内容,去提出和解决边缘化问题和主干问题。
这其实也在启发教师在“备学生”时,将自身放置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和环境,从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出发,去思考问题,才能使课堂高效进行,发挥课堂应有的育人作用。以上均强调了学生在接受新知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研究学情的基础性及必要性。
三、语文教师的 “双重身份”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通常情况,必定兼有另外一个身份——班主任,这也是语文教学双重身份的现实体现。
仔细研读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自己的一些观点与魏老师不谋而合,语文学科传道受业的方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教学内容既包含了五味杂陈的生活百科,又涵盖了五彩缤纷的经验之谈。而研究学生的心理则是语文教学及班主任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步骤,根据研究成果来不断纠正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固有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和与生沟通方式,行之有效地改善教师“教”、“管”与学生“学”、“听”之间不协调的现象。这也正是统编版教材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从理性与感性双维度去设计教学。统编版的双线组合单元设计便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不僅是将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加强了联系,具有承接性和连续性,体现由易到难、从浅到深的发展梯度。这也是对语文教师提出重视并开发利用所有课程资源,从当前所授班级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而不得不提的重要的一点是语文学科的文化传播特征,这要求教师在进行备课时,也应紧紧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把教学活动行之有效地开展,使学生的智力及情感、情商水平同步发展。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更深层次地意识到,语文学科肩负着培养民族人文素养的重任。
综上所述,所有的语文教学活动都不是单一的、机械的,它不仅仅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执行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思想的塑造者。正如(加)马克斯·范梅南(李树英译)所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般,语文老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尝试使用高级的、有效的、适时的教学方法,这也激励着语文老师们不断使用全新的教学思路和高效的教学手段,并逐步精通、分享、发扬,这将是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文学科以社会发展为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如今,统编版教材已在逐步普及到全国各地,与以往各版本教材不同的是,统编版教材心中有全局,启发教师在授课时树立整体意识,充分利用每节课的课后练习,加强整合、灵活处理单元内各版块的内容,将人文内涵与语文要素有机融合。尤其教材设置的每道题目都包含着方法意图,特别是交流平台,集中体现了教学方法的指导。
以下将结合《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统编版教材以及个人实践经验,初步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理论,探索今后的教学实践方向。
一、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语文以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主旨,从这个角度来讲,语文是一门综合类的实践性学科。
以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以“美好品质”为主题,介绍了四位形象生动鲜明的人物,既包括名人,也有普通儿童,不仅有古代的史学家——冷静机智的司马光,也有近现代的革命家——对工作及其负责、勇于为革命献身的白求恩以及关爱、呵护儿童的列宁;有受到鼓励而变得阳光自信的英子、和用掌声鼓励英子的同学们。在本单元教学设计中,结合语文要素“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同时结合本单元习作要求——以“那次玩得真高兴”为话题,学写一件简单的事,即可设置小练笔的教学活动,这一环节的设置,通过学生畅所欲言的分享以及习作资料的补充,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反复多次训练,尝试利用所描写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来猜测和揣摩所写人物的时下心理特征,培养学生学会主动表达自己所想所感,将内心情感在合适的突破口得以充分发泄和表达,有效引导三年级的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这符合统编版教材所倡导学生多动笔、多表达的要求。
所以说,语文学科集人文素养、自然科学、品德教育等于一身,这正是语文学科综合性特征的体现;同时语文学科所体现及传达出的是社会所需的正面的精神能量,引导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学情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语文教师务必在授课前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以学生的实际发展为根本,这不仅仅是理性认识,更应该在实际生活中身体力行,而且是竭尽全力,不得马虎。
以四年级学生为例,该年级的学生已然拥有了一定程度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的积累,对社会和周边生活有了基本的认知和是非判断能力。可以通过自我及小组学习探究,借助课本注释、联系上下文和字典等工具书资料,自行完成生字词的理解和学习,对所学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框架有了初步感知和认识;在语言表达方面,能够抓住重点词句,并能通过有效的方法和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在学习中,能对课文题目及内容提出相关较为简单和浅显的问题,并有目的地搜集一定范围内的数据和资料,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这也是在提醒语文老师,当在学生质疑的教学环节时,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使学生有针对性地结合课文内容,去提出和解决边缘化问题和主干问题。
这其实也在启发教师在“备学生”时,将自身放置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和环境,从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出发,去思考问题,才能使课堂高效进行,发挥课堂应有的育人作用。以上均强调了学生在接受新知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研究学情的基础性及必要性。
三、语文教师的 “双重身份”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通常情况,必定兼有另外一个身份——班主任,这也是语文教学双重身份的现实体现。
仔细研读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自己的一些观点与魏老师不谋而合,语文学科传道受业的方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教学内容既包含了五味杂陈的生活百科,又涵盖了五彩缤纷的经验之谈。而研究学生的心理则是语文教学及班主任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步骤,根据研究成果来不断纠正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固有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和与生沟通方式,行之有效地改善教师“教”、“管”与学生“学”、“听”之间不协调的现象。这也正是统编版教材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从理性与感性双维度去设计教学。统编版的双线组合单元设计便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不僅是将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加强了联系,具有承接性和连续性,体现由易到难、从浅到深的发展梯度。这也是对语文教师提出重视并开发利用所有课程资源,从当前所授班级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而不得不提的重要的一点是语文学科的文化传播特征,这要求教师在进行备课时,也应紧紧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把教学活动行之有效地开展,使学生的智力及情感、情商水平同步发展。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更深层次地意识到,语文学科肩负着培养民族人文素养的重任。
综上所述,所有的语文教学活动都不是单一的、机械的,它不仅仅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执行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思想的塑造者。正如(加)马克斯·范梅南(李树英译)所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般,语文老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尝试使用高级的、有效的、适时的教学方法,这也激励着语文老师们不断使用全新的教学思路和高效的教学手段,并逐步精通、分享、发扬,这将是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