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情”与“理”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2007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德智体美劳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而德育又是放在第一位的,德育开始映入眼帘,人们开始重视德育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德语教育是指道德在教学过程中的影响。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一条途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里面蕴含着许许多多的哲理,值得去学习和借鉴,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借鉴作用。因此,语文是一门能够非常好的贯穿德育教学理念的学科。教师通过课堂上对语文学科的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同时能够感受语文教学中的“情”与“理”,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成为一个明事理、重情义,深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的学生。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学;情与理
  小学阶段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至关重要的阶段,是整个学习生涯的基础,语文教学在小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在小学教育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小学语文的课文都是经过认真挑选的,有寓言故事、名言警句、人生哲理、经典诗歌等。除此之外,语文教育还强调注重大量的课外阅读,以此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學生的知识储备。学生通过对课内外知识的储备,有利于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语文学习带给自己的影响。通过德育理念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在学习中成长。
  一、对“情”与“理”的概述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培养,也要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融入其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带给自己的影响,带给自己行为上的改变。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重任,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德育教育在学生思想中的渗透作用,“理”与“情”是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两个关键点,同样也是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突破口。在注重“情”的同时也不能忽略“理”,要把“情”和“理”相结合,让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教学中对“情”的运用
  “情”在德育过程中起催化剂的作用,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德育过程贯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充分挖掘出课文中的情感
  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都蕴含着人生哲理,都具有其特定的内涵,都有其内在情感,他们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良好素材,因此我们要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挖掘其内在情感,使这些情感滋润学生的心灵。像人教版的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邓小平爷爷植树》,在讲述时,应先声情并茂的把朗诵给学生听,营造出课文的氛围,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再引导学生进行精细的解剖文章,让学生思考文章分别从哪些角度,表达了邓小平爷爷什么样的情感。让学生通过一件小事,体会到邓爷爷无私的爱国爱民的情怀,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
  (二)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倾注自己的爱心
  无私的爱每一位学生是教师必须秉持的教师职业道德底线,因此,教师要把自己无私的爱倾注到每一位学生的身上,贯穿到语文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很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一生。而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也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影响的。教师要以自己无私的爱来感化学生,打动学生,赢得学生的信赖。
  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基础比较差或者是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来的学生,此时处于无私的爱的角度,应该对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对学生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信任,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信任,任何打压措施都是不可取的,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其闪光点,要注意挖掘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支持与肯定,再对学生的不足和缺点加以正确的引导,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使学生得到进步和提高,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改进自己缺点和不足。
  三、教学中对“理”的运用
  (一)教师要有明确的是非观
  “理”在小学语文德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教师要有明确的是非观,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首先自己要有明确的是非观,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点明自己的观点,明确是赞成还是反对,在是非面前要敢于表明自己的态度,杜绝教师模棱两可的是非态度,通过正确的是非观观,使学生能够判断是非,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同样,教师要倾注其大量的耐心针对学生理解能力差,是非观念弱等年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不可过高,根据最近发展区,设置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跳一跳就能达到的目标,不能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对学生的要求,若将学生的能力扩大化则对学生所设置的是非观的要求更多的只是徒劳。在教学过程中,以一颗真诚热爱的心对待学生,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进行说理,促使学生的信任感提升。学生接受的说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老师的态度,老师讲述时越和蔼可亲,和谐融洽,学生越是乐于接受老师的建议,教师也要注意说理的技巧,要善于将抽象的说理形象化,让说理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与理解。
  (二)培养学生获得健全人格
  如果说在小学语文德育工作中,“情”是基础,那“理”便是重要保障。“理”是对学生进行引导的一项重要手段。对学生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与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让学生体会到课文中的真善美,从而进一步拓展到生活中真善美,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在运用“理”来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循循善诱,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挖掘“理”,充分感受“理”。
  在讲解课文时,要与德育教育做到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理”的价值与意义,让学生充分理解“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采取不同的方式,使学生获得健全的人格。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爱迪生救妈妈》,这里有两点“理”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发展,第一点是爱迪生对母亲的孝心,第二点是爱迪生面对紧急情况临危不惧的品质,我们需要就这两点与学生展开交流沟通,一方面让他们懂得孝敬父母,另一方面让他们懂得遇到事情要临危不惧,冷静的思考问题,积极的寻求克服困难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通过对文章的学习贯彻落实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四、小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是在新课标的素质教育理念下提出的要求,而“理”与“情”是小学语文德育工作的两个出发点,“情”在德育过程中起催化剂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情”和“理”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在语文德育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样有利于把德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让学生快乐的成长。语文知识本身就有优越的情感魅力,给每一个语文老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情感载体,教师要学会利用课文本身去创设问题情境,与学生一起配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置身于课文情感环境当中,使语文教学真正活起来,让学生体验德育教育的魅力所在,使德育教育、德育体验生动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落实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使德育价值观有无限拓展的可能,使学生的情感价值得到升华,思想品质得到根本提高,从而实现新课改下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实现社会发展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裴凤玲.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情”与“理”[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刊),2013,7(20).
  [2] 徐志云.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3):108-111.
  作者简介:
  李文英,女,(1967-),汉族,大专学历,广东博罗,从事小学语文一级教师工作,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五小学)
其他文献
有人说,孩子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就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提高认识,理解良好学习习惯的概念及其作用  所谓习惯,就是
期刊
摘 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阅读的本身就是思考,思考才有疑问,有疑才有思。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而是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最终达到自行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思考;疑问;理解;感悟;掌握  质疑是通过提出问题而获
期刊
人类正步入一个以因特网为标志的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资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和科技变革的动力之一。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增加,教育资源极大丰富,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通畅广泛,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权威,这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体现,教育应该不断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正确引导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
期刊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该如何看待和落实这些规定,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作业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将作业成为学生成长中一种生活需要、学习需要。可见,按新课标精神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作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根据我的教学实践,应体会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生活化作业——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的确
期刊
学校近期一直在研究“适合的教育”这一理念,都说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回望我的教育历程,16年来,我一路追求的是什么呢?我的教育能否称得上适合?我扪心自问,思绪急促而艰难的萦回,在认真的思索之后,这些年的教育轨迹和心路历程也逐漸清晰了起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
期刊
摘 要:“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育健全的有力源泉。”这点明了美育在个人发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但在课程美育中人们往往认为责任只在音乐、美术等,却未能意识或重视到其它学科也都能够而且应该挖掘其中美的因素,适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从情感的体验中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语文学科的美育,可以有效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积累审美经验,提高审美鉴赏力,培养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期刊
生物学科是联系着自然环境又联系着社会与经济的独特学科,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生态环境知识,引导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同时,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倡导环保行为,对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可见,在进行环境教育方面,生物学科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可比的优势,同时也肩负着责无旁贷的时代使命。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有效开展环境教育,这是一个值得深思探讨的问题。根据当前环境教育的现状和要求,本人提出了一些设想。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各级学校的语文教学都有这项内容,但要求不完全一样。小学以学写记叙文为主,也要学写常用的应用文。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要求学生逐步做到: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有
期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人类的社会实践产生了数学,并且促进了数学的发展;而数学又服务于社会,成为人们
期刊
摘 要:小组合作式教学方式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之中,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对生物学科教学学习兴趣、有利构建与营造良好的“教师—学生”“学生—学生”之间良好的教学与学习氛围、有利于将高中生物课堂知识与技能传递由传统课堂教学灌输形式转为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与交流,并在公平、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之中共同进步。从小组分组优化、小组合作教学目标设定优化两个层面对高中生物小组合作教学优化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