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逐渐兴起,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和提高,为创建优美的农村水环境奠定了基础,同时这项工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于农村建设小型水利工程来说,具有面积广需求量大的特点,本文讲述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与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意建议。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建设 管理 维护 建议
1、引言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最基础设施,同时也是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就其项目建设的规模而言,它是最基础的小型项目,但是却关系到一个地区农业的发展的水平、农民的生活水平,存在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上存在工程和管理这两方面难题。工程上主要是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老化失修等;管理上则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投入、管理、维护不能到位。
2、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的分析
当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正在建设之中,很多地方都需要不断完善。经过对我国各省、市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调查考证,发现一些技术、管理方面的问题。
2.1建设标准低,没有科学统一的规划
在调查的众多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项目中发现,大多数地区没有符合客观实际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划标准,缺乏规范的指导、很多项目不尽合理,再加上资金短缺,则导致建设的水利工程标准低、工程效益不高,水利基础设施非常薄弱。
2.2管理比较粗放,工程项目老化失修
在已建成的工程项目中,管理工作比较粗放,缺乏相对科学的管理体制。对设施的维护改造工作不到位,出现水库淤积严重、蓄水量减小、设备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后不能及时得到维修、改造、管道锈蚀泄漏等问题。
2.3管理维护经费无保障
相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来说,由于项目工程较小,得不到国家经济上的全方位保障。地方政府也没有及时提供正常的维护改造费用,导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得不到维护,灌溉渠道缺口增多,致使田间供水秩序乱。
2.4调蓄能力差,出现水资源供需不当
部分水库的调蓄水能力较弱,径流、渠道利用不合理。其次由于雨水时空分布不均、河流水量逐年减少、地下水位降低,导致农田灌溉不均匀,再加上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用水量剧增,各地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水資源供需矛盾现象。
2.5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部分地区出现垦荒造地现象,天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源地失去含水能力、山泉断流、大面积水土流失、水环境恶化。再加上人为的破坏,致使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3、全面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标准与监管力度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必须综合工程项目的整体,建立科学机制,规范管理,发挥其长期效益。
3.1统一规划,提高标准
各地区在建设设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要根据地区特点制定科学统一的标准,编制出“水利发展白皮书”。要求各级单位在建设水利工程时必须申报工程的地点、投资、规模、施工单位、受益范围等等一系列信息,经过专业部门批准后方可动工。
3.2建立科学管理机制
水利部门要加强管理力度,实施科学、统一的管理模式,让布局规划贴近实际,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并且适时对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对项目施工过程严格要求,一切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设置专人进行重点管理,落实项目目标责任制,层层审批、步步监督,确保项目施工管理安全,促使小型水利工程规范有序发展。
3.3建立合理水费制度,提供资金保障
地方政府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要推进基层农业水价的改革,建立规范合理的水价收费制度。并且适时适量的采取政府拨款或者申请国家补助等方法,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经费与维护经费。在制定用水费用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农户的意愿,可以与农户商议具体收费标准,减少农户水费支出,同时确保水费能够返回维持运行。还可以制定相关合同,采取农户投资修建水利工程、农户管理,减少政府的干预,真正让农户得到收益。
3.4技术培养,科学治理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最大特点在于规模较小,但是具有长期的效益。因此规划建设必须具有长远眼光。水利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提高维护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时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顺应农业的发展,做到调蓄水合理,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自身效益,更好地服务大众。
3.5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
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杜绝胡乱开垦荒地现象的出现,实行退耕还林活动,保障地表植被、保障土地的含水量,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更要防止来自人为原因的破坏,加强配套实施,避免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
4、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根本任务在于项目施工的质量,设计者必须具备长远的目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立科学体制,统一监督管理,使施工过程更加合理、管理更加严格、确保具备长期经济效益,保证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为人民生活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华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的探讨.《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年20期。
[2]王美多.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研究--以法库县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为例 .《水利建设与管理》.2013年6期。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建设 管理 维护 建议
1、引言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最基础设施,同时也是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就其项目建设的规模而言,它是最基础的小型项目,但是却关系到一个地区农业的发展的水平、农民的生活水平,存在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上存在工程和管理这两方面难题。工程上主要是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老化失修等;管理上则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投入、管理、维护不能到位。
2、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的分析
当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正在建设之中,很多地方都需要不断完善。经过对我国各省、市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调查考证,发现一些技术、管理方面的问题。
2.1建设标准低,没有科学统一的规划
在调查的众多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项目中发现,大多数地区没有符合客观实际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划标准,缺乏规范的指导、很多项目不尽合理,再加上资金短缺,则导致建设的水利工程标准低、工程效益不高,水利基础设施非常薄弱。
2.2管理比较粗放,工程项目老化失修
在已建成的工程项目中,管理工作比较粗放,缺乏相对科学的管理体制。对设施的维护改造工作不到位,出现水库淤积严重、蓄水量减小、设备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后不能及时得到维修、改造、管道锈蚀泄漏等问题。
2.3管理维护经费无保障
相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来说,由于项目工程较小,得不到国家经济上的全方位保障。地方政府也没有及时提供正常的维护改造费用,导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得不到维护,灌溉渠道缺口增多,致使田间供水秩序乱。
2.4调蓄能力差,出现水资源供需不当
部分水库的调蓄水能力较弱,径流、渠道利用不合理。其次由于雨水时空分布不均、河流水量逐年减少、地下水位降低,导致农田灌溉不均匀,再加上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用水量剧增,各地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水資源供需矛盾现象。
2.5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部分地区出现垦荒造地现象,天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源地失去含水能力、山泉断流、大面积水土流失、水环境恶化。再加上人为的破坏,致使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3、全面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标准与监管力度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必须综合工程项目的整体,建立科学机制,规范管理,发挥其长期效益。
3.1统一规划,提高标准
各地区在建设设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要根据地区特点制定科学统一的标准,编制出“水利发展白皮书”。要求各级单位在建设水利工程时必须申报工程的地点、投资、规模、施工单位、受益范围等等一系列信息,经过专业部门批准后方可动工。
3.2建立科学管理机制
水利部门要加强管理力度,实施科学、统一的管理模式,让布局规划贴近实际,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并且适时对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对项目施工过程严格要求,一切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设置专人进行重点管理,落实项目目标责任制,层层审批、步步监督,确保项目施工管理安全,促使小型水利工程规范有序发展。
3.3建立合理水费制度,提供资金保障
地方政府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要推进基层农业水价的改革,建立规范合理的水价收费制度。并且适时适量的采取政府拨款或者申请国家补助等方法,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经费与维护经费。在制定用水费用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农户的意愿,可以与农户商议具体收费标准,减少农户水费支出,同时确保水费能够返回维持运行。还可以制定相关合同,采取农户投资修建水利工程、农户管理,减少政府的干预,真正让农户得到收益。
3.4技术培养,科学治理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最大特点在于规模较小,但是具有长期的效益。因此规划建设必须具有长远眼光。水利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提高维护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时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顺应农业的发展,做到调蓄水合理,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自身效益,更好地服务大众。
3.5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
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杜绝胡乱开垦荒地现象的出现,实行退耕还林活动,保障地表植被、保障土地的含水量,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更要防止来自人为原因的破坏,加强配套实施,避免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
4、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根本任务在于项目施工的质量,设计者必须具备长远的目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立科学体制,统一监督管理,使施工过程更加合理、管理更加严格、确保具备长期经济效益,保证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为人民生活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华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的探讨.《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年20期。
[2]王美多.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研究--以法库县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为例 .《水利建设与管理》.2013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