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常规是指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的顺序安排以及要求幼儿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常规的好与坏有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幼儿园;常规;“活”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所实行的教育方法也大相径庭。部分老师对于常规教育的观念存在一些偏差,在实践中幼儿园教师容易出现四种不良的常规教育类型:自由型、管制型、教条型和说教型。本文着重探讨幼儿园的常规管理。
一、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重要性
(一) 班级常规管理的含义
范摅《云溪友议》卷二:“其所试赋,则准常规;诗则依齐梁体格。何为常规?”常规即为:经常实行的规矩或规定。幼儿园常规是指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的顺序安排以及要求幼儿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常规的好与坏有直接的影响。
(二) 班级基本常规包含
幼儿园常规包含学习常规、活动常规及生活常规。其中学习常规可以保证幼儿有效完成启蒙阶段的知识学习,包括学本领时安静倾听,知道回答问题要举手等。活动常规涉及户外、室内活动的场地、活动时所需要的玩具材料等。生活常规包括进餐、如厕、午睡方面等,只有拥有良好的班级常规,幼儿的一日活动才会更顺利的开展。
(三) 班级常规管理的必要性
1. 幼儿教育需要常规教育:“常规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能让幼儿有序的进行活动,是为了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只有幼儿常规稳定了,才能保证幼儿在幼儿园里健康、活泼的成长。常规教育它不像一次教学活动那么有着显著的教育效果,它看似无形,但其实无处不在,它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有序进行的基础和前提。
2. 幼儿发展需要常规教育: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获取知识更重要,3~6岁是人的一生中重要的奠基时期也是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一个人独立于社会,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从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因此常规管理的好坏对幼儿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 抓好班级常规的具体要求
(一) 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每天接触到的都是一个个不同的幼儿,要了解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才能制定方针进行管理。例如班里的罗皓然,是个“皮大王”,喜欢打人,纪律也较差,因此在对他的常规管理上,需要比一般的幼儿多下一些功夫,在足够了解他的基础上,发现他的优点,因此在班里我经常选他做值日生,让他去管其他幼儿,从而让他来先约束自己。这个方法对于他来说很有成效。
(二) 常规教育要抓日常,日常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常规要从细小处开始,从幼儿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每日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幼儿刚进入小班,第一次走进集体生活,从那时起就要开始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常规教育:例如生活方面:饭前洗手、安静就餐、饭后擦嘴、穿脱衣服、安静入睡等。再如学习方面:不插队、不大声喧哗、不抢玩具、会整理物品、知道回答问题要举手等。每天在一日活动中重复,常规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三) 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常规教育要反复抓,抓反复。常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免不了有反复。现在有一个一致观点是: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21天就是三周。我们可以预定在这21天培养什么习惯,然后在这21天中着重关注这一习惯的培养。
三、 建立班级常规的具体措施
(一) 师幼共同交流制定规则
根据《指南》设定的相应目标“3~4岁的幼儿在提醒下,能遵守游戏和公共场所的规则。4~5岁的幼儿能感受规则的意义,并能基本遵守规则。5~6岁的幼儿能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孩子是活动的主体,如果一味地要求孩子做这样、做那样,不仅不能发挥孩子们创造的天赋,反而会限制他们的思维,变成强迫的命令。由幼儿制定规则,不仅能让幼儿有一种自豪感,而且制定的规则容易执行,这些规则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不需要别人提醒,就如同睡觉一样自然。
(二) 用音乐让幼儿规范幼儿的活动
音乐是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常接触到的东西,幼儿的许多规则的养成都是依靠音乐进行的。听音乐做指令。不同的音乐对应不同的指令,例如:学本领的音乐、搬椅子的音乐、洗手小便的音乐等,教师不需要说话,只要弹相应的音乐幼儿就能又快又安静的做好。
在音乐中学习常规。一些繁琐的常规运用说教式的教育幼儿很难接受,但是把它运用到音乐中去,变成一首好听的歌或者儿歌,就会好记很多。例如,用餐常规上的儿歌:“小手绢,四方方,拿起它,擦嘴巴。一二三,左右擦,嘴巴乐得笑哈哈。”旋律朗朗上口,比起常规的说教式事半功倍。
(三) 将奖励政策落实、具体化
幼儿对于老师表扬的话,奖励的东西非常重视,一句话,一个小贴纸都能开心一整天,适当地奖励对于班级常规的管理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对幼儿的奖励要一个奖励对应一件事,让幼儿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了才会得到奖励,从而再接再厉,没有得到奖励的幼儿也能由此知道要怎么做才能得到奖励。而不是因为幼儿今天穿得漂亮或者长得好看而進行奖励。例如,班里幼儿在进食方面习惯较差,喜欢在吃饭时讲话、东张西望,吃饭速度很慢,因此我实行了吃饭又快又好的小朋友得一个贴纸的规定,使用沙漏计时,在规定时间内吃完饭菜并不掉米粒的幼儿能得一个贴纸,规定实行后,班里幼儿进餐的习惯改正了很多,吃饭的速度也变得稍快了些。
(四) 用正确的语言对幼儿提出要求
在对幼儿的常规教育中,教师经常会用不要做某事来要求幼儿,例如“课间活动时不能乱跑”“洗手时不能玩水”“不能攻击其他幼儿”等,这些话都是一些否定的话,却没有做出正确的语言指导,例如,幼儿知道课间活动不能乱跑,可是课间活动到底能干什么,教师并没有交代。因此在常规教育时,教师应明确告诉幼儿该做的事,而不是禁止幼儿做不改做得事,告诉幼儿课间能够喝水、上厕所、自由的游戏,幼儿就能有目的地进行活动了,而不是盲目的。
对于一名新教师来说,班级管理是一门学问,在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中,往往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在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中,我也常常会说道:“为什么我们班的宝宝有时那么的不听话,管也管不住他们。”常规管理的问题是固然存在的,这也需要我不断地去探索学习,不断反思自己的管理行为,找到更适合本班的管理方法和策略,给幼儿一个美好的童年。
作者简介:吕晨洁,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千灯镇淞南幼儿园。
关键词:幼儿园;常规;“活”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所实行的教育方法也大相径庭。部分老师对于常规教育的观念存在一些偏差,在实践中幼儿园教师容易出现四种不良的常规教育类型:自由型、管制型、教条型和说教型。本文着重探讨幼儿园的常规管理。
一、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重要性
(一) 班级常规管理的含义
范摅《云溪友议》卷二:“其所试赋,则准常规;诗则依齐梁体格。何为常规?”常规即为:经常实行的规矩或规定。幼儿园常规是指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的顺序安排以及要求幼儿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常规的好与坏有直接的影响。
(二) 班级基本常规包含
幼儿园常规包含学习常规、活动常规及生活常规。其中学习常规可以保证幼儿有效完成启蒙阶段的知识学习,包括学本领时安静倾听,知道回答问题要举手等。活动常规涉及户外、室内活动的场地、活动时所需要的玩具材料等。生活常规包括进餐、如厕、午睡方面等,只有拥有良好的班级常规,幼儿的一日活动才会更顺利的开展。
(三) 班级常规管理的必要性
1. 幼儿教育需要常规教育:“常规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能让幼儿有序的进行活动,是为了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只有幼儿常规稳定了,才能保证幼儿在幼儿园里健康、活泼的成长。常规教育它不像一次教学活动那么有着显著的教育效果,它看似无形,但其实无处不在,它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有序进行的基础和前提。
2. 幼儿发展需要常规教育: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获取知识更重要,3~6岁是人的一生中重要的奠基时期也是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一个人独立于社会,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从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因此常规管理的好坏对幼儿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 抓好班级常规的具体要求
(一) 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每天接触到的都是一个个不同的幼儿,要了解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才能制定方针进行管理。例如班里的罗皓然,是个“皮大王”,喜欢打人,纪律也较差,因此在对他的常规管理上,需要比一般的幼儿多下一些功夫,在足够了解他的基础上,发现他的优点,因此在班里我经常选他做值日生,让他去管其他幼儿,从而让他来先约束自己。这个方法对于他来说很有成效。
(二) 常规教育要抓日常,日常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常规要从细小处开始,从幼儿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每日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幼儿刚进入小班,第一次走进集体生活,从那时起就要开始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常规教育:例如生活方面:饭前洗手、安静就餐、饭后擦嘴、穿脱衣服、安静入睡等。再如学习方面:不插队、不大声喧哗、不抢玩具、会整理物品、知道回答问题要举手等。每天在一日活动中重复,常规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三) 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常规教育要反复抓,抓反复。常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免不了有反复。现在有一个一致观点是: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21天就是三周。我们可以预定在这21天培养什么习惯,然后在这21天中着重关注这一习惯的培养。
三、 建立班级常规的具体措施
(一) 师幼共同交流制定规则
根据《指南》设定的相应目标“3~4岁的幼儿在提醒下,能遵守游戏和公共场所的规则。4~5岁的幼儿能感受规则的意义,并能基本遵守规则。5~6岁的幼儿能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孩子是活动的主体,如果一味地要求孩子做这样、做那样,不仅不能发挥孩子们创造的天赋,反而会限制他们的思维,变成强迫的命令。由幼儿制定规则,不仅能让幼儿有一种自豪感,而且制定的规则容易执行,这些规则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不需要别人提醒,就如同睡觉一样自然。
(二) 用音乐让幼儿规范幼儿的活动
音乐是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常接触到的东西,幼儿的许多规则的养成都是依靠音乐进行的。听音乐做指令。不同的音乐对应不同的指令,例如:学本领的音乐、搬椅子的音乐、洗手小便的音乐等,教师不需要说话,只要弹相应的音乐幼儿就能又快又安静的做好。
在音乐中学习常规。一些繁琐的常规运用说教式的教育幼儿很难接受,但是把它运用到音乐中去,变成一首好听的歌或者儿歌,就会好记很多。例如,用餐常规上的儿歌:“小手绢,四方方,拿起它,擦嘴巴。一二三,左右擦,嘴巴乐得笑哈哈。”旋律朗朗上口,比起常规的说教式事半功倍。
(三) 将奖励政策落实、具体化
幼儿对于老师表扬的话,奖励的东西非常重视,一句话,一个小贴纸都能开心一整天,适当地奖励对于班级常规的管理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对幼儿的奖励要一个奖励对应一件事,让幼儿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了才会得到奖励,从而再接再厉,没有得到奖励的幼儿也能由此知道要怎么做才能得到奖励。而不是因为幼儿今天穿得漂亮或者长得好看而進行奖励。例如,班里幼儿在进食方面习惯较差,喜欢在吃饭时讲话、东张西望,吃饭速度很慢,因此我实行了吃饭又快又好的小朋友得一个贴纸的规定,使用沙漏计时,在规定时间内吃完饭菜并不掉米粒的幼儿能得一个贴纸,规定实行后,班里幼儿进餐的习惯改正了很多,吃饭的速度也变得稍快了些。
(四) 用正确的语言对幼儿提出要求
在对幼儿的常规教育中,教师经常会用不要做某事来要求幼儿,例如“课间活动时不能乱跑”“洗手时不能玩水”“不能攻击其他幼儿”等,这些话都是一些否定的话,却没有做出正确的语言指导,例如,幼儿知道课间活动不能乱跑,可是课间活动到底能干什么,教师并没有交代。因此在常规教育时,教师应明确告诉幼儿该做的事,而不是禁止幼儿做不改做得事,告诉幼儿课间能够喝水、上厕所、自由的游戏,幼儿就能有目的地进行活动了,而不是盲目的。
对于一名新教师来说,班级管理是一门学问,在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中,往往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在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中,我也常常会说道:“为什么我们班的宝宝有时那么的不听话,管也管不住他们。”常规管理的问题是固然存在的,这也需要我不断地去探索学习,不断反思自己的管理行为,找到更适合本班的管理方法和策略,给幼儿一个美好的童年。
作者简介:吕晨洁,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千灯镇淞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