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视野里看到真实的事物(组诗)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u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牵牛花杯里的露珠是甜的
  成熟的谷子的头是低的
  走出篱笆墙的视野是开阔的
  树梢上的白云一直尾隨
  我把头抵在车窗上
  让他认清我对宽广痴迷的模样
  阡陌中的广阔与繁茂
  飞快的隐退
  又飞快的迎面而来
  把我被禁锢的思路打开
  二
  大厦门前的银杏树是笔直的
  我们的身影也是笔直的
  这件事云可以作证
  所有的事物
  都朝着自己的方向发展着
  新时代的风吹到了望儿山脚下
  吹红了疗养院里的葡萄架
  蝉鸣奏响夕阳红的序曲
  温泉水洗涤慈母半世的疲惫
  温馨和被温馨之间
  被惬意和优雅包围着
  茶道和棋道之间
  只有身临其境
  才能品出无穷无尽的美妙
  三
  碧海蓝天下
  允许你展示优美的线条
  允许北海的风对你肆意的抚慰
  也允许同行者抛过来异样的目光
  海鸟挑逗着背景石上的大乌鱼
  水是连天的通道
  在乐园的一个浪潮打来时
  你可以随意抓住身边一个陌生人
  作为救命稻草
  只有自然和美的结合
  才能让你大胆放松露出真实的笑
  视野被画面感动
  画面让宏伟蓝图成真
  为如微尘的我
  是滨城人而骄傲
其他文献
很久没有一部中国电影能让我感觉到这么五味杂陈了,上一次让我有这种感觉的应该是《驴得水》。但《驴得水》相比于《我不是药神》更像是发生在平行时空的辛辣寓言,而后者却是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实映射。  《我不是药神》里每个主要人物都至少有着个人与外界的双重矛盾,有的甚至是三重。而这一切矛盾都围绕着病与药,命与钱而展开。所有人的命运因为生命的挣扎而交织在一起,在不断升级的冲突中推动剧情演进,然后揭示出医
期刊
A  天气预报说,这场绵延数日的降雨要结束了。  但今天还是湿漉漉的,有人支着伞,也有人和她一样,素面朝天在街上走,彼此并不觉得突兀。  这是驶过的第六辆公交车了。站台上依旧人头攒动,她目送挤得像沙丁鱼罐头样的公交车晃悠着开走,又狠狠捏了自己一把。“你还在等什么?”她问自己,“你真的想露宿街头吗?还是要灰溜溜地回到那个毫无温度的遥远的家?”  又一辆公交车进站,人们一拥而上,一个扎着马尾的女孩儿收
期刊
大美营口  河海交融  条条大路通南北  已把天堑变通途  这里鱼蟹满仓  这里稻谷丰盈  大美营口  千古风流  俊美的辽河  赋予滨海人灵性  这里天辽地宁  这里海阔山清  大美營口  历史厚重  几亿年的金牛山  见证了百年港城  这里发展久远  这里人杰地灵  大美营口  修仙养生  美丽的赤山  是朝拜者的圣地  魅力的望儿山  将母爱传承  啊!大美营口  美味的海鲜香天下  脆甜的
期刊
亚特兰蒂斯乐园里的人鱼公主  从北海赶来的风  裹夹着潮湿的溺爱  一下下,抚摸  这泥塑的脸颊和闪光的鳞片  你眨动一下蓝色美瞳  在沸腾的烈焰和尖叫中  渐渐活了过来  金色长发,轻轻地飘  你从西方跋山涉水而来  血液里涌动着纯洁和高尚  日复一日  眺望满载归来的渔船  我知道,你在等  等那个拥有大地一样的皮肤  黑宝石般眼睛的人  他身上有阳光的味道  人间有爱  七月,人间开始动荡不
期刊
人民医院是新建的,阳光也是新鲜的  有一股淡淡的来苏水味道  那片阳光从候诊大厅屋顶那片透明的玻璃  上洒下来,落在新鲜的地砖上  让走过的人心生希望。洒在那些花草上  花草长得茁壮而艳丽  我知道不久就医的人会陆续到来  这些阳光会伸出温暖的手  会用亲和的语言抚慰,会把信心布满  每双渴盼的眼睛,而我更希望  患病的人会越来越少,这个空旷  的大厅只有阳光游走,只有水池里的鲤鱼畅快地游  只有
期刊
得闲一周,到千朵莲花山小住。五月的山间有神仙般的日子。空气、草木、流水、远山,都青涩鲜嫩。特别是山南山北的梨花,如雪似云,更衬着千山迭翠、春色可餐。来到这里什么都不需做,只静静坐在石径的台阶上望望天,看看山,听听风。这里自动屏蔽世俗声,在自然面前,人类和其他万物一样,只能满怀感恩。  晚间茶叙。泉水、泡茶、对饮,旧日时光里的趣事窘事随着茶水越来越浓。茶杯、粗瓷、淡青色,一如渐渐合围而来的暮色。由木
期刊
说起狗,在上世纪九六年之前,是说什么也不会想到我的生命中会与一条狗有缘。因为,我是因怕狗而最讨厌狗的。  改变我的,是一九九六年的夏天。那时,我家居住在城边一座自盖的二层小楼,楼前有一棵高大的枣树、几棵葡萄架起的凉棚和一片种着花草蔬菜的院子。那是个充盈着绿意与温馨的院子。只是,夏天的某一日中午,从班上回家打开门一看,室内的东西被翻得乱七八糟,脑袋“轰”地一声:进小偷了!当时,并未怕被偷走了什么东西
期刊
那三孔石头窑依山势而建,门前是一条大道,大道的边沿上长满了一种结着豆荚的带刺植物,我们叫它“狐狸木”,树丛下是峪里河,以河为界,是两个县。这三孔石头窑孤零零地矗立在河边,没有主人,也不属于任何一个村落,人们干脆叫它“三孔窑”。  我爷爷虽然能把山顶上那两座古庙的来历讲得头头是道,却说不清楚这三孔石头窑的主人是谁。每次去姥姥家我们都经过这里。幼年时,我记得它没有门窗,一下雨,放羊人就急忙往三孔窑里赶
期刊
善良如风  儿时,因为父母的勤劳,家境还算殷实,而邻居家,总是早早地开始借粮,聊以打发岁月。  每年青黄不接之际,便是邻居拿着撮箕来我家端粮食的时候。每每,我看到母亲总是往他的撮箕里使劲装,满满地紧紧地,如在打夯,如在筑墙,那般坚实,生怕亏欠了他。而第二年,归还粮食的时候,母亲总说家里陈粮还多,让他再等等。有时一等,母亲就忘记了,邻居仿佛也忘记了。  有一次,邻居也许是良心发现,终于提起还粮的事。
期刊
老爸的扁担挑了一辈子,跟爸一样实诚。  那还是分家时,爷爷特意给的,说爸力大能干,是个能扛活的人。  那时候,在那个叫秀水的小山村,爸就用这根扁担挑柴,挑米,挑货郎,也挑起了我的童年。爸跟扁担形影不离,故事,也因扁担而起。  二婶是我的亲婶子,也是我家的邻居。二叔因为下矿,一次矿难中三十出头就没了,只留下二婶和刚出月的孩子。村里人都说二婶命硬,犯白虎,克夫。二婶不好再嫁,别人也不敢给介绍。她一面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