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社会正面临深刻的时代变革,“急死了”“累死了”“烦死了”等新语境折射出社会心态失衡和人们精神世界迷茫的社会现实。对此,作为承载社会责任,传播思想文化的报纸副刊,该如何作为?文章就此结合一些媒体的实践和个人的思考,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倡导慢生活,培育慢文化,是新时期副刊应该肩负的重要文化担当。因为,培育慢文化更有助于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心态,规避转型期间社会风险,从更深层次上说,这是当下副刊人担当文化责任的长远意义所在。
关键词:精神世界迷茫;媒体作为;慢生活;慢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7-0056-02
一、引 言
作为整张报纸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副刊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承载着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提供进步精神产品的重任,金庸先生曾形容副刊是“报纸的灵魂”,可见其对副刊地位与功能的重视。许多报纸副刊在宣传解放思想、传播先进文化、凝聚民族力量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汶川、玉树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宣传中,副刊起到了鼓舞斗志、振奋人心的积极作用。
不同时期,面临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现实语境,副刊所承载的文化担当和社会责任也不尽相同。总体而言,目前的社会现实是怎样的呢?“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正成为普世价值,世人纷纷卷进“快”的磁场:速食、速写、速读、速效、速配……爱“快进”,狂“刷新”,生活像拧紧了的发条,人们长年累月地忙忙碌碌着。有人说,中国成了“急之国”,我们快速地消耗着自己,努力找寻着一切,却唯独没有追随自己的精神和灵魂。正如著名歌手约翰•列侬的感叹一样,“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离我们而去。”
客观而言,“急死了”“累死了”“烦死了”等新语境折射的是社会深刻转型的时代背景,旧的思想观念、文化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而新的文化体系尚在探索重构之中,必然会出现新旧文化的冲突,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碰撞,先进文化与腐朽文化良莠难分的局面,从而导致社会价值判断混乱,社会心态失衡,精神世界迷茫等现象。
为此,作为大众文化传播重要载体的报纸副刊,如何担当起文化建设的责任,是当下办好副刊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倡导慢生活,培育慢文化,是新时期副刊应该肩负的重要文化担当。
二、旗帜鲜明地倡导慢生活
面对国人“焦郁碌”的群体性心态,一些报纸副刊正在积极探索,发挥自身潜移默化独特的功能,尝试把先进文化的因子植于人们的大脑,帮助读者找回失落的精神和灵魂。
先来看一组文章的标题:《慢生活》(扬子晚报)《呼唤慢生活》(今晚报)《何不让我们的生活“慢下来”》(辽沈晚报)《让我们慢慢享受生活》(燕赵晚报)《快来享受慢生活》(北京青年报);《慢生活:慢是一种能力》(广州日报)《慢慢开始慢生活》(城市晚报)《慢生活更接近幸福》(西安晚报)《像名人那样慢生活》(南方日报)《让生活慢下来的10条“金科玉律”》(每日新报);《将慢生活进行到底》(巢湖日报);《“慢生活”:一种优雅的境界》(京江晚报)。
或者是巧合,这些都是近年陆续发表在各报副刊上有关“慢生活”的稿件,仅从标题来解读,这些文章既有倡导慢生活的新理念,也有引导人们如何享受慢生活的实践经验,既表达了作者坚持慢生活的信念,又体现了众多报纸副刊推崇慢生活的编辑思想。
京江晚报在副刊“江花”版上开设了“心灵智慧”、“闲情偶寄”和“诗性阅读”等栏目,不少文章都经得起慢慢咀嚼和品味,潜移默化中引导读者慢阅读,慢思考,享受慢生活的平静,品味慢生活的诗意。在字里行间渗透着编者的用意:慢一点,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脚步。京江晚报副刊“江花”版,既是报纸的“后花园”,也是读者心灵的驿站,读者常常在这里或淡然莞尔,或者泯然释怀,收获着心灵的感动与共鸣,这正成为许多读者的共识。
“压力谁都会有,谁都能感受到压力的存在。我们该如何面对压力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也许最好的办法是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一杯水的重量》)“减压,是繁华世界的纯粹回归,回到最初久违的生活,这是Smartliving给您的一个贴心提示而已!”(《回到最简单的生活方式》)“喜欢在静静的夜里读书或者写字,思绪会如潮奔涌。”(《静夜,那一缕幽香》)“常常记得慢下来,欣赏秋天的美景,一来不辜负大自然的馈赠,二来也不辜负自己的辛劳……”(《岁月初静人初安》)。
在这一系列文章背后,我们发现,京江晚报副刊正在尝试转变读者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浮躁麻木的心态,旗帜鲜明地倡导市民享受慢生活,改变人们“荷包鼓了,心灵却饥渴了”(范敬宜语)的现状。着力培育慢文化,让读者在副刊里享受慢生活,也成为越来越多报纸副刊的新定位,有的报纸副刊版直接定名为《慢生活》。
当然,倡导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慢生活家”卡尔•霍诺说,放慢速度不是教导人们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慢”是“快”的基础,慢下步子,才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生活或工作定位,不会迷失自己。有关资料显示:“慢生活”是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积极的奋斗,也是对人生的高度自信。
事实上,慢,是一种生活态度,又是一种文化。中国自古就有慢文化的传统。“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活脱脱讲出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闲适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笔下悠然的慢生活文化,是多么令人羡慕的生活意境。
西方一位哲人曾感叹,“大多数人在追求快乐时急得上气不接下气,以至于和快乐擦肩而过。”副刊倡导慢生活,可以引导更多的人留住快乐,拥有幸福。帮助更多读者在集体失落中寻找丢失的精神家园,这不仅是新时期副刊应该肩负的文化担当,也是副刊担当社会责任的神圣使命。
2010年年初,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在参加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新春茶话会时表示,希望报纸副刊在推进全民阅读及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独特作用。引导全民慢阅读,享受慢生活,培育慢文化,其实正是副刊的“独特作用”所在。
三、培育慢文化从副刊人做起
《尚书》有云:“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新的编辑理念确立后,更关键的着力点在于副刊人自己的坚守。
厚报时代意外出现的减“副”热潮,令副刊逐渐趋于萎缩或被边缘化的境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副刊人的心态和作为。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处于外扰与内乱的纠结状态,也或多或少对副刊编辑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说过,“我们谁能够大言不惭地宣布,现在这个世界的弊病与我们无关?”所以,培育慢文化首先要从培育副刊人自己的修养做起。如果副刊人没有良好的心境,自己不能慢下来,必然无法担当精神守望者的角色。记得胸中常常用古今浇灌,腹中有书气自华,从而避免尘俗生其间,少一些急功近利,便不会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需要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不只是注意自己的脚下”。相对于“新闻人”,副刊人就应该是那些仰望星空的人。白岩松2011年3月在镇江主持长三角协调会市长论坛时感叹道,“现在是高速时代,都在追求快,再过几年,中国人就会明白慢下来的价值。”其实,副刊人就应该是“明白慢下来的价值”的那些仰望星空的人。用凤凰卫视主持人许戈辉的话来说,“唯有慢下来,才能沉淀自己,才能从容地面对这个世界。”
原晓娟,时尚美食杂志的编辑,生命之花在35岁时凋零。临终前,她在博客中写道:“这就是我们的悲哀:不到永远失去的时候,不懂慢生活的必要性。我想,我们的生活太过于匆忙,以至于失去了生活的本来意义。我们甚至忘记了内心真正的需要,忘记了身体的真实感受。”
只有以淡定的情怀面对内外纷扰的现实环境,副刊编辑才能以积极的作为倡导慢生活,实现培育慢文化的目的。文化性是副刊的本质属性。面对不断更新的社会文化,副刊应该积极反映大众文化,主动迎合大众的文化需求,就培育慢文化而言,副刊编辑要着力开掘漫生活的文化内涵,多为读者提供心灵鸡汤,多侧面抚慰人们的情感世界,联结人们的文化认知,满足人们的感性文化需求。
具体来说,副刊编辑要通过策划版面栏目和精心组织、撰写、遴选文章,吸引读者,影响读者,不仅仅要引导读者的慢生活意识,还要指导读者慢生活的方式,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培育慢文化。告诉读者该怎样慢餐饮、慢工作、慢运动、慢读书、慢旅行、慢休闲。教会读者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种关系中寻找平衡支点,让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在快餐化的世界里,体会思考的乐趣。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适当地放慢速度,以豁达和欣赏的心态来感受周围的人和事。要教会不同的人群,以不同的方式,引入慢生活,引领读者在慢生活里回归自然,珍惜生活,珍惜爱人、家人和朋友,享受真情真爱,从而领悟慢文化的精髓。
平心而论,眼下副刊版面比重的减少,其实只是报纸结构的失衡,副刊承载与担当的责任并没有因此而削弱。副刊只有真正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才能保障副刊的自身生存与发展,从而枝繁叶茂、生生不息。当然,没有思想的高度和文化的深度,再厚的报纸也是浅薄的。如果报纸副刊社会功能缺失了,那才是更致命的责任缺位。否则,面对清华大学教授、著名新闻学者李希光说的“媒体社会良知的功能已经丧失”的论断,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辩驳?
坚守社会良知,其实已不仅仅是副刊的文化责任,更是报纸的社会责任。因为,培育慢文化更有助于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心态,规避转型期间社会风险,从更深层次上说,这是当下副刊人担当文化责任的长远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吴少强.报纸副刊的文化责任[J].新闻前哨,2010(1).
[2] 于全义.副刊如何实现“留客”的最大化[J].青年记者,2011(1).
[3] 黄晴.闲话“慢”生活[N].人民日报,2011-02-18.
关键词:精神世界迷茫;媒体作为;慢生活;慢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7-0056-02
一、引 言
作为整张报纸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副刊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承载着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提供进步精神产品的重任,金庸先生曾形容副刊是“报纸的灵魂”,可见其对副刊地位与功能的重视。许多报纸副刊在宣传解放思想、传播先进文化、凝聚民族力量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汶川、玉树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宣传中,副刊起到了鼓舞斗志、振奋人心的积极作用。
不同时期,面临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现实语境,副刊所承载的文化担当和社会责任也不尽相同。总体而言,目前的社会现实是怎样的呢?“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正成为普世价值,世人纷纷卷进“快”的磁场:速食、速写、速读、速效、速配……爱“快进”,狂“刷新”,生活像拧紧了的发条,人们长年累月地忙忙碌碌着。有人说,中国成了“急之国”,我们快速地消耗着自己,努力找寻着一切,却唯独没有追随自己的精神和灵魂。正如著名歌手约翰•列侬的感叹一样,“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离我们而去。”
客观而言,“急死了”“累死了”“烦死了”等新语境折射的是社会深刻转型的时代背景,旧的思想观念、文化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而新的文化体系尚在探索重构之中,必然会出现新旧文化的冲突,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碰撞,先进文化与腐朽文化良莠难分的局面,从而导致社会价值判断混乱,社会心态失衡,精神世界迷茫等现象。
为此,作为大众文化传播重要载体的报纸副刊,如何担当起文化建设的责任,是当下办好副刊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倡导慢生活,培育慢文化,是新时期副刊应该肩负的重要文化担当。
二、旗帜鲜明地倡导慢生活
面对国人“焦郁碌”的群体性心态,一些报纸副刊正在积极探索,发挥自身潜移默化独特的功能,尝试把先进文化的因子植于人们的大脑,帮助读者找回失落的精神和灵魂。
先来看一组文章的标题:《慢生活》(扬子晚报)《呼唤慢生活》(今晚报)《何不让我们的生活“慢下来”》(辽沈晚报)《让我们慢慢享受生活》(燕赵晚报)《快来享受慢生活》(北京青年报);《慢生活:慢是一种能力》(广州日报)《慢慢开始慢生活》(城市晚报)《慢生活更接近幸福》(西安晚报)《像名人那样慢生活》(南方日报)《让生活慢下来的10条“金科玉律”》(每日新报);《将慢生活进行到底》(巢湖日报);《“慢生活”:一种优雅的境界》(京江晚报)。
或者是巧合,这些都是近年陆续发表在各报副刊上有关“慢生活”的稿件,仅从标题来解读,这些文章既有倡导慢生活的新理念,也有引导人们如何享受慢生活的实践经验,既表达了作者坚持慢生活的信念,又体现了众多报纸副刊推崇慢生活的编辑思想。
京江晚报在副刊“江花”版上开设了“心灵智慧”、“闲情偶寄”和“诗性阅读”等栏目,不少文章都经得起慢慢咀嚼和品味,潜移默化中引导读者慢阅读,慢思考,享受慢生活的平静,品味慢生活的诗意。在字里行间渗透着编者的用意:慢一点,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脚步。京江晚报副刊“江花”版,既是报纸的“后花园”,也是读者心灵的驿站,读者常常在这里或淡然莞尔,或者泯然释怀,收获着心灵的感动与共鸣,这正成为许多读者的共识。
“压力谁都会有,谁都能感受到压力的存在。我们该如何面对压力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也许最好的办法是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一杯水的重量》)“减压,是繁华世界的纯粹回归,回到最初久违的生活,这是Smartliving给您的一个贴心提示而已!”(《回到最简单的生活方式》)“喜欢在静静的夜里读书或者写字,思绪会如潮奔涌。”(《静夜,那一缕幽香》)“常常记得慢下来,欣赏秋天的美景,一来不辜负大自然的馈赠,二来也不辜负自己的辛劳……”(《岁月初静人初安》)。
在这一系列文章背后,我们发现,京江晚报副刊正在尝试转变读者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浮躁麻木的心态,旗帜鲜明地倡导市民享受慢生活,改变人们“荷包鼓了,心灵却饥渴了”(范敬宜语)的现状。着力培育慢文化,让读者在副刊里享受慢生活,也成为越来越多报纸副刊的新定位,有的报纸副刊版直接定名为《慢生活》。
当然,倡导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慢生活家”卡尔•霍诺说,放慢速度不是教导人们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慢”是“快”的基础,慢下步子,才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生活或工作定位,不会迷失自己。有关资料显示:“慢生活”是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积极的奋斗,也是对人生的高度自信。
事实上,慢,是一种生活态度,又是一种文化。中国自古就有慢文化的传统。“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活脱脱讲出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闲适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笔下悠然的慢生活文化,是多么令人羡慕的生活意境。
西方一位哲人曾感叹,“大多数人在追求快乐时急得上气不接下气,以至于和快乐擦肩而过。”副刊倡导慢生活,可以引导更多的人留住快乐,拥有幸福。帮助更多读者在集体失落中寻找丢失的精神家园,这不仅是新时期副刊应该肩负的文化担当,也是副刊担当社会责任的神圣使命。
2010年年初,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在参加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新春茶话会时表示,希望报纸副刊在推进全民阅读及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独特作用。引导全民慢阅读,享受慢生活,培育慢文化,其实正是副刊的“独特作用”所在。
三、培育慢文化从副刊人做起
《尚书》有云:“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新的编辑理念确立后,更关键的着力点在于副刊人自己的坚守。
厚报时代意外出现的减“副”热潮,令副刊逐渐趋于萎缩或被边缘化的境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副刊人的心态和作为。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处于外扰与内乱的纠结状态,也或多或少对副刊编辑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说过,“我们谁能够大言不惭地宣布,现在这个世界的弊病与我们无关?”所以,培育慢文化首先要从培育副刊人自己的修养做起。如果副刊人没有良好的心境,自己不能慢下来,必然无法担当精神守望者的角色。记得胸中常常用古今浇灌,腹中有书气自华,从而避免尘俗生其间,少一些急功近利,便不会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需要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不只是注意自己的脚下”。相对于“新闻人”,副刊人就应该是那些仰望星空的人。白岩松2011年3月在镇江主持长三角协调会市长论坛时感叹道,“现在是高速时代,都在追求快,再过几年,中国人就会明白慢下来的价值。”其实,副刊人就应该是“明白慢下来的价值”的那些仰望星空的人。用凤凰卫视主持人许戈辉的话来说,“唯有慢下来,才能沉淀自己,才能从容地面对这个世界。”
原晓娟,时尚美食杂志的编辑,生命之花在35岁时凋零。临终前,她在博客中写道:“这就是我们的悲哀:不到永远失去的时候,不懂慢生活的必要性。我想,我们的生活太过于匆忙,以至于失去了生活的本来意义。我们甚至忘记了内心真正的需要,忘记了身体的真实感受。”
只有以淡定的情怀面对内外纷扰的现实环境,副刊编辑才能以积极的作为倡导慢生活,实现培育慢文化的目的。文化性是副刊的本质属性。面对不断更新的社会文化,副刊应该积极反映大众文化,主动迎合大众的文化需求,就培育慢文化而言,副刊编辑要着力开掘漫生活的文化内涵,多为读者提供心灵鸡汤,多侧面抚慰人们的情感世界,联结人们的文化认知,满足人们的感性文化需求。
具体来说,副刊编辑要通过策划版面栏目和精心组织、撰写、遴选文章,吸引读者,影响读者,不仅仅要引导读者的慢生活意识,还要指导读者慢生活的方式,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培育慢文化。告诉读者该怎样慢餐饮、慢工作、慢运动、慢读书、慢旅行、慢休闲。教会读者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种关系中寻找平衡支点,让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在快餐化的世界里,体会思考的乐趣。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适当地放慢速度,以豁达和欣赏的心态来感受周围的人和事。要教会不同的人群,以不同的方式,引入慢生活,引领读者在慢生活里回归自然,珍惜生活,珍惜爱人、家人和朋友,享受真情真爱,从而领悟慢文化的精髓。
平心而论,眼下副刊版面比重的减少,其实只是报纸结构的失衡,副刊承载与担当的责任并没有因此而削弱。副刊只有真正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才能保障副刊的自身生存与发展,从而枝繁叶茂、生生不息。当然,没有思想的高度和文化的深度,再厚的报纸也是浅薄的。如果报纸副刊社会功能缺失了,那才是更致命的责任缺位。否则,面对清华大学教授、著名新闻学者李希光说的“媒体社会良知的功能已经丧失”的论断,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辩驳?
坚守社会良知,其实已不仅仅是副刊的文化责任,更是报纸的社会责任。因为,培育慢文化更有助于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心态,规避转型期间社会风险,从更深层次上说,这是当下副刊人担当文化责任的长远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吴少强.报纸副刊的文化责任[J].新闻前哨,2010(1).
[2] 于全义.副刊如何实现“留客”的最大化[J].青年记者,2011(1).
[3] 黄晴.闲话“慢”生活[N].人民日报,201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