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贬值是社会的进步
大学生失宠,如果放在10年前,那肯定是天要塌下来的大事。但今非昔比,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在高等教育上的投入逐年增加,大学生的拥有量呈几何数的增加。而且现在不再是大学生选择市场,而是市场择优选择大学生。
大学生身份贬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社会的进步,文化的进步,文明的进步。过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因为读书人少,大学生少。现在就不同了,从提高民族的素质着眼,国家重视发展高等教育,大学的门多了,国人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多了,千军万马挤在一条独木桥上的悲壮已不复存在。
当然,大学生身份贬值,并不是说大学生的价值在贬值。国家对人才,昨天重视,今天重视,将来也会重视,任何社会都不会拒绝人才。不唯身份唯价值,由过去的重数量到今天的重质量,这是一个质的飞跃,这是一个国家进步的表现,这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面对大学生身份贬值,大学生应该认真反思,既要认同社会发展规律、认同市场选择,也要扪心自问,寒窗数载,自己是不是学到了真本事,是不是有能力接受社会的选择和考验。
摘自东北网
恶搞和骂街不是言论自由
自由发言是互联网给予网民的重要权利。网民掌握了话语权,于是论坛和新闻跟帖板在中国迅猛发展。在喧嚣的论坛上充斥着基于不同价值观念的各式辩论,充斥着对主流和中心的消解,充斥着骂街和恶搞。
应该承认,话语权的民间化是诸如民主、自由等概念的重要保障。这种民间话语权善用能产生巨大的正面力量。但一些情绪化的宣泄也打着言论自由的口号大行其道。网络提供了表达的自由和民主,但是悲哀的现状是这些优点被糟蹋了,话语权的民间化被滥用了。话语精英退场了,新的民间权威粉墨登场。我们原来希望互联网的言论能够成为健全社会各项制度和生活的强大平台,结果变成了胡乱冲撞的自由市场。
网上言论之所以如此杂七杂八,这里面有非常深刻的原因可以挖掘,比如社会转型,思想多元等。但是,各个网站为了吸引眼球,表现出的媚态也让人担忧。另外,网民的自身修养也有待提高,虽然网络是虚拟的,但是网络空间也是公共场所,污言秽语也是污染环境。
摘自东北网
中国城市失落了“心”
中国的城市规划师沿用了美国模式,因此实在很难说出深圳、厦门、北京与美国的亚特兰大、芝加哥、达拉斯有什么区别。可以想见,这种城市规划只是取其最容易的方法:拆掉旧的住宅区,拆掉任何挡住新住宅楼、摩天大厦和购物中心的东西,因此最终规划出的只是一张日益复杂的基础设施网,而不是充满灵魂和热情的现代居住社区。
在这里,实用性和商业化的思维战胜了人性化和具同情心的态度。但是,他们唯独忘记了一点:我们城市的终极目标是宜居的人类社区,而不是为机器人建造的居所。
中国的城市变得越来越“实用”,越来越摩登,购物和出行都更方便,但它们似乎丢掉了自己的根、魅力和个性。硕果仅存的一些传统寺庙和景点被重修也是出于发展旅游业的需要,而且人们很快就能游遍。
虽然,把过去和未来结合起来是需要时日的,就如同真正为人民和社区服务的和谐幸福社会也需要假以时日一样,但是如果中国城市和它的居民都不珍视自己的“心”,外人就更难感受并欣赏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了。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
夸大“打架成本”培养不出法制观念
为了改变农民工不计违法后果导致打架斗殴案件,某地警方推出了“打架成本公示”,把打架成本用等式加以具象化,这样的形式不可谓不活泼。
很多农民工的法治意识的确淡薄,但是不能因为某个群体不懂法就为了贪图省事简化甚至扭曲法律的规定,给公民一些被夸大了的违法成本概念。牵连甚至是连坐,这样的警示或许是具有威慑力的,但却是不合法的。公安机关作为执法机关,其言行本身就应该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而不能对法律不甚了解的其他公民进行随性的解释。
违法,就请充分利用有效的普法渠道尽可能准确地告知公民个体,难道现有的法律条款还不足以达到震慑犯罪的作用吗?利用信息不对称来威吓公民,公民的法制观念也不会从不合法的司法警示中培育起来。
对于一个正在构建中的法制社会,被夸大了的违法成本本身所带有的违法性,往往与司法所要制裁的某些违法行为对法治秩序的伤害一样大。因为它所牺牲掉的,不仅仅是公民对于法律本身的正确认识与知情机会,更是每个公民心中对于善良、秩序以及正义的最朴素信仰。
摘自《新京报》
荧光屏上还是少些浮躁气
如今,在舞台和荧屏上最时新也最普遍的装扮,无论是主持人还是演员,追求的都是另类和出位。笔者无意贬低那些活跃在电视观众面前的演员和电视工作者,也不想否定年轻人爱好流行与追求时尚的热情。青春男女热爱生活精力旺盛,想借适合于他们口味的娱乐活动来松弛工作与学习带来的紧张压力,这是他们应该享受的生活权利,谁也无权干预。
我们想说的只是,时尚是一种美的麻醉剂,也是会令人丧失判断力的迷魂药,因为它使人以无知的模仿代替纯真的自我。生活应该有娱乐,但娱乐并不等于生活的全部。如果少男少女沉湎于那种泡沫般的娱乐,把人生的目标局限于感官享受或一夜成名的明星梦,那不应该是生命的真正价值。
那些一心想当明星的演员和节目主持人,应当具有令人赏心悦目的玉树临风形象,而不是满足于当轻飘飘的墙上芦苇。他们应该清醒地思考一下,并非你站在这个位置上就等于你有那个水平,而要反过来想一想,如何使自己更为充实与具有表达得更好的内在修养,使这个位置更加符合观众与时代的要求。
摘自联合早报网
股市不容蔑视合法财产权
我国股市从最基本的制度设置到具体操作过程,都存在着巨大的产权保护缺失。虽然我国从宪法到物权法对于公民合法财产进行了保护,但法律文本的设置与法治是两码事,而在我国的股市几乎移植进了全套的国外监管制度之后,恰恰在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产权保护、投资者合法所得的保护方面,显示出不可弥补的破绽。
从表面上看,股市不存在财产权的问题,尤其是作为投资者,政府一句“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就轻易推卸了一切制度不完善的责任,但事实并不会因为无力的卸责背书而变得更完善。
在寻觅产权所有者过程中,本来拆分上市不失为一条路径,但当这些名义上的全民共有的企业,通过私下找到了自己的临时所有人,往往使中小投资者在经济安全等幌子下遭到更为严重的不公平待遇,理由很简单,正因为这些上市公司高管的所有权是由政府临时让度的,因此当期兑现的冲动就特别强烈。从制度设计上来看,中小投资者的合法财产有时因为制度遭到合法剥夺。当股市走牛时,有各种堂皇的理由促使政府伸出行政之手以税收等政策调控股市,而现实的结果就是,中小股民的利益在当下受到了侵害,他们合法投资所获得的财产无端地被剥夺了一大块。
不仅政府如此,机构同样如此,对于投资者合法财产的剥夺几乎体现在所有方面,通过各种价外权证的创设使中小股民成为绞肉机中的牺牲品,通过大笔违规资金入市操纵股价让中小股民为庄家抬轿,不过是其中的荦荦大者。当对于合法财产权的蔑视贯穿于整个市场,就不仅是法律问题、制度问题,更是一个文化问题。没有对所有性质的企业、所有投资主体财产一视同仁的尊重,股改红利将很快耗散,而市场终将露出难以为继的窘态。
摘自《南方周末》
大学生失宠,如果放在10年前,那肯定是天要塌下来的大事。但今非昔比,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在高等教育上的投入逐年增加,大学生的拥有量呈几何数的增加。而且现在不再是大学生选择市场,而是市场择优选择大学生。
大学生身份贬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社会的进步,文化的进步,文明的进步。过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因为读书人少,大学生少。现在就不同了,从提高民族的素质着眼,国家重视发展高等教育,大学的门多了,国人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多了,千军万马挤在一条独木桥上的悲壮已不复存在。
当然,大学生身份贬值,并不是说大学生的价值在贬值。国家对人才,昨天重视,今天重视,将来也会重视,任何社会都不会拒绝人才。不唯身份唯价值,由过去的重数量到今天的重质量,这是一个质的飞跃,这是一个国家进步的表现,这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面对大学生身份贬值,大学生应该认真反思,既要认同社会发展规律、认同市场选择,也要扪心自问,寒窗数载,自己是不是学到了真本事,是不是有能力接受社会的选择和考验。
摘自东北网
恶搞和骂街不是言论自由
自由发言是互联网给予网民的重要权利。网民掌握了话语权,于是论坛和新闻跟帖板在中国迅猛发展。在喧嚣的论坛上充斥着基于不同价值观念的各式辩论,充斥着对主流和中心的消解,充斥着骂街和恶搞。
应该承认,话语权的民间化是诸如民主、自由等概念的重要保障。这种民间话语权善用能产生巨大的正面力量。但一些情绪化的宣泄也打着言论自由的口号大行其道。网络提供了表达的自由和民主,但是悲哀的现状是这些优点被糟蹋了,话语权的民间化被滥用了。话语精英退场了,新的民间权威粉墨登场。我们原来希望互联网的言论能够成为健全社会各项制度和生活的强大平台,结果变成了胡乱冲撞的自由市场。
网上言论之所以如此杂七杂八,这里面有非常深刻的原因可以挖掘,比如社会转型,思想多元等。但是,各个网站为了吸引眼球,表现出的媚态也让人担忧。另外,网民的自身修养也有待提高,虽然网络是虚拟的,但是网络空间也是公共场所,污言秽语也是污染环境。
摘自东北网
中国城市失落了“心”
中国的城市规划师沿用了美国模式,因此实在很难说出深圳、厦门、北京与美国的亚特兰大、芝加哥、达拉斯有什么区别。可以想见,这种城市规划只是取其最容易的方法:拆掉旧的住宅区,拆掉任何挡住新住宅楼、摩天大厦和购物中心的东西,因此最终规划出的只是一张日益复杂的基础设施网,而不是充满灵魂和热情的现代居住社区。
在这里,实用性和商业化的思维战胜了人性化和具同情心的态度。但是,他们唯独忘记了一点:我们城市的终极目标是宜居的人类社区,而不是为机器人建造的居所。
中国的城市变得越来越“实用”,越来越摩登,购物和出行都更方便,但它们似乎丢掉了自己的根、魅力和个性。硕果仅存的一些传统寺庙和景点被重修也是出于发展旅游业的需要,而且人们很快就能游遍。
虽然,把过去和未来结合起来是需要时日的,就如同真正为人民和社区服务的和谐幸福社会也需要假以时日一样,但是如果中国城市和它的居民都不珍视自己的“心”,外人就更难感受并欣赏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了。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
夸大“打架成本”培养不出法制观念
为了改变农民工不计违法后果导致打架斗殴案件,某地警方推出了“打架成本公示”,把打架成本用等式加以具象化,这样的形式不可谓不活泼。
很多农民工的法治意识的确淡薄,但是不能因为某个群体不懂法就为了贪图省事简化甚至扭曲法律的规定,给公民一些被夸大了的违法成本概念。牵连甚至是连坐,这样的警示或许是具有威慑力的,但却是不合法的。公安机关作为执法机关,其言行本身就应该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而不能对法律不甚了解的其他公民进行随性的解释。
违法,就请充分利用有效的普法渠道尽可能准确地告知公民个体,难道现有的法律条款还不足以达到震慑犯罪的作用吗?利用信息不对称来威吓公民,公民的法制观念也不会从不合法的司法警示中培育起来。
对于一个正在构建中的法制社会,被夸大了的违法成本本身所带有的违法性,往往与司法所要制裁的某些违法行为对法治秩序的伤害一样大。因为它所牺牲掉的,不仅仅是公民对于法律本身的正确认识与知情机会,更是每个公民心中对于善良、秩序以及正义的最朴素信仰。
摘自《新京报》
荧光屏上还是少些浮躁气
如今,在舞台和荧屏上最时新也最普遍的装扮,无论是主持人还是演员,追求的都是另类和出位。笔者无意贬低那些活跃在电视观众面前的演员和电视工作者,也不想否定年轻人爱好流行与追求时尚的热情。青春男女热爱生活精力旺盛,想借适合于他们口味的娱乐活动来松弛工作与学习带来的紧张压力,这是他们应该享受的生活权利,谁也无权干预。
我们想说的只是,时尚是一种美的麻醉剂,也是会令人丧失判断力的迷魂药,因为它使人以无知的模仿代替纯真的自我。生活应该有娱乐,但娱乐并不等于生活的全部。如果少男少女沉湎于那种泡沫般的娱乐,把人生的目标局限于感官享受或一夜成名的明星梦,那不应该是生命的真正价值。
那些一心想当明星的演员和节目主持人,应当具有令人赏心悦目的玉树临风形象,而不是满足于当轻飘飘的墙上芦苇。他们应该清醒地思考一下,并非你站在这个位置上就等于你有那个水平,而要反过来想一想,如何使自己更为充实与具有表达得更好的内在修养,使这个位置更加符合观众与时代的要求。
摘自联合早报网
股市不容蔑视合法财产权
我国股市从最基本的制度设置到具体操作过程,都存在着巨大的产权保护缺失。虽然我国从宪法到物权法对于公民合法财产进行了保护,但法律文本的设置与法治是两码事,而在我国的股市几乎移植进了全套的国外监管制度之后,恰恰在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产权保护、投资者合法所得的保护方面,显示出不可弥补的破绽。
从表面上看,股市不存在财产权的问题,尤其是作为投资者,政府一句“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就轻易推卸了一切制度不完善的责任,但事实并不会因为无力的卸责背书而变得更完善。
在寻觅产权所有者过程中,本来拆分上市不失为一条路径,但当这些名义上的全民共有的企业,通过私下找到了自己的临时所有人,往往使中小投资者在经济安全等幌子下遭到更为严重的不公平待遇,理由很简单,正因为这些上市公司高管的所有权是由政府临时让度的,因此当期兑现的冲动就特别强烈。从制度设计上来看,中小投资者的合法财产有时因为制度遭到合法剥夺。当股市走牛时,有各种堂皇的理由促使政府伸出行政之手以税收等政策调控股市,而现实的结果就是,中小股民的利益在当下受到了侵害,他们合法投资所获得的财产无端地被剥夺了一大块。
不仅政府如此,机构同样如此,对于投资者合法财产的剥夺几乎体现在所有方面,通过各种价外权证的创设使中小股民成为绞肉机中的牺牲品,通过大笔违规资金入市操纵股价让中小股民为庄家抬轿,不过是其中的荦荦大者。当对于合法财产权的蔑视贯穿于整个市场,就不仅是法律问题、制度问题,更是一个文化问题。没有对所有性质的企业、所有投资主体财产一视同仁的尊重,股改红利将很快耗散,而市场终将露出难以为继的窘态。
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