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点彩”技法, 主要依据光学理论,用接近太阳光谱的纯色进行调色,构成了新的光学调色法,从而使作品画面散发着光的异彩。“点彩”技法,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可使画面凸显一种跳跃、活泼生动、丰富的感觉。
关键词:修拉;新印象主义;点彩技法;小学美术
新古典主义是19世纪欧洲的主流绘画风格,一批有思想,追求异于传统绘画风格的年轻画家组成了新的画派——印象画派。修拉等一大批优秀画家通过大胆的创新与实践,在印象画派的基础上,掀起了一场技法上的革新,将“点彩”技法发展到极致,他们被称为新印象画派。修拉在大量的光学和色彩学原理的基础上,大胆地创造了“点彩”技法,即采用色点的并列、重叠和补色手法,充分发挥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的对立统一关系,求证色彩在强烈视觉冲击后产生新的和谐。“点彩”技法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可使画面凸显一种跳跃、活泼、生动、丰富的感觉。小学美术旨在教会学生具有欣赏“美”的能力,让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提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将“点彩”技法运用到小学美术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点彩”技法特征
点彩作品的色彩搭配严格遵照色彩规律,用接近太阳光谱的纯色进行调色,在画布上实现光与色的混合,观赏者通过眼睛还原种种复杂的颜色。
宇宙万物等多方面的丰富关系都是由最基本的元素“点”组成,点连接成线,由线构成面,集面成体。“点彩”技法是由“点”组成,每一幅作品都是由无数个色彩小点构成。新印象派画家利用色彩的冷暖、明暗,用点的形式使色彩在整幅画面当中进行着微妙的过渡。
“点彩”技法拥有丰富的创造性。点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点的各种规则、不规则的组合,会使得呈现的画面美感千差万别,不同的冷暖色调中,点的不同组合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效果,无数规律的点组合在一幅画中给人一种隐形的韵律感,无数不规律的点排列组合给人以跳动的灵动感。人是创作的主题,创作者将不同大小、形状、方式的点呈现在画布上往往能反映其情感的变化。
点彩画属于油画派,颜料比较厚实鲜艳,传统的调色油稀释技巧在“点彩”技法中几乎被抛弃,使得点彩画色相显得更为明确,色泽也更加饱和,并列的冷暖互补,会令画面的鲜亮感更为突出,使得光线的瞬态效应表现得更加明显。
二、“点彩”技法教学探究
每一个学生都是待雕琢的璞玉,需要老师耐心地“雕琢”,小学生年龄小,自我学习能力差,“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老师”,老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避免在学生接触美术的初期使其产生抵触的情绪,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来之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升,对他们后期进一步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并不是通过小学美术将每一个学生培养成艺术家,通过美术课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具有欣赏、领略自然美的能力,这才是主要目的。小学美术教育要综合利用学生身体的各个方面,最好是将学生的手、脑、眼三者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开发训练,这对学生潜在能力的开发尤为重要。
老师在教导学生运用“点彩”技法绘画时,应该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刚开始可以示范教学:具体方法是先准备好绘画需要的各种材料,如画笔、画纸、颜料等,在画纸上用铅笔绘画出底稿,接下来,涂上与形相关的底色,需均匀地涂。底色的选择大多是用水粉色、水彩色、油画棒,并不局限于某一种,重要的是能够将底色涂均匀。等到底色晾干,用“点彩”的方法在画纸上根据先前画出的形状画上相关的彩点。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变换不同的颜色和控制彩点的疏密、大小,保证整体明暗互补。切忌将彩点画得过于繁密,否则将导致底色的效果失真。点彩画法十分讲究色彩之间的相关变化,绘画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当一种颜色变化时,其他颜色也应该有相应的改变,保证画面整体感,如画绿色的树,就不能仅仅用一种绿色去处理,为了使画面具有互补感,应当辅以其他颜色。
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时,需要注意一定的技巧,由于点彩画采用了色彩分离又并列而画的技巧,欣赏时最好与画面保持一定的距离。有时略略眯起眼晴令画面的点子在空间中融合,这能使学生更能解读和领会点彩派的奇妙。这种视网膜产生的光学效应和简单地将颜料物理性地混合有明显的不同,因为混合颜料的自身是光色消减的过程,而色光点点的揉合会令色彩有一种振动的刺激。由于“点彩”技法是在新印象主义画派在继承印象主义画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两种画派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保持一定距离欣赏画作和眯眼感悟的方法,对欣赏和读懂其他印象派作品同样适用。
三、修拉名画欣赏
修拉在其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多幅优秀作品,本文摘取了其中两幅《格兰德·加特的阴天》,《大碗岛的星期天的下午》。
《大碗岛的星期天的下午》,整幅作品,修拉采取小心翼翼的点彩技法完成。在画中,我们能看到明媚的阳光,看到澄清的湖水,形态各异的游客。前景部分是暗绿色阴影表现,午后的强烈阳光运用黄色表现,在前景暗绿色的映衬对比下,光线显得更加强烈。人物服饰的色彩的选择也非单一上色,而是与树林、草地的颜色遥相呼应。画面中人、物和景色相互衬托,组成统一的整体,整幅画面影影绰绰、朦胧呈现出了别样的美感。
整个画面都以纯色的小点排列组合在一起,有意识地调动欣赏者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的眼睛起到调色的作用,将“视觉的调和”理论发挥到极致。
《大碗岛的星期天的下午》各个部分都由万千并列的互补色小笔触色点构成,当观赏者一直盯着画面某个部分十几秒,然后将目光移到空白的地方,就会看到一团其他颜色,这种现象被称之为“余像”,“余像”其实并不存在,而是观赏者的视网膜上残留的影响记忆。
修拉运用光学原理,将颜料色与光色以斑点状形式在画面上融合,观者眼中欣赏到的却是某种颜色的互补色,所以,观赏者看到红色时候,会同时欣赏到旁边的绿色,修拉在红色旁边填涂绿色,由于光色融合,绿色将会显得更加绿。
四、研究意义
在 19 世纪辉煌灿烂的绘画史上,点彩画不拘一格的绘画风格,使其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点彩画派打破了传统绘画的束缚,创作者的视角从宗教、文学、历史、神话等题材中解放出来,更加贴近美丽的大自然,依据光学、色彩学原理,将温暖的阳光、徐徐的清风、勤劳的人民真实的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点彩画画面清新明亮,光影氛围浓烈,不仅给人视觉享受,而且给人精神层次的愉悦。
“点彩”技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究会产生深远的实际意义。在绘画众多的表现形式中,运用 “点彩”技法应该说是最直观,最容易接受的。由于年龄的限制,小学生还不能够熟练使用各类绘画工具材料,对于掌握色彩厚薄特性能力也相对欠缺,教师可以采用点彩教学法来对学生进行色彩绘画训练,对学生正确了解和理解光与色的基本原理,从学习中扩展自己的思维想象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英]约翰·凯奇.再论修拉的油画技巧[J].丁宁译.艺术通报,1987],(04):9-13.
[3] 赫伯特·里德,艺术的真谛[M].王柯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学出版社,2004.
[4] [德]瓦尔特·赫斯.欧洲现代画派画论[M].宗白华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张茜,西华师范大学2014级美术学院研究生。
关键词:修拉;新印象主义;点彩技法;小学美术
新古典主义是19世纪欧洲的主流绘画风格,一批有思想,追求异于传统绘画风格的年轻画家组成了新的画派——印象画派。修拉等一大批优秀画家通过大胆的创新与实践,在印象画派的基础上,掀起了一场技法上的革新,将“点彩”技法发展到极致,他们被称为新印象画派。修拉在大量的光学和色彩学原理的基础上,大胆地创造了“点彩”技法,即采用色点的并列、重叠和补色手法,充分发挥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的对立统一关系,求证色彩在强烈视觉冲击后产生新的和谐。“点彩”技法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可使画面凸显一种跳跃、活泼、生动、丰富的感觉。小学美术旨在教会学生具有欣赏“美”的能力,让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提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将“点彩”技法运用到小学美术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点彩”技法特征
点彩作品的色彩搭配严格遵照色彩规律,用接近太阳光谱的纯色进行调色,在画布上实现光与色的混合,观赏者通过眼睛还原种种复杂的颜色。
宇宙万物等多方面的丰富关系都是由最基本的元素“点”组成,点连接成线,由线构成面,集面成体。“点彩”技法是由“点”组成,每一幅作品都是由无数个色彩小点构成。新印象派画家利用色彩的冷暖、明暗,用点的形式使色彩在整幅画面当中进行着微妙的过渡。
“点彩”技法拥有丰富的创造性。点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点的各种规则、不规则的组合,会使得呈现的画面美感千差万别,不同的冷暖色调中,点的不同组合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效果,无数规律的点组合在一幅画中给人一种隐形的韵律感,无数不规律的点排列组合给人以跳动的灵动感。人是创作的主题,创作者将不同大小、形状、方式的点呈现在画布上往往能反映其情感的变化。
点彩画属于油画派,颜料比较厚实鲜艳,传统的调色油稀释技巧在“点彩”技法中几乎被抛弃,使得点彩画色相显得更为明确,色泽也更加饱和,并列的冷暖互补,会令画面的鲜亮感更为突出,使得光线的瞬态效应表现得更加明显。
二、“点彩”技法教学探究
每一个学生都是待雕琢的璞玉,需要老师耐心地“雕琢”,小学生年龄小,自我学习能力差,“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老师”,老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避免在学生接触美术的初期使其产生抵触的情绪,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来之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升,对他们后期进一步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并不是通过小学美术将每一个学生培养成艺术家,通过美术课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具有欣赏、领略自然美的能力,这才是主要目的。小学美术教育要综合利用学生身体的各个方面,最好是将学生的手、脑、眼三者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开发训练,这对学生潜在能力的开发尤为重要。
老师在教导学生运用“点彩”技法绘画时,应该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刚开始可以示范教学:具体方法是先准备好绘画需要的各种材料,如画笔、画纸、颜料等,在画纸上用铅笔绘画出底稿,接下来,涂上与形相关的底色,需均匀地涂。底色的选择大多是用水粉色、水彩色、油画棒,并不局限于某一种,重要的是能够将底色涂均匀。等到底色晾干,用“点彩”的方法在画纸上根据先前画出的形状画上相关的彩点。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变换不同的颜色和控制彩点的疏密、大小,保证整体明暗互补。切忌将彩点画得过于繁密,否则将导致底色的效果失真。点彩画法十分讲究色彩之间的相关变化,绘画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当一种颜色变化时,其他颜色也应该有相应的改变,保证画面整体感,如画绿色的树,就不能仅仅用一种绿色去处理,为了使画面具有互补感,应当辅以其他颜色。
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时,需要注意一定的技巧,由于点彩画采用了色彩分离又并列而画的技巧,欣赏时最好与画面保持一定的距离。有时略略眯起眼晴令画面的点子在空间中融合,这能使学生更能解读和领会点彩派的奇妙。这种视网膜产生的光学效应和简单地将颜料物理性地混合有明显的不同,因为混合颜料的自身是光色消减的过程,而色光点点的揉合会令色彩有一种振动的刺激。由于“点彩”技法是在新印象主义画派在继承印象主义画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两种画派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保持一定距离欣赏画作和眯眼感悟的方法,对欣赏和读懂其他印象派作品同样适用。
三、修拉名画欣赏
修拉在其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多幅优秀作品,本文摘取了其中两幅《格兰德·加特的阴天》,《大碗岛的星期天的下午》。
《大碗岛的星期天的下午》,整幅作品,修拉采取小心翼翼的点彩技法完成。在画中,我们能看到明媚的阳光,看到澄清的湖水,形态各异的游客。前景部分是暗绿色阴影表现,午后的强烈阳光运用黄色表现,在前景暗绿色的映衬对比下,光线显得更加强烈。人物服饰的色彩的选择也非单一上色,而是与树林、草地的颜色遥相呼应。画面中人、物和景色相互衬托,组成统一的整体,整幅画面影影绰绰、朦胧呈现出了别样的美感。
整个画面都以纯色的小点排列组合在一起,有意识地调动欣赏者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的眼睛起到调色的作用,将“视觉的调和”理论发挥到极致。
《大碗岛的星期天的下午》各个部分都由万千并列的互补色小笔触色点构成,当观赏者一直盯着画面某个部分十几秒,然后将目光移到空白的地方,就会看到一团其他颜色,这种现象被称之为“余像”,“余像”其实并不存在,而是观赏者的视网膜上残留的影响记忆。
修拉运用光学原理,将颜料色与光色以斑点状形式在画面上融合,观者眼中欣赏到的却是某种颜色的互补色,所以,观赏者看到红色时候,会同时欣赏到旁边的绿色,修拉在红色旁边填涂绿色,由于光色融合,绿色将会显得更加绿。
四、研究意义
在 19 世纪辉煌灿烂的绘画史上,点彩画不拘一格的绘画风格,使其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点彩画派打破了传统绘画的束缚,创作者的视角从宗教、文学、历史、神话等题材中解放出来,更加贴近美丽的大自然,依据光学、色彩学原理,将温暖的阳光、徐徐的清风、勤劳的人民真实的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点彩画画面清新明亮,光影氛围浓烈,不仅给人视觉享受,而且给人精神层次的愉悦。
“点彩”技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究会产生深远的实际意义。在绘画众多的表现形式中,运用 “点彩”技法应该说是最直观,最容易接受的。由于年龄的限制,小学生还不能够熟练使用各类绘画工具材料,对于掌握色彩厚薄特性能力也相对欠缺,教师可以采用点彩教学法来对学生进行色彩绘画训练,对学生正确了解和理解光与色的基本原理,从学习中扩展自己的思维想象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英]约翰·凯奇.再论修拉的油画技巧[J].丁宁译.艺术通报,1987],(04):9-13.
[3] 赫伯特·里德,艺术的真谛[M].王柯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学出版社,2004.
[4] [德]瓦尔特·赫斯.欧洲现代画派画论[M].宗白华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张茜,西华师范大学2014级美术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