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的教师。班主任制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成功模式。班级建设既是展示班主任专业能力和水平的舞台,也是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班主任是全面负责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教师
班主任是学校任命、委派负责组织、教育、管理班级的教师。班主任的职责即班主任教育劳动的主要内容是组织、教育、管理好班级。因此,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儿童从入学开始,就从家庭进入了班级,班级风气的好坏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是一种教育力量,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对于发展他们的智力、能力和个性,促使他们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等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良好的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它是班主任创造性劳动和辛勤培育的结果。没有他们的辛劳,就不可能出现良好的育人“土壤”。因此,班主任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的质量和速度,关系到班集体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优秀班集体是“以集体主义思想为导向,经过班主任为主的各种教育力量的教育培养而形成的具有正确的奋斗目标,具有较强的核心与骨干力量,具有良好的纪律、舆论、班风,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使班级全体成员在德、智、体等方面素质不断提高的高级班级群体”。实践证明,班主任的思想水平、工作能力、道德人格往往决定着班集体建设的水平,对班集体的教育质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一个差班的面貌,使其进入优秀集体的行列;而一个不称职的班主任则恰恰相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注意到,许多家长不仅要选择好学校,而且要选择好班主任。这种现象也充分说明了社会对班主任在学生成长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同。教育部在《意见》中指出:“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因此,从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来看,班级建设离不开班主任。没有班主任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班集体。
为了履行工作职责,需要班主任付出几倍于他人的努力,没有白天黑夜、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之分;需要班主任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的青春和精力、知识和才智全部奉献给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因此,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特别艰巨、甚至艰难的工作。
二、班主任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岗位
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职业将进入专业领域,专业化已成为社会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专业性则成为衡量职业成熟度的重要指标。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师专业化的推进,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也逐步为人们所认同。《意见》指出:“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做班主任和授课一样都是中小学的主业,班主任队伍建设与任课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
长期以来,由于受班主任工作“人人能为”思想观念的影响,只要是教师就能当班主任,只要是教师就得当班主任;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教师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问题上,确实存在着“不愿做”、“不会做”、“不宜做”的“三不”现象。“不愿做”是态度问题,认为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难管理,班主任工作很辛苦,风险大,吃力不讨好,弄不好两头受气、自寻烦恼,不值得。“不会做”是水平问题,一些教师教学工作基本能够胜任,但缺乏当班主任的能力,不会管理班级、组织活动,不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在学生中没有威信,虽然工作也很辛苦,但效果不佳,自己也常常感到很苦恼,领导和学生家长也不满意。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上好课的教师,却当不好班主任的情况并不少见。“有些班主任付出了体力,付出了脑力,付出了精力,最后仍得不到学生、家长、学校的认可,工作没有出成效,其原因就是不会做班主任,不懂得如何才能当好班主任。”(《班主任,学校工作不能没有你》,中国教育报2005 年9 月23日)“不宜做”是素质问题,这些教师虽然有管理班级的能力和水平,但由于自身素质不理想,与班主任的要求有差距,让这些教师当班主任令人心里不踏实,因为,他们当班主任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培养人、教育人,而是出于其他考虑,极少数甚至是为了谋取个人私利,如果让这些人当了班主任就会使学校被动、学生受害。这些人虽然有本事,但是靠不住。一个科任教师不合格,影响的是一门学科,一个不合格的班主任就会影响一个班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由此可见,班主任工作不是人人都能做的,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好的,班主任应当是一种专业性的岗位。因此,《意见》指出:班主任“应由取得教师资格、思想道德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身心健康、乐于奉献的教师担任”。班主任“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具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和组织能力,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品德高尚,为人师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要“既能上好课又能做好班主任工作”。这就表明,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当班主任,也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当好班主任的,当班主任是有条件和选择的。班主任除了应具备一般科任教师的基本品质外,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等方面还有一些更广、更高、更深的要求,这就决定了班主任岗位的专业性。
三、班级建设是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教育工作中的学习与积累,班级建设中的实践与反思,专业成长中的同伴互助与专家引领等。而班级建设是班主任专业化的重要载体。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不仅推动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学生德智体各方面的发展和个体社会化的进程,同时班主任也在不断汲取知识,充实自己,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把一个一般的班级建设成为一个优秀班集体,班主任必须是一位训练有素的专业成熟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因此,把班级建设成为优秀班集体,既反映了班主任专业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班主任专业成熟的重要标志。班主任专业化成熟是指班主任在专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达到胜任班主任工作职责要求的基本素养。班主任专业成熟更多的是在班级建设的实践中实现的。一方面,班级建设中实践性问题的存在反映了对班主任专业化成熟的需要,另一方面,班级建设中实践性 问题的解决则是班主任专业化成熟的标志。班集体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是班集体与班主任工作实践的“同期互贯”,是班主任与班集体建设共同成长的过程。
1.班级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人格的发展
班主任的职责主要是引导、帮助、促进学生德行成长和发展;班主任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的儿童和青少年。“为人师表”是社会对班主任的基本要求,也是班主任的基本素养。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班级建设的实践要求班主任的思想道德品质应该高于、先于、优于学生,他的言行举止应该成为学生的楷模;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要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班主任要坚决不做。因此,在班级建设过程中,班主任必须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影响和培养学生,在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专业人格。
2.班级建设促进班主任文化素养的发展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和延续者,班主任应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百科全书”。在班集体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他所掌握的知识不能只局限于所教的学科,还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须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有所掌握和了解,成为一个“杂家”。因此,班主任应该坚定学习的信念,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应当以一个优秀学习者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学习型的人,把班级建设成为学习型的组织。
3.班级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知识的发展
传播知识、教育学生学习知识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务,因此,班主任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播者和学习知识的引导者,不仅应该拥有深厚的学科知识,还应该具备相关的班主任工作的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和德育原理、班主任学等专业知识是班主任专业化所不可或缺的。在班级建设实践中,班主任要掌握这些相关理论知识并逐步运用到学生教育和班集体建设与管理之中,形成自己的班主任工作风格。
4.班级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能力的发展
班主任不同于科任教师的是要对班集体进行建设与管理,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因此,班主任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如: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创建班集体的能力,做好个别学生工作的能力,组织开展多种活动的能力,灵活、机智的教育应变能力和交往协调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的能力等。从班级管理工作的需要来看,班主任还应该多才多艺。琴棋书画皆通,天文历法都懂,耐心爱心具备,严肃幽默全会。这个要求虽然比较高,人人做到也不容易,但如果班主任具有文艺、体育等方面的才艺,将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设良好的班集体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班主任专业化既是一种价值追求,也是一个发展过程。建设班集体既是班主任工作的目标,也是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土壤。班主任要将开展班集体建设作为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加以重视。只有在班集体建设的实践中,班主任自身的知识经验才能转化为个人的教育智慧,增强专业智能、提升人格素养,促进专业发展。
(栏目编辑 益民)
一、班主任是全面负责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教师
班主任是学校任命、委派负责组织、教育、管理班级的教师。班主任的职责即班主任教育劳动的主要内容是组织、教育、管理好班级。因此,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儿童从入学开始,就从家庭进入了班级,班级风气的好坏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是一种教育力量,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对于发展他们的智力、能力和个性,促使他们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等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良好的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它是班主任创造性劳动和辛勤培育的结果。没有他们的辛劳,就不可能出现良好的育人“土壤”。因此,班主任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的质量和速度,关系到班集体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优秀班集体是“以集体主义思想为导向,经过班主任为主的各种教育力量的教育培养而形成的具有正确的奋斗目标,具有较强的核心与骨干力量,具有良好的纪律、舆论、班风,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使班级全体成员在德、智、体等方面素质不断提高的高级班级群体”。实践证明,班主任的思想水平、工作能力、道德人格往往决定着班集体建设的水平,对班集体的教育质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一个差班的面貌,使其进入优秀集体的行列;而一个不称职的班主任则恰恰相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注意到,许多家长不仅要选择好学校,而且要选择好班主任。这种现象也充分说明了社会对班主任在学生成长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同。教育部在《意见》中指出:“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因此,从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来看,班级建设离不开班主任。没有班主任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班集体。
为了履行工作职责,需要班主任付出几倍于他人的努力,没有白天黑夜、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之分;需要班主任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的青春和精力、知识和才智全部奉献给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因此,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特别艰巨、甚至艰难的工作。
二、班主任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岗位
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职业将进入专业领域,专业化已成为社会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专业性则成为衡量职业成熟度的重要指标。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师专业化的推进,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也逐步为人们所认同。《意见》指出:“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做班主任和授课一样都是中小学的主业,班主任队伍建设与任课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
长期以来,由于受班主任工作“人人能为”思想观念的影响,只要是教师就能当班主任,只要是教师就得当班主任;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教师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问题上,确实存在着“不愿做”、“不会做”、“不宜做”的“三不”现象。“不愿做”是态度问题,认为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难管理,班主任工作很辛苦,风险大,吃力不讨好,弄不好两头受气、自寻烦恼,不值得。“不会做”是水平问题,一些教师教学工作基本能够胜任,但缺乏当班主任的能力,不会管理班级、组织活动,不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在学生中没有威信,虽然工作也很辛苦,但效果不佳,自己也常常感到很苦恼,领导和学生家长也不满意。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上好课的教师,却当不好班主任的情况并不少见。“有些班主任付出了体力,付出了脑力,付出了精力,最后仍得不到学生、家长、学校的认可,工作没有出成效,其原因就是不会做班主任,不懂得如何才能当好班主任。”(《班主任,学校工作不能没有你》,中国教育报2005 年9 月23日)“不宜做”是素质问题,这些教师虽然有管理班级的能力和水平,但由于自身素质不理想,与班主任的要求有差距,让这些教师当班主任令人心里不踏实,因为,他们当班主任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培养人、教育人,而是出于其他考虑,极少数甚至是为了谋取个人私利,如果让这些人当了班主任就会使学校被动、学生受害。这些人虽然有本事,但是靠不住。一个科任教师不合格,影响的是一门学科,一个不合格的班主任就会影响一个班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由此可见,班主任工作不是人人都能做的,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好的,班主任应当是一种专业性的岗位。因此,《意见》指出:班主任“应由取得教师资格、思想道德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身心健康、乐于奉献的教师担任”。班主任“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具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和组织能力,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品德高尚,为人师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要“既能上好课又能做好班主任工作”。这就表明,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当班主任,也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当好班主任的,当班主任是有条件和选择的。班主任除了应具备一般科任教师的基本品质外,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等方面还有一些更广、更高、更深的要求,这就决定了班主任岗位的专业性。
三、班级建设是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教育工作中的学习与积累,班级建设中的实践与反思,专业成长中的同伴互助与专家引领等。而班级建设是班主任专业化的重要载体。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不仅推动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学生德智体各方面的发展和个体社会化的进程,同时班主任也在不断汲取知识,充实自己,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把一个一般的班级建设成为一个优秀班集体,班主任必须是一位训练有素的专业成熟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因此,把班级建设成为优秀班集体,既反映了班主任专业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班主任专业成熟的重要标志。班主任专业化成熟是指班主任在专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达到胜任班主任工作职责要求的基本素养。班主任专业成熟更多的是在班级建设的实践中实现的。一方面,班级建设中实践性问题的存在反映了对班主任专业化成熟的需要,另一方面,班级建设中实践性 问题的解决则是班主任专业化成熟的标志。班集体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是班集体与班主任工作实践的“同期互贯”,是班主任与班集体建设共同成长的过程。
1.班级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人格的发展
班主任的职责主要是引导、帮助、促进学生德行成长和发展;班主任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的儿童和青少年。“为人师表”是社会对班主任的基本要求,也是班主任的基本素养。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班级建设的实践要求班主任的思想道德品质应该高于、先于、优于学生,他的言行举止应该成为学生的楷模;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要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班主任要坚决不做。因此,在班级建设过程中,班主任必须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影响和培养学生,在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专业人格。
2.班级建设促进班主任文化素养的发展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和延续者,班主任应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百科全书”。在班集体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他所掌握的知识不能只局限于所教的学科,还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须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有所掌握和了解,成为一个“杂家”。因此,班主任应该坚定学习的信念,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应当以一个优秀学习者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学习型的人,把班级建设成为学习型的组织。
3.班级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知识的发展
传播知识、教育学生学习知识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务,因此,班主任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播者和学习知识的引导者,不仅应该拥有深厚的学科知识,还应该具备相关的班主任工作的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和德育原理、班主任学等专业知识是班主任专业化所不可或缺的。在班级建设实践中,班主任要掌握这些相关理论知识并逐步运用到学生教育和班集体建设与管理之中,形成自己的班主任工作风格。
4.班级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能力的发展
班主任不同于科任教师的是要对班集体进行建设与管理,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因此,班主任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如: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创建班集体的能力,做好个别学生工作的能力,组织开展多种活动的能力,灵活、机智的教育应变能力和交往协调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的能力等。从班级管理工作的需要来看,班主任还应该多才多艺。琴棋书画皆通,天文历法都懂,耐心爱心具备,严肃幽默全会。这个要求虽然比较高,人人做到也不容易,但如果班主任具有文艺、体育等方面的才艺,将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设良好的班集体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班主任专业化既是一种价值追求,也是一个发展过程。建设班集体既是班主任工作的目标,也是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土壤。班主任要将开展班集体建设作为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加以重视。只有在班集体建设的实践中,班主任自身的知识经验才能转化为个人的教育智慧,增强专业智能、提升人格素养,促进专业发展。
(栏目编辑 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