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政治社会化是一般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对大学生个体政治人格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渠道,考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中的地位,不仅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理论指导意义,且又有利于大学生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以及政治认知模式的形成。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学生 政治社会化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作为社会这一特殊群体的政治社会化,是最重要的社会化内容之一,其进程成功与否,是关系他们的前途和命运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影响我国主流政治文化能否正确传递,我国政治体系能否有序运行、政治制度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渠道,考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中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其内容上来说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但从其过程来看属于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向大学生实施教学的同时,又在潜移默化地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进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向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课程,这些课程无一都反映着我国政治体制所倡导的政治观念和主流政治文化,可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这些政治理论,希望通过此来让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确立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标准,让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所需求的接班人。但仅仅靠课堂灌输、教师课堂讲学已满足不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的需求,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激励、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即以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为主体,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通过亲身经历实践活动,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通过体验社会实践活动,把政治认知内化为自己的认知观念,从而指导个人政治参与行为,完成政治社会化。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可以对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诸因素实行控制,扩大积极影响,抵制消极影响。例如互联网的运用,大学生在网络上自由浏览各种政治信息,听取各种政治舆论,当然也可以通过网络参与政治活动,发表政治评论。可以说,网络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有着双刃剑的作用,关键是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其教学活动中对其进行如何引导控制。比如网络中所宣传的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我们可以组织观看;大众传媒报道的典型先进人物代表,我们可以组织学习,这都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同时,对于网络传播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相冲突的文化信息及网络污染,我们要加以抵制制止,要把弘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主旋律贯穿大学生政治生活。
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题中应有之义
在政治生活中,社会成员中的每一个人都无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当然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也不例外,不管是否关心政治活动,不管是否参与政治活动,不管是否支持现行政治体制,抑或是隐于世俗之中,对政治生活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每个个体自身都与政治体系发生着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学生作为一支即将成为现实的政治力量,在未来参与世界的竞争中,不仅要有相应的知识与能力,还要具备相应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需要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这样才能在世界上各种政治思想中保持清晰的头脑和敏锐的观察力;需要具备敏感的政治意识、敏锐的鉴别力和分辨判断政治是非的能力,这样才能在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保持冷静的态度,用开阔的视野去审视西方思想的入侵; 同时,在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冲突之中,还要能正确分辨,选择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武装自己。
同时,学校还是思想斗争领域的主要场所,也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形成的主要场所之一。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要发挥好作用,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所需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积极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健康发展。邓小平同志曾经也强调说:“毫无疑问,高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要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忠于社会主义祖国,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忠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优秀人才,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成为有很高的政治责任心和集体主义精神,有坚定的革命思想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严守纪律、专心致志地为人民积极工作的劳动者。”[1]可见,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养成是高校教育的任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题中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4:106.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学生 政治社会化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作为社会这一特殊群体的政治社会化,是最重要的社会化内容之一,其进程成功与否,是关系他们的前途和命运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影响我国主流政治文化能否正确传递,我国政治体系能否有序运行、政治制度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渠道,考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中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其内容上来说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但从其过程来看属于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向大学生实施教学的同时,又在潜移默化地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进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向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课程,这些课程无一都反映着我国政治体制所倡导的政治观念和主流政治文化,可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这些政治理论,希望通过此来让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确立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标准,让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所需求的接班人。但仅仅靠课堂灌输、教师课堂讲学已满足不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的需求,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激励、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即以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为主体,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通过亲身经历实践活动,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通过体验社会实践活动,把政治认知内化为自己的认知观念,从而指导个人政治参与行为,完成政治社会化。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可以对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诸因素实行控制,扩大积极影响,抵制消极影响。例如互联网的运用,大学生在网络上自由浏览各种政治信息,听取各种政治舆论,当然也可以通过网络参与政治活动,发表政治评论。可以说,网络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有着双刃剑的作用,关键是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其教学活动中对其进行如何引导控制。比如网络中所宣传的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我们可以组织观看;大众传媒报道的典型先进人物代表,我们可以组织学习,这都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同时,对于网络传播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相冲突的文化信息及网络污染,我们要加以抵制制止,要把弘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主旋律贯穿大学生政治生活。
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题中应有之义
在政治生活中,社会成员中的每一个人都无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当然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也不例外,不管是否关心政治活动,不管是否参与政治活动,不管是否支持现行政治体制,抑或是隐于世俗之中,对政治生活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每个个体自身都与政治体系发生着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学生作为一支即将成为现实的政治力量,在未来参与世界的竞争中,不仅要有相应的知识与能力,还要具备相应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需要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这样才能在世界上各种政治思想中保持清晰的头脑和敏锐的观察力;需要具备敏感的政治意识、敏锐的鉴别力和分辨判断政治是非的能力,这样才能在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保持冷静的态度,用开阔的视野去审视西方思想的入侵; 同时,在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冲突之中,还要能正确分辨,选择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武装自己。
同时,学校还是思想斗争领域的主要场所,也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形成的主要场所之一。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要发挥好作用,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所需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积极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健康发展。邓小平同志曾经也强调说:“毫无疑问,高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要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忠于社会主义祖国,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忠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优秀人才,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成为有很高的政治责任心和集体主义精神,有坚定的革命思想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严守纪律、专心致志地为人民积极工作的劳动者。”[1]可见,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养成是高校教育的任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题中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