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盘40块 Ng37为带气顶的稠油底水油藏,以正韵律沉积为主,韵律段内部发育一些不稳定的物性夹层,由于下部渗透性好、底水活跃、油稠等原因,底水锥进现象突出。利用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对该块进行剩余油分布研究、水平井跟踪、方案措施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稠油底水油藏 建模数模一体化 模型跟踪应用
1 前言
盘40块 Ng37为带气顶的稠油底水油藏,下部渗透性好,底水活跃,水锥现象严重。长期以来对该区块地质模型认识不够,剩余油分布状况不清,常规动态管理存在不定量、结果不可预测性等问题。近几年来开展了精细油藏描述、精细地质建模,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定量描述剩余油,动态跟踪开发指标,突破了原有认识,并通过数模对措施方案进行优化,效果突出,实现了油藏管理由定性向定量、由预测到优化转变。
2 模型建立与跟踪
盘40块Ng37位于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临邑大断层上升盘、盘河构造西南部,为带气顶的边底水稠油油藏。含油面积3.93km2,地质储量492×104t;气顶面积0.34km2,储量0.4×108m3。
该块孔隙度35.2%,渗透率一般344-1573×10-3μm2。原油密度0.965g/cm3,地面原油粘度704 mPa.s,原油体积系数1.07,原始气油比41m3/t。原始地层压力12.9MPa,地层温度52-56度,为常温常压系统。由于该块油层厚度大,水锥现象突出,剩余油空间分布复杂。为了定量化描述剩余油,并进行方案措施优化、动态跟踪,2010年运用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开展了精细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
三维地质建模运用Direct软件完成,建立了三维网格模型、孔隙度模型、渗透率模型及净毛比模型,该区Ng37为辫状河流相沉积,以正韵律沉积为主,韵律段内部不同程度地发育一些不稳定物性夹层。
油藏数值模拟运用Eclipse软件完成,综合考虑盘40 块Ng37地质特征、油藏类型、流体PVT性质,采用三维三相黑油模拟器(Black Oil)进行了数值模拟,平面步长30×30m,縱向25个模拟层,共计497200个网格节点。该区水体体积比较大,能量比较充足,通过计算水体倍数约为50倍。对全区储量、压力及单井进行历史拟合,拟合情况较好。
对该模型进行了长期跟踪,并应用于剩余油研究、动态分析、零散调整、措施优化等开发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应用研究
3.1 剩余油分布研究
在对该块水锥大小和夹层分布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数模技术对该块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
平面上水体向构造高部位整体推进,使剩余油呈东西条带分布,纵向上底水锥进,底部水锥半径在100-140m左右,中部水锥半径在60-80m之间,顶部水锥半径只有20m左右。
0号韵律段平面上不稳定,泥质含量高物性差,基本未动用。
1号韵律段总的趋势是从南向北砂体变厚,因渗透率低,采出程度低,1号韵律段剩余油富集,下段水锥半径20-50米,剩余油主要分布在边部及井距大于100米的井间。
2号韵律段平面上看全区分布,西部比东部发育,2号上韵律段采出程度较低,其中西部的腰部区因累油多,水淹相对严重,其它区域剩余油较多。2号下韵律段因渗透率高,距离底水较近,储量动用程度9.66%,动用程度相对较好。
3号韵律段因渗透率高、含油带窄,储量动用程度高,为16.4%。剩余油仅在构造最顶部零星分布。
纵向上看下部基本全部动用,中部由于底水锥进,井间有呈倒锥形分布的剩余油,上部动用较差,剩余油仍然富集。在局部平台上剩余油富集。
3.2 零散调整
2010年通过油藏数值模拟及方案优化,在剩余油仍然富集的边部部署2口水平井,其中盘40-平7日油能力达到了13t/d,含水5%,盘40-平11井日油能力7.7t/d,含水39%,同数模模拟结果和方案设计一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3 动态分析
以往动态分析只是通过生产数据、监测等资料定性分析地下油藏变化,本次通过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通过解渗流方程,揭示地下油水运动规律,可以直观地分析地下动态变化,提高了认识,使动态分析更加深入。如盘40-平16井目的层为1号韵律层,投产后高含水,通过建模发现该井钻遇了水淹程度较高的2号韵律层,在数模里也得到印证。
3.4 措施优化
该块剩余油富集区油层厚可达度10m,而该块由于底水活跃、纵向上下部渗透性好、油稠等原因,造成底水锥进现象突出,而影响底水锥进的因素是射孔厚度和射孔位置,射孔位置主要选择在韵律层顶部,本次通过数模技术进行了射孔厚度优化论证,以井距的一半为半径做了一个单井径向网格,属性以改块属性为准,顶面海拔深度1344m,纵向上划分40个网格,每个网格厚度1m,以1至4m为射孔厚度,定井底流压预测5年累计产油量及产液量,不同射孔厚度下5年产油量和单位产油量下的产液量比较,射孔厚度大于4米时,5年累计产油量随着射开厚度的增加变化不大,但产液量却显著增加,因此4米是最佳射孔厚度。3.5 水平井跟踪
该块水平井15口,日油水平82.9t/d,占到该块产量的77%,水平井管理是该块油藏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而一体化技术为提高水平井分析管理提供了平台和技术保障。
运用该技术对提液时机进行了预测和优化。根据无因次采液指数的变化规律和生产特点,中低含水期含水上升快,进入80%以后含水上升慢,因此最佳的提液时机为高、特高含水期。对含水80%、90%两个时期提液进行了优化,从结果看,盘40-平12井含水80%比90%时提液少产油300t,4口井含水80%比90%时提液增油100-300t,但增加的产水量较多,因此选择含水90%时进行提液;其它井含水80%比90%时提液增油0.07-0.61×104t,从80%开始提液效果好。
4 结论
利用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对厚层稠油底水油藏进行应用跟踪,能定量刻画剩余油在纵横向上的分布,在后期挖潜、动态分析、方案调整、措施优化工作中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该区块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也为其它相似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 姜汗桥,孙梦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精细数值模拟[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3(5):31-34
[2] 李存贵,徐守宇.长期注水开发油藏的孔隙结构变化规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30(2):94-96
[3] 吴胜和,李宇鹏.储层地质建模的现状与展望[J]. 海相油气地质.2007.,12(3):43-59
作者简介
陈金环,工程师,1980年生,2007年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区块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