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思考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ao870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程的实施过程当中,教学理念是生成的,教学经验是生成的,教学程序是生成的,教学方法是生成的,教学质量也是生成的。如何使课堂教学活动生成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师生的生命价值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发挥和体现,这需要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开发。本文从生成性资源的分析、认识及生成性资源的开发策略等方面入手,创设互动策略、生成策略,让新理念、新课程、新课堂充满着新鲜的血液,让师生的个性得到飞扬!
   【关键词】生成性资源开发思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78-03
   新语文课程教材趋于开放,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因此,语文课生成性大大增强,课堂的动态生成已成为新课程反思的热点之一。面对这一新课题,教师是以“预设”掩盖生成,一味走教案,还是敏锐地捕捉这些“生成性”的资源,使之成为新的课程资源?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是新课程的价值所在,也是新课程的艰难所在。
   一、生成性资源的分析
   在日新月异变幻的世界中,我们的教育需要教给学生什么东西?将用什么样的方法法来培育新世纪的一代呢?在这场围绕课程改革而展开的基础教育深刻变革中,我们知道,课堂是主战场。因为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优秀的教材,最终都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上。它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而且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更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所以说,真正的课堂是一个体现培养“完人”的课堂,是一个体验探索过程的课堂,是一个展示创新能力的课堂,是一个充满和谐气息的课堂,是一个促使教师成长的课堂,也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攻坚阵地!要使课堂教学在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等方面发生根本的实质性变化,使课堂教学活动生成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充满好奇心和对智慧挑战的刺激,使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价值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很好地得到发挥和体现,这需要全面地开发语文教学的生成性资源。本文主要阐述的内容有:主动与主导的交互作用,使学生和教师在知识的交流上产生共鸣,贴近生活的取向;让学生洋溢在生活的现实当中,从多元智能的角度让人力资源的差异成为人本生成的有利条件,教师素质的提升实现教师育人的内涵;最后还有教学环境的影响,使它成为教育教学的有利条件。概括起来,其生成性资源开发的策略分为两类:互动策略、生成策略。
   二、生成性资源的开发
   (一)初中语文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的认识
   1.教师心态呼唤“生成”,教学是“生成性”资源的基础
   曾几何时,有些教师在公开课上对某几只高高举起的手是视而不见,是他们真的没有看见吗?不是,因为这些教师有不得已的苦衷:平时这些孩子就爱打“横炮”,今天,如果再让他们发言,那老师我公开课上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很尴尬。于是,还是“目中无人”吧?这恰恰反映了教师“走教案”的僵化课堂观。他怕打乱了既定的教学程序,只好让“死”的教案限制和支配“活”的学生,他害怕“生成”,这样凝固的课堂怎能焕发生命的活力呢?
   新课程下,教育界已形成了一种共识: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要焕发生命的活力。我们要用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语文课堂教学,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新课程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生成的问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们倡导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问题出教室。对于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不要害怕,要认为是好事,面对好事,我们要高兴,要欢迎,要善待“生成的问题”。有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而觉得课堂的亮点往往在于师生共同解决生成问题的那一瞬间。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善待“生成的问题”,还要会鼓励、期待甚至帮助学生去“生成”问题,别害怕自己解决不好这些问题。一个有厚实底蕴和丰富经验的教师,会在生成的课堂中运用实践智慧,较好地调整教学目标和过程,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程度是决定处理课堂生成与否的关键,也是教师面对“生成”是否有底气的前提。
   2.学生的多元化是差异性的“生成性”资源
   学生的多元化是所有学校和班级正在面对的现实,学生间存在着六方面的差异性:文化差异、社会经济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学习风格的差异、发展差异、性别差异。为了取得更好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存在差异的一些重要表现方式。同时,开发好这些多元因素(即生本差异性“生成性”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二)对生成性资源开发的主要策略
   1.互动策略
   互动式教学是教学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指教师逐渐将学习的责任由教师逐渐转向学生自己。这一过程首先是教师作出示范,向学生解释怎样做,例如在用“爱”为话题说出一句最美的语言时,教师先出示例子:爱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我的胸膛。
   在学生理解后,教师选出一个或几个学生向其他学生解释说这一句话时该注意哪些问题,并示范自己的句子。这时,教师应站在旁边,提供必要的帮助和鼓励,这种教学行为它能帮助并支持学习者,我们且称它为“支架式”教学行为。如果我们在运用实例和解释进行教学活动时,学生之间就发生了相互交流,从而增强了理解,那么我们就已经经历了一次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的核心内容
   我们所谓的“互动式学习”,其秉承的是整体主意价值观,知识被看作是个体创造的关于对世界对生活对社会理解的意义,学习者被看作是进行实践的自由的存在者。学习者内在于知识生成,与知识构成一个共同的世界,学习因而是学习者与世界社会交流时意义自由展现的历程。
   案例:我记得一个师范学校的老师。我真的很喜欢她,因为她的班级是和谐的,富有组织的,并井井有条。当我们进到教室时,黑板上总写着X道问题。我们阅读了书本的某些部分并写出了答案。当课堂时间用完的时候她会问,“你有什么问题呢?”当她说到“问题”一词时,铃声总是响起来。现在我发现她那样教只是让我们保持忙碌而已。我们没有时间做别的事情,只是忙着写出答案。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那不是真正的教学!因为这之间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观点之间的互动,这样的课堂是死的课堂,它不是真正的课堂。
   实现真正的互动,让师生互动生成新的知识,是需要有一个教育情景的。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课前准备主要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着眼于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和身心的全面发展。如果要想使一堂课具有生成性,课堂知识必需深厚;如果说过去老师们备课主要着眼于如何教,那么今天教师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必须是引导学生如何学。这就要求教师的备课要充分地研究学生的特点及其与教材之间的关系,努力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契合点,从而真正地把教和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师生产生互动,使课堂具有生成性。
   2.生成策略
   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灵性在课堂中进行共享、碰撞、对话。在这种背景下课堂不再是一出按教案走的“情景剧”,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出现,使课堂出现了一个个“生成点”。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运用教学机智,巧加选择、聚焦,利用“生成点”,不愁一堂课不成为充分生成的课。
   其一:关注学情——课堂教学走向动态生成的基础。
   (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也很想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但由于受教学活动的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总是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缚中。动态生成的教学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走,而是关注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
   某老师教学《行道树》一文,在导课时,教师为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情境,就在课前播放了《好大一颗树》歌曲,这样,学生的情绪就自然而然地被调动起来了。
   其二:注重预设——课堂教学走向动态生成的保证。
   强调“动态生成”并不否定“教学预设”的重要。新课程对教学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它要求预设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一句话,为生成而预设,为生成留白。正如叶澜所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教学过程的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
   ①过程直线型变成过程多线型(或板块型)
   案例:《月亮上的足迹》
   预设:
   a.以“阅读爬山”比赛的方式来学习。
   b.学生分小组讨论(4-6人均可以,组内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提出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并自备答案。)
   c.比赛开始(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与回答,适时点拨、分析或出示重点段落进行朗读指导,或者和学生一起品读,体会,课堂气氛紧张而又活跃……)
   这种“预设”是这类语文阅读课有利于动态生成的典型设计。既不脱离教材信马由缰,又能根据学生需要灵活调控,使“动态生成”更富于方向感和成效性。我们从中得到的启迪是:学生是有差异的,课堂是在对话中生成的。虽然具有不确定性,但有些状况又是在“情理之中”的。备课时,要尽量考虑不同的学生会有哪些不同的体验与思考,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有哪些不同的解决方法。怎样预设能使教师自在自如地调控,学生和教师、教材的对话更有效,从而帮助学生生成新问题、新体验。为此。我们要把生成余地较少的单线型备课变成板块型或多线型备课。
   ②目标单一型变成目标综合型
   案例:《论语》十则
   第一次预设目标:
   a.能流畅地朗读课文,做到当堂成诵。
   b.了解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课文意思。
   这样的目标重点是认知性的,比较单一,而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未见涉及,于是就出现“节外生枝”的现象:有的学生说自己只是学习,并未多去思考,但学习成绩也很不错;有的学生说我们经常三个人在一起玩,但并未感到其中的一人能成为自己的老师;还有些学生说,有些老师上完课就不见人影,有学生去问问题就感到烦躁,怎么能说“诲人不倦”呢?如果按照以上目标,教师教学时往往会措手不及,难以应付。于是,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老师调整了教学目标,使目标从单维走向综合。
   第二次预设目标:
   a.能流畅地朗读课文,做到当堂成诵,学会整体感知浅易文言文。
   b.了解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课文意思学会质疑问难。
   c.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探究反省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品德修养。
   调整后的目标综合、立体、丰满。在如此目标的引领下,教学内容的涵盖面更广,教师心中理念更清晰,尤其是对于学生情感方面的内容指导不至于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与目标性。
   其三:开放过程——课堂教学走向动态生成的关键。
   再好的预设如果没有具体的实施,也是白纸一张。设计得再完美的构想,也是“固化”的、一堆“死”的符号型的东西。“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真正溶入于互动的课堂中,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包括他们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教师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即时纳入于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必将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
   (1)随机“调整”目标
   预设的目标并不是不可调整的唯一行为方向,也不是行为检测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目标需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随着课堂的推进,预设目标会显出它的不合理、不完善,这时教师就要合理地删补、调整预设目标,从而即时生成目标。
   (2)适时“筛选”主题
   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信息是丰富的,如果教师在四十五分钟不加选择,全部进行处理,无疑是不现实与缺少教育价值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无法加以体现。而且,生成的“点”本身也存在教育价值大小之分。因此,我们必须在这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通过比较、判断、鉴别,筛选出有较大教育价值的信息做为课堂教学的新“主题”,这样课堂才能走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初中语文课上有时学生会出现一些认识、理解的误区,如果这个误区有较大的教学价值,那么作为我们教师就应及时捕捉这个“生成点”,让全体学生进行讨论、辨析,从而回归文章的主题价值取向,让课堂充分生成。
   (3)即时“变奏”流程
   随着学生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学会倾听,成为学生忠实的“听众”,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这些“意外”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
   三、对初中语文生成性资源开发的再思考
   (一)用人性的眼光来看生成
   要取得预设与生成的平衡是一种艺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一味追求生成,可能会导致教学失控、低效,致使教学迷失自我。预设体现在课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研读教材、制定教学目标、思索教学策略、设计好教学程序,为教学设计一幅蓝图。预设重在引导,正如杜威所说:“虽然我们可以把马引到水边,却不能迫使它饮水。”然而预设必须是弹性的、灵动的,留有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态生成的时间。在实施教学时,还要根据教学实际,发挥教师的教育机智和经验积累,充分利用稍纵即逝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及时调整、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程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牢牢把握动态生成,引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使课堂充盈生机和活力,这也就是所谓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了。
   (二)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生成
   重视生成性教学和预案设计其实是重视改变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流程;重视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力;重视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想今后只要教师善于经营、利用学生生成性资源并加强预设,就能预约到课堂的精彩。今后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一定会呈现出“春色倍还人”的美好局面。简单地说,重视生成性教学和预案设计具有以下结果:
   (1)从关注读懂文本转向关注情感体验。
   (2)从注重传授知识转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质疑能力。
   (3)从追求答案的正确性到追求文本意义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我想,我们应该站在发展的高度来看待初中语文课堂的生成性资源的利用,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真正把自己的预案设计和学生的生成性思维完善结合,将学生的生成性资源有意识地引向精彩。在我们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经营,利用学生生成性资源并加强预设,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美]DeborahL.Bainer 著 时绮等译 《教学行为指导》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年1月第一版
   [2]方元山著 《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
   [3]王荣生著 《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年7月第一版
   [4]钟启泉《研究性学习开发体制》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学中,“教什么”比“怎样教”更加重要。郑桂华老师执教的《安塞腰鼓》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挖掘,使学生体悟到文字背后的内涵及情感。本文着重从“文本语言挖掘”这一方面对郑老师的课进行了研习,具体阐述了文本语言的重要性以及郑老师对文本语言挖掘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郑桂华《安塞腰鼓》文本语言语文价值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92-01  新学期伊始,在学校的号召下,我自告奋勇地加入实验班的教学队伍,成为学校新课改下的排头兵。经过一个学期的摸爬滚打,终于初见成效。以下是我在新课改下的几点做法,希望能对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有所帮助。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就是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本着这一理念,新学期一开始,
期刊
【摘要】多媒体教学可以把超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技术。它具有信息存储量大,处理内容全面,展示效果丰富,人机交互能力较强等优点。利用它辅助教学,可以达到意尽而言无穷的效果,本文就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作用作阐释。  【关键词】历史教学多媒体教学资源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07-02  儿童要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必须建立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词的基础上,儿童要认识周围世界,进行思维活动,必须依靠词。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词语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扶手,是字、句、段、篇的纽带。它好比建筑时的一块块砖,建筑工人依靠这小小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93-01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为高中语文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面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高中语文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礼。在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逐渐从传统“灌输式”的牢笼中解脱出来,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模式,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教学流程的安排、作业的设计都和以往有较大区
期刊
【摘要】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当今这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而历史学科为这一重任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平台。历史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站在学生成长的高远角度,深入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爱国精神,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并运用合适的途径,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必定会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自己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爱国主义初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10-02  一、词汇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词汇对于英语教学就如同砖块对于高楼大厦,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每一句话,每一篇文章都是由一个个单词组合形成。如果没有词汇的积累,无论学生的语法多么熟练,语音多么纯正,任何形式的交流都无从开始,所以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掌握大量的词汇是关键,也是学习英语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03-01  从笔者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中,笔者发现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越来越多的初三的学生进入高一之后,句子成分分析能力低下,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本不清楚什么是句子成分。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初中英语新教材中,大部分的教学内容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初中英语教学是在重点培养学生听说能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99-02  一、生活味离语文课堂有多远  有一句名言我们都耳熟能详,那就是: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是,我们只是记住了这句话,却不知道如何将其融入语文课堂。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实在是太“语文”了,“生活味”早已渐行渐远。  1.就教材教教材的语文课堂  把教材当作语文教学的全部,凡与语文教材
期刊
【摘要】传统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于现代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现代的英语翻译模式要从原来的“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之上的“交互式”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就是强调教与学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意在于能够进一步的促进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  【关键词】交互式英语翻译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