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飞机作为长短途出行的交通工具,对于飞机的适航性技术体系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行业要求。這也促进了我国民用航事业的飞速发展。民用航空对飞机飞行首先关心的问题是飞行安全。飞机飞行从起飞、空中飞行到着陆,整个飞行过程是一种存在着潜在危险的运输过程。面对天空中诸多的天气变化因素以及可能在飞行中遇到的自然灾害等都是潜在威胁旅客安全的重要因素。为此,各国成立了航空局,对于民用航空的制定了完整的适航规章制度,对于空器的运行进行管理。进一步保障了旅客的安全。本文将简要概述航空器适航性技术体系以及现阶段就如何构建适航性技术的体系提供参考性意见,以期对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有所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适航性;适航性技术体系;设计与验证
中图分类号:TP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0-0328-01
引言
民用航空器的适航性在我国是指飞机航空器各个零部件及其子系统的整体运行功能以及可操作性在最初设定的飞行环境与实际使用中所呈现的一种飞行安全性能与整体内在物理品质完整的一种特性。这就需要航空器的型号大小以及运行状态都要保持持续稳定状态。以此来达到飞行员及机上乘客的飞机安全。这种特性是可以通过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维护已出现的问题加以提高。同样在飞机使用过程中,对适航性的管理也是很有必要的。
1航空器适航性技术概述
航空器的适航性是确保民用航机飞行安全的首要条件。而适航性的保证是由大量专业的科学技术活动以及专业人员的后期强化管理共同实现的。我国航空发展机构颁布的有关民航航空器适航性的规章准则必须用于民用航空适航性的检测中。民航公司在涉及飞机的适航性技术问题上要注意选用专业人才,对飞机的各个部件品牌的选择,质量的把握都要做好。在民航公司中,适航检测部门是公司里面的重要部门之一,适航部门也要注重自身的工作性质,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为民航其他部门提出合适的适航条件与改善适航技术的意见与建议。而民航公司也要对适航部门所提出的数据及建议加以审核,由专家组不断根据审核意见加以对措施的完善,以保障乘客与飞行员的人身安全作为行动方针的首要考虑。最终用经济实惠的方式来加以呈现,降低民航公司的控制成本。实现民航航机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直以来,在航空公司的制造中,航空生产部门必须要着眼于自身服务的民航公司的实际需求,在航空器以及发动机的选择上,要熟悉民航行业对适航性所参照的一般标准。适航性的最终标准应该以飞机在飞行中所能达到的安全性。适航性作为航空器的一种特性,需要对航空器内部结构进行设计与制造;并在飞机及航空器完成制造后进行飞行实验,确保航空器的适航能力与以及在飞行中的安全性。适航性的表现主要是需要技术层面的支持,其中适航性技术体系以及内部结构的整体性是硬性要求。其次也不可忽略在航空器后期的维护与管理上。
2.航空器适航性技术体系的构建
民用航空器适航性技术体系是我国民用航空现代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众多的现代航空技术里面,航空器又有着自己独特的特色。一方面是在航空器需要在后期进行试验与反复检查使用过程。这是其他航空技术所不具有的。适航性技术也是航空制造部门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另一方面为了维持飞机在高空飞行中的安全与持续性,航空生产部门会针对适航性这个作用进行专门的技术研究与开发。这项技术也独立于其他技术领域。
2.1航空器适航性技术体系发展的局限性
当前我国的适航性技术与发达国家的航空事业发展有一定的差别,为此我国更加重视适航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这一方面,我国民航企业进行了很多的尝试并逐步取得一定成效。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对与民航航空器适航性技术还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完整且关联性较强的体系,既缺乏针对目前多种民航航机型号的航空器专业化技术;整体适航性技术缺乏侧重点;同时虽然有国家初步建立的适航性技术体系,随着民航事业的发展,民航公司不断增多,但过于注重市场竞争而忽略了要形成完成的技术指导产业链,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覆盖面广的适航性技术体系。多数民用航空公司对适航性技术做到了反复试验与后期定时的检查,但对于这些适航工作的经验很多却在与口口相传,并没有将其经验与适航性标准书面化保留下来,对于过往适航性技术的验证过程与结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记载成册。这就使得我国的适航性技术不能够在行业内进行学习与交流。影响我国民航适航性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为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着眼于世界航空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适航性技术问题,逐步构建起民航航空器适航性技术体系。
2.2建立规范的适航性技术体系
民航适航性技术体系的乱序发展是缺乏一个规范的技术环境导致的。现阶段为有效的整治民航企业的适航性技术领域,就要建立一个规范有序全面的适航性技术体系。加强行业间的技术交流,本着市场公开透明的原则,加强对适航性技术的合作探讨与研究。国家要为民航单位建立完善的相关的制度,使得民航企业的适航性技术部门明确自身的职责与如何有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有了法律法规的保障,市场能对民航适航部门的从业人员加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增加适航性分析工作的透明度。逐渐形成一个良性适航性技术体系。
2.3适航性技术体系的整体布局建议
设计、制造和操作一架绝对安全的航空器飞机是不现实的。适航性包括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初始适航性保证飞机在设计和研制阶段满足适航性指定要求。持续适航性是飞机交付使用以后适航性的保持,其核心是为了保障飞机的使用安全性。可以说,初始适航是飞机走向成功的开端,持续适航是全寿命成功的基础。初始适航性关注适航性的审定与验证。持续适航性关注适性的监督与管理。持续适航性的管理是以保证航空器的运行安全为目的,为其后期提供技术支持与常规化的管理。只有通过了适航性的审查,才能在飞机飞行时最大程度的保证航空器以及乘客的人身安全。适航管理标准也需得参考相应的法规文件。在对适航持续性管理中,航空器要达到初始适航性的规范与标准后对后期使用过程的维修控制。
结束语
民航航空器的适航技术是我国现代航空技术的关键技术,为此在充分了解我国民航适航技术的局限性后,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适航技术,通过我国民航之间的适航技术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推动我国民航适航技术的发展。民航适航技术部门对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工作,为建立一套完整的适航性技术体系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进一步提升民用航机的飞行安全性,也有助于我国参与激烈的国际市场,提升民航的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我国民航事业的系统化管理与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彧,刘晖,高振兴.民机自动飞控系统模态分析及适航性研究[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8,29(03)
[2]于海燕.民用机载软件设计与适航审查标准及疑难点解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2)
[3]金镭,刘友丹.民用运输类飞机重量重心分配适航性技术研究[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3(04).
[4]董大为,张学龙.适航、标准化与民机质量管理体系关系浅析[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0(03).
[5]张超.民用航空器适航性技术体系研究[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0(02).
[6]召开运十二飞机适航性审定会和适航性技术报告会[J].航空标准化,1984(01).
[关键词]适航性;适航性技术体系;设计与验证
中图分类号:TP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0-0328-01
引言
民用航空器的适航性在我国是指飞机航空器各个零部件及其子系统的整体运行功能以及可操作性在最初设定的飞行环境与实际使用中所呈现的一种飞行安全性能与整体内在物理品质完整的一种特性。这就需要航空器的型号大小以及运行状态都要保持持续稳定状态。以此来达到飞行员及机上乘客的飞机安全。这种特性是可以通过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维护已出现的问题加以提高。同样在飞机使用过程中,对适航性的管理也是很有必要的。
1航空器适航性技术概述
航空器的适航性是确保民用航机飞行安全的首要条件。而适航性的保证是由大量专业的科学技术活动以及专业人员的后期强化管理共同实现的。我国航空发展机构颁布的有关民航航空器适航性的规章准则必须用于民用航空适航性的检测中。民航公司在涉及飞机的适航性技术问题上要注意选用专业人才,对飞机的各个部件品牌的选择,质量的把握都要做好。在民航公司中,适航检测部门是公司里面的重要部门之一,适航部门也要注重自身的工作性质,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为民航其他部门提出合适的适航条件与改善适航技术的意见与建议。而民航公司也要对适航部门所提出的数据及建议加以审核,由专家组不断根据审核意见加以对措施的完善,以保障乘客与飞行员的人身安全作为行动方针的首要考虑。最终用经济实惠的方式来加以呈现,降低民航公司的控制成本。实现民航航机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直以来,在航空公司的制造中,航空生产部门必须要着眼于自身服务的民航公司的实际需求,在航空器以及发动机的选择上,要熟悉民航行业对适航性所参照的一般标准。适航性的最终标准应该以飞机在飞行中所能达到的安全性。适航性作为航空器的一种特性,需要对航空器内部结构进行设计与制造;并在飞机及航空器完成制造后进行飞行实验,确保航空器的适航能力与以及在飞行中的安全性。适航性的表现主要是需要技术层面的支持,其中适航性技术体系以及内部结构的整体性是硬性要求。其次也不可忽略在航空器后期的维护与管理上。
2.航空器适航性技术体系的构建
民用航空器适航性技术体系是我国民用航空现代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众多的现代航空技术里面,航空器又有着自己独特的特色。一方面是在航空器需要在后期进行试验与反复检查使用过程。这是其他航空技术所不具有的。适航性技术也是航空制造部门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另一方面为了维持飞机在高空飞行中的安全与持续性,航空生产部门会针对适航性这个作用进行专门的技术研究与开发。这项技术也独立于其他技术领域。
2.1航空器适航性技术体系发展的局限性
当前我国的适航性技术与发达国家的航空事业发展有一定的差别,为此我国更加重视适航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这一方面,我国民航企业进行了很多的尝试并逐步取得一定成效。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对与民航航空器适航性技术还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完整且关联性较强的体系,既缺乏针对目前多种民航航机型号的航空器专业化技术;整体适航性技术缺乏侧重点;同时虽然有国家初步建立的适航性技术体系,随着民航事业的发展,民航公司不断增多,但过于注重市场竞争而忽略了要形成完成的技术指导产业链,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覆盖面广的适航性技术体系。多数民用航空公司对适航性技术做到了反复试验与后期定时的检查,但对于这些适航工作的经验很多却在与口口相传,并没有将其经验与适航性标准书面化保留下来,对于过往适航性技术的验证过程与结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记载成册。这就使得我国的适航性技术不能够在行业内进行学习与交流。影响我国民航适航性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为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着眼于世界航空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适航性技术问题,逐步构建起民航航空器适航性技术体系。
2.2建立规范的适航性技术体系
民航适航性技术体系的乱序发展是缺乏一个规范的技术环境导致的。现阶段为有效的整治民航企业的适航性技术领域,就要建立一个规范有序全面的适航性技术体系。加强行业间的技术交流,本着市场公开透明的原则,加强对适航性技术的合作探讨与研究。国家要为民航单位建立完善的相关的制度,使得民航企业的适航性技术部门明确自身的职责与如何有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有了法律法规的保障,市场能对民航适航部门的从业人员加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增加适航性分析工作的透明度。逐渐形成一个良性适航性技术体系。
2.3适航性技术体系的整体布局建议
设计、制造和操作一架绝对安全的航空器飞机是不现实的。适航性包括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初始适航性保证飞机在设计和研制阶段满足适航性指定要求。持续适航性是飞机交付使用以后适航性的保持,其核心是为了保障飞机的使用安全性。可以说,初始适航是飞机走向成功的开端,持续适航是全寿命成功的基础。初始适航性关注适航性的审定与验证。持续适航性关注适性的监督与管理。持续适航性的管理是以保证航空器的运行安全为目的,为其后期提供技术支持与常规化的管理。只有通过了适航性的审查,才能在飞机飞行时最大程度的保证航空器以及乘客的人身安全。适航管理标准也需得参考相应的法规文件。在对适航持续性管理中,航空器要达到初始适航性的规范与标准后对后期使用过程的维修控制。
结束语
民航航空器的适航技术是我国现代航空技术的关键技术,为此在充分了解我国民航适航技术的局限性后,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适航技术,通过我国民航之间的适航技术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推动我国民航适航技术的发展。民航适航技术部门对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工作,为建立一套完整的适航性技术体系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进一步提升民用航机的飞行安全性,也有助于我国参与激烈的国际市场,提升民航的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我国民航事业的系统化管理与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彧,刘晖,高振兴.民机自动飞控系统模态分析及适航性研究[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8,29(03)
[2]于海燕.民用机载软件设计与适航审查标准及疑难点解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2)
[3]金镭,刘友丹.民用运输类飞机重量重心分配适航性技术研究[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3(04).
[4]董大为,张学龙.适航、标准化与民机质量管理体系关系浅析[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0(03).
[5]张超.民用航空器适航性技术体系研究[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0(02).
[6]召开运十二飞机适航性审定会和适航性技术报告会[J].航空标准化,1984(01).